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蟲丹

SHA CHONG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胃經 50%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殺蟲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驅除體內寄生蟲和改善腸胃不適,其組成中包含蔥白,這一成分的選擇有其特定的理由。蔥白是大蔥的根部,性溫,味辛,具有散寒解表、促進消化、開胃的作用。在中醫理論中,蔥白可以增強脾胃功能,幫助身體排出毒素和寄生蟲,因此對於驅蟲具有輔助效果。此外,蔥白中的揮發性成分能夠對腸道產生良好的刺激,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除寄生蟲。此外,蔥白的抗菌和抗炎特性也有助於改善由寄生蟲引起的腸道炎症,有效減輕症狀。綜合以上因素,蔥白在殺蟲丹中的應用不僅能提高方劑的療效,還能增強整體的衛生和舒適感,達到驅蟲與保健的雙重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殺蟲丹」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籍記載,「殺蟲丹」並非單一固定組成方劑,其名稱與組成在不同醫籍中有不同記載,但主要功效均圍繞在驅蟲療痛,尤其針對腸道蟲積所致之疼痛。以下將根據不同古籍記載,分析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

一、《麻科活人全書》之殺蟲丹

此書中記載的殺蟲丹組成為生蔥,炒食。主要用於治療麻疹前正出麻疹時因胃熱、膈痰導致的吐蛔

  • 主治功效: 驅蛔止吐。
  • 治療原理: 蔥白辛溫,具有開竅、通陽、驅蟲之效。麻疹前或正出麻疹時,若胃有積熱,易生痰熱,擾動腸道蛔蟲,導致蛔蟲上擾而吐。蔥白能溫中散寒,驅除蛔蟲,使蟲下行而止吐。此外,書中亦提到若非蟲擾,而是胃虛吐蛔,則當以健脾益胃之法論治。

二、《石室祕錄》之殺蟲丹 (批)

此書中記載的殺蟲丹(批)組成為楝樹根、黃連、烏梅肉、吳茱萸、炒梔子、白薇、白朮、茯苓、甘草、鱉甲。主治蟲痛,其特點為得食痛減,無食痛增。

  • 主治功效: 殺蟲止痛。
  • 治療原理:
    • 殺蟲: 方中楝樹根苦寒,為驅蟲要藥,能殺多種腸道寄生蟲;黃連苦寒,清熱燥濕,亦有殺蟲之功;烏梅酸澀,能斂腸安蛔;吳茱萸辛熱,能溫中止痛,並可制約諸藥苦寒之性,防止傷及脾胃。
    • 止痛: 白薇清熱涼血,可緩解蟲擾引起的腹痛;白朮、茯苓、甘草健脾益氣,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鱉甲軟堅散結,可消散蟲積。
    • 辨證施治: 以「得食痛減,無食痛增」為辨證要點,體現了蟲痛的特點。若飲酸梅湯痛止,更可確診為蟲痛。

三、其他醫籍記載之「救勞殺蟲丹」/「殺蟲神丹」

《冷廬醫話》、《齊氏醫案》、《醫學集成》、《不居集》等書中記載了組成相似的「救勞殺蟲丹」或「殺蟲神丹」,其組成主要包括鱉甲、茯苓、熟地、山藥、沙參、地骨皮、山萸肉、白芥子、白薇、人參,部分方劑還加入鰻魚(白鱔)、鬼箭、首烏、神麴、柴胡、鹿角霜等。這類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勞瘵,尤其針對傳屍癆,即肺結核伴有蟲積者。

  • 主治功效: 殺蟲療瘵,滋陰補虛。
  • 治療原理:
    • 殺蟲: 方中鱉甲鹹寒,軟堅散結,可殺蟲消積;白芥子辛溫,能祛痰利氣,亦有助於殺蟲;部分方劑加入鰻魚(白鱔),據信亦有殺蟲之效;鬼箭則為祛風殺蟲之品。
    • 療瘵: 方中重用熟地、山藥、沙參、地骨皮、山萸肉等滋陰養血之品,以人參益氣扶正,針對勞瘵久病耗傷陰血的病理特點,達到滋陰補虛,扶正祛邪的目的。
    • 輔助治療: 部分方劑加入茯苓健脾滲濕,首烏補益精血,神麴消食和胃,柴胡疏肝解鬱,鹿角霜溫補腎陽,以調理臟腑功能,增強整體療效。此外,方中多囑咐患者服藥時需北面仰天,念北斗咒,並燒降香置牀下,具有一定的心理暗示和宗教儀式作用,可能也有助於緩解病情。

總結而言,「殺蟲丹」並非單一方劑,其組成與主治隨醫籍不同而有所差異。然其核心功效均圍繞在驅蟲療痛,治療原則為針對病因,或溫中散寒,驅蟲止吐,或苦寒殺蟲,佐以健脾益氣,或滋陰補虛,兼以殺蟲療瘵。臨牀應用時需根據具體病情,辨證選方用藥。

傳統服藥法


楝樹根1兩,黃連3錢,烏梅肉3錢,吳茱萸3錢,炒梔子3錢,白薇1兩,白朮2兩,茯苓3錢,甘草3錢,鱉甲3錢。
腹下之痛,宜加大黃3錢。
上藥各為末,煉蜜為丸,如小米大。
每服3錢。
此丸必須乘其飢餓思食時與之。此丸服下,必痛甚,不可即與之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殺蟲丹, 出處:《麻科活人》卷三。 組成: 殺蟲丹(《麻科活人》卷三。)出處:《麻科活人》卷三。組成:生蔥1把。主治:殺蟲。 。 主治:殺蟲。

殺蟲丹, 出處:《石室秘錄》卷三。 組成:楝樹根1兩,黃連3錢,烏梅肉3錢,吳茱萸3錢,炒梔子3錢,白薇1兩,白朮2兩,茯苓3錢,甘草3錢,鱉甲3錢。 主治:蟲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