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竹亭

《湖岳村叟醫案》~ 七、腹痛門(凡十五案) (4)

回本書目錄

七、腹痛門(凡十五案) (4)

1. 七、腹痛門(凡十五案)

八珍湯見前。

按: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鬱則血滯。是案患者之腹痛,係肝脾不和氣鬱血滯而致腹痛,故用調氣活血之法取效。此實係治氣鬱血滯所致諸痛的根本大法。

【案十】

南門內史興春,年三十餘,患腹痛證,每日午後必犯,痛苦萬狀,嘔吐酸水。診其脈,太陰脾脈鬱滯,確係實證。用枳實厚朴湯,加大黃15克,服一帖無效,又加焦山楂、神麯各15克,服下腹內響如雷鳴,移時瀉下烏糞似泥,內有燥糞三枚,破開似血類,不知何日所食停留腸胃之間,今得藥脫然而下,病證若失。

加減枳實厚朴湯

枳實15克,厚朴12克,陳皮10克,檳榔12克,萊菔子10克,焦神麯15克,麥芽15克,焦山楂24克,大黃15克,香附12克,青皮10克,水煎服。

按:辨證清楚,治法得當,投藥中病,效如桴鼓。

【案十一】

邑東台屯村蔣某,年將弱冠,患腹痛證,時痛時止,痛時手足皆青,冷汗淫淫,呼天喊地,求死不得。診其脈知係肝氣鬱結,木不條達。遂用小柴胡湯

酒炒柴胡120克,白芍60克,香附30克,當歸18克,青皮15克。水煎服。一劑稍輕,四劑痊癒。

按:能用此重方,非有過人之膽識,深明經義要旨,精通藥物性能,安能取此捷效。

【案十二】

城西南門內王鳳山,年近花甲,臘月羈旋外方,路受風寒,冷熱腹痛,飲食銳減,小便艱澀。眾醫皆謂熱傳膀胱,用利水止痛之藥,服六七帖俱與病左。邀餘診治,腎脈沉細無力,命脈極虛,此係老人腎虛受寒之故。腎與膀胱為表裡,腎經受寒則膀胱之津液不能化氣,以致小便艱難而腹亦疼。

余用金匱腎氣湯加減,熟地24克,山藥15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澤瀉10克,丹皮10克,川牛膝10克,巴戟天12克,破故紙12克,丁香3克,油桂10克,炮薑10克,附子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三帖痊癒。

按:金匱腎氣湯乃仲景創治「虛勞腹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等症,意在助腎陽之弱以化水,滋陰之虛以生氣,使腎陽振奮,促使膀胱氣化,則小便通利,腹痛自去,翟氏此案甚合經義,故用之立竿見影,收效甚速。

【案十三】

西郭外陳莊有張克明者,年五旬餘,患少腹疼證,寒熱並作,四肢厥逆,小便赤澀,痛苦萬分。某醫用行氣散寒之藥,三劑不效,更加渴思飲水,大腸脫肛,日夜哭泣,後事已備。迎餘往診,兩尺脈洪滑有力,此係濕熱壅遏下焦之故,若使濕熱一行,病當霍然。遂用清腸湯一帖,晚間服下,夜半大便瀉下兩次,內有膿血甚多,病去大半,又改清濕利熱解毒之劑,服四帖漸次痊癒。

白話文:

七、腹痛門(凡十五案)

八珍湯(藥方內容前面已敘述)。

**按語:**氣是血的統帥,血是氣的根本,氣運行則血運行,氣鬱結則血滯留。這個病人的腹痛,是因為肝脾不和、氣鬱血滯引起的,所以用調氣活血的方法有效。這其實是治療氣鬱血滯引起的各種疼痛的根本方法。

【案例十】

南門內史興春,三十多歲,患有腹痛,每天下午一定發作,痛苦萬分,還會嘔吐酸水。診脈發現脾脈鬱滯,是實證。用枳實厚朴湯,加大黃15克,一劑無效,又加焦山楂、焦神麴各15克,服下後腹部響如雷鳴,過了一會兒瀉下黑色泥狀大便,裡面有三枚乾硬的糞便,掰開像血一樣,不知是多久前吃進去的食物停留在腸胃裡,現在藥物起了作用排出體外,病症也消失了。

枳實厚朴湯加減方:

枳實15克,厚朴12克,陳皮10克,檳榔12克,萊菔子10克,焦神麴15克,麥芽15克,焦山楂24克,大黃15克,香附12克,青皮10克,水煎服。

**按語:**辨證清晰,治療方法恰當,藥物對症,療效迅速。

【案例十一】

邑東台屯村蔣某,將近弱冠之年(二十歲左右),患有腹痛,時痛時止,疼痛時手腳都發青,冷汗直流,哭喊求死。診脈得知是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於是用小柴胡湯加味方

酒炒柴胡120克,白芍60克,香附30克,當歸18克,青皮15克,水煎服。一劑後稍輕,四劑痊癒。

**按語:**能用如此重劑,非要有過人的膽識,深刻理解經方要義,精通藥物性能,才能取得如此迅速的療效。

【案例十二】

城西南門內王鳳山,將近六十歲,臘月在外地奔波,路上受了風寒,腹痛,時冷時熱,飲食減少,小便困難。其他醫生都認為是熱邪傳到膀胱,用利水止痛的藥物,服用了六七劑都沒效。請我診治,發現腎脈沉細無力,命脈非常虛弱,這是老人腎虛受寒造成的。腎與膀胱是表裡關係,腎經受寒則膀胱的津液不能化為氣,導致小便困難,腹部也疼痛。

我用金匱腎氣湯加減方:熟地24克,山藥15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澤瀉10克,丹皮10克,川牛膝10克,巴戟天12克,破故紙12克,丁香3克,桂枝10克,炮薑10克,附子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三劑痊癒。

**按語:**金匱腎氣湯是張仲景治療「虛勞腹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等症的方劑,目的是溫補腎陽化水,滋養陰虛以生氣,使腎陽振奮,促進膀胱氣化,則小便通利,腹痛自然消失。這個案例非常符合經方理論,所以用藥後見效很快。

【案例十三】

西郭外陳莊的張克明,五十多歲,患有少腹痛,寒熱交替,四肢厥冷,小便赤澀,痛苦萬分。其他醫生用行氣散寒的藥物,三劑無效,反而更加口渴想喝水,大腸脫垂,日夜哭泣,準備後事。請我診治,發現寸口脈洪滑有力,這是濕熱壅塞下焦造成的,只要把濕熱排出,病就會好轉。於是用清腸湯一劑,晚上服用,半夜大便瀉下兩次,排出很多膿血,病情減輕大半,然後再用清濕利熱解毒的藥物,服用四劑後逐漸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