帶脈

GB26

英文名稱Daimai

位置側腹部第十一肋游離端(章門)直下一寸八分

所屬經絡足少陽膽經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3-08-27

穴名介紹


膽經經水在此環腰帶而行。帶脈。帶,腰部的環帶區域也。脈,經脈中的氣血也。帶脈名意指膽經的地部經水在此環腰帶而行。本穴物質為京門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由地部環腰而行,氣血所過路徑如人之腰帶,故名帶脈。本穴.足少陽帶脈之會。

解剖位置


  • 在這個穴位周圍,你可以找到腹內和外側的斜肌,以及腹橫肌。
  • 此處還有第十二肋間的動脈和靜脈通過。
  • 分布在這個區域的神經是第十二肋間神經。

針刺方法


直刺0.5~0.8寸

穴道介紹


帶脈穴具有通經活絡、理氣止痛、調經止帶的功效。

帶脈穴的主治症狀如下: 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白帶異常、帶下病 腰痛、腹痛、腹脹、腸鳴、泄瀉、痢疾 脅痛、肋間神經痛、肩背痛 失眠、頭痛、眩暈、癇症、癲癇、抽搐

帶脈穴是治療婦科疾病、腰腹部疾病、神志疾病的重要穴位,臨床應用非常廣泛。

穴道配伍


1.婦科疾病 (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白帶異常、帶下病):帶脈配中極、三陰交、膈俞、血海

  • 帶脈: 調節帶脈氣血,平衡衝任二脈。
  • 中極: 任脈要穴,補腎氣,溫經通絡,調理下焦。
  • 三陰交: 肝、脾、腎三經交會穴,調理沖任二脈,補益氣血。
  • 膈俞: 督脈穴位,調理氣機,疏通肝氣,改善氣滯血瘀。
  • 血海: 脾經穴位,活血化瘀,補血養血,調理血虛。

此組配穴從補腎益氣、活血化瘀多方面入手,全面調理女性生殖系統的氣血運行,改善婦科諸症。

2.腹部及腰部疼痛 (腰痛、腹痛、腹脹、腸鳴、泄瀉、痢疾):帶脈配腎俞、大腸俞、足三里、中脘

  • 帶脈: 調節腹部氣機,緩解疼痛。
  • 腎俞: 腎經背俞穴,補腎強腰,溫補腎陽。
  • 大腸俞: 大腸經背俞穴,調理腸胃功能,改善腹瀉。
  • 足三里: 胃經穴位,健脾益胃,調理消化系統。
  • 中脘: 任脈穴位,調理脾胃,理氣止痛。

此組配穴著重於溫補腎陽,調理脾胃,疏通經絡,緩解腹部及腰部疼痛,改善腸胃功能。

3.胸背疼痛 (脅痛、肋間神經痛、肩背痛):帶脈配肩井、天宗、曲池、合谷

  • 帶脈: 調節腰腹部氣血,舒緩肌肉緊張。
  • 肩井: 手少陽三焦經與足陽明胃經的交會穴,疏通經絡,舒緩肩頸肌肉緊張。
  • 天宗: 手太陽小腸經背俞穴,舒緩肩背疼痛。
  • 曲池: 手陽明大腸經原穴,清熱瀉火,活血通絡。
  • 合谷: 手陽明大腸經原穴,通經活絡,具有較強的鎮痛作用。

此組配穴主要通過疏通經絡,活血化瘀,舒緩肌肉緊張來緩解胸背疼痛。

4.神經系統疾病 (失眠、頭痛、眩暈):帶脈配風池、百會、太沖

  • 帶脈: 調節全身氣血,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神經系統症狀。
  • 風池: 膽經穴位,疏風清熱,鎮靜安神。
  • 百會: 督脈穴位,寧心安神,醒腦開竅。
  • 太沖: 肝經原穴,疏肝解鬱,平肝潛陽。

