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飲
JING M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八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胃經 33%
脾經 33%
肺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粳米飲中包含大米,主要原因如下:
- 性味平和,易於消化吸收: 大米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生津止渴的功效。其性質溫和,易於消化吸收,尤其適合脾胃虛弱者食用。
- 作為藥引,增強藥效: 在一些中藥方劑中,大米不僅起到滋養的作用,更可以作為藥引,輔助藥物發揮功效。例如,加入大米可以緩和某些藥物的燥性,使其更容易被脾胃吸收,發揮最佳療效。
主治功效
粳米飲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粳米飲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吐血不止,心悶: 如《聖濟總錄》記載:「治吐血不止,心悶。粳米飲方」、「治吐血鼻衄,心煩悶。飲醋方」, 其中皆提到粳米泔頓飲可以止血和緩解心悶症狀。
- 下痢噤口,不思飲食: 多篇古文,包括《本草綱目》、《要藥分劑》、《仁齋直指方論》、《本草求真》等,都引述了楊士瀛的觀點,認為下痢噤口雖因脾虛,但也與熱氣閉隔心胸有關。此時,單純使用溫補或收澀的藥物 (如木香、山藥) 並不適宜,而應選用參苓白朮散加石菖蒲,並以粳米飲調服。石菖蒲在此的作用是宣氣通竅,開胸解鬱,使患者恢復食慾。
- 小兒病症: 在《聖濟總錄》的記載中,粳米飲被用於製作多種丸劑,如「治小兒驚熱」、「治小兒驚疳瘦弱,頭髮作穗,面黃腹脹,臟腑不調。保童丸方」等,顯示其在兒科也有廣泛應用。
- 其他病症: 粳米飲還可作為多種中藥方劑的送服藥,例如用於治療煩渴口乾、鼻衄、腳氣水腫、婦人陰挺脫出、血氣不調等。
治療原理
粳米飲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 滋養脾胃: 粳米本身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功效,可作為基礎的營養支持,幫助患者恢復體力。
- 和胃止嘔: 粳米飲性味甘平,有和胃降逆的作用,能緩解嘔吐、反胃等症狀。
- 清熱生津: 對於因熱邪導致的吐血、口渴等症狀,粳米飲可以起到一定的清熱生津作用。
- 作為藥引: 粳米飲性質溫和,可以作為多種藥物的送服液,既能幫助藥物吸收,又能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尤其在配合石菖蒲使用時,可以協助其開胸解鬱,治療噤口痢。
- 糊丸載體: 在多個醫方中, 粳米可以與其它藥材一起製成糊丸, 這表明粳米可以做為丸劑的基底, 並且可以藉由其黏性將其它藥材的藥效保留, 並緩慢釋放。
總結
粳米飲作為一個簡便易得的方劑,在中醫臨床上應用廣泛。它不僅可以單獨使用,還能作為藥引或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發揮滋養脾胃、和胃止嘔、清熱生津等功效,對於多種病症都有一定的療效。尤其在治療下痢噤口、吐血不止等症狀時,粳米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傳統服藥法
粳米泔1升。
上一味,頓飲之。立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粳米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八。 組成:粳米泔1升。 主治:吐血不止,心悶。
粳米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九。 組成:倉粳米(淨淘,控乾)4合,薤白7莖,羊腎脂5兩,豉(用水4升,煎取2升,去滓澄清)。 主治:冷痢寒結不散,日夜無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