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七 (10)

回本書目錄

針灸資生經第七 (10)

1. 癭瘤(肉瘤)

天府、(甲乙作天窗。)臑會、氣舍,主瘤癭氣咽腫。通天,主癭。久五十壯。胸堂、羊矢,灸百壯。腦戶、通天、消濼、天突,主頸有大氣。臑會,治項癭氣溜。(明)下云:療癭及臂氣腫。氣舍,治瘤癭。(見咳逆上氣。)浮白,療癭。肩不舉。(銅云:治癭氣。)肺俞,療癭氣。

癭上氣短氣,灸肺俞百壯。癭上氣胸滿,雲門五十壯。癭惡氣,天府五十壯。(千金翼云:又胸堂百壯。)癭勞氣,衝陽隨年壯。癭,灸天瞿三百,橫三間寸灸之。癭氣面腫,通天五十壯。癭,灸中封,隨年壯。諸癭,灸肩髃左右相對宛宛處,男左十八壯,右十七壯;女右十八壯,左十七壯。或再三取瘥止。又風池百壯。又兩耳後髮際百壯。又頭沖(一作頸沖),灸之,各隨年壯。(千金翼云:一名臂臑。)癭惡氣,大椎橫三間寸灸之。風池、耳上髮際、大椎各百壯。大椎兩邊各寸半小垂下各三十,又臂臑隨年壯。凡五處,共九穴。又垂兩手兩腋上文頭各三百壯。

針亦良。(千翼)

大智禪師云:皮膚頭面生瘤,大如拳,小如慄,或軟或硬,不痛,不可輒針灸。天南星(生干皆得)滴少醋研膏,先將小針刺病處令氣透,以藥膏攤紙上貼,三五易瘥。此亦一說也,故並存之。

治腦瘻諸節諸癰腫牢堅治之方:削附子令如棋子厚,正著腫上,以少唾濕附子,艾灸附子令熱徹。附子欲干,輒更唾濕之,常令附子熱徹。附子欲干,輒更氣入腫中,無不愈。此法絕妙不傳。(千翼)凡肉瘤勿治,治則殺人。(肘後方云:不得針灸。)

白話文:

[肉瘤(癭瘤)]

  • 治療甲狀腺腫大和頸部腫瘤的穴位有天府、天窗、臑會、氣舍。其中天府、天窗、臑會、氣舍可治療甲狀腺腫大引起的咽喉腫脹;通天穴主治甲狀腺疾病;長期病患可灸五十次。胸堂和羊矢穴位則需灸一百次。

  • 腦戶、通天、消濼、天突穴位可治療頸部大氣腫;臑會穴可治療頸後甲狀腺腫大。

  • 浮白穴能治療甲狀腺腫大和肩部無法舉起的問題;銅雲記載該穴也能治療甲狀腺腫大。

  • 肺俞穴可治療甲狀腺腫大導致的呼吸困難和短氣,需灸一百次;雲門穴主治甲狀腺腫大引起的胸部脹滿,需灸五十次;天府穴主治甲狀腺腫大引起的惡氣,需灸五十次。

  • 衝陽穴隨年齡增長灸治次數增加,治療甲狀腺勞損;天瞿穴需灸三百次;橫三間寸灸治療甲狀腺腫大面部腫脹;中封穴隨年齡增長灸治次數增加,治療甲狀腺腫大。

  • 諸癭可灸肩髃穴,男性左側十八次,右側十七次;女性右側十八次,左側十七次。或者反覆治療直到痊癒爲止。風池穴需灸一百次;兩耳後髮際處需灸一百次;頭衝穴(或稱頸衝穴)需根據年齡灸治次數。

  • 大椎穴橫三間寸灸治療甲狀腺惡氣;風池穴、耳上髮際、大椎穴各需灸一百次;大椎穴兩側各寸半小垂下各需灸三十次;臂臑穴隨年齡增長灸治次數增加。總共有五個位置,共九個穴位。腋窩上方各需灸三百次。

  • 針刺治療效果亦佳。

  • 大智禪師說,皮膚和頭部出現腫瘤,無論大小、軟硬,只要不疼痛,不應輕易鍼灸。使用天南星(不論生熟),加少許醋研磨成膏狀,先用小針刺破病處讓氣體透出,然後將藥膏塗抹在紙上貼於病處,更換三次即可痊癒。

  • 治療腦漏、關節腫脹和頑固性膿腫的方法是:將附子削成棋子般厚度,置於腫脹部位,用少量唾液溼潤附子,然後艾灸附子直至熱力穿透,當附子快乾時再加唾液溼潤,保持熱力穿透,直到氣體進入腫脹部位,任何情況都能治癒。

  • 對於肉瘤,切勿進行治療,否則可能致命。

2. 瘰癧

大迎、五里、臂臑,主寒熱、頸瘰癧。(千) 大迎、治寒熱、頸痛瘰癧。(銅) 缺盆、治寒熱瘰癧。缺盆中腫,外潰則生;胸中熱滿,腹大,水氣,缺盆中痛,汗出。(明同。) 五里、治寒熱瘰癧咳嗽。 臂臑、治寒熱、頸項急、瘰癧。肩背痛不得舉。 少海、療腋下瘰癧。臂疼屈伸不得。

