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意舍穴是脾臟熱燥陽氣向膀胱經輸送的通道。**「意」**指脾之神與脾氣,**「舍」**意為來源。該穴名的含義是,脾臟的熱燥陽氣通過此穴輸送至膀胱經,完成經氣的外輸作用,因此得名「意舍穴」。
解剖位置
- 此處有背闊肌與髂肋肌覆蓋。
- 在這區域,有來自第11肋間的動脈和靜脈的背側分支。
- 分布著第10與第11胸神經的後支,負責傳遞該部位的感覺信號。
針刺方法
斜刺0.3-0.5寸
穴道介紹
意舍穴的功效主要有:
- 疏通經絡:意舍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上,是膀胱經氣血匯聚之處,刺激意舍穴可以疏通膀胱經氣血,從而起到調理消化系統、脾胃等部位疾病的作用。
- 健脾消滯:意舍穴具有健脾消滯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腹脹、腸鳴、嘔吐、泄瀉等症狀。
- 利濕退黃:意舍穴具有利濕退黃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黃疸、水腫等症狀。
意舍穴的主治病症主要有:
- 腹脹、腸鳴、嘔吐、泄瀉:如消化不良、胃炎、胃腸炎、腸炎等。
- 黃疸、水腫:如膽囊炎、膽結石、肝炎、腎炎等。
穴道配伍
意舍穴配穴分析
意舍穴,位於人體足少陰腎經,具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之效。其配伍應用多樣,以下針對題目提供的配伍案例詳細分析:
一、意舍穴配脾俞穴、胃俞穴治腹脹
- 原理: 腹脹多因脾胃運化失調,氣機阻滯所致。脾俞穴和胃俞穴分別為脾經和胃經的背俞穴,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消脹的作用。意舍穴作為腎經穴位,腎主水液代謝,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腎氣充足能更好地支援脾胃運化。三穴合用,能從腎補脾胃,協同作用,達到健脾和胃、理氣消脹的效果,緩解腹脹。
二、意舍穴配期門穴、陽陵泉穴治黃疸
- 原理: 黃疸多由肝膽濕熱或肝氣鬱滯所致。期門穴為肝經穴位,具有疏肝理氣、調暢氣機的作用;陽陵泉穴為膽經穴位,具有清利濕熱、疏通膽經的作用。意舍穴與腎經相通,腎主水液,可以協助利水消腫,並輔助肝膽的清熱利濕。三穴合用,能從疏肝利膽、清熱利濕多個方面入手,達到治療黃疸的目的。 期門疏肝理氣,打通肝膽氣機;陽陵泉清利濕熱,排除濕邪;意舍穴則協同利水,防止水液停滯加重黃疸。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痢疾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糖尿病
- 高血脂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性厭食症
消化系統疾病
- 大便秘結
- 消化不良
- 腹中有鳴叫聲
- 慢性肝炎
- 膽囊炎
- 胃及十二指腸炎
- 腸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背痛
- 腰痛
艾灸刮痧
意舍穴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方法
艾灸
-
準備:
- 艾條:選擇品質良好的艾條,例如陳艾條。
- 艾灸盒:保護皮膚,避免燙傷。
- 防火墊:放置艾條,防止燙傷桌面。
-
操作:
- 將艾灸盒放置在意舍穴上,點燃艾條,將艾條放入艾灸盒中。
- 注意保持艾條與皮膚間的距離,避免燙傷。
- 以溫熱舒適為宜,若感到過熱請立即停止。
- 一般艾灸時間為5-10分鐘,可根據個人體質調整。
遠紅外線加熱
-
準備:
- 遠紅外線加熱器:選擇功能齊全的遠紅外線神燈。
- 保護罩:保護皮膚,避免過度照射。
-
操作:
- 將神燈放置在距離意舍穴約15-20公分的距離。
- 將保護罩放置在神燈與皮膚之間,避免過度照射。
- 開啟神燈,調節適宜的溫度,以溫熱舒適為宜,若感到過熱請立即停止。
- 一般照射時間為10-15分鐘,可根據個人體質調整。
注意事項:
-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時,需注意觀察皮膚反應,若出現紅腫、疼痛等現象,請立即停止。
-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後,建議多喝水,促進排毒。
-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屬於輔助療法,不可代替正規醫療。
- 孕婦、經期女性、皮膚破損者、患有嚴重疾病者,請勿自行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
- 任何情況下,如有疑問,請諮詢專業醫生或針灸師。
按摩推拿
意舍穴按摩方法:
- 準備姿勢: 患者俯臥,雙手自然放鬆,放於身體兩側。
- 定位: 尋找第11胸椎棘突,從棘突旁開3寸處,即為意舍穴。
- 按壓手法: 使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垂直按壓意舍穴,力度適中,以患者能忍受為宜。
- 按壓時間: 每次按壓5-10秒,反覆按壓3-5次。
- 手法變化: 可配合輕柔的旋轉手法,或上下推拿手法,以增強按摩效果。
- 注意事項:
- 按摩時應注意力度,避免用力過猛,以免造成皮膚損傷。
- 按摩過程中若出現疼痛感,應立即停止。
- 按摩後,建議多喝水,促進血液循環。
- 孕婦及患有嚴重疾病者,應避免按摩意舍穴。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