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野雞臛方劑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去腥:蔥白性辛溫,具有解毒、散寒、通竅的功效。野雞肉性味甘平,但可能帶有腥味,蔥白可解其腥味,並起到一定的解毒作用,避免食用後出現不適。
- 增香調味:蔥白味辛香,加入湯中可以提升湯的鮮味,並增加其香味,使湯的味道更為豐富。同時,蔥白也具有一定的驅寒作用,可使湯更加暖胃。
野雞臛方劑中加入大米,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營養補充:大米作為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可為人體提供能量,搭配野雞肉等其他食材,更能均衡營養,提升食療效果。
- 調和脾胃:大米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中和野雞肉性寒,避免寒涼傷胃,使藥膳更加溫和,適合脾胃虛弱者食用。
此外,大米亦有助於增加湯汁濃稠度,使藥膳更易於吸收,整體提高食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野雞臛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首載於《食療本草》,主「老人煩渴,臟腑乾枯,渴不止」。其病機核心為陰液虧耗、臟腑失潤,尤見於年老或體虛者,因津液不足而致口乾煩渴、內熱燥結。古人以「臛」(肉羹)形式調理,取「血肉有情之品」滋養之力,針對虛性燥渴,屬「食療補虛」之典範。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野雞肉
- 《本草綱目》載野雞(雉)「補中益氣,止泄痢,除蟻瘻」,其性甘酸溫,為滋陰潤燥之血肉補品。
- 動物類食材富含精微物質,直補人體精血,尤適合老人臟腑枯涸之證。現代觀點看,其蛋白質與微量元素可改善代謝,緩解組織乾枯。
臣藥:蔥白
- 辛溫通陽,能宣通上下氣機,《別錄》言其「散邪氣、安中利五臟」。
- 於此方中作用有二:
- 制約野雞肉滋膩之性,助脾胃運化。
- 通過「辛潤」作用,促進津液布散,解決「燥渴」之標。
佐藥:粳米
- 甘平益胃,《食性本草》稱「補中焦、壯筋骨」。
- 研細增強吸附力,與肉同煮成羹,形成膠質狀態,延長滋養效果,保護消化道黏膜,符合「胃喜潤惡燥」生理特性。
使藥:五味、椒、醬
- 花椒辛溫健胃,促進消化吸收;醬(古代多用豆醬)鹹甘潤下,軟堅散結;五味(或指醋)酸收生津。
- 此組合不僅調味增進食慾,更通過「酸甘化陰」、「辛鹹潤下」之法,協同增強生津潤燥之效。
三、治療原理總論
此方以「潤補」為核心,野雞肉與粳米滋陰填精為本,蔥白與調味料調暢氣機為標,形成「補而不滯、潤而不寒」的配伍特色。針對老人陰虛燥熱,通過食療緩補:
- 直接補充營養物質(蛋白質、膠質等)改善組織缺水狀態。
- 刺激消化機能(蔥、椒、醬)提升吸收效率,間接促進津液化生。
- 五味調和符合中醫「五臟互濟」思維,助津液四布。
結語
野雞臛體現中醫「藥食同源」智慧,從食材性味與質地切入,解決「臟燥津枯」問題,甚合「治燥如潤物細無聲」之旨。其組方簡練而理法完備,足資臨證借鏡。
傳統服藥法
野雞1只(如常法),蔥白1握,粳米2合(細研)。
切,作相和羹,作臛,下五味、椒、醬。空心食之,常作服佳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野雞臛, 出處:《養老奉親》。 組成:野雞1隻(如常法),蔥白1握,粳米2合(細研)。 主治:老人煩渴,臟腑乾枯,渴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