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竹亭

《湖岳村叟醫案》~ 五、霍亂門(凡十六案) (4)

回本書目錄

五、霍亂門(凡十六案) (4)

1. 五、霍亂門(凡十六案)

解毒活血湯

桃仁15克,連翹15克,金銀花10克,花粉7.5克,紅花4.5克,半夏10克,知母肉10克,廣藿香6克,黃芩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按:古人云:服藥不如灸捷,灸捷不如針快,一針,二灸,三吃藥。翟氏對此要領,心領神會,得心應手,如囊中取物,信手拈來,投其病所,必中要害,立起沉病。王勳臣云:「治霍亂,初得病用針刺其胳膊裡彎處,血管流紫黑血,毒隨血出而愈,胳膊彎處,是穴名曰尺澤。」翟氏深得王氏針藥並用之奧,每用必獲良效。

【案十一】

邑北柿園村李文祥,二十一歲,秋季患霍亂,三日未愈。迎余往治,見患者身帶二十餘針,某醫云:「須隔一夜,方可起針」。患者嘔吐泄瀉不止,腹疼如故,而脾脈虛細,肝腎脈濡弱,此邪盡正虛,補猶恐不及,何可再針。餘將針概為起去,用十全大補湯三服而瘳。夫針用以殺毒,毒盡當止,隔夜起針,庸醫惑眾,令人費解。

十全大補湯

黨參15克,茯苓15克,白朮10克,當歸10克,川茸7.5克,熟地18克,炙耆12克,杭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肉桂6克,水煎服。

按:針刺治病,當補則補,當瀉則瀉,補瀉留去,視證而施。庸醫不解其意,惑眾罔為,令人可惡。翟氏之言雖逆耳,然中肯,宜引為鑒戒。

【案十二】

余表侄年六歲,於五月間患霍亂。吐瀉二日不止,脈皆細小,幸喜有神,面無敗色,此時氣血雙虧,先針足三里、中脘二穴,俱行補法,復針內關穴,吐瀉稍止。用參苓桂附湯

黨參15克,白朮12克,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附子6克,丁香3克,肉桂6克,炙黃耆15克。

煎成冷服,仍吐不受。餘曰;「吐者任吐,服藥無停。」約有二、三時許,吐已減,三日服四帖,飲食漸進,元氣日復。又調理二十餘日,始能行步。

按:初為霍亂,吐瀉後邪盡正虛,氣血雙虧,欲速取效則不達。翟氏採用服藥和調治後天並重的原則,取效甚捷,可以效法。

【案十三】

西堤外楊拔貢莊楊某,年五十餘,六月患霍亂,迎余時亦已三日。二目天吊,角弓反張,冷汗淫淫,面色如土,唇青似靛,六脈細濡,虛證俱現,眾醫紛紛,有云「折背風」者,有云「看天風」者,有云「吊眼風」者,有云「白眼翻」者,此等鄙理之言,令人可笑,不知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終於足小趾,行背後,吐瀉太過,氣血少而不能養筋,令人反弓上視。據此確係虛證無疑,遂用十全大補湯加減,連服二帖,眼不吊,背不反。

更進二帖,脈復元,冷汗收矣。四帖痊癒,若作風治,死生尚無可定也。

白話文:

五、霍亂門(凡十六案)

解毒活血湯

此方由桃仁、連翹、金銀花、花粉、紅花、半夏、知母、廣藿香、黃芩、甘草組成,水煎服。

**按語:**古人認為針灸比服藥見效快,翟氏精通針灸與藥物治療,能準確施治,迅速治愈危重病人。王勳臣則主張治療霍亂初期,針刺尺澤穴(胳膊內側肘彎處),排出紫黑色瘀血,即可痊癒。翟氏也善用針藥結合的方法,療效顯著。

【案十一】

李文祥,二十一歲,秋季患霍亂三日未愈。其他醫生在他身上扎了二十多針,並說要隔夜才能拔針。病人持續嘔吐腹瀉,腹痛難忍,脈象虛弱。我認為這是邪氣耗盡正氣,應該補益,而不是再針刺。我立即拔除了所有針,用十全大補湯三劑,病人痊癒了。隔夜才拔針的做法是庸醫誤人,令人費解。

十全大補湯

此方由黨參、茯苓、白朮、當歸、川芎、熟地黃、炙黃耆、白芍、炙甘草、肉桂組成,水煎服。

**按語:**針刺治療需根據病情辨證施治,或補或瀉。庸醫不懂這些,誤導患者,令人厭惡。翟氏的觀點雖然逆耳,卻是正確的,值得借鑒。

【案十二】

我六歲的表侄五月間患霍亂,吐瀉兩日不止,脈象細弱,但精神尚可,面色尚好。這說明氣血雙虧。我先針刺足三里、中脘穴(補法),又針刺內關穴,吐瀉減輕。用參苓桂附湯,冷服,但病人仍嘔吐不止。我說:「想吐就吐,藥要堅持服用。」兩三個小時後,嘔吐減少,服用四劑後,飲食逐漸恢復,元氣漸復。調理二十多天后,才能行走。

參苓桂附湯

此方由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附子、丁香、肉桂、炙黃耆組成,水煎冷服。

**按語:**霍亂初期吐瀉後,正氣虛弱,氣血雙虧,急於求成反而事與願違。翟氏採取藥物治療和調養後天的方法,療效顯著,值得學習。

【案十三】

楊某,五十多歲,六月患霍亂三日。他眼睛上吊,角弓反張(抽搐),冷汗淋漓,面色蒼白,嘴唇青紫,脈象細弱,明顯是虛證。其他醫生診斷為「折背風」、「看天風」、「吊眼風」、「白眼翻」等,這些診斷荒謬可笑。其實,足太陽膀胱經循行於背部,而吐瀉過度,氣血不足,不能濡養筋脈,才會出現反弓上視的症狀。我判斷這是虛證,於是使用十全大補湯加減,服用兩劑後,眼不吊,背不反;再服用兩劑,脈象恢復正常,冷汗止住;四劑痊癒。如果按照那些庸醫的診斷治療,結果難以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