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喘逆」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喘逆,又稱喘息,是指呼吸急促、氣喘不止的一種病證。其發病原因主要與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肺主呼吸,脾主運化,腎主水液,三者相互協調,才能維持正常的呼吸功能。當肺、脾、腎功能失調,則會導致氣機紊亂,出現喘逆的症狀。
喘逆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呼吸急促、氣喘不止、胸悶、咳嗽、痰多、咯血等。根據病情的不同,喘逆又可分為寒喘、熱喘、虛喘、實喘等。
寒喘多見於體質虛弱、陽氣不足的人,其主要表現為呼吸急促、氣喘不止、胸悶、畏寒、怕冷、四肢冰涼等。
熱喘多見於肺熱或痰熱內盛的人,其主要表現為呼吸急促、氣喘不止、胸悶、咳嗽、痰黃、痰稠、咯血等。
虛喘多見於肺氣虛弱、脾氣虛弱或腎氣虛弱的人,其主要表現為呼吸急促、氣喘不止、胸悶、咳嗽、痰少、聲音低弱等。
實喘多見於肺實、脾實或腎實的人,其主要表現為呼吸急促、氣喘不止、胸悶、咳嗽、痰多、痰黏、咯血等。
喘逆的治療以中醫辨證論治為主。根據病情的不同,可選用不同的中藥方劑進行治療。常用的中藥方劑有:麻黃湯、杏蘇散、百合固金湯、二陳湯、苓桂朮甘湯等。
除了藥物治療外,喘逆患者還應注意飲食調理,戒菸限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喘逆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現喘逆的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陰陵泉
- 1.《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陰陵泉,為合水。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中,屈膝伸足取。治霍亂,腹脹喘逆,七疝八瘕,腰落,小便不利。」
- 2.《普濟方·針灸》:「脾。陰陵泉穴脾之合。腹腎喘逆身難臥。霍亂疝瘕及腰疼。小便不利針時過。」
- 3.《普濟方·針灸》:「_陰陵泉_(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者中。伸足得之。灸三壯。主溏泄。穀不化。腹中氣脹嗌。脅下滿。腹中氣嗌腹脹。喘逆不得臥。腎腰痛。不可俯仰。氣癃尿黃。寒熱不節。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湯沃其股。內至膝。飧泄。婦人陰痛。少腹堅急痛重。不嗜食。心下滿。寒中。小便不利。霍亂。痹痛)。」
- 4.《針方六集》:「陰陵泉二穴,治大小便不通,膝蓋紅腫,筋緊不開,腹脅堅,水脹,腰痛不能俯仰,寒熱不時,喘逆胸中熱,暴泄飧泄,霍亂,疝瘕,中寒不嗜食,遺精,尿失禁,氣淋陰痛。」



大陵
- 1.《針灸聚英》:「氣塊冷氣一切氣。氣海針灸病可愈。心氣連脅裡大陵。支溝上脘兼百會。結氣上喘及伏梁。中脘治之病自愈。更有心下如杯形。須治中脘及百會。脅下積氣治期門。章期中脘療賁豚。氣海百壯不可少。巨闕五穴通前論。氣逆商丘與尺澤。三陰交兮與太白。喘逆神門足臨泣。陰陵崑崙不可失。」
- 2.《針灸資生經》:「(千)腦戶、腦空、通天、主頭重痛。頭維、大陵、主頭痛如破。目痛如脫。(甲云。喘逆煩痛。嘔吐汗流)竅陰、強間、(明同。)主頭痛如椎刺。不可動。目窗、中渚、完骨、命門、豐隆、太白、外丘、通谷、京骨、臨泣、小海、承筋、陽陵泉、主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
- 3.《普濟方·針灸》:「治頭痛如破。目痛如脫。喘逆煩滿。嘔吐汗出。穴大陵,頭維」









