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六 (30)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六 (30)

1. 正人形第五

前頂一穴(在百會前一寸。灸三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急驚風。若不愈。須灸兩肩頭。及鼻下人中一穴)。

率谷穴(在耳上入髮際一寸五分。嚼而取之。灸小兒。但是風癇疾。諸般醫治不瘥者)。

中庭一穴(在亶中穴下一寸陷者中。灸一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嘔吐奶汁)。中渚二穴(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陷者中。灸各一壯。炷如小麥。治小兒目澀怕明。狀如青盲)。

手大指甲後一寸。內廉橫文頭白肉際(灸各一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雀目。夜不見物)。

足大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葉。灸各一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睡中驚掣)。

白話文:

【正人形第五】

前頂穴:位於百會穴前方約一寸處。適合使用艾灸,每次灸三壯,艾炷大小應如小麥。此穴可用於治療小兒急驚風,若病情未見好轉,則需再灸兩肩頭以及鼻下的人中穴。

率谷穴:位於耳朵上方,進入髮際約一寸五分處,咀嚼時可找到此穴。對於小兒因風癇所引起的各種疾病,即便經過多種治療仍無效的情況,此穴適合進行艾灸。

中庭穴:位於亶中穴下方約一寸的凹陷處。適合使用艾灸,每次灸一壯,艾炷大小應如小麥。此穴可用於治療小兒嘔吐奶汁。

中渚穴:共有兩個穴位,分別位於手小指和次指(無名指)根部的後方凹陷處。每個穴位適合灸一壯,艾炷大小應如小麥。此穴可用於治療小兒眼睛乾澀、畏光,症狀類似青盲。

手大指甲後方一寸,內側橫紋頭與白肉交界處:適合使用艾灸,每次灸一壯,艾炷大小應如小麥。此穴可用於治療小兒夜間視力不佳,如同雀目的情況。

足大指次指(即第二趾)末端:靠近趾甲的部位,距離趾甲約如韭菜葉寬度。適合使用艾灸,每次灸一壯,艾炷大小應如小麥。此穴可用於治療小兒在睡夢中驚嚇抽搐的情況。

2. 正人形第六

囟會一穴(在上星一寸。直鼻灸二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多涕。是腦門被風吹著及肺寒也)。

天突穴(在項結喉下三寸兩骨間。灸一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急喉痹)。

鳩尾上五分(灸三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食癇者。先寒熱灑淅乃發也)。

鳩尾一穴(在胸蔽骨下五分陷者中。灸三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牛癇。目脹直視。腹脹乃發也)。

僕參二穴(在足跟骨下。白肉際陷者中。拱足取之。灸各三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馬癇。張口搖頭。身反折馬鳴也)。

內崑崙二穴(在內踝後五分。筋骨陷者中。灸各三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陰腫)。

白話文:

【正人形第六】

囟會穴:位於上星穴上方一寸處,直對鼻子,用像小麥粒大小的艾炷進行二壯灸法,可用於治療小兒過多的鼻涕,這是由腦門受風或肺部寒冷引起的。

天突穴:在頸部結喉下方三寸,兩骨之間,用像小麥粒大小的艾炷進行一壯灸法,可用於治療小兒急性喉痹。

鳩尾穴上方五分:進行三壯灸法,用像小麥粒大小的艾炷,可用於治療小兒食癇,此病發作前常伴有寒熱交錯的症狀。

鳩尾穴:在胸骨下五分深陷的位置,進行三壯灸法,用像小麥粒大小的艾炷,可用於治療小兒牛癇,其特徵為眼睛脹大直視,腹部脹大。

僕參穴:位於腳跟骨下方,白色肌肉邊緣的凹陷處,拱起腳可找到,每側進行三壯灸法,用像小麥粒大小的艾炷,可用於治療小兒馬癇,表現為張口搖頭,身體反折,並發出馬鳴聲。

內崑崙穴:位於內踝骨後五分,肌腱和骨頭之間的凹陷處,每側進行三壯灸法,用像小麥粒大小的艾炷,可用於治療小兒生殖器腫脹。

3. 揹人形第一

百會一穴(在頭中心陷者是也。灸三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脫肛瀉血。每廁臟腑攝痛不可忍者)。

承將一穴(在下唇稜下宛宛中是也。灸七壯。炷如雀屎大。治小兒初生三四日。二七日內者口噤不吮奶多啼者。是客風中於臍。循流至心脾二經。遂使舌強唇脛痙嗍。奶得斯疾。所使方藥。不有十全。大抵以去風無過灸此穴次穴頰車)。

頰車二穴(在耳下曲頰骨後。灸各七壯。炷如雀屎大。治證同前)。譩譆二穴(在第六椎下兩旁各三寸宛宛中。灸各一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食積頭痛。及五心熱者)。

九椎上(灸一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三五歲。兩眼每至春秋忽生白翳遮瞳子。疼痛不可忍者)。

白話文:

【揹人形第一】

  • 百會穴:這個穴位位於頭部正中央的凹陷處。可用如小麥粒大小的艾炷進行三次灸療。主要治療小兒脫肛、便血,以及每次如廁後腹部劇烈疼痛難忍的情況。

  • 承漿穴:此穴在下嘴脣邊緣下方的凹陷中。用如麻雀糞便大小的艾炷進行七次灸療。適用於新生嬰兒出生三四天或兩週內,出現口脣緊閉、不願吸吮母乳且常哭鬧的現象。這是因為風邪入侵肚臍部位,並沿著心脾二經脈流動,導致舌頭僵硬、嘴脣抽搐。對於這種疾病,雖有多種藥方,但灸療此穴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其次是頰車穴。

  • 頰車穴:這兩個穴位位於耳下顴骨後方。各進行七次灸療,艾炷同樣如麻雀糞便大小。適用症狀與承漿穴相同。

  • 譩譆穴:這兩個穴位位於第六胸椎下方,兩側各三寸的凹陷中。各進行一次灸療,艾炷如小麥粒大小。主要治療小兒因食物積滯而引發的頭痛,以及手心腳心發熱的症狀。

  • 九椎穴上方:在這裡進行一次灸療,艾炷如小麥粒大小。適用於三到五歲的小兒,若在春秋季節,雙眼突然產生白色翳障遮蓋瞳孔,並伴有劇烈疼痛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