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執中

《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六 (3)

回本書目錄

針灸資生經第六 (3)

1. 目上視(目瞤動)

申脈、主目反上視若赤痛從內眥始。(千)陽白、上星、本神、大都、曲泉、俠谿、三間、前谷、攢竹、玉枕、主目系急。目上插。絲竹空、前頂、主目上插。憎風寒。神庭、(見風癇。)囟會(見驚癇。)治目上不識人。肝俞、治目上視。(見咳逆。)筋縮、療目轉上及目瞪。

(明下見驚癇。)臨泣、主兒癇反視。(千見驚癇。)肝俞、療目上視。(明下見不明。)筋縮、治目轉上垂。(銅見驚癇。)治眼戴睛上插。眼反戴眼。(並見中風。)承泣、(銅見目淚。)主目瞤動。與項口相引。甲乙云、目瞤動。與頭口參相引。喎僻、口不能言。顴髎、治口喎、面赤目黃。

眼瞤動不止。䪼腫齒痛。地倉、治眼瞤動不止。目不得閉。(見口喎。)攢竹、治眼臉瞤動。(見目不明。)目不明。淚出目眩瞢。瞳子癢。遠視䀮䀮。昏夜無見。目瞤動。(余同上承泣。)刺承泣。

白話文:

[病症: 眼睛向上斜視(眼睛抽搐)]

[治療方式]:

  • 刺激申脈穴,主要用於眼睛反常向上斜視,或由內角開始的紅腫疼痛。
  • 陽白穴、上星穴、本神穴、大都穴、曲泉穴、俠谿穴、三間穴、前谷穴、攢竹穴、玉枕穴,主要用於眼部肌肉緊張、眼睛向上斜視。
  • 刺激絲竹空穴、前頂穴,主要用於眼睛向上斜視,畏風怕冷。
  • 刺激神庭穴,可用於因風癇引起的眼睛問題。
  • 刺激囟會穴,可用於因驚癇引起的眼睛問題,特別是當患者無法辨認人臉時。
  • 刺激肝俞穴,可用於眼睛向上斜視,尤其是在咳嗽或呼吸困難的情況下。
  • 刺激筋縮穴,可用於治療眼睛向上斜視或瞪眼。
  • 刺激臨泣穴,主要用於兒童癇病和眼睛反常向上斜視。
  • 再次刺激肝俞穴,可用於治療眼睛向上斜視,尤其是在視力下降的情況下。
  • 刺激筋縮穴,可用於治療眼睛向上斜視和眼皮下垂。
  • 刺激承泣穴,可用於眼睛抽搐,以及頸部和口腔的拉扯感。
  • 根據《甲乙經》記載,眼睛抽搐,並伴有頭痛和口腔問題,如口歪、說話困難。
  • 刺激顴髎穴,可用於治療口歪、面部紅腫和黃疸。
  • 若眼睛抽搐不止、眼周腫脹、牙齒疼痛,則可刺激地倉穴,亦能治療眼睛無法閉合。
  • 刺激攢竹穴,可用於治療眼睛抽搐。
  • 若視力模糊、淚水直流、眼睛眩暈、瞳孔癢、遠視困難、夜間視力差、眼睛抽搐,則再次刺激承泣穴。

2. 目淚出

掖門、(明下云。目澀䀮䀮。頭痛泣出。)前谷、後谿、腕骨、神庭、百會、天柱、風池、心俞、天牖、主目泣出。肝俞等、主目淚出多眵䁾。(見目翳。)俠谿、主泣出目癢。(見目痛。)承泣、主目淚出。行間、(見口喎。)神庭、治目淚出。(銅見鼻涕。)臨泣、治多淚。

(見翳。)齦交、治目淚眵汁。內眥赤癢痛。生白翳。風池、治目淚出。欠氣多。睛明、治氣眼冷淚。(見眼翳。)承泣、治目瞤冷淚。(見口喎。)頭維、治風淚出。(見目瞤。)腕骨、治目冷淚生翳。行間、(口喎。)魚際、療目泣出。(明)心俞、療目䀮䀮淚出。(千)精明、主目遠視不明。

惡風目淚出。憎寒頭痛。目眩瞢。內眥赤痛。遠視䀮䀮無見。眥癢痛淫膚白翳。(千)目淚出。刺承泣。(見目瞤。)前谷、主目痛泣出。甚者如脫。行間、治目淚出。(見口喎。)予用真熊膽治人目疾。(赤瞤翳淚皆除。神效。)

白話文:

[眼睛流淚]

腋下部位、(明下說。眼睛乾澀不適,頭痛並伴隨眼淚流出。)前谷、後溪、腕骨、神庭、百會、天柱、風池、心俞、天牖,主要治療眼睛流淚。肝俞等穴位,主要治療眼睛淚流過多且有粘稠分泌物。(參見眼疾。)俠溪,主要用於治療眼淚流出及眼睛瘙癢。(參見眼痛。)承泣,主要用於治療眼睛流淚。行間、(參見口歪。)神庭,治療眼睛流淚。(銅見鼻涕。)臨泣,治療眼淚過多。

(參見眼疾。)齦交,治療眼睛淚流和分泌物。內眼角紅腫癢痛,產生白色障翳。風池,治療眼睛淚流。打哈欠次數多。睛明,治療眼冷流淚。(參見眼疾。)承泣,治療眼睛跳動冷淚。(參見口歪。)頭維,治療因風引起的眼淚。(參見眼睛跳動。)腕骨,治療眼冷流淚併產生障翳。行間、(口歪。)魚際,治療眼睛流淚。(明)心俞,治療眼睛乾澀流淚。(千)精明,主要用於治療遠視模糊。

