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一 (9)
卷四百二十一 (9)
1. 腰脊痛
治腰痛夾脊至頭。𠘧𠘧然。凡腰腳重痛。於此刺出血。久痼宿疹。亦皆立已(資生經)。穴委中
治腰脊痛。穴大鐘
治腰脊疝痛。穴小腸俞,中膂俞,白環俞
治腰脊痛惡寒。腰下至足不仁。穴次窌,胞肓,承筋
治腰脊痛引腹。穴合陽
治腰脊尻臀股。陰寒痛。穴扶承
治腰脊相引如解。及腰痛大便難。穴湧泉
治腰痛脊急。穴志室,京門
治腰脊急強。穴脾俞。小腸俞,膀胱俞,腰俞,神道,脊中,長強,大杼,膈關,水分
療腰髖疼。腰脊強不得轉。穴腰俞
治腰脊攣痛。大小便不利。百病髖疼不遂。腰中冷不識眠睡。又云。治腰脊急強不能俯仰。起坐難。手足不仁。小便黃。腰尻重。穴白環俞
療腰脊痛。急食不消。腹堅急。穴志室,胞肓
療脊急強。腰至足酸重。穴膀胱俞
療腰脊急強。逆氣上攻。時噎。穴神堂
治腰脊強痛。穴大鐘
治腰脊強痛。食飲不消。腹堅急。穴志室
治腰脊不得俯仰。腰痛夾脊膂痛。上下按之應者。從項後至此穴。皆灸之立愈。穴京骨中膂俞
治腰脊內引。痛不得俯仰起坐。目䀮䀮。善怒多言。舌乾涎自出。足痿不收履。䯒寒不自溫。穴復溜
治筋攣䯒酸。髀樞痛。頸項強。腰不可俯仰。穴京骨
治腰腳脊沉沉然。遺溺。腰重不能舉體。風痹。髀樞痛。可出血。痼痢疾皆愈。又云。熱病汗不出。足熱。厥逆滿。膝不得屈伸。取其經血立愈。穴委中
治腰脊強。引腹痛。陰股熱。膝䯒酸重。步履難。穴合陽
治腰脊相引如解。及療腰脊尻臀腹冷痛。穴扶承
治腰脊不可俯仰。舉量惡血注之股外。股腫。穴殷門
治腰脊痛不得轉。穴章門,次髎
治腰脊強。不得屈伸。穴懸樞
治肩背急。腰脊強。不得俯仰。穴三焦俞
治腰脊痛,穴膀胱俞
治腰脊攣痛。大小便不利。腰髖疼。腳膝不遂。溫痛腰脊冷疼不得臥。勞損風虛。穴白環俞
史記太倉公告宋建曰。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腰脅痛。不可俯仰。又不得小溲。不亟治。病即入濡腎。及其未舍五臟。急治之。即今病方客腎濡。此所謂腎痹也。宋建曰。建故有腰脊痛。往四五日弄石不能起。即復置之。暮腰脊痛不得溺。至今不愈。建病所謂腎痹也。其病得之好持重。即為坐湯使服之。十八日而病愈。然則腰脊傷持重得病而入腎。灸腎俞可也。
治腰清脊強。四肢懈惰。善怒咳嗽少氣。鬱郁然不得息。厥逆。肩不可舉。馬刀。強身瞤。穴章門
治背惡寒痛。脊強。難以俯仰。穴膈關,秩邊,京骨
治腰背不便。筋攣痹縮。虛熱閉塞。灸第二十一椎兩邊相去各一寸半。灸隨年壯。
白話文:
[腰脊痛]
治療腰痛連到脊椎直到頭部,感覺像被壓著般的沉重。對於長期且固執的疹子,或是腰部和腳部的嚴重疼痛,在此處針刺放血,都能立即見效。(出自資生經)位置在委中穴。
治療腰脊痛,可選擇大鐘穴。
治療腰脊疝痛,可用小腸俞、中膂俞、白環俞等穴位。
若腰脊痛且畏寒,腰部以下到腳都無知覺,可以刺激次窌、胞肓、承筋等穴位。
若腰脊痛牽引腹部,可選用合陽穴。
對於腰脊、臀部、大腿後側因寒冷而疼痛,可使用扶承穴。
若腰脊相互牽引像是要斷裂,以及腰痛導致大便困難,可用湧泉穴。
治療腰痛脊椎緊繃,可選用志室、京門等穴位。
