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一 (9)
卷四百二十一 (9)
1. 腰脊痛
治腰痛夾脊至頭。𠘧𠘧然。凡腰腳重痛。於此刺出血。久痼宿疹。亦皆立已(資生經)。穴委中
治腰脊痛。穴大鐘
治腰脊疝痛。穴小腸俞,中膂俞,白環俞
治腰脊痛惡寒。腰下至足不仁。穴次窌,胞肓,承筋
治腰脊痛引腹。穴合陽
治腰脊尻臀股。陰寒痛。穴扶承
治腰脊相引如解。及腰痛大便難。穴湧泉
治腰痛脊急。穴志室,京門
治腰脊急強。穴脾俞。小腸俞,膀胱俞,腰俞,神道,脊中,長強,大杼,膈關,水分
療腰髖疼。腰脊強不得轉。穴腰俞
治腰脊攣痛。大小便不利。百病髖疼不遂。腰中冷不識眠睡。又云。治腰脊急強不能俯仰。起坐難。手足不仁。小便黃。腰尻重。穴白環俞
白話文:
治療腰痛,疼痛從夾脊穴蔓延至頭部,需用針灸治療,效果顯著。凡是腰部和腿部沉重疼痛,可在夾脊穴刺血治療。久病積累的舊疾,也能立即見效。委中穴可用於治療腰腳重痛。
治療腰脊疼痛,可用大鐘穴。
治療腰脊疝痛,可用小腸俞穴、中膂俞穴、白環俞穴。
治療腰脊疼痛伴隨惡寒,腰部以下至足部麻木,可用次髎穴、胞肓穴、承筋穴。
治療腰脊疼痛牽連腹部,可用合陽穴。
治療腰脊、尻部、臀部、大腿陰寒疼痛,可用扶承穴。
治療腰脊疼痛,感覺像要散架一樣,以及腰痛伴隨排便困難,可用湧泉穴。
治療腰痛伴隨脊柱僵硬,可用志室穴、京門穴。
治療腰脊僵硬,可用脾俞穴、小腸俞穴、膀胱俞穴、腰俞穴、神道穴、脊中穴、長強穴、大杼穴、膈關穴、水分穴。
治療腰髖疼痛,腰脊僵硬不能轉動,可用腰俞穴。
治療腰脊攣痛,大小便不利,百病纏身,髖部疼痛不靈活,腰部冰冷難以入睡,又可治療腰脊僵硬無法彎腰仰頭,起坐困難,手足麻木,小便發黃,腰尻沉重,可用白環俞穴。
療腰脊痛。急食不消。腹堅急。穴志室,胞肓
療脊急強。腰至足酸重。穴膀胱俞
療腰脊急強。逆氣上攻。時噎。穴神堂
治腰脊強痛。穴大鐘
治腰脊強痛。食飲不消。腹堅急。穴志室
治腰脊不得俯仰。腰痛夾脊膂痛。上下按之應者。從項後至此穴。皆灸之立愈。穴京骨中膂俞
治腰脊內引。痛不得俯仰起坐。目䀮䀮。善怒多言。舌乾涎自出。足痿不收履。䯒寒不自溫。穴復溜
治筋攣䯒酸。髀樞痛。頸項強。腰不可俯仰。穴京骨
治腰腳脊沉沉然。遺溺。腰重不能舉體。風痹。髀樞痛。可出血。痼痢疾皆愈。又云。熱病汗不出。足熱。厥逆滿。膝不得屈伸。取其經血立愈。穴委中
白話文:
治療腰脊疼痛、急食不消、腹脹堅硬。穴位是志室、胞肓。
治療脊椎僵硬疼痛、腰部至腳部酸重。穴位是膀胱俞。
治療腰脊僵硬疼痛、逆氣上攻、時常噎住。穴位是神堂。
治療腰脊強直疼痛。穴位是大鐘。
治療腰脊強直疼痛、飲食不消、腹脹堅硬。穴位是志室。
治療腰脊無法彎曲、腰部疼痛夾着脊柱兩側疼痛,上下按壓有反應,從項後到此穴位,都灸治,立即見效。穴位是京骨中膂俞。
治療腰脊內部牽引疼痛,無法彎腰、起坐,眼睛昏花,易怒多話,舌頭乾燥有唾液自動流出,腳部無力無法穿鞋,怕冷無法保暖。穴位是復溜。
