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片玉痘疹》~ 卷之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

1. 起發症治歌括

凡二十六首。

五六日間起發時,時醫計日強猜疑,

不知毒氣分深淺,妄執方書只補脾。

時俗之醫云:三日發熱,三日出形,三日起發。此鄙論也。蓋毒有深淺,氣有厚薄,出之先後,壯亦因之。大抵不出五六日間。彼毒淺氣厚者,其起發常易;毒深氣薄者,至六七日始壯者有之,未可以常期准也。

俗醫見其起發之遲,不認毒之淺深,概謂正氣不足,妄用補脾之藥,殊不知曾吐瀉不能食者,補脾以助長可也,若無吐瀉能食者,而六腑堅固,復用補藥,不免黨邪為害,非徒無益而反害之也。

起發如期貴適中,過與不及類吉凶,

先期痘成充膚腠,過此斑疹腹裡壅。

凡痘起發只在六七日,為之得中。蓋自發熱算起,正當六七日也。如未及期而驟發,此毒火太甚,榮衛氣虛,直犯清道而出,謂之邪氣太過也。法當固表解毒以防癢塌之變,用:

黃耆芍藥湯

黃耆白芍,酒芩,連翹防風,大力子,桔梗甘草葛根人參荊芥

竹葉為引,水煎服。

如過六七日不起發者,此臟腑虛弱,毒留於中,壅塞不出,謂之正氣不及也,法當托裡解毒,以防倒陷乾黑之變,用:

內托護心散

人參,當歸梢,防風,酒連,酒芩,大力子,酒柏,荊芥穗,甘草,木通桂枝蟬蛻,連翹

水煎,入燒過人屎調服。

便秘加大黃紫草,去人參。

出形已定視根窠,紅活充肥氣象和,

若是青干並紫黑,急宜解散莫蹉跎。

凡痘出現已盡,時當起發,僅視根窠,以決輕重。如形充滿,色紅潤者,此氣血和暢,毒氣發越,大吉之兆也,不須服藥;若形扁而塌,色枯而黑者,此氣血多乏,毒氣壅遏不能起,急用解毒托裡之藥,用:

十宣內托散

黃耆,人參,當歸,川芎,桔梗,荊芥穗,甘草,牛蒡(炒),防風

大便秘加酒大黃、紫草。

小便澀加木通。

渴者加天花粉、葛根。

水煎,入燒過人屎同服。此痘瘡必用之藥。

大抵痘標只要稀,如斯平順不須醫,

若然稠密休輕易,解毒常常慮險危。

凡痘稀而少者,不須服藥,若稠密,其毒必盛,防氣血不足,起發不透,漸生變異。常服:

解毒本元

桔梗,牛蒡子(炒),人中黃,荊芥穗,酒紅花,防風,當歸梢,蟬蛻(去土),升麻,葛根,赤芍,連翹

水煎,入燒過人屎同服之,令易壯易靨可也。如服此藥紅活光壯者,此氣內實,毒不能留,即止後藥。如服後病勢淹延者,邪氣甚,正氣衰,不能成就,宜屢服之。如服此藥當起不起,此必有變不可治之,反取人之怨尤也。

郛郭充肥完且堅,色多花蠟或紅鮮,

如逢破損多澆薄,縱有良方命不全。

凡痘瘡郛郭充實,皮囊堅厚,以指捺之堅實不破,其色蒼蠟或紅活者,此皆順候也。不喜乾燥淫濕,若瘡雖紅鮮反乾燥而不能充肥者,此火甚而血不足,宜用退火涼血輕清之劑,用:

四物快斑湯

川芎,歸梢,赤芍,升麻,葛根,地骨皮,連翹,紫草,荊芥穗,生地黃,牛蒡(炒)

水煎,和燒過人屎服之。

如充肥而帶淫濕者,此濕盛而氣不足也,宜泄濕補氣兼風藥治之。蓋風能勝濕也,用:

四君子快斑湯

黃耆,人參,白茯苓,甘草,官桂,荊芥穗,白芷,防風,陳皮,白芍

水煎服。如紅活充肥,以指捺之隨破,此名皮嫩,易破後痘癢塌,不可治矣,宜用:

大補保命湯

黃耆,人參,歸梢,川芎,赤芍,荊芥穗,生地,牛蒡,甘草,防風,連翹,官桂

水煎,入燒人屎調服。

如當起發,浮囊空殼如蠶之殼、麩之面,皮中無水色者,此血氣俱虛,用大補快斑湯治之。若轉而潤澤,中含水色者可治,否則癢塌悶亂,叫哭而死矣。

痘起之時辨色形,氣血虛寒實熱分,

莫教差錯分毫釐,仔細消詳補瀉清。

凡痘瘡起發,須諦視形色,以定輕重吉凶。如根窠紅潤,頂蒼蠟色者上吉;根窠紅,頂灰白色次之;根窠赤,頂亦赤而帶豔者,此火勝也。用:

解表瀉火湯

酒芩,牛蒡(炒),歸梢,酒梔,連翹,山豆根,甘草,桔梗,升麻,葛根,地骨皮

水煎,入燒過人屎調服。服後熱退者生,不退者死。

如純白色者作寒看,此血寒氣虛也。如純紫赤色者,一齊湧出,作熱看,此血熱氣實也。實則瀉之,以平為期。服藥瘡色回者,十死一生。

四圍起發陷居中,中氣虧虛尚未通,

若是中枯成黑子,此名疔痘不相同。

痘瘡起發,其形不一。有緊小而充實者,俗呼珍珠痘是也,此則易壯易靨。有粗大而飽滿者,俗呼天痘是也,此則早壯遲靨。有四圍起,中心落陷者,俗呼茱萸痘是也,此則有吉凶,有輕重,稀者輕而吉,密者重而凶。蓋因中氣不足,時日未到,但四圍起發而中心尚是好肉,未得起發耳。時日既到,自然充拓而成血漿。輕稀者不須治,重密者用:

解毒化斑湯

黃耆,人參,甘草,歸梢,川芎,牛蒡(炒),防風,連翹,荊芥穗,(寒月加)官桂

水煎,入燒過人屎和服。

若先有水,忽乾枯黑陷,此名疔痘,不可與中氣不足者同例論也。

中心微起四圍干,不久焦枯變一般,

毒火熏蒸津液竭,開關起籥治應難。

凡痘有中心微起含水色,四畔卻乾枯者,此毒火熏蒸,津液竭之兆,急宜治之以疔痘之法,不則盡枯入腹煩躁叫哭,喘渴而死矣。

痘疔治法古多般,只要開通毒氣先,

解毒透肌令發散,胭脂四聖保平安。

大抵痘瘡初出一點血,此一點屬正氣被毒氣衝擊,隨腠理而出現也。其後毒與血化為水,水化為膿,膿成毒解。若毒太甚熬煎陰血,其血乾枯而變黑色不得化水,反閉塞毒出之路,以致毒氣陷伏而不得出,此名倒陷者是也。其人煩躁腹脹喘渴,多不可救,故古方外或用針刺破而吮出其血者,或用火焠之者,無非欲其開關起籥而使毒氣得出也。用:

四聖散珍珠散

豌豆綠豆

二味各四十九粒(燒灰),油發一握(燒灰),珍珠七粒(研為末),用胭脂取汁調勻,以針挑破,納藥於中,更用胭脂水塗四圍,其瘡便回,如不回反添黑陷者,此死症也,不可妄治。內多有服穿山甲燒人牙者,既非解毒發表之至,又非托裡快斑之法,愚者執而用之,或偶中者,未遇其病也;若遇其病,寧免噬臍之悔哉!又不如加味四聖湯快斑湯屢效。

