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岳村叟醫案》~ 八、幼科門(凡三十案) (1)
八、幼科門(凡三十案) (1)
1. 八、幼科門(凡三十案)
【幼科雜證總論】
白話文:
「兒童疾病的總論」
古云:「寧治十男子,不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不治一嬰兒」。甚言小兒之病不易治也。因小兒脈不可憑,問不可問,一見生人,啼哭不止,聞之一道無可用矣。惟望之一道可用,乘小兒不哭,看氣血之剛柔,神情之勝餒,稟賦之厚薄。再察天時之寒溫,時證之有無。問其父母,得病新久,何時輕重,寒熱多寡,乳食何如,再參以三關之經紋,詳推細看,與彼所言合否。憑我閱歷,運用在心,大概小兒之病無大實者,不可妄攻。
白話文:
古人說:「寧可治療十個男人,也不願意治療一個女人;寧可治療十個女人,也不願意治療一個嬰兒。」這句話深刻說明瞭嬰兒疾病難以治療的原因。因為嬰兒脈搏不可靠,無法詢問症狀,一見到陌生人就哭鬧不止,詢問時難以取得有用的信息。因此,診治嬰兒的疾病只能依靠望診:趁嬰兒不哭時,觀察其氣血強弱、精神狀態和體質好壞。再結合當下的氣候寒冷或溫暖,以及是否患有季節性疾病。詢問父母,瞭解發病時間長短、發病初期和現在病情的輕重程度、寒熱程度、食慾好壞等信息。再結合三關脈搏的紋理,仔細推敲觀察,與父母所說的情況是否相符。憑藉我的閱歷和經驗,運用到診斷中,一般來說,嬰兒的疾病大多沒有實證,不可盲目進攻治療。
因小兒初生,如二月萌芽,怕經風寒暴日,保護尚慮不及,何能任其克伐!嬌嫩臟腑,果鐵石乎。常見今之醫家,一見小兒之病,不曰食積,便云驚嚇,竟為幼科通套,如此誤治,豈不終歸於敗。余治小兒獨遵《幼幼集成》一書,可為幼科之慈航,濟世之寶筏。餘臨證四十寒暑,見誤治者極多,不覺情動於中,為之辯論數案。
知我者必能亦宥我也。
白話文:
由於小兒剛出生,猶如二月萌芽,害怕受到風寒和毒辣陽光的侵襲,保護起來都還來不及,怎麼能承受得了外界的侵害呢?小兒嬌嫩的臟腑,難道是堅硬的鐵石嗎?
我經常看到現在的醫生,一見小兒生病,不是說食物積滯,就是說受到驚嚇,竟然把這些當成了治療小兒疾病的通用方法。這樣錯誤治療,難道不會最終導致失敗嗎?
我治療小兒,只遵循《幼幼集成》一書,這本書可以作為小兒科的慈航,救世的寶筏。我行醫四十多年,見過很多錯誤治療的案例,不禁心生感觸,為此辯論了幾個案例。
馨山按:今之行醫者,皆曰大人病易治,小兒病難理。以大人氣血病多實,小兒氣血恒虛,大人病能望聞問切,小兒惟三關虎口,所以古今相傳「能治十男子,不治一婦人,能治十婦人,不治一嬰兒」。噫!此世之行醫者,通例語也,而抑知不然,天下千病萬狀,不外內傷七情,外感六淫。
白話文:
馨山說:現在的行醫者,都說成年人的病好治,孩童的病不好處理。因為成年人的氣血病大多是實症,孩童的氣血往往虛弱,成年人的病可以通過望聞問切來診斷,孩童只能通過三關虎口來診斷,所以古今相傳「能治十個男子,不治一個婦人,能治十個婦人,不治一個嬰兒」。唉!這是當今行醫者慣常說的話,但實際並非如此,天下的千奇百怪的病,不外乎內傷七情、外感六淫。
以內傷外感相較,則外感為客邪易治,內傷為主邪難醫。小兒之性情無善惡,故知簡單,飲食以外,毫無他求,不過嬉戲液耍而已。無七情之病,其所病者,皆風寒暑濕燥火之六淫也。至若嬰兒赤子,生不滿歲,雖臟腑嬌嫩,而乳食不缺,寒溫得當,六淫亦不易侵。偶爾侵之,則外來之邪,較大人之內傷為治易。
白話文:
與內傷疾病相比,外感疾病是由外來邪氣引起,較容易治療。小兒天性單純,無善惡之分,飲食簡單,沒有其他慾望,只喜歡玩耍嬉戲。他們沒有七情所致的疾病,患上的大多是風寒暑濕燥火這六種外邪因素造成的疾病。對於剛出生的嬰兒,雖然臟腑嬌嫩,但母乳充足,冷暖適宜,六淫邪氣也不容易侵入。即使偶爾被侵襲,外來邪氣也比成年人的內傷更容易治療。
然而初生之嬰,赤遊、胎毒、鵝口、天花、痘疹者多。果能初生時,用藥以去胎毒,則百病不生。特後人不知用,以致小兒多疾,惜哉。況望聞問切,知脈之浮沉遲數,病之寒熱虛實,治大小病固不可少,治小兒病更不可離,何則?小兒臟腑與大人同,臟腑同而治病亦同。病同而脈亦同,脈同而望聞問切不得分也。
白話文:
然而剛出生的嬰兒,容易出現熱疹、胎毒、鵝口瘡、天花、麻疹等問題。如果能在嬰兒出生時就用藥去除胎毒,就能預防許多疾病。可惜後人不懂得使用這些方法,導致嬰兒疾病頻發,令人惋惜。此外,望聞問切,可以瞭解脈搏的浮沉遲數,判斷疾病的寒熱虛實,對治療各種疾病都非常重要。對於小兒疾病,這更是不可或缺的方法。這是因為?小兒的臟腑與成人相同,臟腑相同,治療疾病的方法也相同。疾病相同,脈象也相同,脈象相同,望聞問切的方法就不能有區別。
而或者曰:小兒未過周歲者,可以不切脈。籲!此不通之論也。要知脈生於氣血,氣血生於臟腑,大人有臟腑,小兒獨無臟腑乎!既有臟腑,則切脈一層更為要端。不過小兒之脈,則一指定三關。再望其顏色,聞其聲音,問其父母,或強或弱,或虛或實,然後用藥,未有不愈者。
白話文:
有人說:一歲以下的小孩,可以不用切脈。唉!這種說法簡直不通!要知道,脈搏是氣血所生的,氣血又是臟腑所生的,大人有臟腑,小孩難道沒有臟腑嗎?既然有臟腑,切脈就更重要了。不過小孩子的脈,只要切三關就夠了。除此之外,還要觀察孩子的面色,聽孩子的聲音,詢問孩子的父母,瞭解孩子的體質是強壯還是虛弱。然後根據這些資訊用藥,沒有治不好的。
若過此以往,小兒之臟腑漸強,氣血漸旺,此時人事不接於世,浮沉七情毫無,焉有內傷!無內傷氣血何虛!即有外感,隨手奏效。由此視之,小兒之病與大人之病,何虛何實?治小兒之證與大人之病,孰難孰易?當必有辨之者矣。
【醫案】
【案一】
白話文:
如果超過這個時期,孩子的臟腑逐漸強壯,氣血也逐漸旺盛。此時孩子的狀態與外界不接觸,各種情緒波動很少,怎麼會有內傷呢?沒有內傷,氣血怎麼會虛弱呢?即使有外感,隨手治療也會見效的。由此看來,孩子的疾病和成人的疾病,哪些是虛症,哪些是實症?治療小兒的疾病和成人的疾病,哪個難哪個容易呢?必須有人辨別清楚。
邑庠生魏馨山先生,余厚友一也,少難子嗣,年四十餘,始舉一子,七八日內啼哭不止,乳食減少,約餘往視。但聞兒聲壯厲,滿面紅光,身有微熱,此乃胎毒,決非風證。當用清熱化毒之品,以解胎毒。愈後,更免赤遊丹、鵝口等證。此防患未然之良法也。先生閱余之論,深信不疑。遂用二花連翹湯:
白話文:
居住在鄉村中的文人魏馨山先生,是我親密的友人。他年輕時難以生育,直到四十多歲才生了一個兒子。嬰孩出生後七、八天內哭鬧不止,食量減少。我應約前往探視。
我聽見嬰孩哭聲宏亮,臉色紅潤,身體微微發熱。這表明是胎毒,絕非風寒。應當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以化解胎毒。這樣治癒後,可以避免出現丹毒、鵝口瘡等症狀。這是一種防微杜漸的良方。
魏先生看了我的論述,深信不疑。於是使用二花連翹湯:
金銀花6克,川黃連1.5克,生地3克,連翹3克,丹皮1.5克,木通1.5克,大黃1.5克,生甘草3克
煎成兩酒杯,二次服下。一時許,小兒瀉下黑黃臭糞,胎毒已去,由此一帖而愈。
白話文:
金銀花 6 公克
川黃連 1.5 公克
生地 3 公克
連翹 3 公克
丹皮 1.5 公克
木通 1.5 公克
大黃 1.5 公克
生甘草 3 公克
按: 凡小兒在周歲內有病者,多為胎毒,但胎毒有胎熱、胎寒之分。本例患兒哭聲壯厲,面紅,身熱,顯為胎熱,故翟氏用清熱化毒之品,自擬二花解毒湯解之。方中金銀花、連翹、木通清氣分熱毒;生地、丹皮、大黃清血分熱毒,甘草瀉火和中。藥投病機,所以僅服一劑,瀉下黑臭糞,胎熱隨之而消。
【案二】
白話文:
中文
注意:凡是一歲以下患病的嬰幼兒,大多數是由於胎毒引起的。但胎毒分為胎熱和胎寒兩種。本例患兒哭聲洪亮,面色發紅,身體發熱,明顯屬於胎熱,所以翟醫生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自行配製了「二花解毒湯」來治療。方劑中,金銀花、連翹、木通可以清除體表的熱毒;生地、丹皮、大黃可以清除血液中的熱毒;甘草可以瀉火和中。藥物投放得很合適,所以只服用了 一劑藥,就排出了黑臭的糞便,胎熱也隨之消除了。