治療筋腱攣縮酸痛、髖關節疼痛、頸項僵硬、腰部無法彎曲。穴位是京骨。
治療腰部、腳部、脊椎沉重,遺尿,腰部沉重無法起身,風痹,髖關節疼痛,可以放血治療,久病痢疾都能治癒。又說,熱病發汗不出,腳部發熱,厥逆腹脹,膝蓋無法伸屈,取其經血立即見效。穴位是委中。
治腰脊強。引腹痛。陰股熱。膝䯒酸重。步履難。穴合陽
治腰脊相引如解。及療腰脊尻臀腹冷痛。穴扶承
治腰脊不可俯仰。舉量惡血注之股外。股腫。穴殷門
治腰脊痛不得轉。穴章門,次髎
治腰脊強。不得屈伸。穴懸樞
治肩背急。腰脊強。不得俯仰。穴三焦俞
治腰脊痛,穴膀胱俞
治腰脊攣痛。大小便不利。腰髖疼。腳膝不遂。溫痛腰脊冷疼不得臥。勞損風虛。穴白環俞
史記太倉公告宋建曰。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腰脅痛。不可俯仰。又不得小溲。不亟治。病即入濡腎。及其未舍五臟。急治之。即今病方客腎濡。此所謂腎痹也。宋建曰。建故有腰脊痛。往四五日弄石不能起。即復置之。暮腰脊痛不得溺。至今不愈。建病所謂腎痹也。其病得之好持重。即為坐湯使服之。十八日而病愈。然則腰脊傷持重得病而入腎。灸腎俞可也。
白話文:
腰脊僵硬、腹部疼痛、陰部發熱、膝蓋酸重、走路困難,可以針灸合陽穴。
腰脊疼痛,疼痛感蔓延至臀部、腹部,或腰脊尻臀腹冰冷疼痛,可以針灸扶承穴。
腰脊無法彎腰抬頭,感覺有惡血積聚在腿部,導致腿部腫脹,可以針灸殷門穴。
腰脊疼痛無法轉動,可以針灸章門穴、次髎穴。
腰脊僵硬,無法彎曲伸展,可以針灸懸樞穴。
肩膀背部僵硬、腰脊僵硬,無法彎腰抬頭,可以針灸三焦俞穴。
腰脊疼痛,可以針灸膀胱俞穴。
腰脊攣縮疼痛、大小便不順暢、腰髖疼痛、腳膝無力、腰脊冰冷疼痛無法躺臥、勞損風虛,可以針灸白環俞穴。
史記記載,太倉公告宋建曾經腰脅疼痛,無法彎腰抬頭,也無法小便,如果不積極治療,疾病就會侵入腎臟。由於他當時病症剛進入腎臟,所以他立即治療,治好了這個所謂的「腎痹」。宋建說,他曾經腰脊疼痛,連拿石頭都站不起來,必須躺下休息。到了晚上,腰脊疼痛又無法小便,一直到現在都還沒好。宋建的病症就是「腎痹」,是由於他經常搬重物所致。因此,可以服用坐湯治療,經過十八天後,病情就會痊癒。由此可見,腰脊受傷、搬重物導致的疾病,如果侵入腎臟,就可以灸腎俞穴治療。
治腰清脊強。四肢懈惰。善怒咳嗽少氣。鬱郁然不得息。厥逆。肩不可舉。馬刀。強身瞤。穴章門
治背惡寒痛。脊強。難以俯仰。穴膈關,秩邊,京骨
治腰背不便。筋攣痹縮。虛熱閉塞。灸第二十一椎兩邊相去各一寸半。灸隨年壯。
白話文:
腰痛、脊椎无力、四肢无力、容易生气、咳嗽气短、心情郁闷、突然昏厥、肩膀抬不起来,可以用马刀药治疗,还能强身健体。穴位是章门。
背部发冷疼痛、脊椎僵硬、难以弯腰,可以灸膈关、秩边、京骨穴位。
腰背僵硬、筋脉挛缩、虚热闭塞,可以灸第21节椎骨两侧各一寸半的位置,灸的时候根据年龄和体质调整灸的时间和次数。
2. 脊痛
治脊強反折。瘛瘲癲疾(資生經)。穴五處,身柱,委中,委陽,崑崙
