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廉

LI08

英文名稱Xialian

位置在陽谿與曲池的連線上,曲池下四寸處

所屬經絡手陽明大腸經

別名手下廉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2-11-22

穴名介紹


下,下方之意。廉,指邊側,又指形如菱角之狀,本穴握拳曲肘,在前臂撓側外緣,曲池下4寸,上廉下1寸,此處肌肉隆起,狀如菱狀,穴當菱狀側邊,故名。

解剖位置


  • 在手腕附近,靠近橈骨的那一側,你會找到腕伸短肌和腕伸長肌。
  • 更深一層,有個叫做旋後肌的肌肉。
  • 在這個區域,有從橈動脈分出來的小血管。
  • 穴位周圍,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的深層分支通過。

針刺方法


直刺0.5~1寸

穴道介紹


下廉穴功效:「理氣通腑,通利關節」,主治頭痛、目痛、暈眩、半身不遂、腹痛、腹脹、上肢庥木,肘臂痛。現代研究針刺下廉穴可治療急性腰扭傷,效果顯著。

穴道配伍


下廉穴配伍詳解

下廉穴,屬足陽明胃經,位於腹部,肚臍旁開2寸,氣血屬陽明經之氣。其主治範圍廣泛,多與腸胃、下焦相關,並可向上影響胸脅及上肢。以下針對提供的配伍,分析其原理:

1. 配足三里穴治腹脹、腹痛: 下廉穴通調腸胃氣機,足三里穴為胃經合穴,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消脹之效。二穴合用,能雙向調節腸胃功能,從而緩解腹脹、腹痛。原理在於協同增強胃經的運化功能,排除腸胃積滯。

2. 配印堂穴、太陽穴治頭痛、眩暈: 下廉穴雖屬下焦,但胃經上行可達頭面,故可間接影響頭部。印堂穴為督脈與任脈交會穴,太陽穴為足少陽膽經之穴,皆具有清頭目、止頭痛的功效。此配伍藉由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從而緩解頭痛、眩暈。

3. 配合谷穴、上巨虛穴、會陽穴治腸炎: 合谷穴為大腸經原穴,上巨虛穴、會陽穴皆與大腸經關係密切。此配伍通過調理大腸經,促進腸道蠕動,清除腸道濕熱,從而治療腸炎。

4. 配長強穴治便血: 長強穴為督脈之穴,具有止血功效。下廉穴配長強穴,可從下焦入手,協同止血,並調理腸胃,預防再次出血。

5. 配曲池穴治肘臂痛: 曲池穴為大腸經合穴,具有清熱瀉火、通經活絡的作用。下廉穴配曲池穴,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肘臂疼痛。與外關穴合用,則更能加強上肢經絡的疏通。

6. 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中脘穴為胃之募穴,與下廉穴及足三里穴共同作用,可以全面調理脾胃,以達到止痛的效果。

7. 配少澤穴、膻中穴、魚際穴: 此配伍針對乳腺疾病,少澤穴為心經井穴,膻中穴為任脈要穴,魚際穴為肺經原穴。此三穴與下廉穴配合,可能通過調節臟腑氣血,疏通經絡,以治療乳腺疾病。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肺結核
  • 痢疾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性厭食症

神經系統疾病

  • 半身不遂
  • 梅尼爾氏病
  • 上肢手部麻木
  • 頭痛

眼與附器疾病

  • 眼睛紅痛

耳與乳突疾病

  • 暈眩

呼吸系統疾病

  • 氣喘
  • 支氣管炎

消化系統疾病

  • 消化不良
  • 腹中有鳴叫聲
  • 胃及十二指腸炎
  • 腸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脖子頸項酸痛
  • 手肘外側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乳腺炎

艾灸刮痧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下廉穴」方法

艾灸方法:

  1. 準備:
    • 艾條一支
    • 艾灸盒或艾灸器
    • 酒精棉
  2. 消毒: 用酒精棉消毒下廉穴周圍皮膚。
  3. 點燃艾條: 將艾條點燃,待艾條燃燒穩定後,將艾條置於艾灸盒或艾灸器中。
  4. 施灸: 將艾灸盒或艾灸器放置在下廉穴上,保持距離約1-2釐米,避免灼傷皮膚。
  5. 時間: 每次灸10-15分鐘,每天可灸1-2次。
  6. 觀察: 施灸過程中,注意觀察皮膚反應,若出現紅腫、疼痛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施灸。

遠紅外線加熱方法:

  1. 準備:
    • 遠紅外線神燈
    • 擦拭布
  2. 消毒: 用擦拭布清潔神燈燈頭。
  3. 定位: 將神燈燈頭對準下廉穴。
  4. 加熱: 調整神燈距離,使下廉穴感到溫熱舒適,避免灼傷皮膚。
  5. 時間: 每次加熱10-15分鐘,每天可加熱1-2次。
  6. 觀察: 加熱過程中,注意觀察皮膚反應,若出現紅腫、疼痛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加熱。

注意事項:

  • 孕婦、皮膚破損者、對艾草過敏者慎用。
  • 施灸或加熱過程中,應保持身體放鬆,避免移動。
  • 施灸或加熱後,應注意保暖,避免風寒。
  • 若身體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施灸或加熱,並諮詢醫生。

按摩推拿


下廉穴按摩方法

重點程序:

  1. 準備:

    • 將手掌朝上,放鬆手腕。
    • 找到陽谿穴和曲池穴。
    • 以食指和中指指尖輕輕觸摸陽谿穴和曲池穴。
    • 沿著兩穴連線,向下移動四寸(約為四根手指寬度),找到下廉穴。
  2. 按摩手法:

    • 用拇指指腹按壓下廉穴,力度適中,以感到酸脹感為宜。
    • 可採用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每次按摩 3-5 分鐘。
    • 也可以用指尖輕輕點按,每次點按 10-15 次。
  3. 注意事項:

    • 按摩時應避免過度用力,以免造成組織損傷。
    • 按摩後局部可能會出現輕微的紅腫或疼痛,屬正常現象,一般會在短時間內消失。
    • 孕婦、有出血傾向的人或局部皮膚破損者慎用。
    • 如有任何不適,請立即停止按摩並諮詢醫生。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1. 針灸大成》:「狂言:太淵陽谿下廉崑崙...原文
  2. 針灸大成》:「手臂冷痛:肩井曲池下廉...原文
  3. 針灸大成》:「食泄:上廉下廉...原文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