邑西邵凹村邵姓之子,年未周歲。適患腹疼,嘔吐乳食。腹膨脹滿,四膚發涼,啼哭不止。邀餘往視,面色淡白,口唇微青。哭聲低微,問其大便色白,形證相參,確係胎寒脾虛之症。餘用參朮湯加減:
白話文:
在邑西縣邵凹村,有一位姓邵的嬰兒,還不到周歲。這孩子突然腹痛,吐出奶水。肚子脹滿,全身皮膚發涼,哭個不停。有人請我去看診,我到那裡一看,孩子的面色蒼白,嘴脣略微發青。哭聲微弱,詢問大人,孩子的便便是白色的。綜合這些症狀,可以確定是胎中寒氣過重、脾虛的病症。我使用了參朮湯進行加減治療:
黨參6克,白朮4.5克,茯苓6克,白扁豆4.5克,炙甘草3克,薏苡仁4.5克,肉桂3克,炮薑2克,砂仁4克。
煎成一小茶杯,來日病減四五,原方又服一帖,不日痊癒。
白話文:
黨參 6 克
白朮 4.5 克
茯苓 6 克
白扁豆 4.5 克
炙甘草 3 克
薏苡仁 4.5 克
肉桂 3 克
炮薑 2 克
砂仁 4 克
按: 上例為胎熱,本例為胎寒。辨證要點為:肢涼唇青,面色淡白,其大便色白尤為胎寒之明證。故翟氏選用四君湯健脾益氣,肉桂、炮薑、丁香溫中散寒,又增薏苡仁、扁豆加強健脾止瀉作用,服後果然如期。
【案三】
白話文:
之前提到的案例屬於胎熱,而本案例屬於胎寒。診斷的特點是:四肢冰涼、嘴脣青紫、面色蒼白。大便呈白色更是胎寒的明顯證據。因此,翟醫師選擇使用四君湯來健脾益氣,肉桂、炮薑、丁香來溫中散寒,並添加薏苡仁和扁豆來增強健脾止瀉的效果。服用後果然如預期般見效。
鬍子厚舉一子,甫七日,啼哭口噤。有老嫗曰:「是七天瘋證,非針不可」。伊不通醫,任其亂治,針十餘處,又服牛黃丸、一攝金等藥,幾瀕於危。老嫗術窮,絕跡不往。又延餘往診,見小兒聲音洪亮,稟賦甚厚,知屬胎熱使然。經曰:「脾開竅於口」。兒口緊乃陽明經熱甚,宗筋脹急。
白話文:
有個孩子剛出生七天,哭鬧卻閉著嘴。有位老婦人說:「這是七天風瘋,非針灸不可」。他不懂醫術,讓老婦人亂治,針灸了十幾個地方,又服用了牛黃丸、一攝金等藥物,孩子差點沒命。老婦人黔驢技窮,再也沒有出現在這家人面前。又請了其他醫師去診斷,發現小兒聲音宏亮,身體健康,知道這是因為胎熱所致。《內經》說:「脾臟與口相通」。孩子閉著嘴是因為陽明經的熱氣太旺,經絡筋腱脹大,難以舒展。
啼哭者,心火炎上,煩躁不寧。以上諸症,總歸胎毒。餘用黃連犀角湯:
白話文:
哭鬧的孩子是心火過旺,心情煩躁不安。以上這些症狀,總是由於胎毒引起的。我通常使用黃連犀角湯治療:
當歸3克,黃連2克,木通2克,金銀花3克,梔子2克,生地2克,犀角2克,連翹3克,甘草2克,大黃2克。
水煎,服二酒杯,瀉下紅黑糞二次,諸症如失。
白話文:
當歸 3 克
黃連 2 克
木通 2 克
金銀花 3 克
梔子 2 克
生地黃 2 克
犀角 2 克
連翹 3 克
甘草 2 克
大黃 2 克
按: 小兒七日,啼哭口噤,多係胎中受熱,兼風邪流入心脾二經所致。老嫗用針刺、丸藥並治,法無非議,疑為選穴不應,丸藥效緩,翟氏用黃連犀角湯清泄實熱,乃釜底抽薪之法,足見病急不可緩治。
【案四】
白話文:
小孩出生七天,不停哭鬧,嘴巴緊閉,大多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內受熱,再加上風寒入侵心脾經脈所造成。老婦用針灸和丸藥治療,方法沒有問題,可能因為選穴不準確,丸藥效果緩慢,翟氏用黃連犀角湯來清泄實熱,這是釜底抽薪之法,充分顯示病情危急需要快速治療。
本邑廣濟院內高姓,賣蔔為業。舉一子,生半月面黃肌瘦,氣色虛餒,乳食減少,哭聲低微,延餘往視,餘云:「此兒種種虛象俱現,定是胎元不足之故,倘作風證治,悔之何及。」遂用參苓白朮散加減:
白話文:
本地的廣濟院裡有一位姓高的男子,以賣卜為生。他生了一個兒子,生後半個月面黃肌瘦,氣色虛弱,食慾不振,哭聲微弱。他前來請我診治,我說:「這孩子出現各種虛弱的症狀,必定是胎中營養不足所致。如果將其誤診為風證治療,後果不堪設想。」於是我使用參苓白朮散加減調理:
黨參5克,茯苓3克,油桂2克,附子1.5克,枸杞子3克。
白話文:
黨參 5 公克
茯苓 3 公克
肉桂 2 公克
附子 1.5 公克
枸杞子 3 公克
煎成徐徐飲下,一日夜共服五六酒杯,越日病狀減輕,又投一帖,氣血充足,乳食大進。古云「治小兒如啞科」。只因脈不可憑,又無可問,愚父愚母,妄言病源,如同呆子說夢。醫者無所適從,再無閱歷,捕風捉影,虛實顛倒,嬰兒之命,豈可問乎!
【案五】
白話文:
按: 本例為脾虛證。翟氏用鍵脾補腎,益氣養血法,實得治虛之要。案中所用之藥,為桂附四君子湯合當歸補血湯加味,已失參苓白朮散意,故方名不妥。
這段文字記載了一個脾虛的病例。翟氏採用健脾補腎、益氣養血的方法,確實掌握了治療虛症的要領。但文中所使用的藥物是桂附四君子湯合當歸補血湯加味,已經偏離了參苓白朮散的思路,因此方名並不恰當。
和寨張奇峰女,周歲餘,咳嗽發悶,潮熱不乳,虛汗淫淫。迎餘視療,但見小兒鼻竅壅塞,偎藏母懷,此屬外感傷風之症。當用仲景桂枝:
白話文:
一名姓張的奇峯寨女子,一歲多,咳嗽發悶,發燒不喝奶,出虛汗。我前去診治,發現小兒鼻孔堵塞,偎依在母親懷裡。這是外感風寒引起的疾病。當用仲景的桂枝湯:
桂枝尖4克,白芍3克,甘草4克,大棗1個去核,生薑兩片。
煎成令兒飲兩酒杯,病減半,又服二酒杯,諸症皆愈。
白話文:
桂枝尖 4 克
白芍 3 克
甘草 4 克
紅棗 1 顆(去核)
生薑 2 片
按: 發熱汗出,太陽、陽明二經均可見之。此患兒兼有鼻塞,更有「偎藏母懷」,此為惡風狀,故按太陽中風證治之,服桂枝湯一劑而盛。
【案六】
白話文:
發燒和出汗的症狀,太陽經和陽明經都可能出現。這個孩子除了發燒出汗外,還有鼻塞的症狀,而且「喜歡躲在母親的懷抱裡」,這是怕冷的表現。因此,按照太陽經中風的治療方法,給他服用了桂枝湯一劑,症狀立即減輕了。
北郭外李莊李芳春女,一歲有餘,患剛痙,即俗云「急驚風」是也。迎餘往療,但見小兒二目天吊,口噤吐沫,兩手握拳,堅固不可開,面紅氣喘,身熱如火,小便色赤,實熱實象,一時齊發。看服過藥方,大概羌活、麻黃、防風之類。正如火上加油,爐中添炭。籲!誤矣。餘用犀角地黃湯加減:
白話文:
北郭城外李莊的李芳春,一歲多,得了抽搐病,俗稱「急驚風」。她家請我去醫治,我看見孩子雙眼上吊,嘴巴緊閉流口水,雙手緊握拳頭,堅硬得無法打開,臉紅氣喘,身體發燒如火,小便呈紅色,這是熱證加實證,一起發作的跡象。查看孩子服用的藥方,大都是羌活、麻黃、防風之類的藥。這些藥就像火上澆油,爐中添炭,真是太不對了!我用犀角地黃湯加減方:
當歸10克,生地10克,羚羊角1克,龍膽草4克,胡黃連4克,丹皮5克,木通3克,大黃6克,鉤藤5克,生白芍5克,生甘草5克。
白話文:
當歸10克
生地黃10克
羚羊角1克
龍膽草4克
黃連4克
丹皮5克
木通3克
大黃6克
鉤藤5克
白芍5克
甘草5克
水煎徐服下,一時許,瀉二次,諸症漸止。又服養陰退熱之藥二帖痊癒。李某問曰:「此女病經三醫,皆曰急驚風證,而針藥罔效,閣下不用針,而用涼藥見效何也?」餘曰:「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而動象屬於陽,此明係肝熱火炎之證。彼用除風之燥藥,火借風勢,風助火威,此女不死者幸也。
余用涼瀉藥,如金風送暑,炎熱自消,不逐風而風自熄。沾沾除風,豈不誤治。」李某聞言唯唯。
白話文:
用溫水煎製藥物,徐徐服用。約一小時後,瀉下兩次,各種症狀逐漸停止。又服用了兩帖滋陰退熱的藥物,痊癒了。李某問道:「這個女孩子已經找過三個醫生,都說她是急驚風,用針灸和藥物都無效。您不用針灸,而使用寒涼的藥物就能見效,這是為什麼呢?」我回答說:「經典上說,各種風眩之症都與肝有關,而活動多屬於陽性。這個女孩子的病症明顯屬於肝火火熱。那些醫生使用祛風的燥熱藥物,火勢助長風勢,風勢助長火威,這個女孩子沒死真是幸運啊。
