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岳村叟醫案》~ 二、虛證門(凡十七案)附:肺癆 (5)
二、虛證門(凡十七案)附:肺癆 (5)
1. 二、虛證門(凡十七案)附:肺癆
【案十】
趙瑞亭,年十八歲,從餘學醫。家貧甚,終日苦讀,餘戒之不聽,三年即能應世。又二年,在邢口村行醫,患咳嗽,吐痰,短氣,飲食日減。就診於餘,心脈微散,脾脈虛弱,少神。余謂少年見此脈,決非佳兆。此為習醫、行醫操勞過度,致傷心血。心火虛則不能生脾土,脾土虛則不能生肺金。
三經俱虛,則心火上炎,肺金最怕火灼,是以咳嗽成焉。治宜子母俱補,使肺金有源,腎子不盜母資,有不愈者乎?方用子母兩濟湯,服十帖,略有轉機。奈彼性急,欲求速效,又投別醫,指為心火,用黃連瀉心湯,遂漸加重,形體日削,精神日減,危困於床,不久告絕。
子母兩濟湯
白朮15克,薏苡仁12克,山藥15克,扁豆10克,蓮子10克,炒棗仁10克,茯苓10克,菖蒲6克,天竺黃15克,麥冬10克,柏子仁10克,遠志6克,辰砂2.4克,炙甘草10克
按:家境貧寒,案讀勞形,心脾肺俱虛;心血暗耗,心脈微散,故非佳兆。子母俱補,肺金有源,腎子不盜母資,故可有轉機。別醫瀉其心火,心氣更耗散不收,故形神日衰而告歿。
【案十一】
邑北十八里陳寨村,余友夏殿三君。臘月赴汴返里,偶逢天變,北風大雪寒甚,彼恃健強,冒雪至家。從此每日咳嗽,少有寒熱,不以為意。又月餘,嗽略帶血,寒熱如瘧,飲食減少。邀餘診治,肺脈緊數,脾胃微細。土不能生金,乃元氣大虛之兆。非服藥數十劑,溫補脾胃,培養後天,使肺金有源,斷難痊癒。
伊以餘言太過,乃更某醫,某醫不明經旨「虛者補之,寒者溫之」之義。但見吐血,便指為血熱妄行,遂投麥冬、丹皮、黃芩、桑皮、枇杷葉之類,服十餘帖,吐血雖止而音啞矣。又見寒熱如故,復用柴胡、黃芩、地骨皮、鱉甲、龜板之類,專務清熱,由是大便洞瀉,虛汗似雨,面如枯骨,青色繞口,危困於床。重邀餘診,肺脈散亂,脾脈已見雀啄,形色脈象,死證俱見,萬無生理,越二日而歿。
書此以為延醫貽誤者戒。
按:風寒犯肺,延遲時日,脾胃受損,更不能長養肺金;元氣大虛,溫補後天脾胃為先。某醫竟以苦寒折之,大敗脾陽而洞瀉,陽脫則虛汗似雨。面如枯骨,脈見散亂、雀啄,形神、脈象死候俱現,怎有生理。延醫貽誤者,應引以為戒。
【案十二】
邑西北三十五里王莊村,王金山,年三十餘,家貧勞甚。季秋出門作小販,飲食不足,斯年十一月間,天氣分外寒冽,口積月累,形寒傷肺,從此咳嗽吐痰,亦無甚痛苦。至臘月病勢大作,冷熱無時,吐痰如湧,飲食日減,頭目眩暈,四肢懶動,自知不能支持,雇人送回。迎餘診治,脾胃二脈極細,肺脈勁硬,此壯年當忌之脈,餘辭不治。
白話文:
二、虛證門(凡十七案)附:肺癆
【案十】
十八歲的趙瑞亭,跟著我學習醫術。家中非常貧困,終日苦讀,我勸他休息也不聽,三年就能應付考試。又過了兩年,他在邢口村行醫,卻患上了咳嗽、吐痰、呼吸短促,食慾日漸減少的毛病。他來找我看病,我診脈發現他的心脈微弱散亂,脾脈虛弱,精神萎靡。我認為年輕人出現這種脈象絕非好兆頭,這是因為學習醫術和行醫過度操勞,損傷了心血。心火虛弱就無法滋生脾土,脾土虛弱就無法滋生肺金。
