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竹亭

《湖岳村叟醫案》~ 十、瘡瘍門(凡二十七案) (2)

回本書目錄

十、瘡瘍門(凡二十七案) (2)

1. 十、瘡瘍門(凡二十七案)

十全大補湯方見前。

按:膿水清稀,六脈虛細無力,是陰證非陽證,故服涼藥不效。

【案四】

西嶺寺王之泰,年三十歲,患附骨疽。迎餘診療,自膝以上,腫如冬瓜,日晡更甚,疼似刀刺,慟哭不止。餘告曰:「此是純陰之證。急服大補回陽之藥,陰變為陽,即是生機。」伊深信不疑,服十帖後,紅腫明亮,陽證漸現。又服五帖,按之已軟,大膿已成,用刀刺破,膿血出有鬥餘,即刻輕爽。

又服大補藥十餘帖,外上紅升丹,兩月餘痊癒,幸無殘廢,方開於後。

黨參15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熟地15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白朮10克,附子6克,川牛膝6克,肉桂6克,炙黃耆15克,金銀花12克,乳香10克,陳皮10克,白芷10克,香附10克,水煎服。

按:

【案五】

邑人張文珍,年六十歲,患背疽。迎余時瘡破半月矣,膿水清稀,飲食減少,四肢厥冷,腐肉不脫,新肉不生,大便滑瀉,日夜三、四次。看所服藥,大概涼血解毒,不但無功,而且加重。此明係年老氣血雙虧,若不大補陰陽,培養根本,托毒外出,焉有生理。餘用內托黃耆湯,服五帖,腐脫新生,泄瀉已止。

外上紅靈藥,以膏藥蓋之,每日兩次。共服藥十餘帖,調理兩月,方收口痊癒。

內托黃耆湯

炙黃耆15克,乳香10克,當歸12克,黨參10克,熟地12克,白朮10克,炮薑10克,油桂6克,陳皮10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案六】

萬春堂學徒孟生,十八歲,患中脘疽。某醫誤作痞塊治之,服消積破塊藥十餘劑,自覺食減氣短,不敢再服,請餘診治。診得關脈芤,按其胃脘,果有一塊,大如碗許,無怪某醫作痞塊治也。余告伊曰:「此證確屬中脘疽無疑。速服托裡之藥,令瘡頭回轉向外,方是吉兆。若以內破,再不得其治法,恐有爛胃腐腸之憂,悔之晚矣。

」伊深信。遂開仙方活命飲加減。服五帖後,中脘穴上腫出一塊,大如覆碗,又服五帖,高三寸餘,按之大軟,膿已熟矣。用尖刀刺破,紅白膿交流不已,約五、六碗許。上以紅升丹、服氣血雙補之藥,近三十帖,始終無變證,方獲痊癒。

仙方活命飲加減

當歸12克,金銀花6克,連翹10克,皂刺6克,白芷10克,乳香10克,沒藥6克,陳皮10克,花粉10克,川貝母10克,防風10克,黨參10克,炮薑6克,茯苓12克,粉葛根6克,甘草10克,水煎服。

【案七】

邑東宋灣宋國選,年近七旬,患少腹癰。迎餘往治,病已月餘,命似懸絲,後事已備。伊云:「自知難愈,只因幼乏子嗣,五十方生一子,現十餘歲,老妻五十餘,其他無人。倘餘不起,留下孤兒寡母,雖有幾畝薄田,必不能守,將來不知留流何所。每念及此,肝腸寸斷。祈先生大施仁慈,萬一得愈,闔家不散,德戴二天矣。

白話文:

十、瘡瘍門(凡二十七案)

