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竹亭

《湖岳村叟醫案》~ 十二、筋骨疼痛門(凡十一案) (1)

回本書目錄

十二、筋骨疼痛門(凡十一案) (1)

1. 十二、筋骨疼痛門(凡十一案)

【筋骨疼痛總論】

筋骨疼痛之證,古人雖有五痹之名,痹者主疼,故治痹之方,備而且精,倘能認准證候,屬痹證,用五痹之方,投之無不立見神效。只因五痹外疼痛證,比五痹更多。有氣虛不運之疼,有血虛不能養筋之疼,有傷寒溫疫初得之酸疼,有花柳毒、楊梅入骨之疼,有年老腎虧之疼,有少年受勞苦太甚,及至中年之疼,有跌打損傷之疼。夫筋骨之疼,不勝枚舉。

白話文:

提到筋骨疼痛的疾病,古人雖然有「五痹」這個名稱,但「痹」字的主旨就是疼痛,因此治療痹證的方法十分齊全且精細。如果能夠認清證狀,判斷為痹證,使用五痹的治療方法,服用後必定會立即見效。只不過,除了五痹以外,還有許多其他種類的疼痛證狀。例如,氣虛而無法運行經絡導致的疼痛、血虛無法滋養筋脈導致的疼痛、傷寒或溫疫初期發作的痠痛、花柳病或楊梅毒侵入骨頭造成的疼痛、年老腎氣不足造成的疼痛、年輕時勞苦過度,到了中年發作的疼痛、跌打損傷造成的疼痛。筋骨的疼痛種類繁多,實在無法一一列舉。

又有內傷之疼,外感之疼,有不內外傷之疼。氣血雙虧,勞苦過度,此內傷之疼也,傷寒溫疫初得,此外感之疼也,跌打損傷,此不內外傷之疼也。證既不同,治法各異,認清病證,治有何難。惟證候不明,張冠李戴,朱紫混淆,亂試針灸,妄投藥餌,輕者變重,重者致死,過後悔悟,已成覆水難收。孫真人云:「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

白話文:

疼痛分為內傷、外感和既不屬於內傷也不屬於外感的疼痛。氣血不足、勞累過度,這是內傷的疼痛;傷寒瘟疫剛開始,這是外感的疼痛;跌打損傷,這既不屬於內傷也不屬於外感的疼痛。既然病情不同,治療方法也就不同,只要清楚病情,治療又有什麼困難呢。只有病情不明確,混淆是非,拿甲方的藥方去治療乙方的疾病,胡亂嘗試針灸,亂投藥物,輕則加重病情,重則導致死亡,反省後悔,已經像潑出去的水一樣無法挽回。孫思邈說:「膽量要大,但心胸要小;智慧要圓通,但行為要方正。」

」東垣云:「醫者意也,神明精巧,存乎其人。」醫之一道,能熟此數語,亦可運用無窮矣。

【醫案】

【案一】

北呂寨村王姓,年五十餘。夏令務農,身出大汗,乘涼躺臥大樹下,自此兩腿疼痛難移,日輕夜重,病證日重一日,無奈迎餘往治。診得肝腎脾三部脈均沉緊,《脈訣》云:「沉者主寒,緊者主疼。」此屬寒邪無疑。遂用溫散寒邪和通經絡之劑,服一帖無效,又服二帖,夜疼減半,共服八帖,平復如故。方開於後。

白話文:

北呂寨村的王姓男子,50多歲。夏天農忙時,他出汗很多,竟然在涼爽的大樹下躺著乘涼,從此以後,兩腿疼痛難以移動,白天疼痛較輕,晚上疼痛加劇,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無奈之下請我前去治療。

我診斷後發現,肝、腎、脾三條經脈的脈搏都很沉緊。《脈訣》書中說:「脈搏沉的主寒,脈搏緊的主痛。」這明顯是寒邪導致的。於是,我用溫散寒邪和疏通經絡的藥方,服了一劑沒有效果,又服了兩劑,夜間疼痛減半,一共服了八劑,病就好了。藥方如下:

當歸12克,紅花6克,川羌活10克,黃耆15克,防風18克,川牛膝10克,制草烏10克,制川烏10克,鑽地風6克,秦艽10克,官桂10克,麻黃6克,千年健12克,桂枝10克,乳香10克,甘草6克,酩流酒為引。

白話文:

當歸 12 克

紅花 6 克

川羌活 10 克

黃耆 15 克

防風 18 克

川牛膝 10 克

制草烏 10 克

制川烏 10 克

鑽地風 6 克

秦艽 10 克

官桂 10 克

麻黃 6 克

千年健 12 克

桂枝 10 克

乳香 10 克

甘草 6 克

以酩流酒為引

【案二】

呂寨王子明女,年八歲。中風寒半身不遂,用人扶持,僅能移步,三月餘屢治不驗,迎餘診療。診其脈,因虛弱中風寒之故,經絡被寒邪滯塞,氣血不行。治宜先用針開通血脈,然後回其虛,逐其邪,徐圖緩愈可也。遂針足三里、陽陵泉、太衝、委中諸穴,各灸十壯,後服黃耆除風湯,十五帖漸獲平復。

白話文:

呂寨王子明的女兒,八歲。她因受風寒而半身不遂,需要人攙扶才能移動,三個月來多次治療都沒有效果,於是請我去看診。我診斷她的脈象,認為她是因為身體虛弱而受風寒,導致經絡被寒邪阻塞,氣血不通暢。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先用針灸打通血脈,然後再補氣養血,祛除寒邪,慢慢地調理身體,讓她逐漸恢復健康。於是,我針灸了足三里、陽陵泉、太沖、委中這些穴位,每穴灸了十壯。之後,我開了一副由黃耆組成的除風湯,讓她服用了十五帖,她的病情逐漸好轉。

黃耆除風湯

炙黃耆12克,防風10克,秦艽6克,川羌活6克,獨活6克,川斷6克,桂枝6克,川牛膝6克,木瓜6克,沒藥10克,茯苓10克,紅花3克,白朮10克,官桂6克,炙甘草6克,柴胡10克,附子6克,酩流酒為引。

白話文:

經過烘烤的黃耆 12 克

防風草 10 克

秦艽 6 克

川羌活 6 克

獨活 6 克

川斷 6 克

桂枝 6 克

川牛膝 6 克

木瓜 6 克

沒藥 10 克

茯苓 10 克

紅花 3 克

白朮 10 克

官桂 6 克

經過烘烤的甘草 6 克

柴胡 10 克

附子 6 克

用酩流酒送服

【案三】

薛樓薛某,舌耕為業,年五十二歲。稟斌甚弱,久坐傷脾,又逢夏令暑氣炎炎,乘涼太過,漸覺半身麻木不仁,微有不遂之兆。迎餘往治,診得肺脾之脈極虛兼緊,脈訣云;「緊者主寒」。遂開十全大補湯加減,共服二十帖,平復如舊。

白話文:

薛樓的薛某,從事文書工作,五十二歲。體質虛弱,因久坐傷脾,加上夏天炎熱,乘涼過度,逐漸感到半身麻木不仁,還有輕微的偏癱徵兆。請我前去診治,發現他的肺脾脈絡非常虛弱且緊繃,脈訣上說:「脈緊主寒」。於是開了十全大補湯加減,服用二十帖後,病況恢復如初。

後患者問余曰:「服除風之藥十餘劑無效,今先生亦用除風之藥而痊癒者何也?」餘曰:「伊雖用除風之藥,內無補藥,中氣不振,邪氣沉匿於血脈之中,如何能去?經曰:不能回其虛,安能攻其餘?,景岳先生云:正足者邪退,又云:補正即是發表,灌根即是灑葉。余尊古人成方,所以有效也。

白話文:

黨參 12 克

白朮 10 克

茯苓 12 克

炙甘草 6 克

當歸身 10 克

炙黃耆 15 克

白芍 10 克

熟地 12 克

川芎 10 克

川羌活 10 克

千年健 10 克

鑽地風 10 克

桂枝 10 克

秦艽 10 克

麻黃 6 克

炮乾薑 6 克

川杜仲 10 克

川木瓜 6 克

陳皮 6 克

附子 6 克

地龍 10 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按: 補中有散,散而無傷,散中有補,補而無滯,補散相伍,正回邪祛。

【案四】

北郭外范莊胡姓婦,年二十餘兩腿、兩足疼痛非常,兩足如站火中,每日至申刻,大哭不止,至明方已,臥床二月餘,數治不愈。請餘往療,診得肝脈甚虛,兩尺脈洪大且數,中取不見,此證乃係陰火太旺之證。余用知柏地黃湯重劑加減治之。古云:壯水以制陽。先服一帖,似乎有驗。又服一帖,疼去二三。速服八帖,其病如失。

白話文:

在北郭城外範莊居住的一位胡姓婦女,年紀二十多歲,雙腿和雙腳劇烈疼痛,就像站在火堆裡。每天到了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就嚎啕大哭不止,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停止,她臥牀一個多月,多方治療都沒有好轉。她請我前去診治,診脈發現她的肝脈非常虛弱,兩尺脈洪大且快速,中間的脈象看不見。根據這個症狀,我判斷她是陰火過旺。我用知柏地黃湯重劑加減為她治療。古話說:「用壯水的方法來制衡陽氣。」先服用了一劑藥,似乎有點效果。再服用一劑,疼痛減輕了不少。她一共服用了八劑藥,她的病就好了。

知柏地黃湯加減

熟地30克,山藥24克,茯苓18克,山萸肉12克,丹皮12克,澤瀉10克,知母12克,黃柏10克,玄參18克,龜板12克,夏枯草15克,當歸12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乳香10克,水煎服。

白話文:

材料:

  • 熟地:30克
  • 山藥:24克
  • 茯苓:18克
  • 山萸肉:12克
  • 丹皮:12克
  • 澤瀉:10克
  • 知母:12克
  • 黃柏:10克
  • 玄參:18克
  • 龜板:12克
  • 夏枯草:15克
  • 當歸:12克
  • 白芍:15克
  • 生地:15克
  • 乳香:10克

做法:

用以上材料煎煮成湯藥服用。

【案五】

西北黑木崗人楊逢春,冬令出外貿易,偶逢大雪,困於店中,半月方晴。在店內受寒,初覺兩腿麻木,又十日後,酸疼不止,漸至腰間,不能舉動,痿臥於床,飲食日減。迎餘治之,診得肺脾腎三部脈沉遲,此是寒邪入筋骨之中,非旦夕可愈。遂用大活絡丹治之,二帖後病如故,命伊再服三帖,雖無大效,略能轉側。

白話文:

西北黑木崗的一位名叫楊逢春的人,在冬天外出做生意,不巧遇到了大雪,被困在客棧中半個月才放晴。他在客棧裡受了寒,起初感覺雙腿麻木,十天後痠痛不止,逐漸蔓延到腰部,無法動彈,只能癱瘓在牀上,進食越來越少。

我前去為他治療,診斷出他的肺、脾、腎三部脈象沉緩遲鈍。這是寒邪侵入筋骨所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治好的。於是我用大活絡丹為他治療,服用了兩劑後病情依然如故。我讓他再服三劑,雖然效果不顯著,但也稍微能動一動了。

又服八帖,病去六七。共服二十一帖,方收痊癒。

活絡湯加減

當歸12克,川芎12克,川羌活12克,乾薑10克,紅花3克,桂枝12克,川牛膝10克,防風10克,荊芥10克,附子6克,香附10克,秦艽10克,杜仲10克,白花蛇10克,木瓜10克,陳皮10克,制川烏12克,制草烏10克,酩流酒二兩為引。

白話文:

當歸:12 克

川芎:12 克

川羌活:12 克

乾薑:10 克

紅花:3 克

桂枝:12 克

川牛膝:10 克

防風:10 克

荊芥:10 克

附子:6 克

香附:10 克

秦艽:10 克

杜仲:10 克

白花蛇:10 克

木瓜:10 克

陳皮:10 克

制川烏:12 克

制草烏:10 克

酩流酒:兩兩(作為藥引)

【案六】

西門內陳老白,年四十二。患周身筋骨酸疼,但不麻木,每遇怒氣,其疼更甚,腰又獨重於他處。三年之內,百治不愈,懇餘診療。診得肝脈弦數,脾脈洪緩。此因肝經之怒氣與脾經之濕熱,合而為一,流入筋骨之間,所以疼生焉。作風寒治,無怪乎病之不愈也。治當疏肝調氣為主,清利脾之濕熱為標,標本同治。

白話文:

西門內有一位姓陳的老白,四十二歲。他全身筋骨痠痛,但沒有麻木。每當生氣時,疼痛就會加劇,腰部特別嚴重。三年來,尋醫問藥,都沒有治癒。他懇求我給他診治。我診斷後發現,他的肝脈弦數,脾脈洪緩。這是因為肝經的怒氣和脾經的濕熱結合在一起,流入筋骨之間,所以產生了疼痛。之前用治療風寒的方法無法奏效,這並不奇怪。治療應以疏肝理氣為主,並清除脾臟的濕熱為輔,標本兼治。

每帖藥用好酒二兩,與藥同煎。餘深有用意。酒屬濕氣化成,又借物有同氣相求之理,引之以作嚮導,直攻入濕邪之中,豈有不效之理。兩服後略有效驗,更進三帖,病去五六。共服十三帖,三年沉屙,一旦掃除矣。

白話文:

每副藥材中加入半兩好酒,與藥物一同煎煮。我這樣做是有深意的。酒是濕氣轉化而成的,借用「同氣相求」的原理,讓酒引導藥力直達濕邪所在處。這樣治療怎麼會沒有效果呢?服用兩劑後病情略有改善,再服用三劑,病情就減輕了一大半。一共服用了十三劑,困擾了三年的大病就這樣一下子消失了。

疏肝除濕湯

茯苓18克,柴胡21克,廣木香10克,白芍18克,龍膽草6克,黃連6克,梔子10克,滑石15克,澤瀉10克,黃柏10克,青皮12克,香附12克,蒼朮12克,甘草6克,好酒為引。

白話文:

茯苓 18 克

柴胡 21 克

廣木香 10 克

白芍 18 克

龍膽草 6 克

黃連 6 克

梔子 10 克

滑石 15 克

澤瀉 10 克

黃柏 10 克

青皮 12 克

香附 12 克

蒼朮 12 克

甘草 6 克

服用方法:用好酒送服。

按: 何以知肝經怒氣與脾經濕熱流入筋骨之間?每遇怒氣,其疼更甚,肝脈弦數,脾脈洪緩,足以為據。

白話文:

根據什麼判斷是肝經的憤怒之氣和脾經的濕熱之氣流入了筋骨之中?每當發怒時,疼痛會更加嚴重。肝脈弦而有力,脾脈洪大而緩慢,可以作為證據。

【案七】

濟南人庠生李松岩,在杞縣署管帳房。伊患腰疼證十餘年,屢治不廖,迎餘治療。診得兩關、兩尺之脈沉緩,重取微數。又問善飲酒否,伊云:「前數年每日飲酒不下十兩,近因腰疼,每逢少飲,即覺加重,故以此斷絕不飲。」餘曰:「今雖不飲酒,而病尚在。

白話文:

濟南人、秀才李松巖,在杞縣衙門裡管理帳房。他患有腰痛症十幾年,多次治療都沒見效果,於是請我治療。我診斷後發現,他的關脈(兩手關衝穴)和尺脈(兩手尺關穴)沉緩,但仔細重按,發現脈搏微弱且數次跳動。我又問他是否喜歡喝酒,他說:「前幾年我每天喝不下十兩酒,最近因為腰痛,每次稍微喝一點,就會覺得疼痛加重,所以我就戒酒了。」我說:「雖然你現在不喝酒了,但你的病症依舊存在。

