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岳村叟醫案》~ 四、痢疾門(凡十一案) (4)
四、痢疾門(凡十一案) (4)
1. 四、痢疾門(凡十一案)
大承氣湯方見前。
按:凡治病貴在辨證,因年事己高,一味鼓噪用補,尚欠妥當。翟氏審證求因,非守陳規,故投藥中病,一劑而愈。
【案十】
王風山,西南蘇木崗人。八月患痢,晝輕夜重,便時大腸脫出,小腹奇疼,冷汗如雨,面色晦暗,迎餘診治。六脈細弱,大虛之證,幸王某壯年可治。余創一方,曰補氣固腸湯:
熟地18克,西洋參6克,油桂6克,文蛤10克,訶子10克,煅龍骨10克,牡蠣10克,升麻4.5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白朮12克,遼五味子12克。
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又輕,五劑痊癒。
按:翟氏所創補氣固腸湯,對於久痢脫肛,氣血雙虛,元陽虛,陰寒腹痛等有良效。龍、牡、文蛤、訶子、五味子、升麻收斂固澀升提;參、朮、苓、草、熟地為氣血雙補之品。薑、桂溫中通陽。配伍精當,組方井然,實堪效法。
【案十一】
邑東李崗李思忠,年五十二。得一子周歲未滿,患紅白痢,發熱腹脹,嘔吐乳食,大哭不止,請餘調治。余視小兒左手紋色紫沉滯,知內有胎毒,又感時疫,所以患紅白痢,幸而可治。遂用:
檳榔3克,枳實3克,黃連2.4克,大黃4.5克,金銀花6克,白芍4.5克,陳皮4.5克,生地4.5克,甘草3克。
服一帖,下穢物三次,病去大半,原方減大黃,又服一帖,諸症皆痊。
按:診斷瞭若指掌,投藥必中要害,病安有不愈者乎!甚巧。
白話文:
四、痢疾門(共十一則病例)
大承氣湯的方劑前面已記載。
一般來說,治療疾病最重要的是辨證論治,因為年紀大了,單純使用溫補的方法,並不恰當。翟氏善於審察病情,探求病因,不墨守成規,因此用藥能對症下藥,一劑就痊癒了。
【病例十】
王風山,西南蘇木崗人。八月患痢疾,白天症狀輕,晚上加重,排便時直腸脫出,小腹劇痛,冷汗淋漓,面色暗淡,來找我診治。脈象細弱,屬於氣虛的症狀,幸好王先生年富力強,可以治療。我創造了一個方劑,叫做補氣固腸湯:
熟地黃十八克,西洋參六克,桂枝六克,文蛤十克,訶子十克,煅龍骨十克,牡蠣十克,升麻四點五克,茯苓十五克,炙甘草六克,白朮十二克,遼五味子十二克。
水煎服。一劑症狀減輕,二劑症狀更輕,五劑痊癒。
翟氏所創的補氣固腸湯,對於久痢脫肛、氣血雙虛、元陽虛弱、陰寒腹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龍骨、牡蠣、文蛤、訶子、五味子、升麻具有收斂、固澀、提升的作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熟地黃則補益氣血;桂枝溫中通陽。藥物配伍精當,組方合理,確實值得效法。
【病例十一】
縣東李崗的李思忠,五十二歲。兒子周歲未滿,患有紅白痢,發熱腹脹,嘔吐奶水,哭鬧不止,請求我治療。我觀察到小孩左手掌紋色澤紫暗滯澀,知道體內有胎毒,又感觸到時疫,所以才會患上紅白痢,幸好可以治療。於是使用:
檳榔三克,枳實三克,黃連二點四克,大黃四點五克,金銀花六克,白芍四點五克,陳皮四點五克,生地黃四點五克,甘草三克。
服用一劑,瀉下污物三次,病情減輕許多,原方減少大黃用量,又服用一劑,所有症狀都痊癒了。
診斷精準,用藥直指病灶,疾病怎麼能不痊癒呢!真是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