神門
- 1.《針灸聚英》:「氣塊冷氣一切氣。氣海針灸病可愈。心氣連脅裡大陵。支溝上脘兼百會。結氣上喘及伏梁。中脘治之病自愈。更有心下如杯形。須治中脘及百會。脅下積氣治期門。章期中脘療賁豚。氣海百壯不可少。巨闕五穴通前論。氣逆商丘與尺澤。三陰交兮與太白。喘逆神門足臨泣。陰陵崑崙不可失。」
- 2.《針灸大成》:「喘逆:神門陰陵崑崙足臨泣。」
- 3.《針經節要》:「○神門二穴土也,一名兊沖,在掌後兊骨之端陷中,手少陰脈之所注也,為腧,治瘧,心煩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上氣遺溺,大小人五癇,可灸七壯,炷如小麥大,針入三分,留七呼。」
- 4.《金針秘傳》:「3.神門:二穴土也,一名兌沖,在掌後銳骨之端陷中。手少陰脈之所注也,為腧。治瘧心煩,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上氣,遺溺,大小人五癇。可灸七壯,炷如小麥大,針入三分,留七呼。」
- 5.《神應經》:「喘逆:神門,陰陵,崑崙,足臨泣」
- 6.《針灸資生經》:「崑崙、主腹痛喘暴滿。(千)崑崙、(千同。)治咳喘暴滿。(銅)三間、治氣喘。(見瘧。)神門、(見心煩。)譩譆、治喘逆。(見肩背痛。)不容、治喘咳。(見痃癖。)商陽、治喘咳支腫。(見胸滿)明下云、胸鬲氣滿喘急。大鐘、治胸張喘息。(見淋。)期門、治大喘不得臥。」
- 7.《普濟方·針灸》:「_神門二穴_,土也。一名兌沖。在掌後兌骨端陷中。灸七壯。炷如小麥。針二分。留七呼。銅人經云。手少陰脈之所注也。為腧。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臂寒。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少氣遺溺。大人小兒五癇。西方子云。笑若狂手掣攣攣。主喉痹。」
- 8.《普濟方·針灸》:「治瘧心煩甚。欲得飲冷。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熱。狂悲哭。嘔血遺溺(資生經)。穴神門」
- 9.《普濟方·針灸》:「治喘逆。穴神門,譩譆」


崑崙
- 1.《針灸聚英》:「氣塊冷氣一切氣。氣海針灸病可愈。心氣連脅裡大陵。支溝上脘兼百會。結氣上喘及伏梁。中脘治之病自愈。更有心下如杯形。須治中脘及百會。脅下積氣治期門。章期中脘療賁豚。氣海百壯不可少。巨闕五穴通前論。氣逆商丘與尺澤。三陰交兮與太白。喘逆神門足臨泣。陰陵崑崙不可失。」
- 2.《針灸大成》:「喘逆:神門陰陵崑崙足臨泣。」
- 3.《神應經》:「喘逆:神門,陰陵,崑崙,足臨泣」
- 4.《針灸資生經》:「崑崙、主腹痛喘暴滿。(千)崑崙、(千同。)治咳喘暴滿。(銅)三間、治氣喘。(見瘧。)神門、(見心煩。)譩譆、治喘逆。(見肩背痛。)不容、治喘咳。(見痃癖。)商陽、治喘咳支腫。(見胸滿)明下云、胸鬲氣滿喘急。大鐘、治胸張喘息。(見淋。)期門、治大喘不得臥。」

期門
- 1.《針灸聚英》:「氣塊冷氣一切氣。氣海針灸病可愈。心氣連脅裡大陵。支溝上脘兼百會。結氣上喘及伏梁。中脘治之病自愈。更有心下如杯形。須治中脘及百會。脅下積氣治期門。章期中脘療賁豚。氣海百壯不可少。巨闕五穴通前論。氣逆商丘與尺澤。三陰交兮與太白。喘逆神門足臨泣。陰陵崑崙不可失。」
- 2.《針灸資生經》:「崑崙、主腹痛喘暴滿。(千)崑崙、(千同。)治咳喘暴滿。(銅)三間、治氣喘。(見瘧。)神門、(見心煩。)譩譆、治喘逆。(見肩背痛。)不容、治喘咳。(見痃癖。)商陽、治喘咳支腫。(見胸滿)明下云、胸鬲氣滿喘急。大鐘、治胸張喘息。(見淋。)期門、治大喘不得臥。」
- 3.《普濟方·針灸》:「治喘逆臥不安席。咳逆。脅下積聚。穴期門」






