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三 (21)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十三 (21)

1.

腎者。藏也。兩旁五十四穴(並二十三單穴。共七十七穴)。出甲乙經。

腎出於湧泉。湧泉者。水也(一名地衝。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指宛宛中。足少陰脈之所出也。為井。冬三月宜灸之)。流於然谷。然谷者。火也(一名龍淵。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足少陰脈之所留也。為榮。春三月宜灸之)。注於太谿。太谿者。土也(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者中。

足少陰脈之所注也。為俞。夏三月宜灸之)。行於復溜。復溜者。金也(一名伏白。一名昌陽。在足踝上二寸陷者中。足少陽脈之所行也。為經)。入於陰谷。陰谷者。水也(在膝內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應手。屈膝得之。足少陰脈之所入也。為合。秋三月宜灸之)。

湧泉(一名地衝。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指宛宛中。灸三壯。主腰痛。大便難。小腹中痛。小便不利。甄權云。在腳心底宛宛中。白肉際是。主熱中。少氣厥寒。灸之熱去。頭痛煩心。心痛不嗜食。咳而短氣。喉痹身熱痛。脊脅相引。匆匆善忘。足厥。喘逆。足下清至膝。陰痹腹脹。頭項痛。眼眩。男子如蠱。女子如阻。身體腰背如解。不欲食。丈夫頹疝。陰跳痛。篡中不得溺。腹䐜脅下支滿。癃閉。陰痿。後時少泄。四肢不舉。實則身頭痛。汗不出。目䀮䀮然無可見。怒欲殺人。暴痛引臏下節。時有熱氣。筋攣膝痛不可屈伸。狂如新發。衄不食。喘呼。少腹痛。引嗌足厥痛。肩背頸痛頭眩。婦人無子。咽中痛。不可內食。轉筋。風入腹中俠臍急。胸脅支滿。衄不止。五指端盡痛。足不得踐地。癲疾。喑不能言)。

然谷(一名龍淵。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灸三壯。主不嗜食。心如懸。哀而善怒。嗌內腫。心惕惕然恐。如人將捕之。多涎出。喘逆少氣。呼吸不足以息。心痛如刺。厥心痛。與背相引。善瘛瘲如後觸其心。傴僂者。腎心痛也。厥心痛。如錐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胸中寒。脈代時不至。上重下輕。足不能安地。小腹脹上搶心。胸脅支滿。咳唾有血。喉痹。癃疝石水。女子不子。陰暴出。淋漏。男子精溢脛酸。不能久立。寒熱。消渴。黃癉。足一寒一熱。亂縱煩滿。小兒臍風。口不開。善驚。痿厥。癲疾。洞泄)。

太谿(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者中。灸三壯。主瘧。咳逆心悶。不得臥。嘔甚。熱多寒少。欲閉戶而處。寒足厥。足熱腎脹。熱病汗不出。默默嗜臥。溺黃少腹熱。嗌中痛。腹脹內腫。涎下厥心痛。如錐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霍亂吐泄不自知。消癉。善噫。氣走咽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尿黃。大便難。嗌中腫痛。唾血。口中熱如膠。胞中有大疝瘕積。與陰相引如痛苦穴泄上下出痓。胸中滿痛。乳腫潰癰。咳逆上氣。喉咽喝有聲。厥氣上支)。

白話文:

腎臟,是儲藏精氣的地方。在身體兩側,共有五十四個穴位(加上二十三個單穴,總共七十七個穴位)。這些記載出自《甲乙經》。

腎經的氣血從湧泉穴發出。湧泉穴,屬水(又名地衝,位於腳底中心凹陷處,腳趾彎曲時的凹陷處,是足少陰腎經的起始穴位,五行屬井。冬天三個月適合在此處艾灸)。腎經的氣血流經然谷穴。然谷穴,屬火(又名龍淵,位於腳內踝前突起骨頭下方的凹陷處,是足少陰腎經氣血停留的地方,五行屬榮。春天三個月適合在此處艾灸)。腎經的氣血注入太谿穴。太谿穴,屬土(位於腳內踝後方,跟骨上方動脈跳動的凹陷處,是足少陰腎經氣血匯集的地方,五行屬俞。夏天三個月適合在此處艾灸)。腎經的氣血運行到復溜穴。復溜穴,屬金(又名伏白、昌陽,位於腳踝上方兩寸的凹陷處,是足少陰腎經氣血經過的地方,五行屬經)。腎經的氣血進入陰谷穴。陰谷穴,屬水(位於膝蓋內側輔助骨的後方,大筋和小筋之間,按壓時有感覺,彎曲膝蓋時可以找到,是足少陰腎經氣血匯入的地方,五行屬合。秋天三個月適合在此處艾灸)。

湧泉穴(又名地衝,位於腳底中心凹陷處,腳趾彎曲時的凹陷處。艾灸三壯。主要治療腰痛、大便困難、小腹疼痛、小便不暢。甄權說,在腳心底凹陷處,皮膚交界的地方,主要治療因熱引起的疾病,氣短虛寒,艾灸後熱感消失。也治療頭痛煩躁、心痛不想吃東西、咳嗽氣短、咽喉腫痛、身體發熱疼痛、脊背牽引痛、健忘、腳厥冷、喘逆、腳底發冷至膝蓋、陰部麻痹、腹脹、頭項疼痛、眼花。男子像蠱惑病,女子像阻塞病,身體腰背像要解散一樣,不想吃東西。也治療男子陰囊下墜、陰部跳痛、小便困難、腹部脹滿、脅下疼痛、小便不通、陽痿、性功能障礙、四肢無力。實證時會頭痛、不出汗、視力模糊、脾氣暴躁想殺人、突然疼痛牽引到膝蓋以下、時有熱感、筋攣膝痛不能彎曲伸直、癲狂發作、流鼻血、不進食、喘息、少腹疼痛、牽引到咽喉、腳部冰冷疼痛、肩背頸痛頭暈、婦女不孕、咽喉痛難以進食、轉筋、風邪侵入腹部導致臍部周圍疼痛、胸脅脹滿、流鼻血不止、五指末端都痛、腳不能踩地、癲癇、失聲不能說話)。

然谷穴(又名龍淵,位於腳內踝前突起骨頭下方的凹陷處。艾灸三壯。主要治療不思飲食、心慌、悲傷易怒、咽喉腫脹、心悸不安、像有人要抓你一樣、口水多、喘逆氣短、呼吸困難、心痛如刺、心絞痛、牽引到背部、抽搐像心臟受到衝擊一樣、駝背。也治療腎源性心痛、像錐子刺心一樣的心痛,心痛劇烈的是脾臟引起的心痛。也治療胸中發冷、脈搏不規則、上身重下身輕、腳不能著地、小腹脹氣上頂到心、胸脅脹滿、咳嗽吐血、咽喉腫痛、疝氣積水、女子不孕、陰部突然突出、淋漓不盡、男子遺精、腿酸、不能久站、發冷發熱、消渴症、黃疸病、腳忽冷忽熱、煩躁不安、小兒臍風、口不能張開、容易受驚、痿厥、癲癇、腹瀉)。

太谿穴(位於腳內踝後方,跟骨上方動脈跳動的凹陷處。艾灸三壯。主要治療瘧疾、咳嗽氣逆、心悶、不能安睡、嘔吐嚴重、發熱多於寒冷、想關門獨處、腳冰涼、腳發熱腎脹、發熱病不出汗、沉默寡言嗜睡、小便黃、小腹發熱、咽喉疼痛、腹脹內腫、口水多、心絞痛、像錐子刺心一樣的心痛,心痛劇烈的是脾臟引起的心痛。也治療霍亂吐瀉不止、消渴病、經常打嗝、氣體上衝咽喉不能說話、手腳發涼、小便黃、大便困難、咽喉腫痛、吐血、口中發熱像膠水一樣、腹腔有腫塊、牽引到陰部像痛苦一樣、大小便失禁、胸中脹痛、乳房腫痛潰爛、咳嗽氣逆上氣、咽喉發出喝喝的聲音、氣逆上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