三經都虛弱,就會導致心火上炎,而肺金最怕火灼,所以才會咳嗽。治療應該採取子母同補的方法,使肺金有來源,腎水不奪母體的精氣,這樣就不會好不了了。我用子母兩濟湯,他服用了十帖藥,病情略有好轉。但他性子急躁,想要快速見效,又去看其他醫生,那醫生認為他是心火旺盛,便用黃連瀉心湯治療,結果病情越來越重,身體日漸消瘦,精神衰弱,臥床不起,不久便去世了。
子母兩濟湯藥方:
白朮15克,薏苡仁12克,山藥15克,扁豆10克,蓮子10克,炒棗仁10克,茯苓10克,菖蒲6克,天竺黃15克,麥冬10克,柏子仁10克,遠志6克,辰砂2.4克,炙甘草10克
按語:
他家境貧寒,苦讀勞累,導致心、脾、肺都虛弱;心血暗耗,心脈微弱散亂,所以不是好兆頭。子母同補,使肺金有來源,腎水不奪母體的精氣,所以病情可以好轉。但另一個醫生卻瀉他的心火,導致心氣更加虛耗散亂,無法收斂,所以他的形神日漸衰弱而死亡。
【案十一】
在我縣城北十八里的陳寨村,我的朋友夏殿三先生。臘月去汴京,回村途中,恰逢天氣突變,大風大雪,天氣寒冷。他自恃身體強壯,冒雪回家。從此每天咳嗽,偶爾有點寒熱,但他並不重視。又過了一個多月,咳嗽帶血,寒熱像瘧疾一樣發作,食慾減退。他請我診治,我診脈發現他的肺脈緊數,脾胃脈象微弱。脾土不能滋生肺金,這是元氣大虛的徵兆。如果不服用幾十劑溫補脾胃的藥物,培養後天之氣,使肺金有來源,很難痊癒。
但他認為我的話太過於誇張,於是又去看其他醫生。那位醫生不懂「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醫學原則。只看到他吐血,就認為是血熱妄行,於是給他開了麥冬、丹皮、黃芩、桑皮、枇杷葉等藥物,服用十幾帖後,吐血雖然止住了,卻聲音嘶啞了。又見他寒熱如故,便又用柴胡、黃芩、地骨皮、鱉甲、龜板等藥物,專門清熱,結果導致他大便稀溏,虛汗淋漓,面色枯槁,嘴唇青紫,臥床不起。他又請我診治,我診脈發現他的肺脈散亂,脾脈已經很弱,他的面色、脈象,都是死亡的徵兆,毫無生機,兩天後他就去世了。
寫下這個病例,以此警示延誤治療的後果。
按語:
風寒侵犯肺部,拖延時間,脾胃受損,更不能滋養肺金;元氣大虛,應該先溫補後天脾胃。但那位醫生卻用寒涼的藥物治療,嚴重損傷了脾陽,導致大便稀溏,陽氣外洩,所以虛汗淋漓。面色枯槁,脈象散亂、微弱,形神、脈象都顯示死亡徵兆,怎麼會有生機呢?延誤治療的人,應該以此為戒。
【案十二】
在我縣城西北三十五里的王莊村,王金山,三十多歲,家境貧困,勞累過度。秋季出門做小販,飲食不足,當年十一月份,天氣特別寒冷,他積勞成疾,寒邪傷肺,從此咳嗽吐痰,也沒有什麼痛苦。到臘月病情加重,時冷時熱,痰液如湧,食慾減退,頭暈目眩,四肢乏力,他自己知道自己支持不住了,僱人送他回家。他請我診治,我診脈發現他的脾胃兩脈極細,肺脈勁硬,這是壯年人忌諱的脈象,我拒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