十全大補湯的方劑前面已提及。

**按:**膿水清稀,脈象虛弱細小无力,這是陰虛的表現,而非陽虛,所以服用涼性藥物无效。

【案四】

西嶺寺的王之泰,三十歲,患有附骨疽(一種皮膚深部感染)。我前去诊治时,他的患處腫胀從膝蓋以上,腫得像個冬瓜一樣大,而且傍晚病情更重,疼痛如刀割般,痛得哭個不停。我告訴他:「這是純陰虛的症狀。必須趕快服用大補回陽的藥物,才能轉陰為陽,才有生機。」他深信不疑,服用十劑藥後,腫脹處顏色紅潤明亮,陽氣漸漸出現。又服用了五劑,按壓腫脹處已變軟,膿已形成,用刀劃開,流出許多膿血,立刻感覺輕鬆許多。

之後又服用大補藥十幾劑,外敷紅升丹,兩個多月後痊癒,幸好沒有留下殘疾,處方如下:

黨參15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熟地15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白朮10克,附子6克,川牛膝6克,肉桂6克,炙黃耆15克,金銀花12克,乳香10克,陳皮10克,白芷10克,香附10克,水煎服。

按:

【案五】

本縣的張文珍,六十歲,患有背疽。我診治時,瘡瘍已破裂半個月了,膿水清稀,食慾不振,四肢冰冷,腐肉未脫落,新肉不生長,大便稀溏,每天三、四次。我看他之前服用的藥物,大致都是涼血解毒的藥,不僅無效,反而加重病情。這明顯是因為年老氣血雙虧,如果不大力補益陰陽,調養根本,促進毒素排出,怎麼會有好轉的可能呢?我用內托黃耆湯,他服用五劑後,腐肉脫落,新肉長出,腹瀉也停止了。

外敷紅靈藥,用膏藥蓋住,每天兩次。總共服用藥物十幾劑,調理兩個月,傷口才癒合。

內托黃耆湯

炙黃耆15克,乳香10克,當歸12克,黨參10克,熟地12克,白朮10克,炮薑10克,油桂6克,陳皮10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案六】

萬春堂的學徒孟生,十八歲,患有中脘疽(胃部膿瘍)。某位醫生誤認為是痞塊,給他服用消積破塊的藥物十幾劑,結果他感到食慾減退,氣短,不敢再服用,於是來找我診治。我診脈發現他的脈象浮大虛弱,按壓他的胃脘,果然摸到一個像碗口那麼大的腫塊,難怪那位醫生會誤診為痞塊。我告訴他:「這個症狀確實是中脘疽沒錯。必須趕快服用托裡(將毒素向外排出)的藥物,讓瘡瘍向外發展,才是吉兆。如果用內服藥物去攻破它,再找不到正確的治療方法,恐怕會有胃腸潰爛的危險,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他深信不疑,於是服用我開的仙方活命飲加減方。服用五劑後,中脘穴上方腫起一塊,像個倒扣的碗那麼大,又服用了五劑,腫塊高出了三寸多,按壓起來很軟,膿已成熟。用尖刀刺破,紅白膿液不斷流出,大約有五、六碗那麼多。然後外敷紅升丹,服用補益氣血的藥物將近三十劑,始終沒有出現其他病症,最終痊癒。

仙方活命飲加減

當歸12克,金銀花6克,連翹10克,皂刺6克,白芷10克,乳香10克,沒藥6克,陳皮10克,花粉10克,川貝母10克,防風10克,黨參10克,炮薑6克,茯苓12克,粉葛根6克,甘草10克,水煎服。

【案七】

縣東宋灣的宋國選,將近七十歲,患有少腹癰(下腹部膿腫)。我前去治療時,他已經生病一個多月了,性命危在旦夕,後事都準備好了。他說:「我知道自己很難治癒了,只是因為年輕時沒有兒子,五十歲才生了一個兒子,現在十幾歲了,老伴也五十多歲了,其他沒有親人了。如果我不幸去世,留下孤兒寡母,雖然有幾畝薄田,也一定守不住,將來不知道會流落何方。每想到這裡,我的心就碎了。懇求醫生您大發慈悲,萬一我能治癒,全家就能團聚,我將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