按: 痙病有剛柔之分,剛痙主涼瀉,柔痙主溫補。本例明為剛痙,為熱證、實證、陽證,他醫誤作風治,用麻、防、羌類藥,實為火上加油,爐中添炭。翟氏依證尊經,遂用犀角地黃湯加味治療,二帖痊癒,並指出治剛痙「用涼瀉藥,如金風送暑,炎熱自消」,甚有見地。
【案七】
白話文:
註釋: 痙攣病分剛柔兩種,剛痙主張用寒涼瀉下的方法治療,柔痙主張用溫補的方法治療。此例明顯屬於剛痙,屬於熱證、實證、陽證,其他醫生誤認爲是風,使用了麻黃、防風、羌活等藥物治療,實際上是火上澆油,爐中添炭。翟先生根據症狀,遵從經典,遂用犀角地黃湯加味治療,兩劑藥便痊癒。並且指出治療剛痙“用寒涼瀉下的藥物,猶如金風送來清涼,暑熱自然消解”,見解深刻。
南黃義崗黃文祥之子,年方歲佘,患腫病三月,面黃身腫,飲食僅可養命。消食消腫之藥,服二十餘帖皆無效。迎余診療,小兒脈如懸絲,聲音低餒。此乃先天薄弱,非本實症,又服克伐藥太多,所以重上加重。若再不改用溫補,速收散失之元氣,決無生機,余用十全大補湯加減治之。
白話文:
南黃義崗上的黃文祥的兒子,年紀不到60歲,患有腫病三個月,臉色發黃,身體浮腫,只能勉強吃點東西維持生命。服用過20多劑清熱消腫的藥,但都沒有效果。請我去看診,小兒的脈象如細絲般微弱,聲音低微無力。這是因為先天的身體虛弱,並不是真正的實證,又服用太多清熱解毒的藥,導致病情加重。如果再不改用溫補的方法,迅速收斂散失的元氣,就沒有生機了。我用十全大補湯加減治療。
服兩帖稍效,又服二帖腫漸消,飲食加增,共服十餘帖,月餘氣血紅和,肌肉復生,由是方獲痊癒。古云「病傷可療,藥傷難醫」,信矣。
十全大補揚
白話文:
吃了兩帖藥後,症狀稍有好轉。再吃了兩帖後,腫脹逐漸消退,食量增加。總共吃了十幾帖後,一個月後氣血調和,肌肉恢復。憑藉這個方劑完全康復了。古人說「外傷可以治療,藥物傷害難以治癒」,確實如此。
黨參6克,炙甘草5克,白朮5克,茯苓10克,大熟地6克,當歸5克,白芍4克,炙黃耆6克,油桂4克,芡實6克,白扁豆6克,西砂仁10克,附子1.5克,薏苡仁6克,遼五味子3克,水煎服。
按: 面黃身腫,若無實證可及者,可按虛證論治。不可一見腫證,陡用消散藥。本例診為虛證,其據有二,脈細、聲低、面黃一也,服消藥不效二也,故改用溫補劑取效。案中以服消腫藥不效為鏡,足見問診之重要。
【案八】
白話文:
注意:如果患者面黃水腫,但沒有明顯的熱症表現,可以考慮虛證治療。不可一發現腫脹就急著使用化瘀消腫的藥物。本例診斷為虛證,原因有二:脈搏細弱、聲音低沉、面黃;服用消腫藥無效。因此改用溫補藥劑奏效。這個病例以服用消腫藥無效為戒,足見問診的重要性。
南關張善初女,年兩歲餘。患慢脾風證,即《幼幼集成》所謂柔痙也。諸醫皆作風治,以致瘈瘲搐搦,二目天吊,虛汗類雨,面白氣喘,四肢厥逆,腹內腸鳴,大便泄瀉,晝夜二、三十次。迎余診視,餘見凶證俱現,恐難挽回,辭不治。女子父母苦求敦懇,餘曰:「此病九死一生,倘治之不愈如何?」伊曰:「不愈者命也,安敢歸咎。」投以桂附回陽湯,戌時服下,至明日來告曰:「此女病證雖未痊癒,已愈二三。
白話文:
南門外姓張的人家有個兩歲多的女兒,得了慢性脾胃虛弱的疾病,即《幼幼集成》中提到的「柔痙」。很多醫生都認為是風疾治療,結果導致抽搐發作,兩眼向上吊,虛汗如雨,面色蒼白氣喘,四肢冰冷,肚子裡腸鳴,大便拉肚子,一天二三十次。請我過去看病,我看她兇險的症狀都出現了,恐怕難以挽回,推辭不治。這女子父母苦苦懇求,我說:「這病九死一生,假使治不好怎麼辦?」他回答:「治不好是命運,怎敢怪罪你。」我用桂附回陽湯給她喝,晚上服用,第二天來告訴我:「這女孩子的病雖然沒痊癒,但已經好了一兩成。」
」原方又服數帖,漸收全功。噫!凡小兒剛柔二痙而作風治者,讀《幼幼集成》書,可以憬然悟矣。
桂附回陽湯加減
白話文:
繼續服用原來的藥方幾劑之後,病情逐漸完全好轉。唉!凡是小兒因為剛柔兩種痙症而引發如風般急迫的病症的,讀了《幼幼集成》這本書,就可以猛然醒悟了。
桂附回陽湯加減。
熟地10克,黨參10克,白朮6克,丹皮5克,油桂4克,炙甘草6克,附子5克,龍骨10克,山萸肉6克,炮薑5克,肉豆蔻6克,巴戟天6克,山藥6克,破故紙5克,水煎服。
白話文:
熟地黃 10 克
黨參 10 克
白朮 6 克
丹皮 5 克
肉桂 4 克
炙甘草 6 克
附子 5 克
龍骨 10 克
山萸肉 6 克
炮薑 5 克
肉豆蔻 6 克
巴戟天 6 克
山藥 6 克
破故紙 5 克
加水煎服
按: 《幼幼集成》云:「痙有剛柔,剛痙無汗,柔痙有汗。小兒剛痙少,柔痙多。而且肌膚薄,腠理疏,不勝發表,惟宜解肌治痙。」本案原為柔痙而作風治,風藥傷津損陽,以致變證蜂起。患者四肢厥逆,晝夜腹瀉二、三十次,顯係脾腎陽虛,所以翟氏從健脾溫腎入手,數帖竟收全功。誠為不治風而風自止的範例。
【案九】
白話文:
《幼幼集成》記載,痙攣有剛柔之分,剛痙不發汗,柔痙則發汗。小兒多為柔痙,少為剛痙。而且小兒肌膚薄、腠理疏鬆,不耐受發汗,應以解肌治痙。這個案例原本是柔痙,卻用風藥治療,風藥傷津損陽,導致病情變化。患者四肢厥逆,一天腹瀉二三十次,顯然是脾腎陽虛,因此翟氏從健脾溫腎入手,服用幾帖藥就痊癒了。這是一個不治風而風自止的典型案例。
邑北李莊李玉林女,三歲餘。於二月間隨母探親,偶受大寒,由此得病。寒熱往來,腹疼咳嗽,吐痰日多,至五月肉脫骨立,臥床不起,飲食大減,服某醫藥無效,迎餘往診。六脈沉緊,重取微滑,此乃大寒積於腸胃,非溫中散寒元氣何從而復。余用桂附湯:
白話文:
在邑城北的李莊村,有一個名叫李玉林的小女孩,年紀只有三歲多。在二月間,她跟隨母親去探望親戚,偶然受了大寒,從此就生了病。她寒熱交替,腹痛咳嗽,吐痰越來越多。到了五月,她的身體消瘦得只剩皮包骨,只能臥牀不起,飲食也大大減少。她服用了某位醫生的藥,但沒有效果。家人請我去診治。
我按她的脈象,發現六脈沉緊,但是重按時又覺得有點滑。這是因為大寒積聚在她的腸胃中,如果不溫中散寒,她的元氣就無法恢復。所以我給她用了桂附湯:
附子6克,油桂5克,白朮10克,炙甘草6克,炮薑10克,荊芥子7克,丁香2克,破故紙7克,半夏6克,砂仁5克,黨參6克,巴戟天10克,礞石6克。
白話文:
附子:6 克
肉桂:5 克
白朮:10 克
炙甘草:6 克
炮薑:10 克
荊芥子:7 克
丁香:2 克
破故紙:7 克
半夏:6 克
砂仁:5 克
黨參:6 克
巴戟天:10 克
礞石:6 克
煎成早晨服下,至晚腹疼咳嗽略減,又服二帖,寒熱已去,飲食漸進,共服七帖,漸收全功。又調養月餘,方能步行。
白話文:
早上喝下煮好的藥,到了傍晚腹痛和咳嗽減輕許多,又喝了兩帖藥,寒熱已經退去,飲食也逐漸恢復正常,總共喝了七帖藥,病情逐漸好轉。又調養了一個多月,才能走路。
按: 「大寒積於腸胃,非溫中散寒則元氣何從而復」,即《內經》「寒者熱之」之法。元氣之本在腎,其源在脾,故舍溫補脾腎則元氣難復。翟氏從脈沉緊著眼,診為大寒證,這與《金匱要略》寒疝病的「脈沉緊」同義。
【案十】
白話文:
大寒積聚在腸胃中,如果不溫暖中部來驅散寒冷,那麼元氣怎麼能夠恢復呢?這和《內經》所說的「寒則溫之」的方法是一樣的。元氣的根源在於腎臟,而腎臟的來源在於脾臟,因此如果沒有溫補脾臟和腎臟,元氣就難以恢復。翟氏從脈象沉緊著眼,診斷為大寒證,這與《金匱要略》中寒疝病的「脈沉緊」意思相同。
馬南莊王姓,家甚貧,其子近三歲,終日衣不當寒,食不充饑。初病時發寒熱,四肢懶惰,漸至腹大疼痛。迎餘診治,六脈沉而有力,浮取不見,外虛而內實,即大實有羸狀也。余用補中消積湯:
白話文:
馬南莊有位姓王的貧困人家,他們的兒子快三歲了,卻終日吃不飽穿不暖。最初發病時出現寒熱,四肢無力,逐漸腹脹疼痛。請我前去診治,檢查脈搏沉穩有力,浮脈無法察覺,說明外虛而內實,也就是大實有羸弱的情況。我使用了「補中消積湯」:
黨參10克,白朮10克,穿山甲6克,鱉甲10克,川大黃10克,枳實6克,厚朴6克,焦山楂10克,炮薑10克,芒硝3克,巴豆霜0.1克,京三棱5克。
白話文:
黨參 10 克
白朮 10 克
穿山甲 6 克
鱉甲 10 克
川大黃 10 克
枳實 6 克
厚朴 6 克
焦山楂 10 克
炮薑 10 克
芒硝 3 克
