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臨靈方

《凌臨靈方》,又名《凌氏醫案》,是清代醫家凌曉五所著的一部極具價值的醫學著作。凌曉五在清朝醫學界享有盛名,他不僅學識淵博,更在內、外、婦、兒各科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此書正是他醫學精粹和實踐心得的總結,為後世研習中醫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本書共分兩卷,結構清晰:上卷聚焦於內科疾病的診治,而下卷則專門探討外科疾病的處理。這種分科編排,既體現了當時中醫學的分類體系,也方便讀者按病種查閱學習。然而,《凌臨靈方》最為人稱道的,並非其結構,而是其作為一部「醫案」集的實質內容。醫案是中醫記錄臨床診斷、辨證、施治過程的重要形式,它比理論著作更能直觀地呈現醫家的臨證思維和具體操作。

從書中提供的部分內科醫案來看,凌曉五對於時令病、溫病、發熱、痧疹等疾病的診治尤為擅長。例如,書中記載了風溫夾食、時瘄、濕溫、暑風兼疹、暑濕、白㾦、紅疹、紫斑、春溫逆入心包、伏暑、伏暑內閉等病症。這些病名多與外感時邪有關,且不少屬於當時較為棘手或容易出現危證的疾病。凌曉五在診斷這些病症時,體現了其細緻入微的觀察力:他不僅關注主要的臨床症狀(如發熱、頭痛、咳嗽、嘔惡、腹痛、腹瀉、煩渴、失眠、神昏、譫語、肢體酸楚等),更高度重視舌象(胎白、黃、黑、厚、薄、糙、光紅等)和脈象(浮、沉、弦、滑、弱、數、洪等)的變化,將脈診和舌診作為辨證的重要依據。

在治療理念上,凌曉五秉持「辨證論治」的核心原則。他會根據患者脈、舌、證的綜合表現,準確判斷病邪的性質、病位的深淺以及邪正的關係,並據此確立相應的治則。例如,對於風溫束肺或暑風穢濕互擾等外感病邪,他常採用「辛涼宣解」、「清解陽明」等方法;對於夾痰夾濕或熱邪內閉,則注重化痰、利濕、清熱、開竅。這種靈活而精準的辨證思路,是其臨床療效的關鍵所在。

具體到方藥,書中醫案列出了所使用的中藥處方。這些方劑構成複雜,用藥精煉,多選用清熱解毒、宣肺利咽、化濕行氣、平肝熄風、涼血散瘀、開竅醒神之品,如羚角片、薄荷、連翹、銀花露、牛蒡、象貝、川鬱金、丹皮、車前草、青蒿、純鉤、犀角、大青、人中黃、珠黃散、至寶丹等。許多藥物在治療溫病、痧疹、熱毒等方面是經典用藥。更為珍貴的是,部分醫案後附有「按」語,這是凌曉五或後人對該案例或相關病證的補充說明,可能是用藥心得、鑑別診斷要點、病機闡發或是對預後的判斷。例如,關於犀角和牛黃清心丸在疹㾦治療中的作用比較,以及對痧疹透發與內陷危候的詳細辨析,都體現了醫家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對病情的深入理解,對於後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雖然書中列出的醫案主要以內服中藥為主,但根據書籍介紹,凌曉五的治療手段實際上是多樣化的,包括外用中藥、針灸、推拿、拔罐、艾灸等。這說明他在臨床中能夠綜合運用各種療法,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凌臨靈方》作為其醫案集,可能是側重於記錄其內服方藥的應用,但我們可從中窺見其全面的醫學技能和豐富的治療手段。

除了醫案本身,書前的「序」言也提供了關於此書成書和流傳的一些背景資訊。序言提到,本書是由凌曉五的高足王香岩先生的再傳弟子沈君仲圭整理付梓。這表明《凌臨靈方》的流傳得益於醫家學術的傳承,以及後人對凌曉五醫學成就的推崇與整理。序言中稱這些醫案為「精肯」、「吉光片羽」,讚揚其選案精準、內容珍貴,可見其在當時已被視為難得一見的臨床範本。凌曉五晚年號「折肱老人」,以其「博濟貧病」的仁心聞名,這也為《凌臨靈方》增添了一層醫德的光輝。

總而言之,《凌臨靈方》(《凌氏醫案》)是一部體現清代醫家凌曉五高超醫術和豐富臨床經驗的重要著作。它通過具體的醫案,生動地展示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過程,尤其在溫病、痧疹等領域提供了寶貴的診斷和治療經驗。書中的處方用藥和按語,都極具實用價值和學術啟發性。儘管其流傳可能經歷波折,部分內容或為「吉光片羽」,但這些精選的案例足以反映凌曉五的醫學特色和水平,為後世醫家提供了學習和借鑒的範本,對中醫臨床實踐的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是中醫學術史中不可或缺的珍貴遺產。


風溫夾食

時瘄

濕溫

暑風兼疹

暑濕

白㾦

紅疹

紫斑

春溫逆入心包

伏暑

伏暑內閉

熱入營分

熱入厥陰

熱邪消爍津液

陰虛陽浮

陰斑

伏暑夾食

霍亂夾食

霍亂

遺濕

風斑

寒水襲肺

內燥

冬溫痰火

暑風化瘧

陰瘧

肝胃

癉瘧

氣虛下陷

暑濕泄瀉

脾虛泄瀉

白積

暑濕內陷

濕火紅積

赤白積煙漏

噤口痢脫肛

休息痢

飧泄

脫肛

腸紅

痔漏脫肛

血痢

水腫 (1)

下身腫脹

腳氣

腫脹

水腫 (2)

寒濕氣滯

濕食

單臌脹

黃疸

風淫末疾

行痹

著痹

痛痹

半身不遂

痿躄

風寒

風溫

暑風

濕氣

風燥

胃咳

三焦咳

木火刑金

金水雙虧

肝氣痰飲

肝氣擾動痰飲

痰阻氣絡

風熱致衄

鼽衄

胃血上吐下利

胃血

牙衄不止

離經之血未淨

瘀血滯於肺絡

瘀血滯肺

痰中夾血

勞嗽見紅

風痰擾肺

寒鬱於肺

金實無聲

木火刑金聲嗄

金破無聲

肺癰已潰

久嗽吐白血

哮喘

喘逆

半爿頭痛目翳

風痰癇厥

痰厥

肝厥

心悸怔忡

痰迷心竅

重陽則狂

耳鈍不聰

天行赤眼

偏正頭風

爛喉丹痧

喉痹

頭項結核

噎膈

翻胃

肝氣胃寒

胃火沖逆

肝火乘胃

上呃

下呃

瘕氣

瘧母

胃寒痛

腹痛

石瘕

內癰

腰痛

癃閉

血淋

遺精

夢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