治療腰脊僵硬,可使用脾俞、小腸俞、膀胱俞、腰俞、神道、脊中、長強、大杼、膈關、水分等穴位。
治療腰髖疼痛,腰脊僵硬無法轉動,可選用腰俞穴。
治療腰脊緊繃疼痛,大小便不順,各種疾病引起的髖部疼痛,以及腰中冷到無法睡覺,也可用於治療腰脊緊繃無法彎腰起身,坐立難安,手腳無力,小便黃,腰髖沉重,可選用白環俞穴。
治療腰髖疼痛,腰脊僵硬無法轉動,可選用腰俞穴。
治療腰脊緊繃疼痛,消化不良,腹部堅硬緊繃,可選用志室、胞肓等穴位。
治療腰脊緊繃,腰部到腳部酸重,可選用膀胱俞穴。
治療腰脊緊繃疼痛,氣逆上衝,偶爾有噎食現象,可選用神堂穴。
治療腰脊僵硬疼痛,可選用大鐘穴。
治療腰脊僵硬疼痛,消化不良,腹部堅硬緊繃,可選用志室穴。
治療腰脊無法彎腰起身,腰痛連到脊椎兩側疼痛,上下按壓會有反應,從頸後一直到此穴,都可進行灸法,立刻痊癒。位置在京骨、中膂俞穴。
治療腰脊內部牽引疼痛,無法彎腰起身坐立,眼睛模糊,易怒且多話,舌頭乾燥且口水自流,腳部無力且走路不穩,肢體寒冷無法自我保暖。位置在復溜穴。
治療肌肉痙攣、寒冷、痠痛,大腿根部疼痛,頸部僵硬,腰無法彎腰起身。位置在京骨穴。
治療腰腳脊椎沉甸甸,尿失禁,腰重到無法抬起身體,風濕病,大腿根部疼痛,可出血治療,固疾和痢疾都可痊癒。也可治療熱病不出汗,腳部熱,厥逆且脹滿,膝蓋無法屈伸,取其經絡出血立刻痊癒。位置在委中穴。
治療腰脊僵硬,牽引腹部疼痛,大腿內側熱,膝蓋寒冷痠痛,步態艱難。位置在合陽穴。
治療腰脊相互牽引像是要斷裂,以及治療腰脊、臀部、腹部寒冷疼痛。位置在扶承穴。
治療腰脊無法彎腰起身,舉重物時惡血流入大腿外側,大腿腫脹。位置在殷門穴。
治療腰脊疼痛無法轉動。位置在章門、次髎穴。
治療腰脊僵硬,無法彎腰伸展。位置在懸樞穴。
治療肩膀背部僵硬,腰脊僵硬,無法彎腰起身。位置在三焦俞穴。
治療腰脊痛,可選用膀胱俞穴。
治療腰脊緊繃疼痛,大小便不順,髖部疼痛,腳膝部不靈活,溫熱疼痛,腰脊冰冷疼痛無法躺臥,勞損、風虛等症狀。位置在白環俞穴。
史記中記載,太倉公告訴宋建:你生病了,前四、五天你腰脅疼痛,無法彎腰起身,而且無法小便。如果不立刻治療,病氣就會進入腎臟。在尚未影響五臟之前,趕快治療。現在病氣正在侵襲腎臟,這就是所謂的腎痹。宋建回答:我本來就有腰脊疼痛,前四、五天搬石頭時突然無法起身。到了傍晚,腰脊疼痛到無法排尿,至今仍未痊癒。這就是所謂的腎痹。這種病是因為常搬重物所導致,於是太倉公讓宋建服用坐湯,十八天後病情痊癒。由此可見,腰脊受傷因搬重物而導致疾病侵入腎臟,可以灸腎俞穴治療。
治療腰脊僵硬,四肢無力,易怒、咳嗽、氣短,鬱悶無法呼吸,氣逆,肩膀無法抬起,馬刀、身體僵硬顫抖。位置在章門穴。
治療背部寒冷疼痛,脊椎僵硬,難以彎腰起身。位置在膈關、秩邊、京骨穴。
治療腰背不適,筋絡攣縮、麻痺、虛熱閉塞。灸第二十一椎骨兩側各離一寸半的位置,灸法次數根據年齡調整。
2. 脊痛
治脊強反折。瘛瘲癲疾(資生經)。穴五處,身柱,委中,委陽,崑崙
治脊強。穴膈關
治脊強背尻骨重。穴崑崙
治脊痓反折。穴京門,石關
治脊內廉痛。穴陰谷
治脊急強。穴至陽
治脊強不能俯仰。穴章門,膈俞,胃倉,大腸俞
治脊痛。穴胃俞
