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雌雞羹

黃雌雞羹

HUANG CI JI GE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養老奉親》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3.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40%
胃經 40%
脾經 20%
肺經
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雌雞羹」方劑中包含大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黃雌雞性味甘溫,具有補虛益氣、溫中散寒的功效。大米則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和胃、益氣生津的功效。將大米加入雞羹中,可以調和藥性,避免雞肉過於燥熱,同時也能增強補益效果。
  2. 增加營養: 大米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與黃雌雞搭配,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營養,有助於恢復體力,增強抵抗力。

黃雌雞羹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表散寒: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宣肺通竅的功效。雞肉性溫,亦有補虛益氣的功效。兩者搭配,能有效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咳嗽、鼻塞等症狀,起到溫中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
  • 增香提味:蔥白獨特的香味能有效提升雞肉的鮮香,使湯羹更加美味可口,更易於食用,提高食慾,增強藥物的療效。

因此,黃雌雞羹中加入蔥白,既能提升藥效,又能增強美味,是一味不可或缺的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雌雞羹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要針對兩類病症:

  1. 老人煩渴,小便黃色無度:老年人因腎虛或陰液不足,常見口乾、多飲、小便頻繁且色黃。此症多與下焦虛熱或氣化失常有關,需滋陰補虛、調和脾腎。
  2. 女子産後虛損:產後氣血大傷,脾胃虛弱,常見體虛乏力、食慾不振,需溫補氣血、健脾益胃以助恢復。

組成與治療原理的邏輯推理

此方由「黃雌雞、粳米、蔥白」三味組成,配伍簡潔而針對性強:

  1. 黃雌雞(主藥)

    • 性味歸經:甘溫,入脾、胃、腎經。
    • 作用:古代認為雌雞屬陰,黃色入脾,兼具補氣、養血、益精之效。《本草綱目》載其「補虛勞羸弱,治消渴」。以其血肉有情之品,直補虛損,尤其適合產後或老人精血不足之證。
  2. 粳米(輔藥)

    •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胃經。
    • 作用:益氣和中,助黃雌雞健脾養胃。與雞肉同煮成羹,更易消化吸收,適合虛弱體質。《食療本草》稱其「平胃氣,長肌肉」。
  3. 蔥白(佐使藥)

    • 性味歸經:辛溫,入肺、胃經。
    • 作用:通陽散結,宣通上下氣機,避免滋膩壅滯。其辛散之性可助雞肉、粳米之補力布達全身,並輕微激發脾胃運化功能。

整體治療原理

  • 補虛為主,兼顧氣化:以黃雌雞大補氣血,粳米健脾助運,蔥白調氣通陽,三者協同解決「虛」與「滯」的問題。
  • 針對消渴與產後虛損
    • 老人煩渴、小便黃:腎虛內熱致津液不固,黃雌雞滋陰補腎,粳米生津,蔥白微調氣化,助水液代謝復常。
    • 產後虛損:氣血雙補,溫而不燥,粥羹形式更利於產後虛弱脾胃吸收。

此方體現了古代食療「藥食同源」的智慧,以平淡之品調理根本,適合長期漸進服用(「漸進常效」)。

傳統服藥法


黃雌雞1只(理如食法),粳米2合(淘淨),蔥白1握。
上切雞,和煮作羹,下五味,少著鹽,空心食之。漸進常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雌雞羹, 出處:《養老奉親》。 組成:黃雌雞1隻(理如食法),粳米2合(淘淨),蔥白1握。 主治:老人煩渴,小便黃色無度。女子産後虛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