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杼

BL11

英文名稱Dazhu

位置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陶道)旁開1.5寸處

所屬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別名背俞,大腧,百旁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3-08-15

穴名介紹


膀胱經水濕之氣在此吸熱快速上行。「大杼穴」。「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織布的梭子。大杼名意指膀胱經水濕之氣在此吸熱快速上行。大杼穴物質為膀胱經背俞各穴吸熱上行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雖散熱冷縮為水濕成份較多的涼濕水氣,但在本穴的變化為進一步的吸熱脹散並化為上行的強勁風氣,上行之氣中水濕如同織布的梭子般向上穿梭,故名「大杼穴」。

解剖位置


  • 在這個位置,你可以找到幾塊肌肉疊加在一起:
  • 斜方肌
  • 菱形肌
  • 上後鋸肌
  • 最深層的部分則是最長肌
  • 血管方面,這裡有:
  • 第1肋間動脈的後支
  • 第1肋間靜脈的後支
  • 神經分布包括:
  • 第1胸神經後支的皮支覆蓋表面
  • 深層處還有第1胸神經後支的外側支

針刺方法


橫刺0.5-0.7寸

注意事項


本經位於背部,不可垂直深刺以免傷及內部重要臟器。

穴道介紹


大杼穴主要功效「宣肺清熱,疏風通絡,強筋壯骨。」主治咳嗽、發熱、頭痛、鼻塞、喉痹、項強、肩背痛、膝痛不可屈伸、癲狂、感冒、支氣管炎、咽炎、肺炎。

穴道配伍


大杼穴位於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其特性為氣血匯聚之處,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強筋壯骨的功效。以下針對不同配伍進行詳細分析:

1. 大杼穴配夾脊穴、絕骨穴:強筋骨作用

  • 原理:此配伍主要針對頸椎病。大杼穴為膀胱經穴位,總督一身之氣,具有疏通膀胱經經氣的作用。夾脊穴位於脊椎兩旁,循行於督脈與膀胱經之間,能直接作用於脊椎及周圍肌肉,疏通局部經絡,緩解肌肉痙攣。絕骨穴位於肩胛骨內上角,具有舒筋活絡、通經活絡的功效。三穴合用,能有效疏通頸椎局部經絡,緩解肌肉緊張,達到強筋骨、緩解頸椎病疼痛的目的。

2. 大杼穴配列缺穴:治療咳嗽、氣喘

  • 原理:列缺穴屬手太陰肺經,是大腸經的原穴,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大杼穴則能調和氣血,通暢經絡。此配伍通過肺經與膀胱經的協同作用,宣通肺氣,降逆平喘,從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3. 大杼穴配肩中俞穴、肩外俞穴:治療肩背痛

  • 原理:肩中俞、肩外俞皆屬膀胱經穴位,分別位於肩胛骨內上角與外上角附近,具有舒筋活絡、通經止痛的作用。大杼穴與其合用,能加強疏通膀胱經的氣血運行,更有效地緩解肩背部肌肉緊張、疼痛。

4. 大杼穴配列缺穴、尺澤穴:理肺止咳平喘

  • 原理:此配伍在第二種配伍的基礎上,加入了尺澤穴,尺澤穴是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具有瀉肺氣、清熱化痰的作用。三穴合用,更能有效宣通肺氣,清熱化痰,達到理肺止咳平喘的效果,尤其適用於肺熱咳嗽、氣喘。

總之,大杼穴配伍應用靈活多變,其功效取決於所配穴位的特性以及疾病的性質。臨牀應用時,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配穴方案。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肺結核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神經系統疾病

  • 癲癇
  • 梅尼爾氏病
  • 頭痛

眼與附器疾病

  • 麥粒腫

耳與乳突疾病

  • 暈眩

呼吸系統疾病

  • 氣喘
  • 肺炎
  •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 支氣管炎
  • 感冒
  • 急性咽喉炎

消化系統疾病

  • 慢性肝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坐骨神經痛
  • 膝蓋痛
  • 肩關節痛
  • 背痛
  • 脖子頸項酸痛
  • 腰痛

艾灸刮痧


艾灸大杼穴方法:

  1. 準備:
    • 艾條:選擇品質好的艾條,避免含有雜質。
    • 艾灸盒:使用艾灸盒可以防止燙傷,並集中熱量。
    • 灸具: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艾灸盒、艾灸灸條、艾灸罐等。
  2. 定位:
    • 找到大杼穴位置。
  3. 施灸:
    • 將艾條點燃,並將艾灸盒放置在大杼穴上。
    • 以溫和灸法,將艾條懸於穴位上方1-2寸處,灸至局部皮膚發紅即可。
    • 每次灸10-15分鐘,每天灸1-2次。
  4. 注意事項:
    • 施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皮膚反應,若出現灼痛感,應立即停止。
    • 艾灸後,應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孕婦、皮膚敏感者、患有心血管疾病者慎用艾灸。

遠紅外線加熱大杼穴方法:

  1. 準備:
    • 遠紅外線加熱燈(神燈):選擇功率適宜的遠紅外線燈。
    • 保護措施:準備毛巾、隔熱墊等,避免燙傷。
  2. 定位:
    • 找到大杼穴位置。
  3. 加熱:
    • 將遠紅外線燈對準大杼穴,距離保持在15-20公分左右。
    • 加熱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注意觀察皮膚反應,如果感到過熱,應立即停止加熱。
  4. 注意事項:
    • 加熱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皮膚反應,若出現灼痛感,應立即停止。
    • 加熱後,應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孕婦、皮膚敏感者、患有心血管疾病者慎用遠紅外線加熱。

按摩推拿


大杼穴按摩方法:

  1. 定位: 找到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陶道)旁開1.5寸處。
  2. 指法: 用大拇指指腹按壓穴位。
  3. 力度: 由輕到重,以患者能忍受的力度為宜。
  4. 手法: 採用按揉手法,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按揉。
  5. 時間: 每次按揉100~200次,持續5-10分鐘。
  6. 頻率: 每日1-2次。
  7. 注意事項: 按摩時需注意力度,避免過度用力,以免造成損傷。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