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岳村叟醫案》~ 八、幼科門(凡三十案) (1)
八、幼科門(凡三十案) (1)
1. 八、幼科門(凡三十案)
【幼科雜證總論】
古云:「寧治十男子,不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不治一嬰兒」。甚言小兒之病不易治也。因小兒脈不可憑,問不可問,一見生人,啼哭不止,聞之一道無可用矣。惟望之一道可用,乘小兒不哭,看氣血之剛柔,神情之勝餒,稟賦之厚薄。再察天時之寒溫,時證之有無。問其父母,得病新久,何時輕重,寒熱多寡,乳食何如,再參以三關之經紋,詳推細看,與彼所言合否。憑我閱歷,運用在心,大概小兒之病無大實者,不可妄攻。
因小兒初生,如二月萌芽,怕經風寒暴日,保護尚慮不及,何能任其克伐!嬌嫩臟腑,果鐵石乎。常見今之醫家,一見小兒之病,不曰食積,便云驚嚇,竟為幼科通套,如此誤治,豈不終歸於敗。余治小兒獨遵《幼幼集成》一書,可為幼科之慈航,濟世之寶筏。餘臨證四十寒暑,見誤治者極多,不覺情動於中,為之辯論數案。
知我者必能亦宥我也。
馨山按:今之行醫者,皆曰大人病易治,小兒病難理。以大人氣血病多實,小兒氣血恒虛,大人病能望聞問切,小兒惟三關虎口,所以古今相傳「能治十男子,不治一婦人,能治十婦人,不治一嬰兒」。噫!此世之行醫者,通例語也,而抑知不然,天下千病萬狀,不外內傷七情,外感六淫。
以內傷外感相較,則外感為客邪易治,內傷為主邪難醫。小兒之性情無善惡,故知簡單,飲食以外,毫無他求,不過嬉戲液耍而已。無七情之病,其所病者,皆風寒暑濕燥火之六淫也。至若嬰兒赤子,生不滿歲,雖臟腑嬌嫩,而乳食不缺,寒溫得當,六淫亦不易侵。偶爾侵之,則外來之邪,較大人之內傷為治易。
然而初生之嬰,赤遊、胎毒、鵝口、天花、痘疹者多。果能初生時,用藥以去胎毒,則百病不生。特後人不知用,以致小兒多疾,惜哉。況望聞問切,知脈之浮沉遲數,病之寒熱虛實,治大小病固不可少,治小兒病更不可離,何則?小兒臟腑與大人同,臟腑同而治病亦同。病同而脈亦同,脈同而望聞問切不得分也。
而或者曰:小兒未過周歲者,可以不切脈。籲!此不通之論也。要知脈生於氣血,氣血生於臟腑,大人有臟腑,小兒獨無臟腑乎!既有臟腑,則切脈一層更為要端。不過小兒之脈,則一指定三關。再望其顏色,聞其聲音,問其父母,或強或弱,或虛或實,然後用藥,未有不愈者。
若過此以往,小兒之臟腑漸強,氣血漸旺,此時人事不接於世,浮沉七情毫無,焉有內傷!無內傷氣血何虛!即有外感,隨手奏效。由此視之,小兒之病與大人之病,何虛何實?治小兒之證與大人之病,孰難孰易?當必有辨之者矣。
【醫案】
【案一】
白話文:
【幼科雜病總論】
古人說:「寧願醫治十個成年男子,也不願醫治一個婦人;寧願醫治十個婦人,也不願醫治一個嬰兒。」這句話是在強調小孩子的病很難醫治。因為小孩子的脈象難以判斷,病情也無法詢問,他們一看到陌生人就會哭鬧不停,讓人無從下手。只能通過觀察來了解病情,趁小孩子不哭的時候,觀察他的氣血是否剛強或柔弱,精神狀態是好還是不好,以及先天體質的強弱。還要觀察天氣的寒冷或溫暖,有沒有當時流行的疾病。詢問他的父母,了解生病的時間長短,病情輕重,發燒或怕冷的程度,以及平常的飲食狀況。再參考孩子手上的三關紋路,仔細推斷觀察,看看是否和父母說的情況相符。憑藉自己的行醫經驗,記在心裡,大致上來說,小孩子的病很少有實證,不能隨意使用攻伐的藥物。
因為小孩子剛出生,就像二月剛發芽的嫩芽,害怕受到風寒和強烈日曬,保護都來不及了,怎麼能讓他承受藥物的攻伐呢!他們嬌嫩的臟腑,難道是鐵石做的嗎?我常常看到現在的醫生,一看到小孩子生病,不是說他消化不良,就是說他受到驚嚇,竟然把這些當作是治療幼兒疾病的通用方法,這樣誤診,難道最後不會導致病情惡化嗎?我醫治小孩子,只遵從《幼幼集成》這本書,這本書可以說是幼科的慈航,救世的寶筏。我行醫四十年,見過太多誤診的例子,心中感到不平,所以寫下這幾則醫案來辯論。
了解我的人一定會原諒我的。
馨山按:現在的醫生都說,成年人的病比較好治,小孩子的病很難處理。因為成年人氣血的病多為實證,而小孩子氣血常常虛弱;成年人的病可以通過望、聞、問、切來診斷,小孩子只能看手上的三關紋路,所以古今都流傳著「能治十個成年男子,也不治一個婦人,能治十個婦人,也不治一個嬰兒」的說法。唉!這都是現在醫生普遍的說法,但他們卻不知道並非如此。天下的疾病千奇百怪,不外乎是內傷七情,外感六淫。
如果比較內傷和外感,那麼外感屬於外來的邪氣,比較好治,內傷是自己內生的病因,比較難醫治。小孩子沒有好壞的情緒,所以心思單純,除了吃喝,沒有其他需求,不過就是玩耍嬉戲而已。他們沒有七情的病,他們得的病,都是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所引起的。至於剛出生的嬰兒,雖然臟腑嬌嫩,但只要乳食充足,注意保暖,六淫也不容易侵襲。偶爾侵襲,外來的邪氣,也比成年人的內傷好治。
然而剛出生的嬰兒,容易有赤遊(一種皮膚病)、胎毒、鵝口瘡、天花、痘疹等疾病。如果能在剛出生時,用藥去除胎毒,那麼就能百病不生。可惜後人不懂得這樣做,導致小孩子疾病很多,實在可惜啊!而且,望、聞、問、切,了解脈象的浮沉快慢,疾病的寒熱虛實,不論是治療大病小病,都是不可少的,治療小兒疾病更不能缺少,為什麼呢?因為小孩子的臟腑和成年人一樣,臟腑相同,治療方法也相同。疾病相同,脈象也相同,脈象相同,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就不能區分。
可是,有人說:未滿一歲的小孩子,可以不用切脈。唉!這是說不通的說法啊。要知道,脈是從氣血產生的,氣血是從臟腑產生的,成年人有臟腑,難道小孩子就沒有臟腑嗎!既然有臟腑,那麼切脈就更重要了。只不過小孩子的脈,要用一根手指診三關。再觀察他的臉色,聽他的聲音,詢問他的父母,了解他的體質是強還是弱,是虛還是實,然後再用藥,沒有不痊癒的。
如果超過這個年齡,小孩子的臟腑逐漸強壯,氣血逐漸旺盛,這時候他們還沒有接觸社會,沒有七情煩惱,哪裡會有內傷!沒有內傷,氣血怎麼會虛弱!就算有外感,也能很快痊癒。從這裡來看,小孩子的病和成年人的病,哪個虛哪個實?治療小孩子的病和成年人的病,哪個難哪個容易?應該會有人分辨出來的。
【醫案】
【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