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岳村叟醫案

清代醫家翟竹亭所著《湖岳村叟醫案》,是一部承載著豐富臨床智慧與醫者仁心的重要醫學著作。這本書不僅是作者畢生醫學經驗的結晶,更為後世學習中醫辨證論治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範例。翟竹亭,字子蘭,號南村,晚年因心折李時珍(瀕湖)與張景岳兩位醫家,故自號「湖岳村叟」,以此明志,足見其對醫學經典與前賢的景仰與鑽研之深。儘管初始介紹提及他來自浙江嘉興,但書中的序、傳記與校勘記均清楚指出,翟竹亭先生實乃河南省杞縣人氏,其先祖從山西洪洞遷至河北長垣,後因黃河水患復遷回杞縣,最終定居於此。這段遷徙史,也側面反映了晚明至清代中原地區的社會變遷背景。

透過書中的「整理說明」、「序」、「校勘記」以及兩篇「傳記」,讀者得以窺見《湖岳村叟醫案》的珍貴價值及其不同凡響之處。首先,翟竹亭先生的生平經歷本身即是一部感人的勵志故事。他出身貧寒,幼年未能接受正規教育,家境艱難,父親長期臥病,全家生計壓在他稚嫩的肩上。然而,他並未被困境擊倒,反而展現出驚人的毅力與好學精神。十六歲時,有機緣隨通許醫生游先耕習醫,並展現出「孺子可教」的潛質。他刻苦鑽研,不恥下問,遇名醫宿儒輒虛心請益,最終精通脈理、方藥及針灸之術。他的學醫之路,完全是憑藉個人的勤奮、毅力與對醫道的熱愛,在逆境中摸索前行,最終成為「名噪豫東」的一代名醫。

更令人欽佩的是翟竹亭先生的醫德與情懷。在舊社會的黑暗歲月裡,他對貧苦無告的患者充滿同情。書中的記載顯示,他不僅對經濟困難的病患認真診治、不取藥資,甚至在病家生活極度艱困時,給予柴米等實際援助。這種「救人之危、濟人之困」,體現了一位真正仁醫的崇高品格,遠超乎單純的醫療行為,折射出其深厚的人文關懷。他的孝心與友愛也令人動容,早年對患病父親的照料,以及成名後對家人親戚的照顧與扶持,都展現了他兼善天下之前,先行修身齊家的傳統美德。他的品格與學問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他作為一代傑出醫家的地位。

《湖岳村叟醫案》作為翟竹亭先生畢生經驗的總結,其內容廣泛而深入。根據「校勘記」記載,全書共分十七門,收載醫案達二百三十七則。雖然早期介紹提及全書共十卷,涵蓋內、外、婦、兒、五官、傷寒、雜病七門及千餘醫案,但根據整理後更為精確的數據(十七門,二百三十七案),可知此書經過篩選與編排,重點突出,尤其以「奇症」的治療經驗為特色。這十七個醫學門類應是翟竹亭在臨床上涉獵廣泛的證明,涵蓋了中醫臨床的各主要範疇,其中又尤以內、外兩科及其擅長的針灸術為精髓所在(整理說明)。

本書最為寶貴之處,在於其高度的臨床實踐性與實事求是的精神。翟竹亭先生深研《內經》、《難經》等經典,並對金元諸醫家及明代吳又可的學術思想有深入體會,對李時珍、張景岳更是心悅誠服。這使得他的臨床思路能夠融會貫通,既有經典理論的根基,又不拘泥於條文,而是能結合具體的病證,靈活運用。書中所載醫案,不僅詳細記錄了辨證論治的過程與處方用藥,更為難得的是,翟竹亭先生並不諱言其治療失敗的案例。他在「校勘記」中被讚譽「治而不效,亦詳為記載」,這種不矜不諱、坦誠面對錯誤的治學態度,在中醫醫案著作中尤為可貴。記錄失敗案例,不僅是誠實的體現,更是留給後學的「法戒」(教訓與警示),促使他們深入反思,避免重蹈覆轍。這種基於實踐的、批判性的經驗總結,是本書具有長久生命力與指導意義的重要原因。

