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祥丸
BAI XI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16)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百祥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常用於改善消化系統相關的疾病。其組成中包含大戟,這是因為大戟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能夠有效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體內的宿便與毒素。大戟的主要成分為大戟苷,能夠刺激腸道,增加腸液分泌,有助於減少便祕的情況,並改善腸道的整體功能。
在百祥丸的方劑中,大戟作為一種強效的通便藥,能夠快速解除體內積滯的現象,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其搭配其他成分,能夠協同作用,增強方劑的療效。因此,大戟的加入,不僅能夠提升百祥丸的消化功能,還能促進整體的健康,適合用於調理脾胃虛弱及相關症狀。儘管如此,由於大戟的性質較為強烈,使用時需要謹慎,以免引起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百祥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百祥丸主要用於治療痘疹(如天花、水痘等)毒邪內陷之危重證候,其主治症狀包括:
- 「痘瘡倒壓黑陷」:指痘疹瘡毒未能透發,反內陷於裡,皮膚出現紫黑凹陷之狀,屬毒邪深伏、氣血壅滯之象。
- 「寒顫噤牙戛齒」:因熱毒內閉,陽氣被遏,出現寒戰、牙關緊閉等類似「真熱假寒」之症。
- 「身黃紫腫」:熱毒熾盛,瘀血內阻,導致肌膚發黃紫、腫脹。
- 「熱毒便秘裏實」:痘毒內結陽明腑實,出現便閉、腹滿等實熱證。
此方針對 「熱毒壅盛、痘毒內陷」 之病機,以瀉下逐毒、通腑泄熱為核心治法,使邪有出路,促使痘疹外透。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藥物:紅芽大戟
藥性功效:
紅芽大戟味苦辛、性寒,有毒,歸肺、脾、腎經,傳統用於 瀉水逐飲、消腫散結,屬峻下逐水藥。
《本草正義》載其「專泄臟腑水濕」,而痘毒內陷多伴濕熱瘀滯,故用其 通泄臟腑毒邪,從二便分消。炮製與配伍意義:
- 漿水煮軟、去骨曬乾:漿水(發酵米湯)性涼,能緩和大戟毒性,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反覆煮曬以減毒存性。
- 赤脂麻湯送服:脂麻(黑芝麻)潤腸通便,助大戟瀉下而不傷正,且能緩解毒性。
2. 方劑設計思路
- 「瀉下透毒」法:
痘毒內陷屬 「閉證」,需通腑泄熱以開閉。大戟峻瀉,使熱毒從大便而出;同時 「通裡以達表」,解除毒邪內迫咽喉、內陷血分之危。 - 「以毒攻毒」邏輯:
大戟有毒,但針對痘瘡熱毒壅盛之重症,其毒性反成逐邪之力,符合中醫「有故無殞」之用藥原則。
3. 適用病機關鍵
此方非治尋常痘疹,而針對 「表閉裡實」 之證:
- 痘疹本應外透,然毒邪過盛或正氣不足,導致 毒氣內攻(如咽喉腫塞、神昏喘急)。
- 大戟通過瀉下, 降低臟腑壓力,間接減輕毒邪上迫(如咽喉)、外阻(如紫腫)之勢,符合「上病下治」之理。
綜論
百祥丸以單味大戟為方,體現中醫 「藥專力宏」 之峻劑思維,針對痘毒內陷之急症,通過瀉下開閉,使毒邪外透。然其性猛峻,須辨證明確(熱毒裡實)方可投用,後世多以此方為鑑,發展出複方配伍以調和峻烈之性。
傳統服藥法
紅芽大戟不拘多少(陰乾)。痘瘡初發用之,可預防毒氣上迫咽喉。
漿水煮極軟,去骨曬乾,復納汁中煮,汁盡倍乾為末,水為丸,如粟米大。
每服10-20丸(研),赤脂麻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百祥丸,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組成:紅芽大戟不拘多少(陰乾)。 主治:痘瘡初發用之,可預防毒氣上迫咽喉。主治:痘瘡倒壓黑陷,寒顫噤牙戛齒,身黃紫腫,熱毒便秘裏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