頭維
- 1.《針灸甲乙經》:「寒熱頭痛,喘喝,目不能視,神庭主之;其目泣出頭不痛者,聽會主之。寒熱頭痛如破,目痛如脫,喘逆煩滿,嘔吐,流汗難言,頭維主之;寒熱,刺腦戶。」
- 2.《針灸資生經》:「(千)腦戶、腦空、通天、主頭重痛。頭維、大陵、主頭痛如破。目痛如脫。(甲云。喘逆煩痛。嘔吐汗流)竅陰、強間、(明同。)主頭痛如椎刺。不可動。目窗、中渚、完骨、命門、豐隆、太白、外丘、通谷、京骨、臨泣、小海、承筋、陽陵泉、主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
- 3.《普濟方·針灸》:「_頭維_(在額角髮際本神旁一寸五分。禁不可灸。主寒熱頭痛如破。目痛如脫。喘逆。煩滿嘔吐。流汗難言)。」
- 4.《普濟方·針灸》:「治頭痛如破。目痛如脫。喘逆煩滿。嘔吐汗出。穴大陵,頭維」












譩譆
- 1.《針灸資生經》:「崑崙、主腹痛喘暴滿。(千)崑崙、(千同。)治咳喘暴滿。(銅)三間、治氣喘。(見瘧。)神門、(見心煩。)譩譆、治喘逆。(見肩背痛。)不容、治喘咳。(見痃癖。)商陽、治喘咳支腫。(見胸滿)明下云、胸鬲氣滿喘急。大鐘、治胸張喘息。(見淋。)期門、治大喘不得臥。」
- 2.《針灸資生經》:「鼻衄等、灸絕骨。(千見上氣。)前谷、治衄血。(銅見咳。)譩譆、治溫瘧。肩背痛。目眩鼻衄。喘逆腹脹。肩膊內廉痛。不得俯仰。風門、治鼻鼽(見傷寒。)衄時癢癢。便灸足大指節橫理三毛中十壯。劇者百壯。衄不止灸之。並治陰卵腫。(千)又灸風府一穴四壯。不止、又灸。或灸湧泉各百壯。」
- 3.《普濟方·針灸》:「治溫瘧。肩背痛。目眩鼻衄。喘逆腹脹。肩膊內廉。痛不可俯仰。穴譩譆」
- 4.《普濟方·針灸》:「治喘逆。穴神門,譩譆」






氣戶
- 1.《針灸資生經》:「建里、治嘔逆上氣。氣戶、治喘逆上氣。(見嗽。)凡上氣多有服吐藥得瘥。亦有針灸得除者。宜深體悟之。(千)上氣咳嗽。短氣。氣滿食不下。灸肺募五十壯。上氣咳逆。短氣。風勞百病。肩井二百壯。上氣短氣。咳逆。胸背痛。風門、熱府百壯。上氣咳逆。短氣胸滿。」
- 2.《普濟方·針灸》:「_氣戶_(在巨骨下俞府兩旁。各二寸陷者中。足陽明脈氣所發。仰而取之。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喘逆上氣。呼吸肩息。不知食味)。」
- 3.《普濟方·針灸》:「治喘逆上氣。穴氣戶(凡上氣。多有服吐藥得瘥。亦有針灸得除者。宜深體悟之)。」
- 4.《針灸問答》:「答:華蓋璇璣下寸六,三分五壯治脅肋,喉痹胸滿水不下,有口難言氣喘咳。(注:華蓋穴,在璇璣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三分,五壯。主治咳逆喘急,上氣哮嗽,喉痹,胸脅滿痛,水飲不下。按:《神農經》:治氣喘咳嗽,胸滿喘逆,不能言語,可灸七壯。《百症賦》云:兼氣戶治脅肋痛。)」
- 5.《針方六集》:「天溪二穴,主胸中滿痛,乳腫,喘逆,賁郁上氣,喉中作聲。」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