風痹疼疰病。(明) 天牖、療瘰癧寒熱。頸有積氣。暴聾肩痛。(下) 灸一切瘰癧在項上,及觸處但有肉結凝,似作瘻及癰癤者。以獨頭蒜截兩頭留心,大作艾炷如蒜大小,貼癧子上灸之。勿令上破肉,但取熱而已。七壯一易蒜,日日灸之,取消止。 一切瘰癧,灸兩胯里患癧處宛宛中。

日一壯止,神驗。 又五里、人迎各三十壯。又患人背兩邊腋下後文上,隨年壯。又耳後髮際直脈七壯。

有同舍項上患癧,人教用忍冬草研細,酒與水煎服,以滓敷而愈。(詳見良方。) 次年復生,用前藥不效,以艾灸之而除根。 有小兒耳後生癧,用藥敷不效,亦灸之而愈云。

瘰癧初生如梅李,切忌以毒藥點蝕,及針刀鐮割。勞癧為甚。既經蝕取之,後無有不死者。蓋外醫既少慈悲,又利於積日,特宜戒之。(必) 癧瘍著頸及胸前,灸乳間。(見白駁。) 腋下瘰癧漏、臂疼屈伸不得、風痹漏瘙,針少海三分。(留七呼。瀉五吸。) 針瘰癧,先拄針皮上三十六息。

推針入,內之追核大小,勿出核。三上三下乃出針。 頸漏、天池百壯。 又心鳩尾下宛宛中七十。 又章門、臨泣、支溝、陽輔,百壯。 又肩井隨年。 又以艾炷繞四畔周匝,七壯即止。 諸惡漏中冷瘜肉出,灸足內踝上各三壯。二年者六壯。(千翼)

白話文:

[瘰癧]

大迎穴和五里穴以及臂臑穴主要用於治療寒熱症狀,對於頸部的瘰癧也有很好的效果。大迎穴特別適用於治療寒熱交加的情況,以及頸部疼痛並伴有瘰癧的情形。缺盆穴可以治療寒熱症狀和瘰癧,如果缺盆位置出現腫脹,外側潰爛的情況下,可能會引發胸部熱感、腹部脹大、水腫等問題,還可能導致缺盆處疼痛和多汗。

五里穴對治療寒熱、瘰癧和咳嗽有很好的效果。臂臑穴適用於治療寒熱、頸部僵硬、瘰癧、肩背疼痛無法抬起等情況。少海穴能有效治療腋下瘰癧,以及手臂疼痛、屈伸困難的問題。

對於風濕痹痛、疼疰病,天牖穴可以治療瘰癧和寒熱,頸部有氣塊堆積、突然失聰和肩部疼痛等情況。對於頸部上方或任何部位出現肉塊、疑似形成瘻管或腫瘤,可以使用大蒜切去兩端保留中心,然後做成艾炷,將其放在瘰癧上進行灸療,注意不要讓皮膚破裂,只要達到熱感即可,每次灸七次換一次大蒜,每天持續灸療直到消退。

對於所有類型的瘰癧,可以灸療兩腿胯部的患病區域,每天一次,直到病情改善。此外,人迎穴和五里穴各灸三十次,以及在耳朵後方頭髮邊緣的直脈上灸七次。

有一個室友頸部出現瘰癧,有人建議使用忍冬草研磨細碎後,用水和酒煮沸服用,並將殘渣塗抹於患處,結果病情得到緩解。然而,隔年病情再次發生,使用同樣的藥物卻無效,最後使用艾灸治療成功去除病根。有一個小孩在耳後長了瘰癧,使用藥膏敷貼無效,也通過艾灸得到了康復。

瘰癧剛開始生長時形狀像梅子或李子,切記不可使用有毒藥物點蝕,或者用針刀割除,這樣會加重病情。一旦進行了蝕取治療,後果往往是致命的。因此,外科醫生應保持慈悲心態,避免因私利而進行不必要的治療。

對於頸部或胸前的瘰癧瘍,可以在乳房之間進行灸療。對於腋下瘰癧漏、手臂疼痛且無法屈伸、風濕性瘙癢和漏出,可以針刺少海穴,深度為三分,停留七次呼吸後,洩五次呼吸。在治療瘰癧時,首先將針輕輕地撐在皮膚上三十六次呼吸,然後將針推入,直到抵達淋巴結大小,注意不要超出淋巴結範圍,再進行三次上下移動後拔針。對於頸部漏出,可以在天池穴灸一百次。同時,在心鳩尾下方的凹陷中灸七十次,或者在章門、臨泣、支溝、陽輔等穴位灸一百次。對於肩井穴,可以根據年齡灸療。另外,可以將艾炷環繞四周灸療,每次七次即可停止。對於各種惡性漏出、中冷和瘤肉,可以在腳內踝上方各灸三下,若病程已超過兩年,則需灸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