酒者性屬陽而體屬陰,陽邪升於上,呼吸之間,從口鼻而散,濕邪留於中,先傷脾胃之中氣,中氣已傷,不能送酒之濕邪,纏綿難已,又未能得治此證之善法,何能愈也?今對此證雖能治療,難求速愈,非服丸藥五、六斤不可。伊云:「倘能愈疾,即十斤有何難哉。」余遂定解酒除疼丸

白話文:

酒的性質屬於陽性,但身體屬於陰性。陽邪上升到頭部,在呼吸之間,從口鼻散發出去,而濕邪則停留於體內,首先損傷脾胃的中氣。中氣一旦受傷,就不能輸送酒中的濕邪,濕邪就會纏綿難愈,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正確的治療方法,怎麼能痊癒呢?現在雖然可以治療這種症狀,但是很難快速痊癒,如果不服用五六斤的丸藥是不行的。他說:「如果能夠治好疾病,即使十斤丸藥又有什麼難的呢?」於是我便確定了解酒除痛丸

枳椇子60克,神麯18克,葛根30克,白朮60克,茯苓60克,黃連30克,黃柏15克,澤瀉18克,滑石30克,龍膽草12克,升麻18克,柴胡15克,薏苡仁30克,扁豆30克,山藥30克。

白話文:

苦橘60克,酵母18克,葛根30克,白朮60克,茯苓60克,黃連30克,黃柏15克,澤瀉18克,滑石30克,龍膽草12克,升麻18克,柴胡15克,薏米30克,扁豆30克,山藥30克。

共為細末,和水為丸,每日辰戌二時,各服15克。服二斤之後,疼去二三。共服七斤余,平復如故,永不再發矣。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加水搓成丸子。每天清晨7點和下午7點各服用15克。服用兩斤後,疼痛會減輕二到三分。一共服用七斤多,就能完全康復,永不復發。

按: 腰疼十餘年,腎虛可知。但患者嗜酒過量,且每逢少飲,腰疼加重,故以除酒毒為要務。

【案八】

邑南毛崗有農人何姓者,甚貧,年六十歲。患兩腿連腰疼痛,更兼麻木,半年治不愈。診得脾腎二部脈沉遲無力,因氣血虛弱,風寒襲入脾腎二經。欲治此證先補脾腎,能令先後兩天氣血完固,何邪尚能留而為病也。古云補正即是驅邪。不能補其虛,安能攻其餘。遂用先後兩補湯,二帖稍見效,八帖痊癒。

白話文:

邑南毛崗的農民何姓,生活非常貧困,已經60歲了。他患有兩腿連腰疼痛的毛病,還伴有麻木感,半年來治療無效。診斷發現,他的脾腎脈象沉遲無力,由於氣血虛弱,風寒侵襲了脾腎兩經。治療這種疾病,首先要補脾腎,讓前後兩天的氣血都得到充沛,這樣還有什麼邪氣能留下來而致病呢?古話說,補正就是驅邪。不能補虛,怎麼能攻邪?於是使用了前後兩補湯,喝了兩帖藥後就開始見效,八帖藥後就完全康復了。

先後兩補湯

熟地18克,山藥15克,茯苓12克,山萸肉12克,丹皮10克,澤瀉10克,白朮12克,炙甘草12克,黨參1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生黃耆12克,遼五味子6克,芡實12克,巴戟天10克,水煎服。

白話文:

熟地黃 18 克

山藥 15 克

茯苓 12 克

山茱萸肉 12 克

丹皮 10 克

澤瀉 10 克

白朮 12 克

炙甘草 12 克

黨參 10 克

當歸 10 克

川芎 10 克

生黃耆 12 克

五味子 6 克

芡實 12 克

巴戟天 10 克

將以上藥材以水煎服。

按: 方用六味地黃湯及巴戟天、芡實、五味子補先天之腎精,四君子湯及黃耆補後天之脾氣,更佐以歸、芍補血。先後天得補,氣行血活,焉有不愈之理。此為扶正祛邪法。

白話文:

按照這個方法,使用六味地黃丸和巴戟天、芡實、五味子來補充先天的腎精,四君子湯和黃耆來補充後天的脾氣,再配合使用當歸、芍藥來補血。先天的腎精和後天的脾氣都得到補充,氣血流暢,哪有治不好的道理呢?這就是扶正祛邪的方法。

【案九】

雎縣袁雨峰,年三十二。稟賦極弱,瘟病之後,遂得筋骨酸疼之證,二載不愈。迎餘往治,診得六脈虛細無力,此因瘟病初愈,房事太早,氣血雙虧之際,復傷腎水。經云腎主骨,水虧則骨不得其養,而疼痛生焉。此證除補腎之外,皆非正治。伊云:「先生之論甚合鄙懷。有云疼痛無補法,信乎?否乎?」餘曰:「此言固書於前賢,亦不可執著。

白話文:

雎縣的袁雨峯,32歲。體質很弱,瘟病後,得了筋骨痠疼的毛病,兩年了都沒好。他請我看病,我診斷後發現六脈虛弱無力,這是因為瘟病剛愈,性生活過早,氣血虧虛時又傷了腎水。經典上說腎主骨,水虧了骨頭就沒辦法得到滋養,就會產生疼痛。這個症狀除了補腎之外,其他方法都不是治本之法。他問:「您的說法非常符合我的想法。有人說疼痛沒有辦法補,是真的嗎?」我說:「這句話固然是前人所說,但也不必拘泥。」

譬如傷寒初得病在太陽,其人又憎寒,寒熱往來,頭疼如破,此時正當用麻黃以發汗,而頭疼寒熱即解,此是疼無補法也。又如小兒偶逢適口之物,一時貪食過度,又屬脾胃之陽虛最多,過食而不能消化,即是傷食之實證,壅塞上焦,上下不通者而疼痛生焉,治宜消導推蕩,宿積已除,諸症皆愈。此又疼無補法之一端也。

白話文:

例如,傷寒初期患者表現出太陽病的症狀,怕冷,寒熱交替,頭痛欲裂。這時正確的做法是用麻黃發汗,頭痛和寒熱就會隨之緩解。這是因為疼痛沒有辦法用補虛的方法解決的。

再例如,小孩子偶爾吃到合口味的食物,一時貪吃過多,多半是脾胃陽氣虛弱導致的。吃多後消化不良,就會形成實證性的傷食,堵塞上焦,上下不通,因而產生疼痛。治療應當以消導、推動為原則,積食消除後,其他症狀都會好轉。這也是疼痛不能用補虛的方法治療的一個例子。

類此者極多,一隅三反,存乎其人。」彼方深信不疑,遂用補腎湯,服五帖見功,病去一二。共服二十餘帖,諸症皆廖,身體強壯勝舊,始終亦無改方。

白話文:

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只要用心觀察,關鍵在於病人本身。「彼方」的人深信不疑,於是服用補腎湯,五劑藥就見效果,病情減輕了一半以上。總共服用了二十多劑藥,所有的症狀都消失了,身體比以往更強壯,始終沒有改變藥方。

補腎湯

熟地24克,山藥18克,丹皮12克,澤瀉6克,茯苓6克,山萸肉10克,巴戟天10克,首烏12克,杞果10克,遼五味子6克,杜仲10克,黑豆10克,續斷6克,川牛膝10克,龜板12克,蓯蓉10克,鎖陽6克,青鹽24克,甘草6克,龍骨12克,黑芝麻10克,破故紙10克,水煎服。

白話文:

熟地黃 24 克

山藥 18 克

丹皮 12 克

澤瀉 6 克

茯苓 6 克

山茱萸 10 克

巴戟天 10 克

何首烏 12 克

枸杞子 10 克

五味子 6 克

杜仲 10 克

黑豆 10 克

續斷 6 克

川牛膝 10 克

龜板 12 克

淫羊藿 10 克

鎖陽 6 克

青鹽 24 克

甘草 6 克

龍骨 12 克

黑芝麻 10 克

破故紙 10 克

將上述藥材水煎服即可。

按: 前賢云「痛無補法」。翟氏認為此說不可執也。前列先後兩補湯治療腰腿疼痛案即為一例。本例列補腎湯治筋骨酸疼案,論證更為具體。「痛者不通,通者不痛」是指實證而言。但因虛致痛者亦屬不少,若遇虛證疼痛妄用瀉法,必致虛虛之患。筋骨疼痛的補法,不外補脾、補肝、補腎,因脾主肉,肝主筋,腎主骨,故當調補所屬之臟,方能痊癒。

白話文:


過去的醫家說過「疼痛沒有補救的方法」。但翟氏認為這種說法不可一概而論。前面列出的先後使用補藥治療腰腿疼痛的案例就是一個例子。本例更是以腎虛導致筋骨痠痛的補腎湯治療為例,說明得更為具體。「痛者不通,通者不痛」這句話是針對實證而言的。但是,因虛證而導致的疼痛也不少,如果遇到虛證疼痛卻錯誤地使用瀉下之法,必定會導致虛上加虛的禍患。治療筋骨疼痛的補法,都離不開補脾、補肝、補腎,因為脾主掌肌肉,肝主掌筋脈,腎主掌骨骼,所以調整補養對應的臟腑,才能達到痊癒的效果。

【案十】

呂屯潘姓婦,年五十二。每逢鬱怒,周身筋骨疼痛難忍,日夜啼哭,數治不愈,迎餘往療。診得肝脈弦數有力,此因久積鬱怒,肝氣不伸。古云,肝性急為病多疼。許學士云:「肝無補法。」易老云:「東方無補。」似此肝病,非瀉不可,然而瀉肝,又必須補水,因水能生木,水虧則肝燥,水足則木得其養而不燥,不燥者性平,而鬱怒自解矣,何患疼痛不解也。餘用六味湯加減治之,服二帖疼去二分,服五帖後,疼去大半。

白話文:

潘姓婦女,住在呂屯,今年五十二歲。每次生悶氣,渾身長滿筋骨疼痛,難以忍受,日夜哭泣,治療多次未見好轉,請我去看診。

診後發現她的肝脈弦細有力,這是由於長久積累的鬱怒導致肝氣不舒暢。古人說:「肝性急,發病多為疼痛。」許學士說:「肝沒有補養之法。」易老說:「東方沒有補養。」像這種肝病,非瀉不可,然而瀉肝,又必須補水,因為水能滋養肝木,水不足則肝木枯燥,水充足則肝木得到滋養而不再枯燥,不枯燥則肝性平和,鬱怒自然消除,疼痛也就會解除。我用六味湯加減方為她治療,服用兩帖後疼痛減輕兩分,服用五帖後,疼痛基本消失。

共服十二帖,病良已。再逢鬱怒,永不發矣。

六味湯加減

熟地24克,茯苓18克,山茱萸10克,丹皮10克,澤瀉10克,山藥12克,當歸12克,白芍15克,香附12克,小柴胡30克(酒炒),龍膽草6克,胡黃連6克,水煎服。

白話文:

生熟地黃:24克

茯苓:18克

山茱萸:10克

丹皮:10克

澤瀉:10克

山藥:12克

當歸:12克

白芍:15克

香附:12克

柴胡:30克(用酒炒過)

龍膽草:6克

黃連:6克

用以上中藥材加入水煎煮服用。

按: 肝藏血而主筋,血虛不能榮筋,則筋骨疼痛。補腎水以生肝木,肝木得養則血暢筋柔,疼痛自愈。非熟諳五行生克之理,難療此患。

白話文:

因為肝臟儲存血液並且支配筋脈,如果氣血虛弱無法滋養筋脈,就會導致筋骨疼痛。用補腎水的方式來生養肝木,肝木得到滋養後,氣血就會暢通,筋脈也會變得柔軟,疼痛自然而然就會痊癒。不熟練五行生剋原理的人,很難治療這種疾病。

【案十一】

邑西十里崗邵姓婦,產後月內,周身疼痛,迎餘診療。診得六脈細數無力,餘認為產後氣血雙虧之證。用十全大補湯加減,服一帖雖未見效,而病亦未增。余謂藥劑太輕,原方加重份量。又服一帖,至夜間病勢大劇,疼痛難忍。大哭不止。患者云:「自服此藥覺得心胸滿悶,更添少腹疼脹。

白話文:

邑西鎮十里崗村有一位姓邵的婦女,產後一個月內,全身疼痛,請我前去診治。我診脈後發現她的六脈細小而無力,判斷是產後氣血虧損所致。於是開了十全大補湯並加減了一些藥材。她服用一劑後,病情沒有好轉,但也沒有加重。我認為藥量太輕,於是增加了原方的劑量。她又服了一劑,到了晚上,病情突然加重,疼痛難忍,大哭不止。她說:「服用此藥後,感覺心胸發悶,小腹更加疼痛脹滿。」

」餘知乃用藥之誤也。再為詳診,脈比前三日虛者變實,數者更數。余明告伊曰:「此證是產後惡露未盡,因一時誤認為虛,反用補藥,以實填實,治之不當,故此加重。餘雖有過,其心可原,倘肯再信,定能使病隨藥減,若再不驗,甘願受咎。」幸患者信而無疑,餘即用失笑散加玄胡一味,共三味為細末,用酩流酒四兩,煎滾沖服。

白話文:

我明白之前用錯藥了。再次仔細診斷,發現她的脈象比三天前虛弱的變實了,數量也更多了。我明白告訴她:「妳這個症狀是產後惡露未排乾淨,之前誤以為是虛,反而用補藥,以實補實,治法不對,才會加重。雖然我有錯,但我的本意是好的,如果你願意再相信我,一定可以讓病情隨著藥物減輕。如果再不行,我願意承擔責任。」幸好病人沒有懷疑,我便使用失笑散加上玄胡,共三味研成細末,用四兩米酒煎滾後服用。

二時許,少腹大疼一陣,遂下黑血塊如桃李者六、七枚,病去五六。又服一帖,惡露始盡,三、四日竟獲十全。因一時之誤認,幾乎令入夜台含冤,至今思之不免愧汗淋漓。敬告同道君子,每臨證時,詳細診視,勿似餘庸鄙誤人,此又切切厚望也。

白話文:

過了兩個時辰左右,突然下腹部劇烈疼痛了一陣子,隨後排出了六七塊像桃李般大的黑色血塊,病情好了一半左右。我又服了一劑藥,惡露才完全排盡,三、四天後,完全康復了。因為一時認錯,差點讓病人含冤離世,至今想起來仍舊感到羞愧不已。恭敬地告知各位同道,每次診斷時都應仔細檢查,不要像我這種庸醫誤人,這是我切切的期望。

失笑散加玄胡

靈脂15克,生蒲黃15克,玄胡12克。

按: 六脈細數無力,故用十全大補湯,因服藥增劇,脈虛變實,而悟到惡露未盡,遂用失笑散加玄胡一味,熱酒沖服,三、四日而獲十全。初治診為產後氣血雙虧,亦無大錯,若能於補中兼活,庶幾細微。但誤治不諱,筆錄在案,可謂治學精神之篤實。

白話文:

需要注意的是,產婦脈象細微無力。因此,一開始使用了十全大補湯,但服用後病情加重,脈象由虛弱變得實大。這時才意識到是惡露未排盡所致,遂改用失笑散加味玄胡,熱酒送服,三、四天後病情便得到了痊癒。

最初的診斷為產後氣血虧虛,這並無大錯。如果能兼顧調補和行氣,會更加精細。但錯誤的治療也不是諱疾忌醫,記錄下來,正是治學精神嚴謹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