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竹亭

《湖岳村叟醫案》~ 七、腹痛門(凡十五案) (2)

回本書目錄

七、腹痛門(凡十五案) (2)

1. 七、腹痛門(凡十五案)

【案三】

本城宋慶云之母,年六十餘,素有胃氣疼疾,每犯疼痛幾死,二十年來無藥不嘗,終不除根。迎餘往診,六脈參差,又見唇現白點,間伊饑時疼否?答曰「饑時疼甚」,始知確係蟲疼。用雷丸掃蟲湯,一帖服下,至夜半疼痛略輕,天未曉伊子來告,言大便二次,瀉下紅蟲尺餘者共六條,其病如失。

雷丸掃蟲湯

雷丸13克,苦楝根皮12克,蕪荑15克,檳榔10克,使君子15克,白薇10克,鶴虱草18克,榧子15克,花椒10克,條黃芩6克,大黃10克,烏梅3個,川黃柏6克,水煎服。

按:《素問?咳論篇》:「胃咳之狀,咳而嘔,嘔則長蟲出。」是案之胃氣疼,每犯疼痛幾死,乃蟲邪作祟所致。然唇現白點,面部有白色斑暈,時疼時止,饑時疼甚,是蟲證之特徵。

【案四】

南郭外有朱六合者,年二十五歲,患少腹疼證,疼時四肢厥逆,冷汗如雨,唇口皆青,病半載,服藥不效。邀餘診治,肝腎二部脈極虛細,腎主少腹,腎虛不能養肝,肝虧則多燥,燥則暴怒,疼痛生焉。乙癸同源,肝腎同治,宜用母子兩濟湯

熟地24克,山藥18克,茯苓15克,山萸肉12克,丹皮10克,梔子10克,杜仲12克,川牛膝10克,杞果10克,澤瀉10克,柴胡15克,遼五味子6克,白芍12克,附子10克,炮薑7.5克,吳茱萸10克,肉桂10克。

水煎服,七帖而愈。諺云:「痛無補法」,此不通之言也。

按:少腹痛者,多屬於厥陰肝經之病;肝腎同源,肝為腎之子,腎為肝之母,在生理上,腎水盛則能涵養肝木,肝氣盛則可以抑制脾土,使其不至於克伐腎水,在病理上母病可以及子,子病可以竊母氣。是案患者,由於腎水虧不能涵養肝木,使肝臟暴燥,從而失去條達柔和之性,其氣妄行,故其經脈所絡之少腹痛。翟氏用子母兩濟湯,滋水以揚木,令肝木條達,以治其病源,故不治疼而疼自止。

【案五】

邑西門內李王松,年八十二歲,患腹痛十餘日,嘔吐不止。延餘診治,肝脈弦緊,乃木克土之證。況肝性最急,急則易於作痛,能制肝木者肺金也,補肺以平肝木,則腹自不疼矣。方用百合補肺湯

建百合60克,白朮10克,五味子6克,炙百部10克,薏苡仁12克,炙黃耆15克,廣木香6克,炙馬兜鈴7克,遼沙參15克,炙紫菀12克,山藥12克。

水煎服,三帖而廖。

按:《內經》:「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首條指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因此治療肝實證用清金制木,瀉肝實脾法,《醫宗金鑒》認為這是「隔二隔三之治」也。翟氏深刻領會「亢害承制」的旨義,掌握隔治法的規律,故對肝實腹痛,才用補金刑木之法而取效。

白話文:

七、腹痛門(凡十五案)

【案三】

宋慶云的母親,六十多歲,長期患有胃痛,每次發作痛得幾乎要死,二十年來嘗試過各種藥物,始終無法根治。我應邀診治,發現她的脈象參差不齊,嘴唇上還有白點。詢問她是否飢餓時疼痛加劇,她回答說飢餓時疼痛更厲害,這才明白她是蟲疾引起的腹痛。我便開了雷丸掃蟲湯,服用一劑後,半夜疼痛稍微減輕,天亮前她的兒子來報,說她拉了兩次肚子,排出了六條長約一尺的紅色蟲子,病症也隨之痊癒。

雷丸掃蟲湯藥方:雷丸13克,苦楝根皮12克,蕪荑15克,檳榔10克,使君子15克,白薇10克,鶴虱草18克,榧子15克,花椒10克,條黃芩6克,大黃10克,烏梅3個,川黃柏6克。水煎服。

按語:《素問·咳論篇》記載:「胃咳的症狀是咳嗽並嘔吐,嘔吐時會吐出長蟲。」這個案例中,患者胃痛發作時痛得幾乎要死,正是蟲邪作祟引起的。而她嘴唇出現白點,臉上也有白色斑點,疼痛時有時無,飢餓時疼痛加劇,都是蟲證的典型特徵。

【案四】

南郭外住著一位名叫朱六合的人,二十五歲,患有少腹疼痛,疼痛時四肢厥冷,冷汗淋漓,嘴唇和口都發青,病了半年,服用藥物無效。他邀請我診治,我發現他的肝腎兩部脈象非常虛弱細小。腎主少腹,腎虛不能滋養肝臟,肝虧則容易燥熱,燥熱則容易暴怒,疼痛由此而生。肝腎同源,需同時治療,因此我使用了母子兩濟湯。

母子兩濟湯藥方:熟地24克,山藥18克,茯苓15克,山萸肉12克,丹皮10克,梔子10克,杜仲12克,川牛膝10克,杞果10克,澤瀉10克,柴胡15克,遼五味子6克,白芍12克,附子10克,炮薑7.5克,吳茱萸10克,肉桂10克。水煎服,七劑藥後痊癒。俗話說:「痛則無補法」,這句話是錯誤的。

按語:少腹疼痛多屬於厥陰肝經的病症;肝腎同源,肝為腎之子,腎為肝之母,生理上,腎水充足可以滋養肝木,肝氣旺盛可以抑制脾土,防止脾土克伐腎水;病理上,母病可以影響子,子病也可以影響母。這個病例的患者,由於腎水虧虛不能滋養肝木,導致肝臟燥熱,失去條達柔和的特性,肝氣妄動,因此其經脈所循行的少腹疼痛。我用母子兩濟湯,滋養腎水以生發肝木,使肝木條達,從而治癒病根,所以不直接治療疼痛,疼痛自然就消失了。

【案五】

邑西門內李王松,八十二歲,腹痛十餘日,嘔吐不止。我應邀診治,發現他的肝脈弦緊,這是木克土的證候。況且肝性急躁,急躁容易引起疼痛,而能制約肝木的是肺金,補益肺金就能平肝木,這樣腹痛自然就會好了。我用百合補肺湯。

百合補肺湯藥方:建百合60克,白朮10克,五味子6克,炙百部10克,薏苡仁12克,炙黃耆15克,廣木香6克,炙馬兜鈴7克,遼沙參15克,炙紫菀12克,山藥12克。水煎服,三劑藥後症狀減輕許多。

按語:《內經》說:「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首先指出:「見到肝臟的病症,就知道肝病傳給脾臟,應該先補益脾臟。」因此治療肝實證應該用清瀉肝火、滋補脾胃的方法,《醫宗金鑒》認為這是「隔二隔三」的治療方法。我深刻領會「亢則害,承乃制」的道理,掌握了間接治療的規律,所以對於肝實引起的腹痛,才用補益肺金來制約肝木的方法而收到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