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涼血芍藥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一、 緩解血熱:白芍味苦甘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養血柔肝的功效。對於因血熱引起的出血、口渴、煩躁等症狀,白芍能清熱涼血,緩解血分熱盛。
二、 調和營血:白芍能養血柔肝,調和營血,使血行通暢,改善因血熱造成的瘀滯,促進傷口癒合。
涼血芍藥湯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補血活血,緩解血虛:涼血芍藥湯以涼血止血為主要功效,但同時也需要考慮患者可能存在的血虛情況。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液生成,有助於緩解因血虛引起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同時也能促進傷口癒合。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當歸性溫,能緩解芍藥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寒損傷脾胃。同時,當歸與其他藥材搭配,能使藥效更加協調,更能有效地達到涼血止血的目的。
涼血芍藥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涼血芍藥湯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而生地黃可以清熱涼血,抑制血熱上炎,達到止血的目的。
- 滋陰潤燥: 生地黃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緩解血熱所致的口燥咽乾、皮膚乾燥等症狀。
因此,涼血芍藥湯中加入生地黃,不僅可以清熱涼血止血,還可以滋陰潤燥,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涼血芍藥湯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涼血芍藥湯以涼血止血為主,但瘀血阻滯亦可導致血行不暢,加紅花可促進血行,有助於涼血止血藥物的發揮。
- 緩解疼痛: 疼痛是血瘀的重要表現之一,紅花可通經活絡,緩解瘀血引起的疼痛。涼血芍藥湯中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紅花有助於減輕患者的疼痛症狀,提高療效。
涼血芍藥湯中加入地骨皮,是利用其清熱涼血的功效。地骨皮味甘、性寒,入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方中芍藥清熱涼血、養血柔肝,但單用芍藥清熱之力不足,而地骨皮可助芍藥清熱涼血,並兼具滋陰潤燥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此外,地骨皮還可緩解芍藥的燥性,使藥性更平和,利於臨牀應用。
主治功效
涼血芍藥湯
涼血芍藥湯,是一首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痘瘡疼痛。方中藥物組成包括: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紅花:具有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地骨皮: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本方以白芍為主藥,具有平肝息風、養血清熱的作用;當歸、紅花活血化瘀,促進血脈流暢;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養血;地骨皮清熱清虛熱,輔助涼血;諸藥合用,共奏涼血止痛之效。
總結:涼血芍藥湯,是一首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痘瘡疼痛。方中藥物組成包括白芍、當歸、生地黃、紅花和地骨皮,具有涼血止痛的功效。本方常被用於治療痘瘡疼痛,效果顯著。臨牀使用時,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加減藥物,以提高療效。
傳統服藥法
白芍(酒炒)、歸梢、牛地黃、酒紅花、地骨皮。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涼血芍藥湯, 出處:《痘疹全書》卷上。 組成:白芍(酒炒)、歸梢、牛地黃、酒紅花、地骨皮。 主治:痘瘡作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