《湖岳村叟醫案》的醫案記錄風格也值得稱道。「校勘記」稱其「文詞簡練,條理井然」,這使得複雜的病案敘述清晰易懂,便於讀者理解與學習。在辨證論治方面,他強調「辨證處方,引經據典,疑似厘分,論治高超」。這表明他的診療過程是嚴謹的,首先基於四診合參進行精確辨證,然後引用經典理論作為處方依據,對病機複雜、疑似難辨的情況進行細緻剖析,最終形成高明的治療方案。這種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條理清晰的記錄方式,為後學提供了模仿與學習的範本。

本書從翟竹亭先生晚年成稿到最終以1984年整理本問世,經歷了一段複雜的歷程。原稿完成後,曾由其友好魏桂森、蔣家謨、孟繼鴻共同參訂,門人陳文遠、石賀璞校正,這體現了當時學術傳承與交流的一種方式。1963年,經開封醫學專科學校張文甫校勘後,首次以少量石印本問世,當時即已受到醫界的稱頌。這說明在那個年代,翟竹亭的醫學價值已經得到認可。

1984年對石印本的再次整理,更是對這部醫學遺產進行系統性保護和發揚的重要舉措。整理者對石印本進行了細緻的工作,包括去其疑訛、校正標點、糾正錯別字、查對引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將原書中的眉批進行了處理:有價值的移為按語,意晦或與治療無關、甚至有謬誤的則予刪去。更重要的是,整理者在多數醫案後根據需要補加了按語。這些按語的目的明確,旨在提示臨床要點、論述病機、研討診斷、解釋方義,或通過藥物反推病症(以藥測證)。這種增補按語的做法,極大地提升了本書的現代閱讀價值和臨床指導意義,使得後學者更容易抓住醫案的精髓,理解翟竹亭的診療思路。同時,整理者將處方中的藥物分量統一換算為現代常用的克,方便了臨床應用。保留原書中代表性的序、校勘記、傳、題詞、跋,則盡可能地保持了該書的歷史原貌與文化信息。這項整理工作是集體努力的成果,也得到了學術界的支持,體現了對中醫古籍整理的嚴謹態度。

從影響力來看,雖然直接引用關係在提供的文本中僅限於初版介紹,但其作為清代中醫醫案的代表作,本身就構成了一個重要的醫學流派或至少是一種臨床風格的傳承。醫案是中醫經驗傳承的重要載體,翟竹亭通過此書將其寶貴的臨床智慧得以保留,為後來的醫家提供了借鑒。他在豫東地區的名聲以及受到後世推崇的事實,都證明了本書具有跨越時代的價值。

總而言之,《湖岳村叟醫案》是一部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廣度的中醫醫案集。作者翟竹亭先生以其坎坷卻勵志的人生、高尚的醫德與精湛的醫術,為後人樹立了榜樣。本書所載醫案,不僅是其成功治療經驗的總結,更是其嚴謹治學、勇於反思、實事求是精神的體現。透過對疑難病症的剖析、經典理論的應用以及對治療失敗案例的記錄,本書為學習中醫辨證論治提供了生動而深刻的範例。經過現代學者的精心整理,特別是加入了旨在輔助理解的按語,使得這部成書於清代的著作在今天依然煥發著生命力,是中醫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文獻之一,對於當代中醫臨床實踐與理論研究,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參考價值。它不僅僅是一部醫案,更是一位傑出醫者的人格寫照與醫學智慧的結晶。


整理說明

校勘記

翟竹亭先生傳

湖岳村叟傳

《湖岳村叟醫案》題詞

一、溫疫門(凡二十三案) (1)

一、溫疫門(凡二十三案) (2)

一、溫疫門(凡二十三案) (3)

一、溫疫門(凡二十三案) (4)

一、溫疫門(凡二十三案) (5)