治脊強。穴膈關
治脊強背尻骨重。穴崑崙
治脊痓反折。穴京門,石關
治脊內廉痛。穴陰谷
治脊急強。穴至陽
治脊強不能俯仰。穴章門,膈俞,胃倉,大腸俞
治脊痛。穴胃俞
治腹中氣脹引脊痛。食多身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後取季脅。穴脾俞,大腸俞
療脊急強。穴膀胱俞
治赤白洞利。腰脊痛。穴小腸俞。五十壯。
治賁氣上下。引腰脊痛。穴氣海
治腎虛消渴。腰脊不得俯仰。夾脊膂痛。上下按之應者。從項後至此穴。灸之立愈。穴中膂俞
白話文:
治療脊柱僵硬反折,可用身柱、委中、委陽、崑崙等穴位;治療脊柱僵硬,可用膈關穴;治療脊柱僵硬、背部和尾骨沉重,可用崑崙穴;治療脊柱疼痛反折,可用京門、石關穴;治療脊柱內側疼痛,可用陰谷穴;治療脊柱急劇僵硬,可用至陽穴;治療脊柱僵硬不能俯仰,可用章門、膈俞、胃倉、大腸俞等穴位;治療脊柱疼痛,可用胃俞穴;治療腹中氣脹引發脊柱疼痛、食量多卻身體消瘦,稱為「食晦」,先取脾俞穴,後取季脅穴;治療脊柱急劇僵硬,可用膀胱俞穴;治療赤白帶下、腰脊疼痛,可用小腸俞穴,灸五十壯;治療賁氣上下引發腰脊疼痛,可用氣海穴;治療腎虛消渴、腰脊不能俯仰、夾脊膂痛,上下按壓有反應,從項後到中膂俞穴,灸之即可治愈。
3. 骨疼
療骨疼(資生經)。穴膈俞,紫宮,玉堂
治骨疼。穴上關
治骨痛。穴絕骨。五十壯。
治骨痹煩悶。穴商丘
治皮肉骨痛。穴膈俞
治骨痛。穴太白
治骨寒熱。穴復溜
治骨髓冷疼痛。穴上廉。七十一壯。骨會大杼(禁灸)。骨病治此。髓會絕骨。髓病治此。
此病在骨髓。秦越人以為司命無奈之何者。骨髓有病亦惙矣。八十一難經疏乃云。骨會大杼。骨病治此。髓會絕骨。髓病治此。是尚有針灸法也。可不針灸乎。但明堂上經云。大杼禁灸。而銅人云。可灸七壯。明堂下經云。可灸五壯。素問諸經既同。惟明堂獨異。灸之可也。況明堂經固云。禁穴許灸三壯乎。艾炷若小。一二壯亦可。更灸上廉絕骨等穴尤佳。
白話文:
治療骨骼疼痛,可以針灸膈俞、紫宮、玉堂穴位。治療骨骼疼痛,可以針灸上關穴位。治療骨骼疼痛,可以針灸絕骨穴位,灸五十一壯。治療骨骼痺痛伴隨煩悶,可以針灸商丘穴位。治療皮肉骨骼疼痛,可以針灸膈俞穴位。治療骨骼疼痛,可以針灸太白穴位。治療骨骼寒熱,可以針灸復溜穴位。治療骨髓寒冷疼痛,可以針灸上廉穴位,灸七十一壯。骨骼會聚於大杼穴位(禁灸),骨骼疾病就以此穴位治療。骨髓會聚於絕骨穴位,骨髓疾病就以此穴位治療。
骨骼疾病的病灶位於骨髓,古代醫家秦越人認為這是命運使然,無可奈何。骨髓有病,患者就會十分痛苦。然而,《八十一難經疏》記載,骨骼會聚於大杼穴位,骨骼疾病就以此穴位治療。骨髓會聚於絕骨穴位,骨髓疾病就以此穴位治療。也就是說,針灸療法依然可以治療此病。既然如此,為何不針灸呢?雖然《明堂上經》記載大杼穴位禁灸,但《銅人》記載可以灸七壯。《明堂下經》記載可以灸五壯。諸多經書都一致,唯獨《明堂》記載不同,因此可以針灸。況且,《明堂經》本身也記載,禁灸穴位可以灸三壯。如果艾炷較小,一、二壯也是可以的。更重要的是,針灸上廉、絕骨等穴位效果更好。