木通,連翹,辰砂(另研),絲瓜(連蒂燒灰),黃耆,人中黃,酒紅花,麻黃(酒炒焦黑),紫草,牛蒡子(炒),燒過人糞

水煎,和上末藥服之。

錢氏用百祥丸、牛李膏者,必其人大小便秘結,煩躁又作渴,故宜服之。若其人大便自調,身無大熱者,則不可也。今改用百祥丸、牛李膏,以宣風快斑散代之。

木通,枳殼,甘草,檳榔,大黃

水煎,半生半熟黑牽牛末和服之,以通為度。通後瘡回,以君子湯調之。若或泄瀉,其瘡由灰白而變黑陷者,此名倒伏靨也,以木香快斑散治之。

木香,黃耆,人參,桂心,青皮訶子肉,甘草(炙),歸身,白朮,陳皮

生薑為引,水煎服。中病即止,不可多服,反增熱證。

黑陷瘡中最可嫌,此名惡候古今傳,

莫教出見渾身上,縱有靈丹治亦難。

凡黑陷者,如用前藥,其瘡紅活,依期光壯,此吉兆也;若服藥如故,則不可治。但痘本稀,其中起發者多,略有數個黑陷者,此則可治。假如稠密又不起發,或灰白,或紫赤,或青干又加黑陷者,治之無功。大抵痘瘡紅鮮者吉,黑陷者凶。其變黑歸腎之說當詳下卷。

灰白遲延頂又平,紫紅焮腫候須明,

只將氣血分虛實,莫學庸醫執一論。

凡痘瘡喜紅活充實,若不紅活充實者,虛也,紅腫太過者,實也。假如灰白色,當起不起,其頂平陷者,此氣虛也。必問其人初起證候,如初起吐瀉不能飲食,其後瀉止而灰白頂平者,此正氣虛弱。用:

十全快斑湯

人參,黃耆(炙),甘草(炙),白朮,白芍,歸身,川芎,木香,官桂,陳皮,藿香

大棗生薑,水煎。

其瀉一向不止,用異功快斑湯豆蔻丸治之。

異功快斑湯

人參,黃耆(炙),甘草,白朮,木香,歸身,桂心,陳皮,訶子,丁香,白茯苓

大棗為引,水煎。

豆蔻丸

木香,砂仁,白龍骨,訶子肉(各五錢),白礬(七錢五分),赤石脂,肉豆蔻(麵包煨,五錢)

共為末,麵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米飲送下。如甚者用:

理中湯附子

人參,白朮,甘草,乾薑(炒),附子(煨熟),訶子肉

水煎服。

若未吐泄,其人素怯,此元氣不足,用:

補元快斑湯

人參,黃耆(炙),白朮,甘草(炙),歸身

水煎服。

如誤服解毒涼藥及飲冷水者,用:

調中快斑湯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炙),半夏,桂心,木香,陳皮,蒼朮厚朴,藿香葉

生薑引,水煎服。

若灰白色又加癢塌、頂陷、腹脹者,此不可治之證。

假如紫紅焮腫,此血熱也,用:

涼血快斑湯

連翹,歸梢,生地酒,紅花,升麻,牛蒡子,甘草

大便秘者加紫草,甚者加大黃。小便秘加木通。

水煎服。

若其人素實,初起誤服熱藥以致斯症,用:

三黃解毒湯

酒芩,酒連,酒柏,木通,甘草,酒梔仁,升麻,連翹,牛蒡(炒)

竹葉水煎服。

若紫赤變黑,喘渴不寧者,此不可治。醫者不知氣血虛實之分,喜行溫補者,不知內實,妄用陳氏木香異功之劑;喜行解毒者,不問中虛,妄用芩連梔柏之類,實虛虛實實,執於一偏,其誤人多矣。戒之!慎之!

一發便如錫餅形,皮膚浮腫勢崢嶸,

其人能食方無慮,不食昏迷鬼伴行。

凡痘瘡稠密,要依次起發,紅活尖者吉;一齊起發,遍身白色如錫餅形,頭目浮腫者,此惡候也。但看其人飲食如何,若能食大便堅,小便清,無他症,往往延至日久,渾身皮脫而愈。若不能食,後加吐泄,熱渴,瘙癢者,必死之症。能食者,宜服解毒之藥,用:

助脾快斑湯

陳皮,山楂肉,荊芥穗,牛蒡(炒),甘草,木香,青皮,枳殼,木通

水煎服。不可多服。

起發之初未試漿,口唇瘡色早焦黃,

如斯惡候無人識,慢自多方立紀綱。

口唇者,脾之候也。脾司手足以養血氣,所以痘瘡不宜脾胃受病。如初出起發之時,漿水未試,口唇瘡色內帶黃漿者,此惡候也。時人不識,喜其成漿,便呼為吉,不知六七日間,其瘡先靨,剝落一層,漸加而死矣。

起發瘡頭帶白漿,不拘何處總為殃,

慢誇妙手通仙訣,七日之中見不詳。

凡痘由紅點而水疱,由水疱而膿疱而結痂,有自然之序。初起發頭帶白漿者,此疫癘也,不可治。

發時磊落最堪誇,相串牽連事可嗟,

若又四圍添小粟,定然瘙癢症來加。

凡痘起發,顆粒分明、尖圓磊落者吉,若彼此串連成一片者凶。如上分氣血虛實,用解毒快斑之藥治之;若本痘發或於根窠四畔又旋出小者,攢簇本瘡成叢似粟者,不待養漿即加搔癢而死矣。

起發常時驗四肢,發如不透或凶危,

此緣脾胃多虛弱,發散還須當補脾。

凡痘瘡之時,須視手足何如。若手足循序起發,此脾胃素強,毒氣得越,不必憂慮。若遍身俱起,手足起不透,此脾胃本弱也。蓋脾胃主灌溉四肢,今既虛弱不能行其津液,使毒得越,所以手足起發不齊,宜用:

補脾快斑湯

人參,黃耆,甘草,防風,防己,官桂(少許)

水煎服。

若手足痘見而復隱,起而復塌,此本根已掇,枝葉先萎之象,乃必死之候也。

變輕變重生斯時,調養看承勿縱馳,

禍發卒然難救治,噬臍束手悔時遲。

痘疹有輕變重者,犯禁或誤醫藥、受寒也。有重變輕者反是。然輕重吉凶之變,存乎起發之時,調護不可縱馳也。或遇暴風驟雨迅雷,即當以密布帷帳,緊餙房戶,以防客風怪氣之侵。如失調護,為寒涼所郁,不能起發,用:

正氣快斑湯

羌活,蒼朮,甘草,防風,桔梗,當歸,乾葛,白芷,川芎

冬月加官桂。

生薑為引,水煎服。

凡痘起發之時,遇久陰雨不能起發,用:

平胃快斑散

蒼朮,陳皮,厚朴,甘草,羌活,防風,官桂,豬苓,白茯苓

水煎服。

凡痘當起發,遇天氣暄熱,俗人不知,謂痘欲溫暖,蓋覆太厚,以致毒火遏郁不得越者,此壯火食氣,反虛其氣也。用:

白虎快斑湯

人參(二錢),石膏(煅),甘草,麥冬,葛根,升麻,淡竹葉

昏迷者加辰砂末,小便赤者加木通,大便堅者加生石膏。

水煎服。

凡痘瘡當起發,誤傷生冷,以致脾虛不能起者,用:

理中快斑湯

人參,白朮,白茯苓,炙草,官桂,炙姜,木香

嘔吐加半夏。泄瀉加訶子肉。

生薑為引,水煎服。

凡痘瘡起發,內傷飲食,腹中飽悶或痛,以致中氣鬱遏,不能起發透者,用:

寬中快斑湯

陳皮,半夏,白朮,枳殼,神麯,山楂肉,砂仁,黃連,木香,甘草,厚朴,青皮,連翹

生薑為引,水煎服。

凡痘瘡起發誤服湯丸,偏寒偏熱以致不透者,必詳問其所服之藥。若偏寒者,調中快斑湯主之;偏熱者,以三黃解毒湯主之。(二方見前。)

自此常宜大便堅,如常調理保無艱,

若逢泄瀉無休歇,寒熱須叫仔細參。

痘瘡自起發之後,大便要堅,雖三四日不大便亦無事;小便常欲流利,若見赤少者,用:

四苓新加湯

豬苓,澤瀉,赤芍,木通,滑石甘草梢,連翹

燈心、淡竹葉為引,水煎服。

如有忽然泄瀉者,要分寒熱治之,視其所泄之物,或焦黃酸臭者,此內熱也,或傷飲食,用:

胃苓和中湯

豬苓,澤瀉,白朮,白茯苓,陳皮,訶子肉,甘草(炙),黃連(酒炒),木香,升麻,藿香

粳米飲,水煎服。

若出之物青白澄冷者,裡寒也,用附子理中湯。(方見前。)

久泄不止者,用理中湯吞豆蔻丸。(方見前。)

其人能食素脾強,大便雖溏也不妨,

但用補中消熱嘔,二陳君子是奇方。

如能食,雖有泄瀉,不能為害,當服補中之藥,用:

六君子湯

人參,白朮(炒),白茯苓,炙草,陳皮,黃耆(炙),半夏,神麯(炒),木香,升麻(酒炒),砂仁

大棗,水煎。

起發頭面預腫時,大頭時氣可兼醫,

瘡宜磊落色宜潤,反此須防命必墮。

凡痘瘡起發有頭面由漸而腫者,此毒氣發越,聚於三陽,欲作膿血,故皮肉焮腫,此雖正病,亦當解毒、護目、救咽喉而兼治之,用:

消毒化斑湯

桔梗,牛蒡,人中黃,連翹,防風,紫草,升麻,蟬蛻,密蒙花龍膽草

水煎服。

若頭面不腫者,必瘡本稀疏磊落,痘根淺輕,雖作膿血卻不佔處,故宜不腫,不必治之。若瘡稠密,應腫不腫者,此毒郁留於內,不能發越,急服:

托裡快斑湯

羌活,防風,牛蒡,桔梗,升麻,荊芥穗,連翹,甘草,葛根,歸梢,官桂(少許)

竹葉引,水煎服。

起者吉,不起者凶。至於腫時,又要觀其皮色何如。磊落紅活者吉,模糊黑暗灰白多不可治也。亦有痘瘡將起發,便先頭目腫者,此天行疫癘之氣,名大頭瘟是也,急宜解毒,用:

苦參散

羌活,防風,牛蒡,桔梗,連翹,人中黃,酒芩,荊芥穗

水煎,入竹瀝薑汁,細細嚥之。

頭面腫胖閉雙睛,此為惡症謹關心,

未及收較生瘙癢,退腫開明事不寧。

痘瘡起發,頭面腫,有閉目者,有不閉目者,但觀其瘡之疏密輕重。若疏輕者,目自不閉;重密者,其目要閉。宜閉不閉者凶。但遇目閉之時,必待收較,而後漸開可也。若未及收較,漸生瘙癢,腫消目開者,凶。

痘瘡痛癢作何憑,癢虛痛實自分明,

都來痛者終為吉,諸癢緣無一吉云。

大凡諸痛為實,癢為虛。謂之實者,邪氣實也,謂之虛者,正氣虛也。蓋痘瘡始終,氣以載之,血以養之,氣血充實,則禁固其毒,不得橫行,所以緊實而為痛也,痛乃美事,不須服藥。苟欲治之,用:

涼血芍藥湯

白芍(酒炒),歸梢,生地,酒紅花,地骨皮

水煎服。

若氣血虛,則邪氣橫行氾濫,皮肉不任燎灼浸螫,是為癢也。蓋痘瘡惟回頭作癢者容或有之,此否極泰來之兆也。若發熱及養漿時作癢者,此危證也。內服托裡解毒之藥,外用世俗熏洗之法,令無致於癢塌破陷可也,仍要分虛實治之。若始能食而大便秘者,此邪氣內實,正氣外虛,宜用:

加味四聖解毒湯

紫草,木通,枳殼,黃耆,桂枝,大黃(酒炒)

水煎服。

浴洗法

升麻,蒼朮,麻黃,槐枝柳枝

煎水,乘熱拭之。

若泄瀉者,此乃正氣裡虛,邪氣外實也。宜用:

調元托裡湯

人參,黃耆,甘草,木香,陳皮,訶子肉,桂枝,防風,赤芍,羌活,荊芥穗

生薑為引,水煎服。

俗熏法

用茵陳、白艾,二味燃火熏之。

如用上二法而癢止者吉,反甚者凶,莫治。

起發之時熱渴加,火邪內迫事堪嗟,

急宜解毒生津液,休得俄然恨落花。

凡痘瘡起發,身上作熱者,不可除其熱,若不熱則瘡不能發。如熱太甚,過於常時,唇焦口燥,小便短少者,不可不治。用:

導赤解毒湯

木通,防風,甘草,麥冬,連翹,地骨皮,升麻,赤芍,葛根,生地,天花粉

燈心引,水煎服。

若痘瘡作渴,此是常事,蓋由胃中津液不能滋養本元,內則熾於毒火,外則灌潤於瘡,故宜渴耳。凡渴之時,一切瓜果生冷之物不可與食,只宜炒米湯頻頻飲之可也,雖椒薑湯亦不可飲。若渴太甚者,看其人虛實而治。如大便堅實而渴者,此內實作熱也。用:

生津地黃湯

生地,麥冬,知母,甘草,天花粉

竹葉引,水煎服。

若泄瀉而渴者,內虛也。用:

白朮,人參,木香,甘草,藿香葉,白茯苓,葛根

水煎服。

幾番起發便無聲,咬牙憎寒神識昏,

乾嘔錯喉痰氣急,瀉青腹脹總歸冥。

痘瘡始終要聲氣清朗,人事安靜,五臟堅實,飲食如常。若起發之時,忽然失聲,咬牙寒戰者,煩躁昏迷者,嗆水錯喉乾嘔者,痰氣喘急者,泄瀉不止者,腹脹悶亂者,俱皆凶症。人皆云:瘡出而聲不變者,形病也;瘡未出而聲變者,氣病也;瘡出而聲不出者,形氣俱病也。將欲治之,誠難為力矣。(咳嗽失聲者,非此也。)

病人嘔噦勢堪驚,莫認寒邪在胃停,

妄進湯丸如拙匠,內傷臟腑死將臨。

凡痘瘡乾嘔無物,或時常噦逆者,此臟腑內傷,衝任之火上犯清道而出,故為嘔噦之惡聲。經曰:弦敗者,聲必嘶;木陳者,葉必落;臟敗者,聲必噦。針灸無功,湯藥無效,此之謂也。若飲食而嘔者,當分寒熱而治。如曾傷冷物,受寒氣,此寒嘔也。用:

二陳理中湯

人參,白朮,陳皮,白茯苓,半夏

生薑為引,水煎服。

如未傷冷物寒氣,此熱嘔也。用:

二陳一連湯

陳皮,半夏,白茯苓,黃連(酒炒)

竹茹、生薑引,水煎。

若飲食哽塞而嘔噦者,咽中有瘡必作痛,閉塞而嘔也。用:

加味鼠黏子湯

桔梗,牛蒡(炒),射干,防風,甘草,山豆根,陳皮(去白),荊芥穗,連翹

水煎服。

更用控涎散吹之。

辰砂(二分),雄黃(三分),兒茶(五分),黃柏(五分),硼砂(一分)

共研極細為末,少許吹之。即一聖散亦妙。(方見前。)

遍身稠密發末透,啼哭呻吟更煩躁,

狂言妄語見鬼神,臟腑敗傷大限到。

凡痘瘡稀者,自然易壯,密者,切防血氣虧損,起發不透,即是病之所在,如前法治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在氣治氣,在血治血,臨機應變,每中權衡,不可執方以誤人命。若補瀉無功,反增沉重或啼哭不止,日夜呻吟,煩躁悶亂,狂言妄語,如見鬼神,此臟腑傷敗,神魂離散,復何為哉!

治痘難起法:

臘月採梅蕊,於瓦上曬乾,莫犯鐵器,如不幹,封在瓷罐內,明日又曬,俟乾研末。每用一錢,同辰砂三分,麝香三分,共為末,收入瓷罐內,外以黃蠟封固,臨時看痘何如,熱則以水調下,虛者以酒調下。大人三分,小兒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