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郄,孔隙也。門,出入的門戶也。本穴位於掌後5寸,兩筋相夾,分肉之間,即撓骨與尺骨之間隙處,狀如門戶,故名郄門。
解剖位置
在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有指淺屈肌,深部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深部為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其下為正中神經,深層有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針刺方法
直刺0.5~1寸
穴道介紹
郄門功效是「清心理氣、寬胸止咳、涼血止血」,主治心痛、心煩、心悸、胸痛、胃痛、咳血、嘔血、癲病、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心絞痛、胸膜炎、隔肌痙攣...等等。
近代臨床發現,針剌郄門穴可改善「心臟早搏」,具有顯著的療效。亦可治療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採用中等刺激強度針刺雙側郄門穴,留針30分鐘,其間每5分鐘行針1次,針後即刻作心電圖,觀察86例,總有效率81%。
常用配穴
- 郄門穴配大陵穴止咯血
- 郄門穴配曲澤穴,大陵穴治心痛
- 郄門穴配梁丘穴,足三里穴,太沖穴治神經性嘔吐
- 郄門穴配內關穴治急性缺血性心肌損傷
- 郄門穴配心俞穴,膻中穴治風濕性心臟病
- 郄門穴配心俞穴,大椎穴治心肌炎
- 郄門穴配內關穴,膈俞穴治心胸痛
- 郄門穴配曲池穴,三陽絡穴治咯血
- 郄門穴配尺澤穴,肺俞穴,有清營止血的作用,咳血
- 郄門穴配神門穴,心俞穴,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心悸,心絞痛
- 郄門穴配膈俞穴,有寬胸利膈的作用,膈肌痙攣,刺灸法治法,寒則通之補之,熱則瀉之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血液、造血器官與免疫系統疾病
- 貧血
神經系統疾病
- 癲癇
循環系統疾病
- 心絞痛
- 痔瘡
- 心臟病
- 心律不整
- 冠狀動脈疾病
- 心肌梗塞
- 風濕性心臟病
消化系統疾病
- 胃腸出血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膝蓋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乳腺炎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心律不整
- 心悸
- 咳血
- 肋間神經疼痛
- 胸悶胸痛
- 腹瀉
- 流鼻血
- 噁心反胃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癲癇
- 心胸煩熱
- 肋間神經疼痛
- 胸悶胸痛
- 流鼻血
- 心臟痛
- 膝蓋外側前側痛
- 膝蓋內側痛
- 易感到驚嚇
- 牙齦出血
- 噁心反胃
- 吞咽障礙
- 乾嘔
- 大便失禁
- 腋下腫痛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