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棗變百祥丸作為一方經典的中藥方劑,其組成精妙,旨在調理人體的多種機能。方中包含的大戟,是一味具有強烈攻逐水濕作用的藥材。大戟性寒、味苦,歸肺、腎、大腸經,擅長於行水消腫,能峻下逐水,用於治療水腫、胸脹、腹水等症狀。在棗變百祥丸中,大戟與其他藥材如大棗、甘草等相互配伍,形成了一種攻補兼施的治療策略。大棗甘溫,能夠補益脾胃,調和諸藥;甘草則能和中緩急,協調諸藥之間的作用。這種配伍,既利用了大戟的攻逐之力,又通過大棗和甘草的調和,減輕了大戟可能帶來的峻猛之性,使得整體方劑在祛病邪的同時,也照顧到了人體的正氣,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攻補兼施的治療原則。
「棗變百祥丸」方劑中包含大棗,主要源於其補益脾胃、養血安神的功效。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健脾和胃,益氣生津,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同時,大棗亦有養血安神之效,可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
此外,大棗與其他藥材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與黃芪、黨參等藥材配伍,可加強補氣益血之效;與桂枝、生薑等藥材配伍,可溫中散寒,促進氣血運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棗變百祥丸之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在古籍中主要記載用於:
- 斑疹大便秘結:治療皮膚發斑發疹且伴有大便不通之症
- 痘瘡黑陷:用於天花痘瘡色澤轉黑、內陷不發之危重情況
- 喘脹便秘:緩解氣喘、腹脹並伴隨便秘的症狀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主要組成解析
大戟(去骨):
- 性味苦寒,有毒,歸肺、脾、腎經
- 具強烈瀉下逐水之功,能通利二便
- 在此方中為攻下主藥,針對熱毒內結之證
大棗(去核):
- 性味甘溫,歸脾、胃經
- 可緩和大戟之峻烈毒性
- 兼能補脾和胃,保護正氣免於攻伐過度
製法特點
「棗變」之名源於特殊製法:
- 大戟與大棗同煎至水盡,去大戟只用棗
- 此過程使大戟之藥性部分轉移到大棗中
- 焙乾後製丸,變峻下為緩攻
治療原理推論
通腑泄熱:
- 大戟瀉下力強,能通利大便秘結
- 針對熱毒內壅、腑氣不通之證
托毒外出:
- 對痘瘡黑陷,通過瀉下使內陷之毒邪有出路
- 符合「治痘先治疹,治疹先治痢」的思路
攻補兼施:
- 大棗調和藥性,使攻不傷正
- 適合正虛邪實、需攻下又恐傷正之證
量效控制:
- 「從少至多,以利為度」的服藥法
- 體現因人制宜、中病即止的用藥智慧
此方體現了中醫「給邪以出路」的治療思想,通過瀉下通腑使熱毒從大便而解,尤其適用於邪熱內結、腑氣不通所致的危重證候。
傳統服藥法
大戟(去骨)1兩,3個(去 核)。
用水一碗,煎至水盡為度,去大戟不用,將棗焙乾,和劑旋丸。
每服從少至多,以利為度。
百祥丸(《張氏醫通》卷十五)、金 棗仙方(《串雅外編》卷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棗變百祥丸,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大戟(去骨)1兩,棗3個(去核)。 主治:斑疹大便秘結。痘瘡黑陷,喘脹便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