一、溫疫門(凡二十三案) (6)

一、溫疫門(凡二十三案) (7)

一、溫疫門(凡二十三案) (8)

一、溫疫門(凡二十三案) (9)

二、虛證門(凡十七案)附:肺癆 (1)

二、虛證門(凡十七案)附:肺癆 (2)

二、虛證門(凡十七案)附:肺癆 (3)

二、虛證門(凡十七案)附:肺癆 (4)

二、虛證門(凡十七案)附:肺癆 (5)

二、虛證門(凡十七案)附:肺癆 (6)

二、虛證門(凡十七案)附:肺癆 (7)

三、水臌門(凡十案) (1)

三、水臌門(凡十案) (2)

三、水臌門(凡十案) (3)

三、水臌門(凡十案) (4)

四、痢疾門(凡十一案) (1)

四、痢疾門(凡十一案) (2)

四、痢疾門(凡十一案) (3)

四、痢疾門(凡十一案) (4)

五、霍亂門(凡十六案) (1)

五、霍亂門(凡十六案) (2)

五、霍亂門(凡十六案) (3)

五、霍亂門(凡十六案) (4)

五、霍亂門(凡十六案) (5)

六、咽喉門(凡十案) (1)

六、咽喉門(凡十案) (2)

六、咽喉門(凡十案) (3)

六、咽喉門(凡十案) (4)

七、腹痛門(凡十五案) (1)

七、腹痛門(凡十五案) (2)

七、腹痛門(凡十五案) (3)

七、腹痛門(凡十五案) (4)

七、腹痛門(凡十五案) (5)

八、幼科門(凡三十案) (1)

八、幼科門(凡三十案) (2)

八、幼科門(凡三十案) (3)

八、幼科門(凡三十案) (4)

八、幼科門(凡三十案) (5)

八、幼科門(凡三十案) (6)

八、幼科門(凡三十案) (7)

八、幼科門(凡三十案) (8)

八、幼科門(凡三十案) (9)

八、幼科門(凡三十案) (10)

八、幼科門(凡三十案) (11)

八、幼科門(凡三十案) (12)

九、婦科門(凡三十二案) (1)

九、婦科門(凡三十二案) (2)

九、婦科門(凡三十二案) (3)

九、婦科門(凡三十二案) (4)

九、婦科門(凡三十二案) (5)

九、婦科門(凡三十二案) (6)

九、婦科門(凡三十二案) (7)

九、婦科門(凡三十二案) (8)

九、婦科門(凡三十二案) (9)

九、婦科門(凡三十二案) (10)

十、瘡瘍門(凡二十七案) (1)

十、瘡瘍門(凡二十七案) (2)

十、瘡瘍門(凡二十七案) (3)

十、瘡瘍門(凡二十七案) (4)

十、瘡瘍門(凡二十七案) (5)

十、瘡瘍門(凡二十七案) (6)

十、瘡瘍門(凡二十七案) (7)

十、瘡瘍門(凡二十七案) (8)

十、瘡瘍門(凡二十七案) (9)

十一、頭痛門(凡九案) (1)

十一、頭痛門(凡九案) (2)

十一、頭痛門(凡九案) (3)

十二、筋骨疼痛門(凡十一案) (1)

十二、筋骨疼痛門(凡十一案) (2)

十二、筋骨疼痛門(凡十一案) (3)

十二、筋骨疼痛門(凡十一案) (4)

十二、筋骨疼痛門(凡十一案) (5)

十三、黃疸門(凡十案) (1)

十三、黃疸門(凡十案) (2)

十三、黃疸門(凡十案) (3)

十三、黃疸門(凡十案) (4)

十四、呃逆門(凡八案) (1)

十四、呃逆門(凡八案) (2)

十四、呃逆門(凡八案) (3)

十五、失眠門(凡三案)

十六、怔忡門(凡四案) (1)

十六、怔忡門(凡四案) (2)

十七、夢遺滑精門(凡一案)

孟氏跋

孫氏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