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煎豬肪方
JIAN ZHU FANG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胃經 50%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煎豬肪方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散寒:蔥白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散寒之效。豬肪屬肥膩之物,易於阻滯經絡,引起寒邪入侵。蔥白可解豬肪之膩,並散寒邪,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 增香開胃:蔥白香氣濃郁,可減輕豬肪的油膩感,並增加藥方的香氣,使患者更易接受,從而提高服藥的依從性。
因此,煎豬肪方中加入蔥白,不僅有利於藥物功效的發揮,更能提高患者的服藥體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煎豬肪方】首載於《壽親養老新書》及《普濟方》,主要用於治療「大虛羸,困極」,即極度虛弱、形體消瘦、精氣虧損之重症。此類病證多因久病耗損、氣血陰陽俱虛,或臟腑功能衰竭所致。古代醫家選用油脂與溫補之品,意在「血肉有情之品」填補精血,峻補元氣,以救危殆。
二、組成與配伍邏輯
(一)核心組成
豬肪(豬脂)
- 性味甘涼,入脾、肺、大腸經。
- 《本草綱目》載其「利血脈,散風熱,潤肺,入膏藥主諸瘡」;《千金方》多用於虛勞羸瘦,取其「潤燥滋陰,填髓補虛」之功。
- 古代認為動物油脂能「滋養五臟,潤澤枯槁」,尤其適用於陰血虧耗、形體消瘦者。
蔥白
- 性辛溫,入肺、胃經,具宣通陽氣、散寒通絡之效。
- 本方用蔥白與豬脂同煎,既可緩解豬脂滋膩之性,又能「辛潤相合」,助陽氣布散,促進油脂吸收,避免滯脾。
(二)後續補藥配伍
服完豬脂方後,三日再投補藥,組成包含:
- 羊肝、羊脊骨肉:以形補形,肝藏血、脊主骨,補肝血、益精髓。
- 曲末(酒麴):醒脾化滯,助運化吸收。
- 枸杞根(地骨皮):清虛熱兼滋腎陰,防溫補過燥。
此配伍體現「先急後緩」原則:先用豬脂峻補營陰,再以羊肝、羊肉等鞏固根本。
三、治療原理推論
油脂為媒介,滋陰潤燥
- 豬脂富含脂肪,古代視為「補陰潤燥」要藥,能直接補充體內匱乏之脂膏,改善「羸瘦枯槁」狀態。
蔥白通陽,助氣化
- 蔥白辛溫宣通,可防豬脂滋膩礙胃,促使油脂轉化為「精微」輸布全身,符合「陰得陽助則生化無窮」之理。
階段性調補
- 先以豬脂「救急」填補精血,待虛損稍緩,再以羊肉、枸杞根等「培本」,兼顧氣血陰陽,避免單一峻補之偏。
四、潛在應用思路
此方體現古代「膏脂療法」特色,適用於:
- 陰血枯竭證:如癆瘵後期、大病久病形銷骨立者。
- 陽虛夾燥:雖虛寒但兼見皮膚乾燥、筋脈拘急,需「潤而不膩」者。
唯其藥性偏溫潤,若熱毒內蘊或痰濕壅盛者恐非所宜,然此乃後世辨證之論,古方本意重在救虛損之急。
傳統服藥法
不中水豬肪1大升,蔥白1莖。
上以蔥白入豬肪內,煎令蔥黃止,候冷暖如人體,空腹平旦頓服之令盡,暖蓋覆,臥至日晡後乃食白粥稠糜,過三日服補藥(羊肝1具細切,羊脊骨(月寅)肉1條細切,曲末半升,枸杞根10斤,
本方方名,《壽親養老》引作「煎豬脂方」,《普濟方》引作「煎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煎豬肪方, 出處:《千金翼》卷十二。 組成:不中水豬肪1大升,蔥白1莖。 主治:大虛羸,困極。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