4. 腠理痛
治肩背急。風冷客於腠理。頸項強痛。不得顧(資生經)。穴附分
治背腠寒慄。重衣不得溫。穴陽白
治腠中痛。穴肝俞
治背腠寒。穴次髎
治腰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淋。心下堅脹。穴次髎
史記扁鵲之言曰。疾居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也。夫疾之在骨髓。蓋始於居腠理也。使居腠理而能治。雖不如聖人之治於無病。亦如賢者之治將病也。齊桓侯乃以醫為好利。欲治不疾以為功。而卒至於不可救。
不特齊侯為然。人皆然也。吾故志扁鵲之言於腠理之末。以戒之。亦使醫者。當治人於將病焉耳。
白話文:
肩背疼痛、脖子僵硬、無法轉頭,可能是風寒侵入腠理所致,可用附分穴治療。背部發冷,穿再多衣服也不暖,可用陽白穴治療。腠理疼痛,可用肝俞穴治療。背部發寒,可用次髎穴治療。腰部以下到腳麻木、背部發冷、小便赤色、心口脹痛,可用次髎穴治療。扁鵲說,疾病停留在腠理,可以用湯熨來治療;停留在血脈,可以用針石來治療;停留在腸胃,可以用酒醪來治療;停留在骨髓,就連神仙也無力回天了。疾病停留在骨髓,一開始都是從腠理開始的。能夠在腠理階段就治療疾病,雖然不如聖人治病於未病,但也如同賢者治病於將病。齊桓公只把醫生當成賺錢工具,想要治好還沒生病的人來邀功,最終卻導致病入膏肓無可救藥。不只是齊桓公,所有人都是這樣。我記載扁鵲關於腠理的言論,就是為了提醒世人,也讓醫生們知道,應該在人快要生病的時候就開始治療。
5. 腸痛
治腸痛(資生經)。穴太白
治腸痛。穴陷谷
治腸切痛。穴商曲
治腸中疼。嘔逆上氣。心痛身腫。穴建里
治腸中大熱。穴氣衝
腸痛亦多端。若疼甚者。乃腸癰。急宜服十全大補散等藥。其他宜隨證灸之。有老嫗。大腸中常若裡急後重。甚苦。自言。我必無痊日。此奇疾也。為按其大腸俞疼甚。令歸灸之而愈。
治腸癰為病。小腸重。小便數似淋。或繞臍生瘡。或膿從臍出。或從大便出膿血。穴屈兩肘正。灸肘頭銳骨各百壯。則下膿血立瘥。
白話文:
治腸痛(資生經)
穴位治療腸痛
- 治腸痛: 穴位為太白。
- 治腸切痛: 穴位為陷谷。
- 治腸切痛: 穴位為商曲。
- 治腸中疼,嘔逆上氣,心痛身腫: 穴位為建里。
- 治腸中大熱: 穴位為氣衝。
其他腸痛治療
腸痛症狀繁多,若疼痛劇烈,可能是腸癰,需急用十全大補散等藥物治療。其他腸痛則需根據具體症狀進行灸療。
曾有一位老婦人,大腸經常有裡急後重感,痛苦難忍,自言絕無痊癒之日,認為這是奇疾。經診斷發現其大腸俞穴疼痛劇烈,於是令其灸之,病症隨即痊癒。
治療腸癰
腸癰症狀包括小腸沉重、小便頻繁且似淋漓不盡、臍周生瘡、膿從臍或大便排出。治療方法:屈兩肘,灸肘頭銳骨各一百壯,可使膿血排出,迅速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