巴豆霜 0.1 克
京三棱 5 克
水煎服。午時用下,至晚亦無動靜,又將二煎服下,至天明腹中痛甚,欲大便,自覺有物到肛門,苦不得下,兒母用物挖之,始出粗二指、長三寸之糞便,破開細看,不知何時所食之糠饃也,由此諸病癒。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中午服用後,直到傍晚都沒什麼反應。於是又將第二次煎煮的藥液服用,到了天亮時肚子劇烈疼痛,想要大便。病人自己感覺到有東西到了肛門,但卻很勉強地拉不出來。母子倆便用東西將它挖出來,取出後發現是一塊約兩指粗、三寸長的糞便。剖開仔細查看,發現是一塊不知何時吃下的糠饃,從此病人所有的病都好了。
按: 此例為虛實夾雜證,攻之恐正氣不支,補之虛實積愈增,故擬補中消積湯攻補兼施,足見翟氏立法精當,遣藥適宜。
【案十一】
白話文:
這是一個虛實夾雜的病例。如果只攻邪,恐怕會損傷正氣;如果只補虛,則邪毒和虛弱都會加劇。因此,翟氏擬定了補中消積湯,既能補虛又能消除積聚。這說明翟氏的治療方法精準,用藥恰當。
高陽周鳳書之子,三歲餘,與他兒戲耍,木棍誤觸頭面,破皮出血甚多。六七日後,漸覺口噤,言語賽澀。又二日,兩手握固而難伸,角弓反張,飲食難進。邀餘往治,六脈浮緊,此為破傷風也。餘曰:「此證最為兇險,十中不過愈其四五。」周曰:「此證雖凶,情屬父子,人事不忍不盡。
乞先生念餘年四十餘,惟有此子,萬一痊癒,沒齒難忘。」憐其懇切,遂制一方,名曰逐風丹。
白話文:
高陽周鳳書的兒子,三歲多,和別的小孩玩耍時,木棍不慎打到他的頭臉,破皮流了很多血。六七天後,逐漸覺得嘴巴張不開,說話也說不清楚。又過了兩天,雙手握拳握得很緊,很難伸出來,呈現角弓反張的姿勢,進食也困難。請我去治療,六脈浮緊,這是破傷風的症狀。我說:「這個病症非常兇險,十個病人中,能治好的不到一半。」周鳳書說:「這個病雖然兇險,但情分上是父子,人情上不忍心不去醫治。」
全蠍一條,麝香0.3克,艾葉3克,蓖麻子2個,天麻5克,羌活6克,防風6克,荊芥5克,當歸5克。
白話文:
全蠍一隻、麝香0.3公克、艾葉3公克、蓖麻子2粒、天麻5公克、羌活6公克、防風6公克、荊芥5公克、當歸5公克。
共為細末,香油調抹患處,每日十餘次,內服活血除風湯。外抹內服。二日口漸開能言,諸症皆輕,五日共服四帖,竟獲十全。
活血除風湯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香油調和後塗抹在患處,每天十幾次。同時服用活血除風湯內服外用。兩天后,患者的嘴巴逐漸能張開並說話,其他症狀也減輕了。五天後,一共服用了四帖藥,症狀全部消失,完全康復。
當歸10克,黃耆10克,羌活6克,川芎6克,防風10克,生白芍10克,荊芥10克,全蠍2條,白芷6克,天麻5克,秦艽6克,生地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白話文:
當歸 10 克
黃耆 10 克
羌活 6 克
川芎 6 克
防風 10 克
生白芍 10 克
荊芥 10 克
全蠍 2 條
白芷 6 克
天麻 5 克
秦艽 6 克
生地 10 克
甘草 6 克
加水煮沸即可飲用。
按: 《幼幼集成》云:「小兒或因跌撲或刀斧破傷,風邪暗襲,傷處發腫,謂之破傷風,速宜治之,不然,則發痙矣。內服疏風血散,外以紫金錠塗之。」翟氏深得其要,外擬丹敷,內以湯療,內外分消,力專功宏。由於方證合拍,所以不幾日竟獲痊癒。縱觀方藥,乃循「治風先治血,血活風自滅」而設。
【案十二】
白話文:
古籍《幼幼集成》记载,小孩子如果跌倒撞伤或者被刀斧砍伤,再受到风寒侵袭,伤处就会肿胀,称为破伤风,必须及时治疗,否则会引发抽搐。治疗方法是内服疏风散血的药方,外用紫金锭涂抹患处。翟氏医师深谙此道,以丹药外敷,汤药内服,内外兼治,疗效显著。由于方药对症,患者很快痊癒。仔细观察药方,可知它是遵循“治风先治血,血活风自灭”的原则而制定的。
北關江姓一小兒,甫六月,胎毒未去,偶然大啼不止,乳食減少。迎余往視,見小兒手背紅點如豆,餘命寬衣細看,左腿膝上紅如雲片,此是赤遊丹毒。古云「此證起於四肢,入於腹者死」。急用二花解毒湯,以免後患。一劑即效,二劑痊癒。
二花解毒湯
白話文:
江姓一家住在北關,他們有一個年僅六個月大的小寶寶。寶寶體內還有胎毒,時常大哭不止,喝奶量也減少了。他們請我過去看診,我看到寶寶手背上有像豆子大小的紅點。我讓寶寶脫掉衣服仔細查看,發現左腿膝蓋上方紅成一片,像雲彩一樣。這叫做「赤遊丹毒」。古書上說:「這種病起源於四肢,如果進入腹內,就會死亡。」我趕緊使用「二花解毒湯」,避免後患。服下一劑後病情就見效了,服完兩劑後就完全痊癒了。
金銀花5克,荊芥4克,防風5克,生地5克,當歸5克,紫草3克,連翹6克,木通2克,玄參5克,知母4克,乳香2克,甘草3克,水煎服。
白話文:
金銀花 5 克
荊芥 4 克
防風 5 克
生地 5 克
當歸 5 克
紫草 3 克
連翹 6 克
木通 2 克
玄參 5 克
知母 4 克
乳香 2 克
甘草 3 克
加水煎服。
按: 明?萬密齋曰:「小兒赤游丹毒,雖有十種,皆由心火內盛,熱與血搏,其熱如火,痛不可言,赤如丹砂,故名丹毒。自腹出四肢者,易治,自四肢入腹者難治。」翟氏自擬二花解毒湯清熱涼血解毒,佐以除風活血,該方是從萬氏防風升麻湯化裁而來。若作風治,誤用辛溫,轉生他變,必致難挽。
【案十三】
白話文:
根據明代萬密齋醫師的說法,小兒患上赤遊丹毒,雖然分為十種類型,但都是因為心火旺盛,導致熱氣與血液相爭所致。這種熱氣就像火一樣,疼痛難忍,皮膚紅如丹砂,故稱為丹毒。如果丹毒從肚子向四肢蔓延,比較容易治療;但如果從四肢向肚子蔓延,則難以治癒。翟氏自創的「二花解毒湯」具有清熱涼血、解毒、除風活血的功效。此方是根據萬氏的「防風升麻湯」加以改良的。如果採取辛溫的方法來治療,可能會導致病情變化,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西關劉明言女,歲餘,患赤遊丹毒三日,始請餘調治。但見小兒滿面紅光,腹背盡成赤色,聲音已啞,二目直視,肝肺己絕。未治即歿。
白話文:
在西關住的劉明言的小女兒,才一歲多,得了赤遊丹毒三天,才請我來治療。只見她滿臉通紅,肚子和後背都變成紅色,聲音已經沙啞,兩眼直視,肝肺功能已經衰竭。還沒治療就死了。
按: 聲啞為肺絕,直視為肝絕。前人有「先發丹而後驚者,此毒氣由外入內者,多死不治。」此案可為佐證。
【案十四】
白話文:
按照中醫理論:
- 失聲是肺氣閉絕。
- 直視不動是肝氣閉絕。
前人說過:「先發出丹毒,然後才感到驚恐害怕,這表示毒氣已經從外面進入體內,大多數情況下會死亡。」這個案例可以作為佐證。
北羅莊魏信三,小兒半歲余,大病後忽起鵝口白,身熱不退,諸醫不曰濕熱,便曰邪火,屢進寒涼,無稍效,日近危篤,請餘起屙。但見小兒面青氣喘,四肢厥涼,誤作真熱治之,殆矣。華元化曰:「虛其虛實其實而死者,醫殺之也」。余用桂附地黃湯,水煎冷服,遵《內經》用熱遠熱之法,一帖遂效,二帖全廖。
桂附地黃湯:
白話文:
河北省任丘市魏信三的兒子,半歲多,大病後突然口脣發白,發高燒不退。所有的醫生都不說這是濕熱,就說這是邪火,多次使用寒涼的藥物,都沒有效果,病情日益危重,請我前去診治。
我看到這個孩子面色青紫,呼吸困難,四肢冰冷。我誤以為這是真熱證,治療的方法錯了,情況非常危殆。華元化說:「虛證當成實證治療,實證當成虛證治療,而導致患者死亡,這是醫生的錯誤。」
我使用桂附地黃湯,用冷水煎服,遵循《內經》中用熱藥治療熱證的方法,服了一帖藥後就見效,兩帖藥後完全痊癒。
熟地6克,山藥5克,山萸肉5克,油桂2克,附子2克,茯苓5克,川牛膝3克,丹皮5克,巴戟天5克,杞果5克,五倍子2克,炙甘草2克,水煎服。
白話文:
熟地黃6克、山藥5克、山茱萸肉5克、肉桂2克、附子2克、茯苓5克、川牛膝3克、丹皮5克、巴戟天5克、枸杞子5克、五倍子2克、炙甘草2克。以上藥材用於水煎服用。
