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三 (20)
卷四百十三 (20)
1. 心包
心脈也。兩旁一十六穴。出甲乙經。
心包出於中衝。中衝者。木也(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陷者中,手心主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於勞宮。勞宮者。火也(一名五里,在掌中央動脈,手心主脈之所留也,為滎,春三月宜灸之)。注於大陵。大陵者。土也(在掌後兩筋間陷者中,手心主脈之所注也,為俞,夏三月宜灸之)。行於間使。間使者。金也(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者中,手心主脈之所行也,為經)。入於曲澤。曲澤者。水也(在肘內廉下陷者中,屈肘得之,手心主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
中衝(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陷者中,灸一壯,主:熱病煩心,心悶而汗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浸淫煩滿,舌本痛)。
勞宮(一名五里,在掌中動脈,灸三壯,主:熱病發熱而欲嘔噦,三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脅痛不可反側,咳滿溺赤,大便血,衄不止,嘔吐血,氣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口中爛,掌中熱,善怒,中心善悲,屢嘔歔郄,善笑不休,煩心,咳逆,寒熱善噦,少腹積聚,小兒口中腥臭,胸脅支滿,黃癉目黃)。
大陵(在掌後兩筋間陷者中,灸三壯,主:心痛善悲,厥逆,懸心如飢之狀,心澹澹而驚恐,熱病煩心而汗不出,肘攣腋腫,喜笑不休,心中痛,目赤黃,小便如血,欲嘔,胸中熱,狂言不樂太息,喉痹嗌乾,喘逆身熱如火,頭痛如破,短氣胸痛而手攣不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嘔血瘃癢欲嘔,耳鳴)。
內關(手心主絡,在掌後去腕二寸,灸三壯,主:面赤皮熱,熱病汗不出,中風熱,目赤黃,肘攣腋腫,實則心暴痛,虛則煩心,惕惕不能動,失智,心澹澹善驚恐,心悲)。
間使(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者中,灸三壯,主:心痛善悲,厥逆,懸心如飢之狀,心澹澹而驚恐,驚狂,面赤目黃,熱病煩心,善噦,胸中澹澹善動與身熱,風熱嘔吐,怵惕,寒中少氣,掌中熱,肘攣腋腫,卒心中痛,瘛瘲,互相引肘內廉痛,心熬熬然,胸痹引背時寒,喜驚,喑不能語,咽中哽,頭大浸淫)。
郄門(手心主郄,去腕五寸,灸五壯,主:心痛,衄噦,嘔血,驚恐若畏人,神氣不足)。
曲澤(在肘內廉下陷者中,屈肘得之,灸三壯,主:心痛,卒咳逆,心下澹然喜驚,身熱煩心,口乾,手清,逆氣嘔血,肘瘈,善悲,搖頭清汗不出,肘不能過肩,傷寒病溫)。
天泉(一名天濕,在曲腋下二寸,舉臂取之,灸三壯,主:足不收,痛不可以行,心痛胸中痛,脅支滿痛,膺背甲間兩臂內廉痛,虛則胸腹下與腰背相引而痛。取經少陰水,天泉主之)。
白話文:
[心包]
心包經由中衝穴開始。中衝穴是木性穴道,位於手掌中指指尖,距離指甲邊緣如同韭菜葉厚度的凹陷處,這是手心主脈的起點,屬井穴,在冬季三個月期間適合進行灸療。
接著流向勞宮穴。勞宮穴是火性穴道,又稱為五里,位於手掌中央動脈上,這是手心主脈的停留點,屬滎穴,春季三個月期間適合進行灸療。
然後注入大陵穴。大陵穴是土性穴道,位於手掌後方兩根肌腱之間的凹陷處,這是手心主脈的注點,屬俞穴,夏季三個月期間適合進行灸療。
再流至間使穴。間使穴是金性穴道,位於手掌後方三寸,兩根肌腱之間的凹陷處,這是手心主脈的行走路線,屬經穴。
最後進入曲澤穴。曲澤穴是水性穴道,位於肘部內側的凹陷處,彎曲肘部可找到,這是手心主脈的終點,屬合穴,秋季三個月期間適合進行灸療。
中衝穴(位於手掌中指指尖,距離指甲邊緣如同韭菜葉厚度的凹陷處,灸療一次,主要治療熱病、心煩、心悶不出汗、手掌熱、心痛身體熱如火、皮膚濕疹、心煩、舌頭疼痛等症狀)
勞宮穴(又稱為五里,位於手掌中央動脈,灸療三次,主要治療熱病、發熱、想嘔吐、三天以上未出汗、心悸、胸脅疼痛、不能翻身、咳嗽、尿赤、大便出血、鼻出血不止、嘔血、呼吸困難、打嗝不止、咽喉疼痛、吞嚥困難、極度口渴、口腔潰瘍、手掌熱、易怒、中心善悲、頻繁嘆息、咳嗽、寒熱交錯、少腹積聚、兒童口腔異味、胸脅脹滿、黃疸目黃等症狀)
大陵穴(位於手掌後方兩根肌腱之間的凹陷處,灸療三次,主要治療心痛、悲傷、厥逆、心臟飢餓感、心悸驚恐、熱病心煩、不出汗、肘部抽搐、腋下腫脹、喜笑不停、心中疼痛、眼睛紅黃、小便如血、想嘔吐、胸部熱、說胡話不快樂、喘息、身體熱如火、頭痛如破裂、呼吸短促、胸痛、手部抽搐、腋下不靈活、半身不遂、手部抽搐、小肌肉緊張、嘔血、耳鳴等症狀)
內關穴(手心主絡,位於手掌後方離手腕二寸處,灸療三次,主要治療面部紅熱、熱病不出汗、中風熱、眼睛紅黃、肘部抽搐、腋下腫脹、心臟突然劇烈疼痛、心煩、驚慌無法動彈、失去理智、心悸善驚恐、悲傷等症狀)
間使穴(位於手掌後方三寸,兩根肌腱之間的凹陷處,灸療三次,主要治療心痛、悲傷、厥逆、心臟飢餓感、心悸驚恐、驚狂、面色紅潤、眼睛黃色、熱病心煩、噁心、胸部淡漠善動、身體熱風熱嘔吐、驚慌、寒中少氣、手掌熱、肘部抽搐、腋下腫脹、突然心臟疼痛、抽搐、互相拉扯肘部內側疼痛、心臟熬煎、胸痛牽引背部偶爾寒冷、喜驚、聲音嘶啞無法說話、咽喉阻塞、頭部濕疹等症狀)
郄門穴(手心主郄,離手腕五寸,灸療五次,主要治療心痛、鼻出血、噁心、嘔血、驚恐害怕、精神不足等症狀)
曲澤穴(位於肘部內側的凹陷處,彎曲肘部可找到,灸療三次,主要治療心痛、突然咳嗽、心下淡然喜驚、身體熱煩心、口乾、手冷、逆氣嘔血、肘部抽搐、悲傷、搖頭清汗不出、肘部不能過肩膀、傷寒病溫等症狀)
天泉穴(又稱為天濕,位於曲腋下二寸,舉臂可找到,灸療三次,主要治療腳部不收縮、疼痛無法行走、心痛、胸痛、脅肋脹滿疼痛、胸骨背甲之間、兩臂內側疼痛、虛弱則胸腹下與腰背相引而疼痛。治療這種病症應選擇經少陰水,天泉穴是主要治療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