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古籍記載「善驚」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舌上生紫皰、堅硬疼痛,其形如豆的病證。如《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所謂:「舌疔舌上生紫皰,其形如豆寒熱增。」本病多因脾失健運、痰濕內阻,蘊久化熱,熱化為火毒;又因心經蘊熱,心火上炎而致。熱盛於濕者,發為舌疔。症見患處生紫皰,形如豆粒,質地堅硬,疼痛涉心,妨礙飲食和語言,兼有寒熱往來。初起治宜清熱解毒,方用黃連解毒湯,蟾酥丸。由瘟疫火毒上炎所致者,舌疔大如櫻桃,易致化膿出血。治宜解毒消腫,可選用粘子解毒湯或清瘟敗毒飲。外治可在患處塗搽冰硼散,或含化紫雪散。中醫古代典籍中記載相關穴道如下:

足通谷

足通谷

1.《針灸大成》:「主頭重目眩,善驚,引鼽衄,項痛,目䀮䀮,留飲胸滿,食不化,失欠。」


曲澤

曲澤

1.《針灸大成》:「主心痛,善驚,身熱,煩渴口乾,逆氣嘔涎血,心下澹澹,身熱,風疹,臂肘手腕不時動搖,頭清汗出不過肩,傷寒,逆氣嘔吐。」

2.《針灸甲乙經》:「心淡淡然,善驚,身熱,煩心,口乾,手清,逆氣,嘔血(《千金》作唾),時瘈,善搖頭,顏青汗出不過肩,傷寒溫病,曲澤主之。」

3.《子午流注說難》:「證治:心痛善驚。身熱煩渴。口乾逆氣嘔血。風胗。臂肘手腕善動搖。」


天衝

天衝

1.《針灸大成》:「主癲疾風痙,牙齦腫,善驚恐,頭痛。」


厲兌

厲兌

1.《針灸甲乙經》:「熱病汗不出,鼽衄,眩,時僕而浮腫,足脛寒,不得臥,振寒,惡人與木音,喉痹齲齒,惡風,鼻不利,多善驚,厲兌主之。」


太衝

太衝

1.《針灸甲乙經》:「痓互引善驚,太衝主之。」


三間

三間

1.《針灸甲乙經》:「寒熱,唇口乾,喘息,目急痛,善驚,三間主之。」


內關

內關

1.《針灸甲乙經》:「心淡淡而善驚恐,心悲,內關主之(」


行間

行間

1.《針灸甲乙經》:「善驚,悲不樂,厥,脛足下熱,面盡熱,渴,行間主之。」


大鐘

大鐘

1.《針灸甲乙經》:「喘,少氣不足以息,腹滿,大便難,時上走,胸中鳴,脹滿,口舌中吸吸,善驚,咽中痛,不可納食,善怒,恐不樂,大鐘主之。」

2.《子午流注說難》:「證治:實則小便淋閉。洒洒。腰脊強痛。大便秘澀。嗜臥。口中熱。虛則嘔逆多寒。欲閉戶而處。少氣不足。胸張喘息。舌乾咽中食噎不得下。善驚恐不樂。喉中鳴。咳唾血。」


氣海

氣海

1.《針灸甲乙經》:「少腹疝,臥善驚,氣海主之。」


大巨

大巨

1.《針灸甲乙經》:「偏枯,四肢不用,善驚,大巨主之。」


然谷

然谷

1.《針灸甲乙經》:「小兒臍風,口不開,善驚,然谷主之。」


少衝

少衝

1.《子午流注說難》:「證治:熱病煩滿。上氣。心痛。痰冷。少氣。悲恐善驚。掌中熱。胸中痛。口中熱。咽中酸。乍寒乍熱。手攣不伸。引肘腋痛。」


京骨

京骨

1.《子午流注說難》:「證治:膝痛不得屈伸。目內眥赤爛。瘧寒熱。善驚。不欲食。筋攣。足胻酸。髀樞痛。頸項強。腰背不可俯仰。衄血不止。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