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竹亭

《湖岳村叟醫案》~ 二、虛證門(凡十七案)附:肺癆 (6)

回本書目錄

二、虛證門(凡十七案)附:肺癆 (6)

1. 二、虛證門(凡十七案)附:肺癆

伊母含淚告餘曰:「吾寡居三十年,所盼者此兒。若有不測,闔家零散,老命轉溝壑矣,望先生垂憐老婦孤苦,救我子命,不借傾資以報。」余聞慘然,勉開一方,先固先後兩天,加以寧肺之藥,囑以服八帖後再診。伊果如數服完,諸症均去大半。原方未改,又服十帖,飲食日增,諸症盡去,脈象精神俱復原狀。

始終共服藥二十帖,不大加減。

補脾甯肺湯

百合15克,茯苓10克,山萸肉6克,丹皮6克,澤瀉6克,白朮12克,芡實12克,熟地15克,山藥12克,附子6克,破故紙6克,肉桂10克,半夏10克,橘紅6克,炙麻黃6克,巴戟天10克,砂仁6克,牛膝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按:治虛證首固先後兩天,探明經義。加以寧肺之藥,標本兼顧。補脾甯肺湯實從左右歸飲出入。

【案十三】

陶陵崗楊某性嗜酒,年三十餘,多飲冷酒。酒性陽而體陰,熱毒攻於上,寒濕留於下,面紅氣短,二目虛腫,心胸病滿,足腫難移,小腹膨脹,小水赤澀,每日食面不過三、四兩,如此兩月餘。迎餘診視,脾脈緩而無力,心脈虛細,乃濕傷脾土,酒散心氣,子母不能相生之故。

古人云:「萬物隆盛,皆屬於熱」。又云:「諸症腫滿,皆屬於濕」。餘用茯苓180克,黃連6克,梔子30克,白朮30克,木通10克,滑石15克,黃柏10克。共服八帖,諸症若失。

按:健脾除濕,濕去腫自消,治法清楚,方不混雜。

【案十四】

西郭內陳莊薑明遠之內人。操勞過度,心腎不交,得遊魂證,每夜不能閉目,交睫即遊魂出舍。或操作女紅,或務農田野,醒來勞苦不堪,通身是汗。由此飲食減少,形體日削,求神拜佛,覡巫並至,毫無功效。迎餘往診,心脈微數代散,腎脈虛細。此乃腎水不能上潮,心火不能下降,坎離不交,水火未濟,古人云:「水升火降,須賴黃婆轉運。」遂用二交湯加減治之,服一帖略有效驗,二帖後病去二三。

原方稍為變動,共服十帖,通宵熟睡,神志安寧,諸恙皆瘳。

二交湯

熟地18克,茯苓12克,丹皮6克,澤瀉6克,山藥10克,山萸肉6克,夜神10克,辰砂6克,菖蒲10克,黃連3克,白朮10克,龍齒10克,炙遠志6克,天竺黃10克,寸冬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按:坎離不交,則神不寧舍,治宜交心腎。妙在兼補脾土,藉黃婆之轉運,不惟法高,方亦精湛,是都從經文中得來。

【案十五】

賀明三幼失怙恃,十五歲即應世理家,遺產又薄,老幼十餘口,衣食窘甚。至三十歲,怔忡驚悸,恒如訟事未了,有人來捕之狀,最怕見人,似癡似迷,低頭言語喃喃,覡巫百治無效。請餘診治,心脈散亂,膽脈微細,脾脈沉滯。此乃操勞過度,驚恐傷膽,脾氣鬱結,幸脈有神,尚可治療,非服藥數十帖,難見功效。

白話文:

二、虛證門(凡十七案)附:肺癆

一位母親含淚告訴我說:「我寡居三十年,唯一的希望就是這個孩子。如果他有什麼不測,全家就會散了,我也只能等死了,希望醫生憐憫我孤苦無依的處境,救救我孩子的命,我一定傾盡所有報答您。」我聽了非常悲痛,盡力開了一張方子,先調理脾胃,再加入滋陰養肺的藥物,囑咐她服用八帖後再來複診。她果然按時服完藥,病情好轉了一大半。我沒有更改原方,又讓她服用十帖,她的食慾一天天增加,所有症狀都消失了,脈象和精神也都恢復正常。

總共服用了二十帖藥,用量沒有太大調整。

補脾寧肺湯

百合15克,茯苓10克,山茱萸肉6克,丹皮6克,澤瀉6克,白朮12克,芡實12克,熟地15克,山藥12克,附子6克,破故紙6克,肉桂10克,半夏10克,橘紅6克,炙麻黃6克,巴戟天10克,砂仁6克,牛膝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按語:**治療虛證,首先要調理脾胃,這是根據經絡原理推斷的。再加入滋陰養肺的藥物,這樣才能標本兼治。補脾寧肺湯實際上是參考了《金匱要略》中的方劑。

第十三案

陶陵崗的楊某,嗜酒如命,三十多歲,常喝冰鎮酒。酒性屬陽,而他體質偏陰,因此熱毒上攻,寒濕下注,出現面紅氣短,眼睛浮腫,胸悶心煩,腳腫難行,小腹脹滿,小便赤澀,每天只能吃三、四兩麵條,這種情況持續了兩個多月。他請我診治,發現他脾脈緩弱無力,心脈虛細,這是因為濕邪傷及脾土,飲酒又耗傷心氣,導致母子經絡不能相互滋生的緣故。

古人說:「萬物生長旺盛,都屬於陽熱。」又說:「各種腫脹的症狀,都屬於濕邪。」我用茯苓180克,黃連6克,梔子30克,白朮30克,木通10克,滑石15克,黃柏10克。他服用八帖藥後,症狀就消失了。

**按語:**健脾除濕,濕邪去除,腫脹自然消退,治療方法明確,處方不雜亂。

第十四案

西郭內陳莊薑明遠的妻子,因操勞過度,導致心腎不交,患上了遊魂症,每晚都無法入睡,一閉上眼睛就感覺魂魄離體,或者感覺自己在做女紅,或者在田間勞作,醒來後疲憊不堪,渾身是汗。因此,她食慾減退,身體日漸消瘦,求神拜佛,請巫醫看病,都無效。她請我診治,我發現她的心脈微弱散亂,腎脈虛細。這是因為腎水不能上濟於心,心火不能下降,導致坎離不交,水火不濟,古人說:「水向上升,火向下降,需要依靠黃婆(指脾胃)來調節。」因此,我用二交湯加減治療,服用一帖藥後略有好轉,兩帖後病情減輕了一半。

我稍微調整了一下原方,總共服用了十帖藥,她就能整夜熟睡,精神安寧,所有疾病都痊癒了。

二交湯

熟地18克,茯苓12克,丹皮6克,澤瀉6克,山藥10克,山茱萸肉6克,夜交藤10克,辰砂6克,菖蒲10克,黃連3克,白朮10克,龍齒10克,炙遠志6克,天竺黃10克,寸冬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按語:**心腎不交,則神志不安,治療應以交心腎為主。妙處在於兼顧補益脾土,借助脾胃的調節作用,不僅方法高明,處方也精妙,這都是從經文中得到的啟發。

第十五案

賀明三幼年喪失父母,十五歲就承擔起家裡的重擔,家境又貧寒,十幾口人生活窘迫。到三十歲時,他出現心悸怔忡,總是感覺好像官司還沒了結,有人要來抓他一樣,最怕見人,神志恍惚,低聲喃喃自語,請巫醫治療都無效。他請我診治,我發現他的心脈散亂,膽脈虛細,脾脈沉滯。這是因為他操勞過度,驚恐傷及膽氣,脾氣鬱結,幸好脈象尚有氣息,仍然可以治療,但需要服用很多帖藥才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