畏風且眼睛流淚。怕冷頭痛。眼睛眩暈模糊。內眼角紅腫疼痛。遠視模糊不清。眼角癢痛皮膚產生白色障翳。(千)眼睛流淚。針刺承泣穴。(參見眼睛跳動。)前谷,主要用於治療眼睛疼痛並流淚。嚴重時感覺眼睛脫出。行間,治療眼睛流淚。(參見口歪。)我使用真熊膽治療人們的眼睛疾病。(紅眼、眼睛跳動、障翳、流淚都可消除。效果神奇。)

以上是將古代中醫文獻翻譯成現代漢語的結果。

3. 目眩

通谷、治頭重目眩。善驚引鼽衄。頸項痛。目䀮䀮。(銅)神庭、(見鼻涕。)上關、(見瘛瘲。)湧泉、譩譆、(見肩背痛。)束骨、(見腰僂。)魚際、大都、(見腹滿。)治目眩。本神、治目眩。頸項強急痛。胸脅相引。不得轉側。飛揚、(見歷節風。)肺俞、治頭目眩。

(見胸滿。)肝俞、治目眩循眉痛。(見咳逆。)絲竹空、治目眩頭痛目赤。視物䀮䀮。風癇目戴上不識人。眼睫毛倒。發狂。吐涎沫。發即無時。天府、治目眩遠視䀮䀮。支正、三焦俞、治目眩頭痛。(見腹脹。)風池、治目眩苦頭痛。(見傷寒無汗。)風門、治身熱目眩。

(見風勞。)臨泣、治目眩。枕骨合顱痛。惡寒。風府、治頭痛頸項急。目眩。神庭、治頭風目眩淚出。上星、治目眩。(明下同。)睛痛。不能遠視。前頂、五處、治頭風目眩。目戴上。(見瘛瘲。)臨泣、治目眩鼻塞。目生白翳。四白、治頭痛目眩。(明同。)眼白翳。

微風。目瞤動不息。前關、療風赤眼。頭痛目眩目澀。(明)四白、(銅同。)湧泉、大杼、療頭痛目眩。束骨、療頭痛目眩。(下又云。療風赤胎赤。兩目眥爛。)身熱。肌肉動。前谷、療目眩淫淫。攢竹、療頭目風眩。眉頭痛。鼽衄。目䀮䀮無遠見。(下)囟會、療頭目眩。

岐伯灸頭旋目眩。及偏頭痛不可忍。牽眼䀮䀮不遠視。灸兩眼小眥上髮際各一壯。立瘥。率谷、主醉酒風熱發。兩目眩痛。(千)大都、主目眩。承漿、前頂、天柱、腦空、目窗、主目眩瞑。天柱、陶道、(明下同。)崑崙、主目眩。目如脫。又云瘧多汗。目如脫。項如拔。

崑崙主之。大敦、主目不欲視。太息。神庭、水溝、主頭痛。目不可視。承泣、主目眩。(見目不明。)通理、百會、療頭目眩疼。(明)後頂、療目眩痛。(下見目不明。)臨泣、中渚、治目眩。(銅並見目翳。)頷厭、主目眩。(千見偏頭。)

白話文:

[目眩]

這段古文主要講述了中醫治療目眩及相關症狀的穴位。目眩,指的是眼前突然出現黑影或視覺模糊不清的症狀。文中提到的穴位,可以緩解頭重、目眩、頸項痛等症狀,也能改善驚恐、流鼻血、肩背痛、腰彎曲、腹部脹滿等情況。

具體來看,「神庭」、「上關」、「湧泉」、「譩譆」、「束骨」、「魚際」、「大都」、「本神」、「頸項強急痛」、「胸脅相引」、「飛揚」、「肺俞」、「肝俞」、「絲竹空」、「天府」、「支正」、「三焦俞」、「風池」、「風門」、「臨泣」、「風府」、「上星」、「前頂」、「五處」、「四白」、「湧泉」、「大杼」、「束骨」、「前谷」、「攢竹」、「囟會」、「率谷」、「大都」、「承漿」、「前頂」、「天柱」、「腦空」、「目窗」、「崑崙」、「大敦」、「神庭」、「水溝」、「承泣」、「通理」、「百會」、「後頂」、「臨泣」、「中渚」、「頷厭」等穴位,都可以用於治療目眩及其相關症狀。

其中,部分穴位還能緩解頭痛、目赤、視力下降、風癇、眼睫毛倒長、精神失常、口吐白沫、胸悶、咳嗽、腹脹、身體發熱、肌肉跳動、眼睛疼痛、眼睛紅腫、眼瞼震顫不止、風熱引起的頭痛、偏頭痛、醉酒後的頭痛、眼睛幹澀、頭痛、眼睛幹澀、眼睛白翳、眼睛不能遠視、眼睛小眥上髮際疼痛等症狀。

此外,文中還提到,灸療兩眼小眥上髮際各一個穴位,可立即緩解頭旋目眩和偏頭痛,使眼睛恢復正常視力;而「崑崙」穴,則可以治療因瘧疾引起的多汗和眼睛像要脫落的症狀,以及因頸部緊繃引起的目眩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