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膏

大戟膏

DA J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內外科百病驗方大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肝經 16%
膀胱經 16%
肺經 16%
腎經 16%
大腸經 16%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戟膏中包含大戟,主要原因如下:

  1. 瀉下逐水:大戟性峻猛,具有強力瀉下逐水之效,可用於治療水腫、腹水、痰飲等病症。大戟膏中常與其他藥材配伍,以緩解其毒性,並增強其瀉下逐水之力。
  2. 消痰散結:大戟亦有消痰散結之功,可用於治療瘰癧、癭瘤等症。其在膏劑中可以緩慢釋放藥效,達到持久散結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戟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大戟膏主用於「一切惡瘡及疔毒,痛不可忍」,尤其適合「陰疽」。

  • 惡瘡疔毒:泛指化膿性感染,如癰疽疔癤,多因熱毒壅滯、氣血瘀阻所致,患處紅腫熱痛。此方強調「痛不可忍」,推測其止痛效果顯著。
  • 陰疽:屬陰寒性瘡瘍,如附骨疽、流注等,患處漫腫、皮色不變或黯沉,痛感綿綿。大戟膏能敷之「不痛者亦愈」,顯示其具散結消腫之效,且對陽證、陰證瘡瘍均適用。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1. 主藥:紅芽大戟

    • 藥性:苦辛寒,有毒,歸肺、脾、腎經。古籍載其「瀉水飲,利二便」(《本草綱目》),現代認為含游離蒽醌類成分,具抗菌、抗炎作用。
    • 外敷機理
      • 止痛:辛散苦泄,直接作用於患處,疏通氣血壅滯,「立刻止痛」可能與局部麻醉或神經調節有關。
      • 拔毒消腫:大戟刺激性強,外敷可引毒外透,促進膿液排出或消散硬結。
      • 陰疽適應性:陰疽多因寒痰凝滯,大戟辛散寒性,能破積聚,助陽氣流通以散陰寒。
  2. 配伍與製法

    • 獨用大戟:方中僅用單味藥,取其藥力專一。去心減毒,嚼融外敷增強藥汁滲透(唾液含消化酶,助有效成分釋放)。
    • 溫茶洗淨:茶葉清熱解毒,先行清潔患處;溫水助毛孔開張,利藥物吸收。

三、邏輯推論功效

  • 攻毒逐瘀:大戟峻烈之性外用以毒攻毒,破血行滯,針對瘡毒瘀阻。
  • 雙向調節
    • 陽證熱毒者,寒性清熱;
    • 陰證寒凝者,辛散溫通(類似「以寒治寒」的反佐法)。
  • 局部強效:嚼敷法使藥質軟化,緊貼皮膚,作用迅速。藥汁禁咽亦反映其毒性集中於外治。

總結:大戟膏藉大戟毒性與辛散之力,外治瘡瘍以「通」為用,通則不痛,邪毒去則癒。其適用廣、見效速,體現中醫「截斷病勢」思維。

傳統服藥法


真紅芽大戟(用整枝)。
溫茶洗淨,去心,嚼融敷之。立刻止痛而愈,再發再敷收功;不痛者敷之亦愈。
嚼藥時藥汁勿咽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骨癌)

相同名稱方劑


大戟膏, 出處:《內外科百病驗方大全》。 組成:真紅芽大戟(用整枝)。 主治:一切惡瘡及疔毒,痛不可忍者,陰疽尤屬相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