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八 (11)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1)

1. 陰疝小便門

寒疝腹痛:陰市太谿肝俞。

疝瘕:陰蹻(此二穴,在足內踝陷中。主卒疝,小腹疼痛,左取右,右取左,灸三壯。女人月水不調,亦灸)。

卒疝:丘墟大敦陰市照海。

頹疝:曲泉中封太衝商丘。

痃癖(小腹下痛):太谿三里陰陵曲泉脾俞三陰交。

疝瘕:陰陵太谿丘墟照海。

腸癖,㿉疝,小腸痛:通谷(灸百壯)束骨大腸俞。

偏墜水腎:歸來大敦三陰交。

陰疝:太衝大敦。

痃瘕膀胱小腸:燔針刺五樞氣海三里三陰交氣門(百壯)。

陰腎偏,大小便數,或陰入腹:大敦。

陰腫:曲泉太谿大敦腎俞三陰交。

陰莖痛:陰陵曲泉行間太衝陰谷三陰交大敦太谿腎俞中極。

陰莖痛,陰汗濕:太谿魚際中極三陰交。

轉胞不溺,淋瀝:關元。

腎臟虛冷,日漸羸瘦,勞傷,陰疼凜凜,少氣遺精:腎俞。

遺精白濁:腎俞關元三陰交。

夢遺失精:曲泉(百壯)中封太衝至陰膈俞脾俞三陰交腎俞關元三焦俞。

寒熱氣淋:陰陵泉。

淋癃:曲泉然谷陰陵行間大敦小腸俞湧泉氣門(百壯)。

小便黃赤:陰谷太谿腎俞氣海膀胱俞關元。

小便五色:委中前谷。

小便不禁:承漿陰陵委中太衝膀胱俞大敦。

小便赤如血:大陵關元。

婦人胞轉,不利小便:灸關元(二七壯)。

遺溺:神門魚際太衝大敦關元。

陰痿丸騫:陰谷陰交然谷中封大敦。

陰挺出:太衝少府照海曲泉。

疝氣偏墜:以小繩量患人口兩角,為一分,作三折,成三角,如△樣,以一角安臍心,兩角在臍下兩旁,盡處是穴。患左灸右,患右灸左,二七壯立愈。二穴俱灸亦可。

膀胱氣攻兩脅臍下,陰腎入腹:灸臍下六寸兩旁各一寸,炷如小麥大,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白話文:

陰疝小便門

寒疝導致腹痛:按壓陰市穴、太谿穴、肝俞穴。

疝氣腫塊:按壓陰蹻穴(這兩個穴位在腳內踝的凹陷處,主要治療突然發生的疝氣和小腹疼痛,如果是左邊疼痛按壓右邊的穴位,右邊疼痛按壓左邊的穴位,針灸三次)。婦女月經不調,也可以針灸此穴。

突然發生的疝氣:按壓丘墟穴、大敦穴、陰市穴、照海穴。

疝氣下墜:按壓曲泉穴、中封穴、太衝穴、商丘穴。

腹部下方疼痛:按壓太谿穴、足三里穴、陰陵泉穴、曲泉穴、脾俞穴、三陰交穴。

疝氣腫塊:按壓陰陵泉穴、太谿穴、丘墟穴、照海穴。

腸道疾病、疝氣、小腸疼痛:按壓通谷穴(針灸一百次)、束骨穴、大腸俞穴。

陰囊腫大、腎臟問題:按壓歸來穴、大敦穴、三陰交穴。

陰部疝氣:按壓太衝穴、大敦穴。

腹部腫塊、膀胱和小腸問題:用燒針刺五樞穴、氣海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氣門穴(針灸一百次)。

