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古籍記載「恍惚」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神思不定,迷亂無主之證。見《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醫林繩墨》卷三:「恍者,疑而未定之象;惚者,似物所有之謂。」因七情內傷,或外邪內乾,致心氣不足,心血虛虧而成。治宜養心安神,用硃砂安神丸、養心湯、定志丸等方。中醫古代典籍中記載相關穴道如下:

心俞

心俞

1.《針灸大成》:「主偏風半身不遂,心氣亂恍惚,心中風,偃臥不得傾側,汗出唇赤,狂走發癇,語悲泣,心胸悶亂,咳吐血,黃疸,鼻衄,目瞤目昏,嘔吐不下食,健忘,小兒心氣不足,數歲不語。」


足通谷

足通谷

1.《針灸大成》:「主失欠口呿,食飲善嘔,暴喑不能言,結積留飲,痃癖胸滿,食不化,心恍惚,喜嘔,目赤痛從內眥始。」


聽會

聽會

1.《針灸大成》:「主耳鳴耳聾,牙車臼脫,相離一、二寸,牙車急不得嚼物,齒痛惡寒物,狂走瘛瘲,恍惚不樂,中風口斜,手足不隨。」


巨闕

巨闕

1.《針灸大成》:「主上氣咳逆,胸滿短氣,背痛胸痛,痞塞,數種心痛,冷痛,蛔蟲痛,蠱毒貓鬼,胸中痰飲,先心痛,先吐,霍亂不識人,驚悸,腹脹暴痛,恍惚不止,吐逆不食,傷寒煩心,喜嘔發狂,少氣腹痛,黃疸,急疸,急疫,咳嗽,狐疝,小腹脹噫,煩熱,膈中不利,五臟氣相干,卒心痛,尸厥。妊娠子上衝心昏悶,刺巨闕,下針令人立蘇不悶,次補合谷,瀉三陰交,胎應針而落,如子手掬心,生下手有針痕,頂母心向前,人中有針痕,向後枕骨有針痕,是驗。」

2.《針灸甲乙經》:「熱病胸中淡淡,腹滿暴痛,恍惚不知人,手清,少腹(《千金》作心腹)滿,瘛瘲,心痛,氣滿不得息,巨闕主之。」


神道

神道

1.《針灸大成》:「主傷寒發熱,頭痛,進退往來,痎瘧,恍惚,悲愁健忘,驚悸。失欠、牙車蹉,張口不合。小兒風瘑,瘛瘲,可灸七壯。」


陶道

陶道

1.《針灸大成》:「主痎瘧寒熱,洒淅脊強,煩滿,汗不出,頭重,目瞑,瘛瘲,恍惚不樂。」


神門

神門

1.《針灸大成》:「主驚悸怔忡,呆痴,卒中鬼邪,恍惚振禁,小兒驚癇。」


絡卻

絡卻

1.《針灸甲乙經》:「癲疾僵仆,目妄見,恍惚不樂,狂走瘛瘲,絡卻主之。」


僕參

僕參

1.《針灸甲乙經》:「恍惚屍厥,頭痛,中極及僕參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