此組配穴通過疏通經絡,調理肝膽氣血,達到寧心安神,改善失眠、頭痛、眩暈等症狀。

5.癇症 (癇症、癲癇、抽搐):帶脈配合谷、太沖、風池

  • 帶脈: 調理全身氣血,穩定神經系統。
  • 合谷: 通經活絡,鎮靜安神。
  • 太沖: 疏肝解鬱,平肝熄風。
  • 風池: 疏風清熱,鎮靜安神。

此組配穴主要通過疏通經絡,平肝熄風,鎮靜安神來控制癇症發作。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僅為配穴參考,實際應用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由專業的中醫師進行辨證論治,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帶狀疱疹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月經不調
  • 高血脂

消化系統疾病

  • 腹股溝疝氣
  • 慢性肝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腰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月經不調
  • 子宮肌瘤
  • 月經腹痛
  • 白帶
  • 卵巢炎
  • 子宮發炎
  • 月經稀少

艾灸刮痧


艾灸帶脈穴方法:

  1. 準備:

    • 艾條一根 (建議使用艾絨含量較高的艾條)
    • 艾灸盒 (可選用)
    • 灸具 (如艾灸盒、艾灸罐等,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
    • 防燙墊
  2. 操作:

    • 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待其燃燒穩定後,將艾條靠近帶脈穴位置,距離約2-3釐米。
    • 以溫和的手法,將艾條在帶脈穴附近來回移動,注意不要停留過久。
    • 施灸時間根據個人體質和感受而定,一般每次10-15分鐘即可。
    • 過程中若感到灼熱難忍,應及時停止施灸,並適當增加艾條與穴位的距離。
  3. 注意事項:

    • 艾灸過程中,保持室內通風。
    • 注意觀察施灸部位的皮膚反應,如出現紅腫、起泡等現象,應立即停止施灸。
    • 孕婦、經期婦女、糖尿病患者、皮膚破損者禁用艾灸。
    • 艾灸後應喝溫水,有助於排出體內的熱毒。
    • 施灸後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遠紅外線加熱帶脈穴方法:

  1. 準備:

    • 遠紅外線加熱燈 (神燈)
    • 防護眼鏡 (避免光線刺激眼睛)
    • 毛巾 (保護皮膚)
  2. 操作:

    • 將神燈打開,待燈體穩定發熱後,將神燈對準帶脈穴位置,距離約20-30釐米。
    • 用毛巾包裹帶脈穴部位,避免直接接觸燈光,防止皮膚被灼傷。
    • 每次加熱時間根據個人體質和感受而定,一般每次10-15分鐘即可。
    • 過程中若感到灼熱難忍,應及時停止加熱,並適當增加神燈與穴位的距離。
  3. 注意事項:

    • 避免用神燈照射眼睛,可戴防護眼鏡。
    • 注意觀察皮膚的反應,如出現紅腫、起泡等現象,應立即停止使用。
    • 孕婦、經期婦女、糖尿病患者、皮膚破損者禁用遠紅外線加熱。
    • 加熱後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具體操作需根據個人體質情況和專業醫師建議進行調整。

按摩推拿


帶脈穴按摩方法:

  1. 準備姿勢: 舒適平躺,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
  2. 定位: 雙手分別從左右兩側肋骨最下方(章門穴)直下一寸八分處,即為帶脈穴位置。
  3. 按摩手法:
    • 按捏: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帶脈穴,輕輕地按捏,感覺到酸脹感即可。
    • 揉點: 用拇指指腹順時針方向揉按帶脈穴,力度適中,以不感到疼痛為宜。
    • 提拿: 用拇指和食指分別夾住帶脈穴兩側,輕輕地提拿,反覆操作數次。
  4. 時間: 每次按摩5-10分鐘,每天早晚各一次。
  5. 注意事項:
    • 按摩時力度要適中,以不感到疼痛為宜。
    • 如果有皮膚破損或炎症,請勿按摩。
    • 按摩後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 按摩過程中若出現不適,請立即停止按摩。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