陰部偏斜、大小便次數多、陰莖縮入腹部:按壓大敦穴。

陰部腫脹:按壓曲泉穴、太谿穴、大敦穴、腎俞穴、三陰交穴。

陰莖疼痛:按壓陰陵泉穴、曲泉穴、行間穴、太衝穴、陰谷穴、三陰交穴、大敦穴、太谿穴、腎俞穴、中極穴。

陰莖疼痛、陰部潮濕:按壓太谿穴、魚際穴、中極穴、三陰交穴。

膀胱功能異常導致無法排尿、排尿不順暢:按壓關元穴。

腎臟虛弱寒冷、身體日漸消瘦、勞累受傷、陰部疼痛、呼吸短促、遺精:按壓腎俞穴。

遺精、白濁:按壓腎俞穴、關元穴、三陰交穴。

夢中遺精:按壓曲泉穴(針灸一百次)、中封穴、太衝穴、至陰穴、膈俞穴、脾俞穴、三陰交穴、腎俞穴、關元穴、三焦俞穴。

寒熱交替的淋病:按壓陰陵泉穴。

淋病導致排尿困難:按壓曲泉穴、然谷穴、陰陵泉穴、行間穴、大敦穴、小腸俞穴、湧泉穴、氣門穴(針灸一百次)。

小便黃赤:按壓陰谷穴、太谿穴、腎俞穴、氣海穴、膀胱俞穴、關元穴。

小便呈現五種顏色:按壓委中穴、前谷穴。

小便失禁:按壓承漿穴、陰陵泉穴、委中穴、太衝穴、膀胱俞穴、大敦穴。

小便帶血:按壓大陵穴、關元穴。

婦女膀胱功能異常、排尿不順暢:針灸關元穴(十四次)。

遺尿:按壓神門穴、魚際穴、太衝穴、大敦穴、關元穴。

陽痿、睾丸萎縮:按壓陰谷穴、陰交穴、然谷穴、中封穴、大敦穴。

陰莖脫出:按壓太衝穴、少府穴、照海穴、曲泉穴。

疝氣偏墜:用小繩子量取患者兩嘴角之間的距離,作為一分,將繩子摺成三等份,形成三角形,將一個角對準肚臍,另外兩個角在肚臍下兩側,盡頭之處就是穴位。如果左側患病就灸右側穴位,右側患病就灸左側穴位,針灸十四次就會痊癒。兩個穴位都灸也可以。

膀胱氣體攻入兩脅、肚臍下方,導致陰部縮入腹部:針灸肚臍下六寸兩旁各一寸的穴位,針灸量如小麥大小,如果左側患病就灸右側穴位,右側患病就灸左側穴位。

2. 頭面門

頭痛:百會上星風府風池攢竹絲竹空小海陽谿大陵後谿合谷腕骨中衝中渚崑崙陽陵。

頭強痛:頰車風池肩井少海後谿前谷。

頭偏痛:頭維。

腦瀉:顖會通谷。

頭風:上星前頂百會陽谷合谷關衝崑崙俠谿。

腦痛:上星風池腦空天柱少海。

頭風,面目赤:通里解谿。

頭風牽引腦頂痛:上星百會合谷。

偏正頭風:百會前頂神庭上星絲竹空風池合谷攢竹頭維。

醉後頭風:印堂攢竹三里。

頭風眩暈:合谷豐隆解谿風池垂手著兩腿,灸虎口內。。

面腫:水溝上星攢竹支溝間使中渚液門解谿行間厲兌譩譆天牖風池。

面癢腫:迎香合谷。

頭項俱痛:百會後頂合谷。

頭風冷淚出:攢竹合谷。

頭痛項強,重不能舉,脊反折,不能回顧:承漿(先瀉後補)風府。

腦昏目赤:攢竹。

頭旋:目窗百會申脈至陰絡卻。

面腫項強,鼻生息肉:承漿(三分,推上復下)。

頭腫:上星前頂大陵(出血)公孫。

頰腫:頰車。

頤頷腫:陽谷腕骨前谷商陽丘墟俠谿手三里。

風動如蟲行:迎香。

頸項強急:風府。

頭目浮腫:目窗陷谷。

眼瞼瞤動:頭維攢竹。

腦風而疼:少海。

頭重身熱:腎俞。

眉棱痛:肝俞。

毛髮焦脫:下廉。

面浮腫:厲兌。

面腫:灸水分。

頭目眩疼,皮腫生白屑:灸顖會。

白話文:

頭痛: 治療頭痛,可以取穴百會、上星、風府、風池、攢竹、絲竹空、小海、陽谿、大陵、後谿、合谷、腕骨、中衝、中渚、崑崙、陽陵這些穴位。

頭部劇烈疼痛: 治療頭部劇烈疼痛,可以取穴頰車、風池、肩井、少海、後谿、前谷這些穴位。

偏頭痛: 治療偏頭痛,可以取穴頭維這個穴位。

腦部脹痛(像要瀉出來的感覺): 治療腦部脹痛,可以取穴顖會、通谷這些穴位。

頭風(頭痛,像風吹一樣): 治療頭風,可以取穴上星、前頂、百會、陽谷、合谷、關衝、崑崙、俠谿這些穴位。

腦部疼痛: 治療腦部疼痛,可以取穴上星、風池、腦空、天柱、少海這些穴位。

頭風,面部發紅: 治療頭風且面部發紅,可以取穴通里、解谿這些穴位。

頭風牽引導致頭頂痛: 治療頭風牽引導致頭頂痛,可以取穴上星、百會、合谷這些穴位。

偏頭痛或正頭痛: 治療偏頭痛或正頭痛,可以取穴百會、前頂、神庭、上星、絲竹空、風池、合谷、攢竹、頭維這些穴位。

酒後頭風: 治療酒後頭風,可以取穴印堂、攢竹、足三里這些穴位。

頭風眩暈: 治療頭風眩暈,可以取穴合谷、豐隆、解谿、風池,同時讓患者垂下手,兩腿著地,並灸虎口內側。

面部腫脹: 治療面部腫脹,可以取穴水溝、上星、攢竹、支溝、間使、中渚、液門、解谿、行間、厲兌、譩譆、天牖、風池這些穴位。

面部發癢腫脹: 治療面部發癢腫脹,可以取穴迎香、合谷這些穴位。

頭和脖子都痛: 治療頭和脖子都痛,可以取穴百會、後頂、合谷這些穴位。

頭風,流冷淚: 治療頭風,流冷淚,可以取穴攢竹、合谷這些穴位。

頭痛、脖子僵硬,嚴重到無法抬頭,背部彎曲,無法回頭: 治療頭痛、脖子僵硬,嚴重到無法抬頭,背部彎曲,無法回頭,可以取穴承漿(先瀉後補)、風府這些穴位。

腦部昏沉、眼睛發紅: 治療腦部昏沉、眼睛發紅,可以取穴攢竹這個穴位。

頭暈: 治療頭暈,可以取穴目窗、百會、申脈、至陰、絡卻這些穴位。

面部腫脹、脖子僵硬,鼻孔長息肉: 治療面部腫脹、脖子僵硬,鼻孔長息肉,可以取穴承漿(針刺三分深,並從上往下推拿)。

頭部腫脹: 治療頭部腫脹,可以取穴上星、前頂、大陵(出血)、公孫這些穴位。

臉頰腫脹: 治療臉頰腫脹,可以取穴頰車這個穴位。

下巴腫脹: 治療下巴腫脹,可以取穴陽谷、腕骨、前谷、商陽、丘墟、俠谿、手三里這些穴位。

臉部像有蟲子在爬動的感覺: 治療臉部像有蟲子在爬動的感覺,可以取穴迎香這個穴位。

頸部僵硬: 治療頸部僵硬,可以取穴風府這個穴位。

頭和眼睛浮腫: 治療頭和眼睛浮腫,可以取穴目窗、陷谷這些穴位。

眼皮跳動: 治療眼皮跳動,可以取穴頭維、攢竹這些穴位。

腦風導致疼痛: 治療腦風導致疼痛,可以取穴少海這個穴位。

頭部沉重、身體發熱: 治療頭部沉重、身體發熱,可以取穴腎俞這個穴位。

眉骨疼痛: 治療眉骨疼痛,可以取穴肝俞這個穴位。

頭髮焦枯脫落: 治療頭髮焦枯脫落,可以取穴下廉這個穴位。

面部浮腫: 治療面部浮腫,可以取穴厲兌這個穴位。

面部腫脹: 治療面部腫脹,可以灸水分穴。

頭暈眼花疼痛,皮膚腫脹並生出白色皮屑: 治療頭暈眼花疼痛,皮膚腫脹並生出白色皮屑,可以灸顖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