按: 鵝口白即鵝口瘡,多由心脾蘊熱所致。但此證屢進寒涼,重傷陽氣,遂見面青氣喘,四肢厥冷,疑寒藥傷陽之誤。翟氏用桂附地黃湯加補腎收斂劑,熱藥冷服,二劉全廖。從此看出,若無正確的辨證,就無有效的治療。
【案十五】
白話文:
醫生們請注意,鵝口白(即鵝口瘡)通常是由心火和脾熱造成的。但是,如果一直用寒涼的藥物治療,就會嚴重損傷陽氣,導致患者出現面色青紫、氣短、四肢冰涼等症狀,讓人誤以為是寒藥傷了陽氣。
翟醫生使用桂附地黃湯加上補腎收斂的藥物來治療,熱藥冷服,兩個劉姓患者都完全康復了。由此可見,如果沒有正確地辨證,就不會有有效的治療。
王性初,邑北王莊人。其子三歲時,患泄瀉症,每日夜五、六次,自二月至八月不愈,寒熱藥服過數十帖,均不效。迎餘往診。脾脈滑數,它脈和平,此證因脾有濕痰積熱作泄。古云:「五泄皆屬於濕」,又云:「火瀉者腸鳴」。問兒之父母,果然。遂用化痰清熱湯,連服二帖,病去六七,又服二帖痊癒。
化痰清熱湯
白話文:
王姓少年名叫王性初,是居住在城北王莊的人。他的兒子三歲時,患上了腹瀉,每天晚上五、六次,從二月到八月都沒見好轉,吃了很多寒熱藥,都沒效果。於是請我前去診治。把脈後發現脾脈滑數,其他脈象正常,這種情況是由於脾臟中有痰液積聚化熱引起的腹瀉。古書上說:「五種腹瀉都屬於濕證」,又說:「因火氣導致的腹瀉會有腸鳴聲」。詢問孩子的父母,情況果然如此。於是使用化痰清熱湯,連續吃了兩帖,病情好了六七分,再吃兩帖就痊癒了。
半夏10克,膽南星6克,橘紅6克,荊芥子6克,黃連5克,陳皮6克,黃芩5克,甘草6克,水煎服。
白話文:
半夏 10 克
膽南星 6 克
橘紅 6 克
荊芥子 6 克
黃連 5 克
陳皮 6 克
黃芩 5 克
甘草 6 克
把所有藥材用煎煮方式服用。
按: 《醫宗必讀》提出治瀉有九法,即淡滲、升提、清涼、疏利、甘緩、燥脾、酸收、溫腎、固澀。本例是清涼與燥脾兩法的合用。惟診為濕痰積熱作泄,僅憑脾脈滑數理由似欠不足,以藥測證,當有瀉而腸鳴,大便不爽,糞黃而臭,舌苔黃膩等。
【案十六】
白話文:
在《醫宗必讀》中,治療腹瀉的方法有九個,分別為:淡滲、升提、清涼、疏利、甘緩、燥脾、酸收、溫腎、固澀。這個例子是清涼法和燥脾法的合用。
根據病人的情況,判斷是由於濕氣和痰熱積聚在腸胃中而引起的腹瀉。僅僅憑藉脾脈滑數這個依據似乎有點不足。根據藥物驗證的結果,病人應該有腹瀉、腸鳴、大便不暢、大便呈黃色並發出惡臭、舌苔黃膩等症狀。
朱本良女,於十一歲時,患瘧疾半載方愈。腹內左脇有塊,其大如碗,按之則疼,飲食日減,面目黃腫,每日午後冷熱,肚大青筋,消積破塊之藥服二、三十劑,如石投水,一毫無效,臥床不起。邀餘診療,六脈虛細欲絕,元氣虧損已極,徜不急補養,女命休矣。余自製一方:
白話文:
朱本良的女兒十一歲時得了瘧疾,半年後才痊癒。她肚子左脇長了一個腫塊,像碗那麼大,按壓會疼痛,吃得越來越少,臉色發黃浮腫,每天下午會發冷發熱,肚子上青筋凸起。吃了二十、三十劑消積散結的藥,像石頭掉進水裡一樣,一點效果都沒有,只能臥牀不起。請我去看病,她的六脈虛弱細微,元氣極度虛損,如果不及時補充養分,她的性命就保不住了。我親自開了一個方子:
常山30克,白朮60克,炙甘草15克,紅棗300克與藥同煎,去藥食棗,每日早晚各服15枚。
白話文:
常山藥30公克、白朮60公克、炙甘草15公克,與紅棗300公克一起煎煮,將藥材濾出後,把紅棗取出服用。每天早上和晚上各吃15顆紅棗。
食完一料,腫漸消,元氣漸充,塊自消。朱曰:不用消腫藥而腫自除,其理安在?請指示以釋餘惑。餘曰:「此證原因得於瘧疾之後,故用常山仍是攻瘧疾之專藥,白朮、炙甘草二味甘溫和平,大健脾土,脾土漸旺,氣血充足,腫塊自消」。東垣先生云:「溫中即是發表,補正即是消積」,味此二句,真千古而定論也。
白話文:
服完一劑藥後,腫脹逐漸消退,精神逐漸充沛,腫塊也自行消散。朱先生說:不用消腫藥而腫脹自行消退,這是什麼道理?請指點我,解開我的疑惑。
我說:「這個病症是由於瘧疾後所引起,所以使用常山仍然是專治瘧疾的藥物,白朮和炙甘草這兩味藥性甘溫平和,大補脾土。脾土逐漸強健,氣血充足,腫塊自然消散。」
東垣先生說:「溫暖中焦就是發散表氣,補益正氣就是消積散結。」品味這兩句話,真是千古不變的定論啊。
按: 翟氏重視小兒的體質特點,對於痼疾,主張辨證施治,扶正祛邪。如本例腹內痞塊,實中有虛,他醫用攻劑罔效,翟氏立足於補,補中寓消,尤妙在藥、棗同煮,食棗棄湯。這種扶正消積、藥變為食的靈便用法,對於小兒尤為重要。
【案十七】
白話文:
翟氏非常重視孩子的體質特點。對於頑固的疾病,他主張根據不同的證型進行治療,扶正祛邪。就像這個例子中的腹內腫塊,既有實證又有虛證。其他醫生用攻補的方式都沒有效果,而翟氏卻立足於補,在補藥中加入消積的藥物。更妙的是,他讓病人用藥物和棗子一起煮,然後只吃棗子而棄掉湯藥。這種扶正消積、藥物轉化為食物的靈活做法,對於兒童來說尤其重要。
邑西蓮坡村,工廣文子,年七歲,六月間隨母弔喪,歸家即病。上吐下瀉,指甲微青,精神昏憒,如中鬼祟狀。某醫以為霍亂,針十餘處,又服霍香正氣散,病如故。迎餘診治,六脈離亂,毫無統緒。王肯堂先生云:「脈無統緒離亂者,乃客忤病也」。餘想客忤屬穢惡之氣,人中此氣,閉塞心竅,神明昏亂。
奈小兒正在吐瀉,藥不能進,欲辭不治。兒母含淚苦求,餘不得已,忽憶古云「香能辟穢氣」。遂用:
白話文:
廣西蓮坡村的廣文子,七歲時隨母親參加喪禮,回家後就生病了。她上吐下瀉,指甲微微發青,精神恍惚,好像中了什麼邪祟。某位醫生認為她是霍亂,針灸了十幾個穴位,又服用霍香正氣散,但病情沒有好轉。
請我前去診治,發現她的六脈混亂,沒有條理。王肯堂先生說:「脈象混亂無序的,就是客忤病。」我想客忤是穢惡之氣,人沾染了這種氣,會阻閉心竅,導致神思恍惚。
麝香0.3克,廣木香6克,蒼朮6克,白芷10克,山柰10克,牙皂3克,辰砂6克,明雄10克,丁香3克,鬱金10克。
白話文:
麝香 0.3 克
廣木香 6 克
蒼朮 6 克
白芷 10 克
山柰 10 克
牙皁 3 克
辰砂 6 克
明雄 10 克
丁香 3 克
鬱金 10 克
共十味,研為細末。用一火盞,置小兒面前,藥面頻頻撒之,煙衝兒面,一時許,忽得四五噴嚏,吐出稠痰盅餘,遂能言,不數日痊癒。
白話文:
將這十種藥材研磨成細粉。用一個火盞放在小孩子的面前,頻繁地把藥粉撒在火盞上,讓煙氣衝到孩子的臉上。大約一會兒的時間,孩子會突然打出四五個噴嚏,吐出濃稠的痰液。然後孩子就能說話了,也不會再發病,幾天後就會痊癒。
按: 以六脈離亂毫無統緒,悟到客忤穢惡證;從患兒正在吐瀉,悟出用藥末熏面法,堪為診治之妙。
【案十八】
白話文:
因為病人的脈象混亂沒有規律,所以推斷出是因為外來的邪氣所導致的疾病;從小兒正在嘔吐和腹瀉的情況,想到用藥末來進行面部熏蒸的方法,這可以作為診治的一種巧妙方式。
縣西趙崗村,趙瑞祥子,半歲餘。出溫疹後周身生瘡,皆已饋爛,如蛇退皮,處處皆臭穢難聞,惟頭部獨重,日夜啼哭,乳食已減,中西兩醫,屢治不效,就診於餘。見小兒面目浮腫,氣色暗淡,哭聲低微。餘曰:「此因陽氣虧損,不能攝血,血不歸經之故。」遂用參附回陽湯,每日一帖,五、六日後膿水稀少,啼哭已止。
共服藥十二帖,諸症遂愈。今之習外科而不明內科者,均不免顧此失彼之誚也。
參附回陽湯
白話文:
縣城的西邊趙崗村,趙瑞祥的孩子,半歲多一點。在出過溫疹後,全身長滿了瘡,瘡口都已經爛掉了,就像蛇退皮一樣,到處都是難聞的臭味,只有頭部特別嚴重,晝夜啼哭,喝奶也少了。中西醫都看過,多次治療都沒有效,只好來找我看病。我看到小孩面部浮腫,氣色暗淡,哭聲微弱。我說:「這是因為陽氣虛弱,不能收住血液,血液不能回歸經絡的緣故。」因此使用了參附回陽湯,每天一副,五、六天後膿水變少,啼哭也停止了。
黨參6克,白朮5克,茯苓6克,炙甘草5克,炙黃耆16克,白芍5克,熟地6克,附子4克,當歸身6克,油桂2克,炮乾薑4克,破故紙4克,水煎服。
白話文:
黨參6公克,白朮5公克,茯苓6公克,炙甘草5公克,炙黃耆16公克,白芍5公克,熟地6公克,附子4公克,當歸身6公克,油桂2公克,炮乾薑4公克,破故紙4公克,用清水煎煮服用。
按: 參附回陽湯係十全大補湯加味,有補氣養血、溫經化濕作用。乃是翟氏常用的扶正祛邪方劑之一。