治腹中氣脹引脊痛。食多身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後取季脅。穴脾俞,大腸俞
療脊急強。穴膀胱俞
治赤白洞利。腰脊痛。穴小腸俞。五十壯。
治賁氣上下。引腰脊痛。穴氣海
治腎虛消渴。腰脊不得俯仰。夾脊膂痛。上下按之應者。從項後至此穴。灸之立愈。穴中膂俞
白話文:
[脊椎疼痛]
治療脊椎僵硬彎曲。痙攣、癲癇疾病。(來自資生經)取穴位置有五處:身柱穴、委中穴、委陽穴、崑崙穴。
治療脊椎僵硬。取膈關穴。
治療脊椎僵硬及尾骶骨沉重感。取崑崙穴。
治療脊椎強直彎曲。取京門穴、石關穴。
治療脊椎內側疼痛。取陰谷穴。
治療脊椎緊繃僵硬。取至陽穴。
治療脊椎僵硬無法前後彎腰。取穴位置有章門穴、膈俞穴、胃倉穴、大腸俞穴。
治療脊椎疼痛。取胃俞穴。
治療腹部脹氣牽引脊椎疼痛,食慾亢進但身體消瘦,這種情況被稱為食晦。先取脾俞穴,後取季脅穴。取穴位置有脾俞穴、大腸俞穴。
治療脊椎緊繃僵硬。取膀胱俞穴。
治療赤白痢疾、腰脊疼痛。取小腸俞穴。灸五十壯。
治療胸脹氣上下移動導致腰脊疼痛。取氣海穴。
治療腎虛引起的口渴、腰脊無法前後彎腰、脊椎兩側疼痛。上下按摩會有反應的地方,從頸後到此穴,灸後立即見效。取中膂俞穴。
3. 骨疼
療骨疼(資生經)。穴膈俞,紫宮,玉堂
治骨疼。穴上關
治骨痛。穴絕骨。五十壯。
治骨痹煩悶。穴商丘
治皮肉骨痛。穴膈俞
治骨痛。穴太白
治骨寒熱。穴復溜
治骨髓冷疼痛。穴上廉。七十一壯。骨會大杼(禁灸)。骨病治此。髓會絕骨。髓病治此。
此病在骨髓。秦越人以為司命無奈之何者。骨髓有病亦惙矣。八十一難經疏乃云。骨會大杼。骨病治此。髓會絕骨。髓病治此。是尚有針灸法也。可不針灸乎。但明堂上經云。大杼禁灸。而銅人云。可灸七壯。明堂下經云。可灸五壯。素問諸經既同。惟明堂獨異。灸之可也。況明堂經固云。禁穴許灸三壯乎。艾炷若小。一二壯亦可。更灸上廉絕骨等穴尤佳。
白話文:
治療骨疼的方法,根據《資生經》中的描述,可以針灸膈俞、紫宮、玉堂這些穴位。
對於骨疼,可以針灸上關穴。
如果骨頭疼痛,可以針灸絕骨穴,大約五十次。
治療骨痹煩悶,可以針灸商丘穴。
對於皮肉和骨頭的疼痛,可以針灸膈俞穴。
對於骨頭的疼痛,可以針灸太白穴。
如果骨頭感到寒冷和發熱,可以針灸復溜穴。
對於骨髓冷疼痛,可以針灸上廉穴,大約七十一次。大杼穴是骨會,骨病可以在此治療,但禁止灸。而絕骨穴是髓會,髓病可以在此治療。
這疾病在於骨髓,秦越人認為這是司命無能為力的情況,骨髓有病就會使人憔悴。然而,《八十一難經疏》中提到,骨會大杼,骨病可以在此治療;髓會絕骨,髓病可以在此治療。這說明針灸法仍然存在。即使《明堂上經》說大杼穴禁止灸,但《銅人》說可以灸七次,而《明堂下經》說可以灸五次。《素問》和其他經典都同意,只有《明堂》有不同看法。但《明堂經》確實提到,禁穴允許灸三次。如果艾炷很小,一兩次也可以。再加上灸上廉、絕骨等穴位,效果會更好。
4. 腠理痛
治肩背急。風冷客於腠理。頸項強痛。不得顧(資生經)。穴附分
治背腠寒慄。重衣不得溫。穴陽白
治腠中痛。穴肝俞
治背腠寒。穴次髎
