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解剖位置
- 位在頭部的帽狀腱膜中;
- 此處有顳淺動脈與靜脈的額部分支;
- 分佈有來自額神經的內側與外側支,這些神經在此點會合。
針刺方法
穴道介紹
目窗穴功效開竅明目,熄風鎮驚,祛風消腫。主治頭痛,牙齦腫痛,眼部浮腫,鼻塞,癲癇,面部浮腫,發熱不出汗,上頜牙齦腫痛;神經性頭痛,青光眼,結膜炎。
現代研究針刺目窗爲主治療單純性青光眼,取目窗穴,毫針向眼部方向沿皮刺入0.5寸,使針感向眼區放射,留針30分鐘,每日1次,10次爲1療程,療程間隔2日,總有效率84.8%。
穴道配伍
目窗穴位於目外眥稍下方,屬膽經,具有疏通經絡、清洩肝膽、明目止痛的功效。其配伍應用多樣,根據臟腑經絡的相關性及病症的特性,達到協同治療的效果。
1. 面目浮腫:目窗穴配陷谷穴
陷谷穴屬足陽明胃經,具有瀉熱通便、消腫利水的功效。面目浮腫多因濕熱內蘊或脾腎陽虛導致水液代謝失常。目窗穴清洩肝膽之火,陷谷穴瀉胃腸濕熱,二者合用,標本兼治,達到消腫利水的效果。原理在於協同疏通肝膽、胃經的氣血運行,促進水液代謝。
2. 頭痛:目窗穴配風池穴、關沖穴
風池穴屬足少陽膽經,具有疏風清熱、鎮靜止痛的功效。關沖穴屬手少陽三焦經,具有瀉火解毒、通經活絡的作用。頭痛多因風寒、風熱、肝陽上亢等引起。目窗穴清洩肝膽之火,風池穴疏散風寒風熱,關沖穴瀉三焦經之火,三穴合用,標本兼治,達到疏風清熱、止痛的效果。原理是通過疏通膽經、三焦經及相關經絡氣血運行,緩解頭痛。
3. 頭痛:目窗穴配天沖穴、風池穴、印堂穴
天沖穴屬足厥陰肝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止痛的功效。印堂穴位於額部,具有寧心安神、疏通經絡的作用。此配伍與上述相似,但加入天沖穴和印堂穴,更強調疏肝理氣,寧心安神,擴大了治療範圍,適用於肝鬱化火型頭痛。
4. 目赤腫痛:目窗穴配睛明穴、瞳子髎穴、大陵穴
睛明穴、瞳子髎穴均屬足太陽膀胱經,具有清肝明目、通經活絡的功效。大陵穴屬手厥陰心包經,具有寧心安神、清熱瀉火的作用。此配伍針對目赤腫痛,通過清肝明目,瀉火通絡,達到治療效果。
5. 小兒驚癇:目窗穴配百會穴、中沖穴、合谷穴
百會穴為督脈穴位,具有寧神醒腦的作用。中沖穴屬手厥陰心包經,具有瀉心火、寧心安神的作用。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此配伍針對小兒驚癇,通過開竅醒神,疏通經絡,達到治療效果。
綜上,目窗穴的配伍應用,需根據具體病症,選擇相應的穴位,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其原理均在於協同作用,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Youtube影片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結膜炎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神經系統疾病
- 癲癇
- 梅尼爾氏病
- 頭痛
眼與附器疾病
- 失明
- 麥粒腫
- 近視
- 散光
- 結膜炎
- 眼睛紅痛
耳與乳突疾病
- 暈眩
呼吸系統疾病
- 感冒
消化系統疾病
- 牙齦腫脹痛
- 慢性肝炎
艾灸刮痧
目窗穴 艾灸/遠紅外線加熱方法
艾灸
- 準備:
- 艾條/艾柱
- 灸器(例如:艾灸盒、艾灸罐)
- 藥棉
- 酒精
- 消毒: 用酒精棉球消毒艾灸器和周圍皮膚。
- 點燃艾條/艾柱: 點燃艾條/艾柱,待其燃燒穩定後,將艾條/艾柱置於灸器中。
- 施灸:
- 將灸器放置於目窗穴位置,距離皮膚約2-3釐米。
- 施灸時間一般為5-10分鐘,可根據個人耐受程度調整。
- 施灸過程中注意觀察皮膚變化,若出現紅腫或疼痛,應立即停止施灸。
- 結束:
- 施灸結束後,用藥棉輕輕擦拭皮膚。
- 避免接觸冷水,注意保暖。
遠紅外線加熱(神燈)
- 準備:
- 遠紅外線神燈
- 保鮮膜
- 毛巾
- 消毒: 用酒精棉球消毒神燈表面。
- 定位: 將神燈放置在目窗穴上方,距離皮膚約10-15釐米。
- 加熱:
- 啟動神燈,將其照射在目窗穴位置。
- 加熱時間一般為15-20分鐘,可根據個人感受調整。
- 加熱過程中注意觀察皮膚變化,若出現紅腫或疼痛,應立即停止加熱。
- 結束:
- 加熱結束後,用毛巾擦拭皮膚,注意保暖。
注意事項:
- 施灸/加熱時,應保持頭部平穩,避免移動。
- 施灸/加熱後,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 孕婦、經期女性、皮膚破損者、患有嚴重疾病者慎用。
- 施灸/加熱過程中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停止並諮詢專業醫務人員。
按摩推拿
目窗穴按摩方法
重點程序:
- 準備: 拇指彎曲,以指甲垂直方向放置。
- 定位: 找到目窗穴位置,位於頭臨泣穴後1寸。
- 按壓: 用拇指指甲垂直下壓目窗穴,力度適中,產生輕微酸脹感。
- 時間: 每次左右各掐按一次,持續數秒。
- 重複: 可根據個人需求重複按壓數次。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