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慎庵

《金針秘傳》~ 十一、肩膊背腧各部各經穴主治病症 (6)

回本書目錄

十一、肩膊背腧各部各經穴主治病症 (6)

1. (四)背腧部第三行

10.胃倉:二穴在第十二椎下,兩傍相去各三寸,足太陽脈氣所發。治腹內虛脹,水腫,食飲不下,惡寒,背脊不得俯仰。可灸五七壯,針入五分。

11.肓門:二穴在第十三椎下,兩傍相去各三寸叉肋間。異經云:與鳩尾相直,治心下肓大堅,婦人乳有餘疾。可灸三十壯,針入五分。

12.志室:二穴在第十四椎下,兩傍相去各三寸陷中,足太陽脈氣所發。治腰脊強痛,食飲不消,腹中堅急,陰痛,下腫,失精,小便淋瀝,針入五分,灸三壯。

13.胞肓,二穴在第十九椎下,兩傍相去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足太陽脈氣所發。治腰痛,惡寒,少腹堅急,癃閉下重,不得小便澀痛,腰背卒痛。可灸五七壯,針入五分。

14.秩邊:二穴在第二十椎下,兩傍相去各三寸陷中,伏而取之,足太陽脈氣所發。治腰痛不能俯仰,小便赤澀,腰尻重不能舉,五痔發腫。針入五分,可灸三壯,慎如前法。

白話文:

(四)背腧部第三行

10.胃倉穴:位於第十二節胸椎下方,左右各離中線三寸處。是足太陽膀胱經氣脈的起始點。主治腹部虛脹、水腫、飲食不下、惡寒、背脊不能彎曲或伸展。可用艾灸五到七壯,針刺深度五分。

11.肓門穴:位於第十三節胸椎下方,左右各離中線三寸,在肋骨之間。古籍記載:與鳩尾穴(上腹部)垂直相對。主治心窩部脹滿堅硬、婦女乳房疾病。可用艾灸三十壯,針刺深度五分。

12.志室穴:位於第十四節胸椎下方,左右各離中線三寸,在凹陷處。是足太陽膀胱經氣脈的起始點。主治腰脊強直疼痛、飲食消化不良、腹部堅硬疼痛、陰部疼痛、下肢水腫、遺精、小便淋漓不盡。針刺深度五分,艾灸三壯。

13.胞肓穴:位於第十九節胸椎下方,左右各離中線三寸,在凹陷處,需按壓尋找穴位。是足太陽膀胱經氣脈的起始點。主治腰痛、惡寒、少腹堅硬疼痛、尿閉、小便排不出或排尿困難伴疼痛、腰背突然劇痛。可用艾灸五到七壯,針刺深度五分。

14.秩邊穴:位於第二十節胸椎下方,左右各離中線三寸,在凹陷處,需按壓尋找穴位。是足太陽膀胱經氣脈的起始點。主治腰痛不能彎腰或伸展、小便赤紅澀痛、腰臀部沉重抬不起來、痔瘡腫痛。針刺深度五分,艾灸三壯,施針灸需謹慎,方法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