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岳村叟醫案》~ 三、水臌門(凡十案) (1)
三、水臌門(凡十案) (1)
1. 三、水臌門(凡十案)
【水臌總論】
水臌之為病,莫不由脾肺腎三經之虧。腎為水臟,腎虛者,邪水橫逆氾濫,平地已成澤國。脾為水堤,脾虛則堤不固,何能防水患?肺為天地肅殺之令,虛則不能下降,膀胱因之不能化水。故水臌之證,十有九虛。經云:脈堅大者,邪盛也。脈澀者,氣虛而不流利也。餘治此證,所以多用金匱腎氣湯,視證加減,治癒者頗多。
至於攻伐之藥,亦有時而用,只要認清脈實證實,直決水口,順流而下,何嘗不可,然禹功散、舟車丸,雖是奪命之藥,此治百人中,不過三五人而已。余論是否,深望高明者正餘之謬,幸甚。
馨山按:世之患膨證者,水臌多而氣臌少,血臌蠱脹更少。余閱歷四十餘年,惟水臌最多,謹試論水臌。夫水臌為病,大概不外肺脾腎三經。肺為清肅之臟,主下降。脾為倉廩之臟,主轉運。腎為司命門之臟,主化氣。三經不虧,飲食消化,津液流通,臌證何有?若三經之中,一經虧則易治,二經虧則難治,三經虧者不治。然而三經之中,惟脾胃更為重要。
若脾胃有虧,則中失轉運之職,上不能承肺,下不能授腎。縱肺腎二經無病,而水勢壅留,腹中難免無滔天之患。所以吾治水臌,獨尊李東坦脾胃論,其次則張仲景金匱腎氣丸。東垣治脾胃,創倉倒法,百病皆除,惜後人無用之者。一遇水臌,只知瀉脾而不知健脾,只知瀉胃而不知補胃。
設水臌之實者猶可,倘遇虛者,愈攻愈虛,不死不休。況水臌為病,非氣不能化水,即水不能化氣,虛證多而實證少。治水臌者,以脾胃藥為君,肺藥為臣,腎藥為佐,如此調治,庶近道矣。至若舟車丸、禹功散,治實證未尚不可,究不如仲景十棗湯,攻中寓補之為善也。至於景岳治水臌,不忌食鹽,尤為可遵。
蓋食鹽合沙土炒黑,不止無損於脾胃腎三經,而並有益於脾胃腎三經也。噫!後之人尚其博學,深思明決而篤行之哉。
【醫案】
【案一】
邑南十二里楊大莊,李清河之妻,年三十九歲,患水臌證,業已三月。迎餘往診,肺脈沉滑,胃脈沉滯,肝脈弦急。腹腫如抱甕,腿腫似冬瓜。按之如泥,窩而不起。此證得之鬱怒傷肝,木旺克土,土傷肺弱,因此肺氣不能下降為膀胱。經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今氣不能化水,留於腹中而臌證成矣。治宜平肝補脾,滲濕攻水。方用
白朮10克,茯苓18克,茯苓皮12克,冬瓜皮10克,葶藶子10克,甘遂6克,醋炒芫花4.5克,大戟4.5克,扁豆15克,薏苡仁15克,芡實12克。
水煎服。連服三帖,病去六七。經云「大毒治病衰其半而止」,後改八珍、十全大補湯略為加減,二十餘帖而愈。
白話文:
[水腫總論]
水腫這種疾病,多半是因為脾、肺、腎三條經脈虛損造成的。腎臟主管水分,腎虛的人,邪氣和水就會橫行逆流、到處氾濫,原本平坦的地方也會變成水澤。脾臟就像水堤,脾虛的話水堤就不穩固,怎麼能防止水患呢?肺臟是調節天地肅降的關鍵,肺虛就不能把氣往下導引,膀胱也會因此不能正常地排泄水分。所以說,水腫這種病,十個裡面有九個都是虛症。醫書說:「脈象堅實而大,代表邪氣旺盛;脈象澀滯,代表氣虛而運行不暢。」我治療這個病,大多用金匱腎氣湯,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物,治好的病人很多。
至於用攻伐的藥物,有時也會用到,只要確定是脈實、實證,可以直接開通水路,讓水順利排出,這樣做當然可以。但像禹功散、舟車丸這些藥,雖然是猛烈的藥,但用來治療水腫,一百個人裡面也只能治好三五個。我這些看法是否正確,希望高明的人能指正我的錯誤,這樣就太好了。
馨山按:世上患有脹滿病的人,水腫多,氣腫少,血腫和蠱脹就更少了。我行醫四十多年,見過最多的就是水腫,所以想在這裡談談水腫。水腫這種病,大概都脫離不了肺、脾、腎這三條經脈的問題。肺是清肅的臟器,主導氣的下降;脾是儲藏食物的臟器,主管運輸;腎是掌管生命之門的臟器,主導氣的轉化。如果這三條經脈沒有虧損,飲食消化正常,津液順暢流通,哪裡會有水腫呢?如果三條經脈中,只有一條虧損還容易治療,兩條虧損就比較難治,三條都虧損就沒辦法治了。然而在這三條經脈中,脾胃更加重要。
如果脾胃虛弱,就會失去轉運的功能,上不能幫助肺,下不能支持腎。即使肺和腎沒有疾病,水氣也會壅塞積留,肚子裡難免會出現氾濫成災的問題。所以,我治療水腫,特別重視李東垣的脾胃論,其次就是張仲景的金匱腎氣丸。東垣治療脾胃,創造了「倉倒法」,能治好很多疾病,可惜後人沒有運用這種方法。一旦遇到水腫,只知道瀉脾而不知道健脾,只知道瀉胃而不知道補胃。
如果水腫是實證還好,如果是虛證,越是攻伐就越虛弱,這樣下去不死也得重傷。何況水腫這個病,不是氣不能化水,就是水不能化氣,虛證多而實證少。治療水腫,應該以脾胃藥為主,肺藥為輔,腎藥為佐,這樣調治才比較接近正確的方法。至於舟車丸、禹功散,治療實證也不是不行,但不如仲景的十棗湯,攻邪的同時還能兼顧補養。至於景岳治療水腫,不忌諱吃鹽,這一點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因為把鹽和沙土炒黑,不但不會損害脾、胃、腎三條經脈,反而對脾、胃、腎三經都有好處。唉!希望後人能廣泛學習,深入思考,明辨是非,並且努力實踐啊!
[醫案]
[案例一]
縣城南邊十二里的楊大莊,李清河的妻子,三十九歲,得了水腫病,已經三個月了。請我去診治,診斷發現她的肺脈沉而滑,胃脈沉而滯,肝脈弦而急。肚子腫得像抱著一個大甕,腿腫得像冬瓜。按下去像按在泥巴上,會凹陷下去,過很久才能恢復。這個病是因為她生氣鬱悶,傷了肝,肝木太旺就會克脾土,脾土受傷就會導致肺虛弱。因此肺氣不能下降到膀胱。醫書說:「膀胱是掌管水液的官員,儲藏著津液,氣化就能排泄出去。」現在氣不能化水,水就停留在腹中,水腫病就這樣形成了。治療應該平肝補脾,利濕攻水。藥方如下:
白朮10克,茯苓18克,茯苓皮12克,冬瓜皮10克,葶藶子10克,甘遂6克,醋炒芫花4.5克,大戟4.5克,扁豆15克,薏苡仁15克,芡實12克。
用水煎服。連續服了三劑,病就好了六七成。醫書說:「用猛藥治病,病好一半就要停止。」之後改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稍加調整,服用了二十多劑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