治腰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淋。心下堅脹。穴次髎
史記扁鵲之言曰。疾居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也。夫疾之在骨髓。蓋始於居腠理也。使居腠理而能治。雖不如聖人之治於無病。亦如賢者之治將病也。齊桓侯乃以醫為好利。欲治不疾以為功。而卒至於不可救。
不特齊侯為然。人皆然也。吾故志扁鵲之言於腠理之末。以戒之。亦使醫者。當治人於將病焉耳。
白話文:
[肌肉疼痛]
治療肩膀背部緊繃。風寒侵入皮膚組織,導致頸部僵硬疼痛,無法轉頭(出自資生經)。取穴:附分穴。
治療背部肌肉寒冷發抖,即使多穿衣服仍感覺不到暖和。取穴:陽白穴。
治療肌肉中的疼痛。取穴:肝俞穴。
治療背部肌肉寒冷。取穴:次髎穴。
治療腰部到腳部失去知覺,背部肌肉寒冷,小便顏色偏紅且頻尿,胸口有堅硬脹痛感。取穴:次髎穴。
《史記》中扁鵲說過,疾病若只停留在皮膚組織,可用熱敷或藥浴來治療。若已進入血管,則需針灸或砭石來治療。若到了腸胃層面,則可通過飲用藥酒來治療。然而,若疾病已深入骨髓,即使是掌管生命的神明也無能為力。疾病若在骨髓,通常是從皮膚組織開始的。如果能在疾病還在皮膚組織時就進行治療,雖然不如聖人在疾病未發生前就預防,但也像是賢者在疾病即將發生時就進行治療。齊桓公卻認為醫生是為了獲利,想要治療未病的人以顯示自己的功績,最後導致病情無法挽回。
不僅齊桓公如此,一般人也都是這樣。所以我把扁鵲的話記在皮膚組織疾病的結尾,以此作為警示,同時也提醒醫生們,應在病人疾病尚未完全爆發時就進行治療。]
5. 腸痛
治腸痛(資生經)。穴太白
治腸痛。穴陷谷
治腸切痛。穴商曲
治腸中疼。嘔逆上氣。心痛身腫。穴建里
治腸中大熱。穴氣衝
腸痛亦多端。若疼甚者。乃腸癰。急宜服十全大補散等藥。其他宜隨證灸之。有老嫗。大腸中常若裡急後重。甚苦。自言。我必無痊日。此奇疾也。為按其大腸俞疼甚。令歸灸之而愈。
治腸癰為病。小腸重。小便數似淋。或繞臍生瘡。或膿從臍出。或從大便出膿血。穴屈兩肘正。灸肘頭銳骨各百壯。則下膿血立瘥。
白話文:
[腸胃疼痛]
治療腸胃疼痛(根據資生經)。取穴太白
治療腸胃劇烈疼痛。取穴陷谷
治療腸胃切割般的疼痛。取穴商曲
治療腸胃內部疼痛,以及噁心、反胃、上氣、心臟疼痛和身體浮腫。取穴建裏
治療腸胃極度發熱。取穴氣衝
腸胃疼痛的原因很多,如果疼痛非常嚴重,可能是腸炎,應立即服用十全大補散等藥物。其他的症狀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艾灸治療。有一個老太太,她的大腸經常感到緊縮且排便困難,痛苦不堪,她自言:「我恐怕無法康復了」,這是一種罕見的疾病。經檢查發現,她的大腸俞穴位非常疼痛,於是讓她回家對該穴位進行艾灸,結果病情得以康復。
治療腸炎疾病,小腸感覺沉重,頻繁小便類似尿道感染,或者肚臍周圍長出瘡,或者膿液從肚臍流出,或者從大便中排出膿血。雙手彎曲,取穴在肘頭尖銳的骨頭處,各艾灸一百次,就能立即排出膿血,病情會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