【案十九】
白話文:
參附回陽湯是十全大補湯加了藥材而成,具有補氣血、溫暖經絡、化解濕氣的作用。翟氏經常使用這個方劑,既能扶助正氣,又能祛除邪氣。
本城大士閣街路西,馮先生女,年六歲。三月患泄瀉證,百治不愈,九月瘦至肉脫骨存,命如懸絲,二目上視,口緊不開,兩手握固,濕汗淫淫,抽搐頻作,他醫誤作風治,幾瀕於危,始請餘調治。餘見此證,診其脈,斷為柔痙。馮某乃辨為風,餘引證前醫為之辨論,以釋其惑。
白話文:
在城裡的大士閣街路西邊,馮先生的女兒,年僅六歲。三月時患了腹瀉,各種治療都沒有效果,到了九月瘦得只剩皮包骨,命懸一線。她的眼睛向上看,嘴巴緊閉不開,雙手握拳,冷汗直流,不時抽搐。其他醫生誤以為是風病造成的,差點使她喪命。後來才請我來治療。我見到了這個病人,診了她的脈象,斷定是柔痙症。馮先生堅持認為是風病,我引用前醫的診斷與他爭論,為他解惑。
仲聖曰:「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者,名曰柔痙。」王肯堂先生云:「小兒大病後,抽搐口噤身有汗者,人曰慢驚,即柔痙也。」宋太醫賈才云:「小兒柔痙而作風治,未有不斃者。」李東垣先生云:「小兒柔痙,多見於吐瀉、天花、痘疹、大病後,庸醫誤作風治,實殺之耳。
白話文:
仲聖說:“太陽病,發燒出汗,但不惡寒的,這叫柔痙。”王肯堂先生說:“小孩子大病後,抽搐、口緊閉、身上有汗,人們稱爲慢驚,其實就是柔痙。”太醫賈才說:“小孩子柔痙而用治療風的辦法,沒有一個不死的。”李東垣先生說:“小孩子柔痙,多發生在吐瀉、天花、痘疹、大病之後,庸醫誤認爲是風病而用治風的方法,實際上是害死了他們。
」伊曰:「先生既云非風,因何有抽搐口噤現象?」餘云:「胃屬陽明而榮於口,主宗筋,至於口噤、四肢抽搐,皆陽明血虛不能榮宗筋故也,二目上吊者,足太陽膀胱脈起於目內眥,行頭後而走脊,上視者證明是膀胱氣血雙虧也。」伊聞餘言,請賜妙方。遂用參附回陽湯加味,水煎成,令徐徐服之。
投一帖少效,二帖諸症均減半。原方共服五帖,方獲十全。
參附回陽湯:
白話文:
」他說:「先生既然說是風疾,為什麼會有抽搐和口不能動的現象?」我說:「胃屬陽明,而口與胃相通,主導筋脈,因此口不能動、四肢抽搐,都是因為陽明血虛,不能榮養筋脈所致。兩眼上吊,是因為足太陽膀胱經起於內眼角,沿著頭後部向上走脊椎,眼睛上吊的現象證明是膀胱氣血不足所致。」他聽了我的話,請我給他開個好方子。於是我用參附回陽湯加減了一些藥材,煎成湯藥,讓他慢慢喝。
西洋參5克,杞果6克,遼五味子3克,川牛膝5克,油桂4克,附子5克,巴戟天6克,砂仁5粒,茯神5克,炙甘草6克,熟地10克,炒棗仁6克,當歸身6克,山藥6克,茯苓10克,杭白芍6克,白朮6克,山萸肉5克,大胡桃1個(連老皮打如泥),丹皮6克,川芎5克,水煎服。
白話文:
取西洋參 5 克,枸杞 6 克,五味子 3 克,牛膝 5 克,肉桂 4 克,附子 5 克,巴戟天 6 克,砂仁 5 粒,茯神 5 克,甘草 6 克,熟地黃 10 克,大棗 6 克,當歸 6 克,山藥 6 克,茯苓 10 克,白芍 6 克,白術 6 克,山茱萸 5 克,核桃 1 個(連皮搗碎),丹參 6 克,川芎 5 克,水煎服用。
按: 此方溫腎健脾,補肝養心,名曰回陽,實則溫陽益氣、養血填精俱備,非至虛不得用之。
【案二十】
白話文:
這個處方溫暖腎臟,健壯脾臟,補充肝臟,養護心臟,名為回陽,實際上是溫暖陽氣、增益元氣、滋養血液、充盈精氣都有包含,如果不是非常虛弱的情況下不能使用。
第二十個病例。
南郭外臘梅莊,卞鳳魁次子,乳名二成。二歲時患痞塊症,肚大青筋外露,每日午後發熱,消積破塊之藥,服過無數。飲食漸少,形容日見憔悴,無奈就診於餘。六脈緊細,乃虛中挾實之證,攻之元氣不支,補之塊從何消。左右掣肘,忽憶李東垣先生枳朮丸,誠古今消積之妙方。
白話文:
南郭外的臘梅莊,有位姓卞的第二個兒子,小名二成。二歲時得了痞塊症,肚子很大,青筋外露,每天下午發燒。他服用了無數種消積化塊的藥物,但都沒有效果。他的食慾越來越差,身體也越來越虛弱。無奈之下,他只好來找我診治。他的脈象細而緊,這是虛弱中夾雜著實邪的症狀。如果攻伐實邪,他的元氣會受損;如果只補虛,塊狀物又無法消散。我左右為難,突然想到李東垣先生的枳朮丸,這可是古今消積的妙方。
遂用枳朮丸加穿山甲15克,三味藥共為細末,摻入飯內。日服10-12克,初服60克,發熱稍減,飲食漸增。又服120克,腹塊消去四、五,似有若無。後又服120克,大便膿血四、五次,由此塊無體胖,氣色紅融,已復原狀。兒父十分感激。
白話文:
於是我使用了枳朮丸,加入了15克穿山甲,將三種藥物研磨成細末,拌入飯中。每天服用10-12克,第一次服用60克。服用後發熱症狀稍減,進食量也逐漸增加。又服用了120克,腹中的腫塊漸消,只剩一兩塊小腫塊,若隱若現。後來又服用了120克,大便中有膿血,排了四五次。至此,腹中的腫塊完全消散,體重恢復正常,氣色紅潤,病情已經痊癒。孩子的父親非常感激。
按: 小兒痞塊,虛中挾實者多,攻之元氣不支,補之塊從何消。翟氏推李東垣積術丸健脾消滯,另加穿山甲破積化痞,製成丸劑,以圖緩治,使積消正復。這種治法值得我們效法。
【案二十一】
白話文:
小兒患有痞塊病,往往是身體虛弱中又伴隨有實證(病竈)。若用攻伐之法治療,會導致元氣不足;若用補益之法治療,痞塊也不會消退。翟氏推崇李東垣的積術丸,可以健脾消滯。此外,又加入穿山甲,可以破積消痞。製成丸劑,以求緩慢治療,讓積聚消散,身體正氣恢復。這種治療方法值得我們效仿。
南郭外八卦亭村,王姓,年五十二得一子,三月餘,患赤遊丹毒。迎余往視,見小兒腹背紫,聲音己啞,絕證俱現,辭不治。後聞請老嫗於患處針百餘針,外擦以金黃散,香油調抹,竟日而亡。此證本在不治之例,又用此法逼毒內歸,實是小兒催命符也。噫!病豈可妄治哉。
【案二十二】
白話文:
在南郭外的八卦亭村,有一戶姓王的,五十二歲才得了一個兒子。孩子才三個月大,就得了丹毒。家裡把我請去看,我看到孩子背上和肚子都發紫,聲音已經沙啞,絕症的徵兆都很明顯,所以我拒絕治療。後來聽說他們請了一位老婦人,在患處針了上百針,還用金黃散和香油外敷。結果,孩子當天就去世了。這種病本來就不治,又用這種方法把毒逼進體內,簡直就是小孩子的催命符。哎,病豈能亂治呢?
余毗鄰張姓,與餘素有小隙,伊女五歲,四月染瘧疾,至十月百治無效。骨瘦如柴,面目浮腫,腹內左脇下有塊,大似碗許,按之微疼,伊無奈,托人求餘診治。診得脾肺脈有力,肝脈虛數。古云,瘧本屬肝。膽者肝之府,乃半表半裡,所以寒熱住來也。肝脈虛數者,可知肝病。
白話文:
我隔壁的張姓鄰居,和我有點小過節。他的女兒五歲,在四月時染上瘧疾,到了十月,各種治療都無效。她的身體瘦得像乾柴一樣,臉部浮腫,腹部左脅下長了一個大如碗狀的腫塊,按壓起來有點痛。張鄰居無奈之下,託人來請我診治。診斷時發現,她的脾、肺脈搏有力,而肝脈虛弱且次數多。古書上說,瘧疾的根源在於肝臟。膽是肝臟的「府」,既有表又有裡,因此會引起寒熱交替的症狀。肝脈虛弱且次數多,可以看出肝臟出了問題。
脾為肺母,肺為腎母,脾母受傷,腎肺二經有連帶關係,欲補腎子,先補脾母。余制一方,名子母兩援湯。
白朮60克,熟地60克,常山30克,紅棗一斤,與藥同煮。去藥食棗,每日早晚各食15枚。
白話文:
脾臟是肺臟的營養來源,肺臟是腎臟的營養來源。脾臟這個營養來源受傷,腎臟和肺臟這兩條經絡就會受到牽連。想要補腎臟,就必須先補脾臟這個營養來源。我研製了一種方劑,名字叫做「子母兩援湯」。
四天而瘧疾痊,食完一斤,塊消一半,原方又食一斤,諸症均愈,身體復元。張某置禮謝曰:「因當年冒犯,不敢請治,小女枉受數月之苦。」餘曰:「此些小事不足掛齒,餘豈能念舊隙者哉。」
按: 子母兩援湯亦屬攻補兼施方。
【案二十三】
白話文:
四天後,瘧疾痊癒了。吃了一斤藥後,腫塊消退一半。按照原來的方子又吃了一斤,各種症狀都痊癒了,身體也恢復了健康。張先生送上禮品表示感謝,並說道:"因為當年冒犯了您,不敢請求您治療,我女兒白白受了幾個月的苦。"我說:"這些都是小事,不值得一提,我怎麼會記住舊怨呢?"
邑東南李樓村,李信義之子,年九歲。臘月出痘,迎余時見苗十二日。但見小兒周身之痘,色盡灰白,根盤紅暈,走散不收,其癢搔抓不停,痘內均含清水,毫無膿漿,皆是痘證大忌,辭不治。兒父泣啼懇求,余索服藥方,大概是涼血解毒、消風止癢之劑。始知藥誤治為害也。
白話文:
在縣城東南李樓村,有一位名叫李信義的兒子,九歲大。臘月間出痘,他父親請我去看病時,痘苗已經長了十二天了。我發現小孩子的痘痘顏色都呈灰白色,根部有紅色的暈圈,痘痘散開不聚在一起,非常發癢,小孩子的雙手不停地抓,痘痘裡面都含有清水,沒有膿液,這都是痘疹的大忌,我推辭不給治療。孩子的父親哭著哀求我,我開了一張涼血解毒、消風止癢的藥方。這才明白是錯誤的用藥導致病情加重。
餘曰:「此證只因誤治變逆,本在不治,恐未能挽回。倘若治之不愈,不歸咎我乎?」兒父曰:「即治不愈,焉敢歸咎。」餘遂遵《痘疹集要》溫中托毒湯大為加減,煎成一帖,早晨服下,午時又服一帖,至晚痘雖無起色,惟癢不止。又服一帖,來日早晨再看,癢已止,痘內清漿略變稠膿。
白話文:
我說:「這個情況是因為誤診治療而變成逆證,本來就不容易治好,恐怕挽回不了。如果治不好,你們不會怪我吧?」小孩的父親說:「如果治不好,我們怎敢怪你。」於是我遵循《痘疹集要》的溫中託毒湯,做了大量的加減變化,煎煮一帖,早晨服下,中午再服一帖,到了晚上,痘疹雖然沒有起色,但是癢得很厲害。又服一帖,第二天早晨再看,癢已經止住了,痘疹裡面的清液也稍微變成了濃稠的膿液。
餘心暗喜,仍用此湯。日夜大劑連進,與以雞鴨魚肉與藥並吃,四天服藥六帖,大便一次,通體之痘盡成黃膿,顏色蒼老,飲食大進,醒睡兩安。又連進三帖,逐漸靨結癡,停藥三日,痂落而成功,共服十餘劑,竟轉危為安。後兒父問曰:「閣下純用大熱大補之劑,而收全功者何也?請示知以釋餘惑。
白話文:
我內心暗自高興,還是使用這個藥方。病人日夜服用大劑量的藥湯,並同時吃下雞鴨魚肉,四天內服用了六次藥方,排便一次,全身的痘瘡都變成黃膿,膚色蒼老,食慾大增,醒著睡著都很安穩。又連續服用三帖藥,痘瘡逐漸結痂,停藥三天,痂皮脫落,病情痊癒,前後共服用了十幾劑藥,竟然轉危為安。
後來,孩子的父親問道:「閣下只使用溫熱大補的藥方,怎麼就能治好呢?請指教,以解除我的疑惑。」
」餘曰:「痘發癢者,乃火衰之故,紅暈散漫不收者,乃元氣大虛、不能統攝營血歸根之理;痘內清漿者,氣虛不能化毒為膿也。如田地種豆,天熱地濕,豆苗三天可出。若陰晦天寒,六日亦不能出芽。又如氣球,氣足則起,氣虛者陷也。痘屬先天陰毒,非借陽氣而功不成。
」伊聞餘言,嘆服而退。
溫中托毒湯加減
白話文:
我說:「痘瘡發癢,是因為火衰的緣故;痘瘡發紅暈散漫而不能收斂,是因為元氣大虛,不能統攝營血歸於根源的道理;痘瘡內有清漿,是因為氣虛不能化解毒素為膿液。就像農田裡種豆子,如果天氣炎熱土地潮濕,豆苗三天就會發芽。但如果天氣陰陰冷,六天也發不出芽。還像氣球一樣,氣足了就會升起,氣虛了就會癟下去。痘瘡屬於先天陰毒,不借用陽氣的功力是不能發作成功的。」
黨參15克,白朮15克,炙甘草10克,熟地18克,山藥12克,油桂10克,炙黃耆24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紅棗5枚,當歸身10克,黃豆10克,水煎服。
按: 說理明白,論證清楚,若不熟於方書、不富於經驗者,何克臻此。
【案二十四】
白話文:
黨參15克、白朮15克、炙甘草10克、熟地18克、山藥12克、肉桂10克、炙黃耆24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紅棗5枚、當歸身10克、黃豆10克,用清水煎煮服用。
雎縣西嶺寺村,馬姓夫婦,家貧甚,夫以筆耕,妻以針耨,生一子,方四歲,得痿證,臥床年餘,調治乏資,終日憂慮,適逢臨證彼處,趁時請療。診得小兒肝肺脈均滑數,此屬濕熱為病,非清熱除濕不廖。遂開一方,名曰起廢湯,二帖見效,八帖痊癒。兒父曰:「此兒余以為終身作廢人,蒙先生一醫而愈,大德大恩,恨今生難報於萬一也。」
起廢湯
白話文:
在雎縣西嶺寺村,有一對姓馬的夫婦,家境貧寒。丈夫靠寫字為生,妻子靠做針線活。他們生了一個兒子,當時四歲,得了痿證,臥牀一年多。由於貧困無法治療,夫婦倆整天為此憂心忡忡。正好我到這裡出診,他們趁機請我看病。我診斷這孩子肝肺的脈象都又滑又數,這是濕熱導致的疾病,如果不清熱除濕就無法治癒。於是,我開了一張方子,名叫「起廢湯」。連續服用兩帖藥後,孩子就見效了,八帖藥後痊癒。孩子的父親說:「我本來以為這個孩子這輩子都要殘廢了,多虧先生出手醫治,孩子才能康復。您的德行和恩情,我這輩子都難以報答萬分之一啊。」
玄參12克,茯苓12克,郁李仁10克,黃柏6克,黃連3克,黃芩6克,葛根6克,蒼朮6克,生地12克,防風10克,木通5克,甘草6克,水煎服。
白話文:
玄參12克
茯苓12克
郁李仁10克
黃柏6克
黃連3克
黃芩6克
葛根6克
蒼朮6克
生地12克
防風10克
木通5克
甘草6克
用水煎煮後服用。
按: 《素問?痿論篇》有筋痿、脈痿、肉痿、皮痿、骨痿之稱。並指出:「陽明者,五臟六府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患兒肝肺脈均滑數,知是濕熱傷津所致。因此,翟氏從清熱利濕、柔筋養陰著手,自擬起廢湯治療。方用三黃、木通清熱,蒼朮、防風、茯苓祛濕,玄參、生地養陰,葛根柔筋,郁李仁潤筋。濕熱除,筋脈柔,則痿證自痊。
【案二十五】
白話文:
《素問?痿論篇》中提到了筋痿、脈痿、肉痿、皮痿、骨痿。文中指出:「陽明經是五臟六腑的匯聚,負責潤澤筋膜,筋膜的作用是束縛骨骼,讓關節靈活自如。」患兒的肝臟和肺部脈搏皆滑數,說明是濕熱傷損津液所致。因此,翟氏針對清熱利濕、柔筋養陰制定了「起廢湯」。
方劑中,三黃、木通清熱;蒼朮、防風、茯苓祛濕;玄參、生地養陰;葛根柔筋;郁李仁潤筋。濕熱消除,經脈柔順,痿證自然就會痊癒。
友人李茂如令郎,八歲出痘,余診時已見苗,但見小兒壯熱發渴,苗色暗淡,明係元陽不足,倘不早補,痘必中變。余用溫中托毒湯:
白話文:
我的朋友李茂如的兒子,八歲得了出痘症。我爲他診病時,已經看到了出痘的徵兆,但小兒發高燒、口渴,出痘的顏色暗淡,顯然是元氣不足。如果不及時進補,出痘必定會發生變化。我使用了溫中託毒湯:
炙黃耆15克,白朮15克,炮薑12克,半夏7克,油桂10克,黨參12克,龍眼6克,紅棗3個,蒸酒一盅同煎。
白話文:
黃耆 15 克(烤過的)、白朮 15 克、乾薑 12 克、半夏 7 克、肉桂 10 克、黨參 12 克、龍眼肉 6 克、紅棗 3 顆,加一盅蒸餾酒一起煮。
伊父見方遲疑不決,餘知其畏藥熱之故,明告其理曰:「本先天陰毒,痘色暗淡陽虛也。非借熱藥以扶陽,則痘色灰暗不能灌漿成膿結痂,終歸於敗,餘閱歷此痘多矣。若有錯誤,甘願受咎。」伊始深信,共服藥五帖,以收全功。今已二十餘歲矣。
白話文:
方醫生父親看他猶豫不決的樣子,知道他是怕藥熱的緣故,於是明白地告訴他其中的道理說:「這個病是先天的陰毒導致的,痘色暗淡是因為陽虛。如果不借用熱藥來扶助陽氣,痘色會繼續灰暗,不能灌漿成膿結痂,最終會導致病情惡化。我見過很多這樣的痘病,如果我有錯誤,甘願承擔後果。」伊先生這才開始深信不疑,一共服用了五帖藥,病情完全康復了。現在已經二十多歲了。
按: 痘色暗淡不紅為陽虛,此為立法要據,故用溫中扶陽劑托毒外出而收功。
【案二十六】
白話文:
如果痘子的顏色暗淡不紅,這是陽氣不足的表現,這是制定治療方法的主要依據,因此使用溫補中焦和助陽的藥物來幫助排出毒素,從而達到療效。
第二十六個病例
西門內蘇姓一女,兩歲,偶出痘。迎余往治,見小兒頭面周身之痘盡成灰色,均已塌陷,且大便泄瀉無度,咬牙寒戰,敗證齊出,即神醫亦無措手矣。
【案二十七】
白話文:
西門內有一位姓蘇的小女孩,兩歲,偶爾得了天花。我被請去診治,看到小孩的頭臉和全身的天花都變成了灰色,都已經塌陷了,而且大便腹瀉不止,咬牙切齒、發冷,敗壞的症狀全都出現了,即使是神醫也束手無策了。
河北滑縣劉風春,家貧窮,親丁六口,赴湖南投親不遇,乞討返里,路過我杞,投宿東關泰山廟內。伊有女,年十八。於十一月出痘,迎余診治,餘見周身業已見苗,顏色暗淡,根暈散滿不收,骨節疼痛非常,大渴飲水,大便日夜三、四次,種種逆症齊現。餘曰:「係氣血雙虧,若不急補,毒氣賴何托送。
白話文:
河北省滑縣的劉風春,家境貧困,有六口家丁,前往湖南投靠親友卻碰壁,只好乞討返鄉,路經我的杞縣,投宿在東關的泰山廟內。他的女兒,十八歲,於十一月發痘,請我診治。我看到她全身已發出痘苗,但顏色暗淡,痘根暈散不聚,骨節疼痛難忍,極度口渴,大便每日三、四次,種種不適症狀同時出現。我說:「這是氣血雙虧,如果不趕緊補養,如何託送毒氣排出體外?
將來必變咬牙、寒戰、泄瀉、塌陷而死。」伊母問:「幾帖可愈。」餘曰:「十帖」。伊母聞言泣下曰:「每日非乞討無以為生,衣服盡典當,惟餘新褂一件,送先生以作藥資。」餘見比情,不覺鼻酸,慨然曰:「請將衣服自留,此證無論服藥多少,余不索分文。」又見患者躺臥磚地上,此年又冰天雪地,縱有醫藥,豈能得生。
白話文:
過一陣子肯定會變成咬牙切齒、發抖、拉肚子、身體塌陷而死。」他的母親問:「需要喝幾次藥才能好呢?」我說:「十次。」他的母親聽後流著眼淚說:「我們每天都靠乞討度日,衣服都當完了,只剩下這一件新褂子,送給先生當作藥費吧。」我看到她的情況後,鼻子不禁一酸,感慨地說:「請您把衣服留著吧,這種情況不論吃多少藥,我都不收費。」我又看到患者躺臥在磚地上,當時正是冰天雪地,即使有藥,又怎麼可能保住性命呢。
遂送軟草一捆,令女睡臥。又與大錢八百,令其買面扶養。遂用舒馳遠先生溫中托毒湯加減,日夜兩帖,二日後諸逆症漸退。又服四帖,均有飽滿黃膿,顆粒鮮明,少有發癢,此因火衰之故。又投二站,漸靨而有結痂者,停藥五天,痂落而收功。後天晴,全家起身,女之父母偕女至餘處叩謝而別。
溫中托毒湯加減
白話文:
於是送了一捆柔軟的草,讓女孩躺在上面。又給了她八百個大錢,讓她買麵來養活自己。於是,我使用舒馳遠先生溫中託毒湯加以調整,每天兩劑,兩天後各種不適症狀逐漸消退。又服用了四劑,都有飽滿的黃膿,顆粒分明,且很少發癢,這是因為火氣減退的緣故。又服用了兩劑,逐漸乾燥並開始結痂,停藥五天後,痂皮脫落,病情好轉。後來天氣放晴,全家逐漸康復,女孩的父母帶著女孩到我的住所道謝後離開。
黨參15克,茯神12克,白朮12克,熟地15克,炙黃耆18克,附子12克,肉桂10克,破故紙10克,當歸身12克,炙甘草10克,炮薑10克,陳皮10克,砂仁6克,遼五味子10克,山茱萸10克,川芎10克,山藥10克,黃豆6克,紅棗3枚(為引)
【案二十八】
白話文:
黨參 15 克
茯神 12 克
白朮 12 克
熟地 15 克
炙黃耆 18 克
附子 12 克
肉桂 10 克
破故紙 10 克
當歸身 12 克
炙甘草 10 克
炮薑 10 克
陳皮 10 克
砂仁 6 克
遼五味子 10 克
山茱萸 10 克
川芎 10 克
山藥 10 克
黃豆 6 克
紅棗 3 枚(引子)
韓君范五,余同道友也。二十餘歲時,十月出痘,餘至見通體之痘,平塌不起,神情昏憒,飲食少進,趁早調治,大補壯陽以固根本,托送痘毒以免將來費手。遂用舒馳遠先生溫中托毒湯加減,先服二帖,痘內均已生膿,又服六帖,痘有六分飽滿,忽於夜間大熱癲狂,赤身下床,似乎陽證發狂。
白話文:
韓君範五是我同道中人。二十幾歲的時候,他得了天花,我前去拜訪時,發現他身上的痘痘平塌不起,神智不清,飲食很少。為了及早治療,我給他用了溫中託毒湯加減方,以大補壯陽來固本培元,同時托出痘毒,以免後患。
他服用兩劑藥後,痘痘內部開始化膿。服用六劑藥後,痘痘有六分飽滿。然而,就在那天晚上,他突然發高燒、胡言亂語,赤身下牀,看起來像是陽證發狂了一樣。
天初明餘再診,見痘色微有灰意,亦不如昨日飽滿,餘知痘出極稠,耗傷血氣太重,譬如五穀秀實,天旱無雨,穀糧豈能豐收。原方復加重,日夜連進,總不失手。又三帖,痘皆豐滿,形色俱足。餘喜曰:「得之矣。」住藥,避風寒,調理飲食,不數日而收功。
溫中托毒湯加減
白話文:
天一亮,我又去診視,發現痘疹顏色有些偏灰,也不如昨天的飽滿。我知道痘疹太密了,消耗了太多的氣血,就像莊稼長得很茂盛,但是天乾旱沒下雨,糧食怎麼能豐收呢?於是我又加重了原來的藥方,日夜連續服用,果然不出所料。又吃了三副藥,痘疹都變得飽滿,形態和顏色都很好。我高興地說:「成功了。」於是停藥,避開風寒,調整飲食,沒過幾天就收到了成效。
熟地60克,黨參60克,炙黃耆60克,五味子50克,肉桂15克,山藥24克,當歸身12克,川芎6克,砂仁10克,山萸肉10克,陳皮6克,炮薑10克,炙甘草10克,黃豆6克,紅棗5枚(為引)水煎服。
白話文:
熟地黃 60 克
黨參 60 克
炙黃芪 60 克
五味子 50 克
肉桂 15 克
山藥 24 克
當歸身 12 克
川芎 6 克
砂仁 10 克
山茱萸肉 10 克
陳皮 6 克
炮薑 10 克
炙甘草 10 克
黃豆 6 克
紅棗 5 枚(引子)
用水煎服。
按: 痘為先天之毒,內伏命門,感不正之時氣而發,最損真元之氣。且灌漿結痂全賴元陽氣壯。觀翟氏案中,有因誤服寒藥而致痘色盡灰無漿者;有因先天元陽不足以致平塌不起者;有因延醫而致毒氣內陷者。翟氏抓住痘色暗淡,根暈散漫,依扶陽托毒外出論治,收效頗奇。
【案二十九】
白話文:
痘瘡是由先天的毒素造成的,這些毒素潛伏在命門(腎臟部位),遇到不正當的季節因素就會發作,最損害人體的正氣。而且痘瘡的膿液形成和結痂,完全依賴於人體的陽氣旺盛。
翟氏的病例中,有人因為誤服了寒涼藥物導致痘瘡發青發灰沒有膿液;有人因為先天陽氣不足導致痘瘡平塌不起;有人因為延誤就醫導致毒氣內陷。翟氏發現痘瘡顏色暗淡,根部暈散,根據扶陽託毒外出的治療原則,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范五初愈未十日,伊令正被染出痘,迎余至時,患者臥床如醉如夢,身有微熱,痘均塌陷,色似香灰,飲食發嗆,寒戰咬牙,大便滑泄。問其天數,已五、六日。此痘與範五均屬氣血雙虧。一服藥得生,一誤期至死。噫!可悲夫。
【案三十】
白話文:
範五剛剛康復不到十天,他的兒子伊令就得了天花。我趕到時,病人躺在牀上,昏昏沉沉,身體微微發熱,痘疹全部凹陷,顏色像香灰,進食嗆咳,寒戰咬牙,大便滑泄。問起發病時間,已經五六天了。這種天花和範五的都屬於氣血虧虛。服了一劑藥,就能生還;如果拖延時日,就會死亡。唉!真是可悲啊。
空桑高氏者業農,伊子三十二歲出痘。余至時痘出五日,診得六脈洪盛有力,沉取亦然。問其二便,大便秘澀,小便點滴極臊,其熱非常,口氣又臭,渴欲冷飲。痘色紫紅,板滯不起,形證相參,確係實證無疑。餘用二花解毒湯加大黃,煎成一帖,辰時服下,至申時病勢如故。
白話文:
有一個叫空桑高氏的人從事農業,他的兒子 32 歲時出天花。我到他家時,天花已經出來五天,診斷後發現他的六脈強有力,即使按壓深處脈博也一樣。問他的排便情況,大便乾結,小便少量且極臭,身體非常熱,口氣也很臭,口渴想要喝冷飲。天花呈紫紅色,板結不起,症狀符合,確診為實證。我開了二花解毒湯並加入大黃,煎成一劑,早上服下,但到了下午病情依然如此。
二煎又服一碗,天未曉大解一次,由此熱證均去三四,痘轉紅和,已有白膿,此藥不敢再服,恐傷元氣。經曰:「大毒治病,衰其半而止。」改用平淡之劑,又服三帖,結痂而愈。如此實證,治數百人,僅遇二、三。余用涼藥乃一時權變。敬告同道君子,勿謂涼藥解毒,即可治痘之逆證,以誤生民,當慎之。
二花解毒湯
白話文:
服用了第二劑藥後,又服用了一碗,天還沒亮時就大解了一次,因此熱症都消退了三四成,痘痘轉為紅色且均勻,並且出現了白膿。此時不敢再服用此藥,擔心會損傷元氣。經典上說:「大毒可用來治病,但用量要減半後再停止。」改用平穩的藥方,又服用了三帖,痘痘結痂後就痊癒了。像這種實症,我已經治療過幾百人,只遇到過兩三個。我用寒涼藥物只是臨時的權宜之計。敬告各位同道中人,不要認為寒涼藥可以解毒,就可以治療痘痘的逆症,以免誤害百姓,務必謹慎行事。
金銀花12克,連翹10克,生地10克,紫草10克,玄參12克,知母10克,木通6克,白芍10克,紫花地丁10克,丹皮5克,紅花6克,梔子6克,荊芥6克,黃芩6克,秋桔梗6克,大黃10克,(酒炒)水煎服。
平淡之劑
白話文:
金銀花 12 克
連翹 10 克
生地 10 克
紫草 10 克
玄參 12 克
知母 10 克
木通 6 克
白芍 10 克
紫花地丁 10 克
丹皮 5 克
紅花 6 克
梔子 6 克
荊芥 6 克
黃芩 6 克
秋桔梗 6 克
大黃 10 克(用酒炒過)
將所有藥材以水煎煮後服用。
黨參10克,當歸10克,茯苓10克,白朮6克,川芎6克,白芍10克,陳皮6克,炙甘草6克,柴胡12克,紫蘇10克,桔梗6克,水煎服。
白話文:
黨參10克,當歸10克,茯苓10克,白朮6克,川芎6克,白芍10克,陳皮6克,炙甘草6克,柴胡12克,紫蘇10克,桔梗6克。將這些藥材加水煎服。
按: 痘疹屬實者甚少。此案六脈洪盛有力,便秘溲赤,渴欲冷飲,痘色紫紅,脈證相參,確係實證無疑。遂用自擬二花解毒湯清熱涼血,猶重解毒,不注重攻實,深得治痘之要。待熱毒衰其大半,改用平淡之劑,始終以顧護元氣為本,這正是翟氏的膽大心細處。
白話文:
痘疹多屬虛症,很少是實症。此例病人脈象洪盛有力,大便祕結、小便赤黃,口渴喜歡喝冷飲,痘疹呈紫紅色。脈象證候結合,確定是實證無疑。於是使用自擬的二花解毒湯清熱涼血,特別注重解毒,不著重攻實,很好地把握了治療痘疹的要領。等到熱毒衰退一大半時,再改用平和的方劑,始終以保護元氣為根本。這正是翟醫師膽大心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