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古籍記載「鼻衄」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鼻衄,即鼻中流血。包括在衄血範圍內,《靈樞,百病始生》篇云:"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若鼻衄不止又名鼻洪;鼻血過多,溢入口中,口鼻俱出血,名腦衄(《血證論》);甚而口、鼻、耳皆出血,名大衄(《諸病源候論》)。傷寒太陽病發熱無汗而鼻衄,衄則表解為自衄(《傷寒論》)。若以病因名之,則有時氣衄血、傷寒衄血、溫病衄血等(《諸病源候論》)。中醫古代典籍中記載相關穴道如下:
1.《針灸大成》:「主暴痺,口鼻衄血,中風邪,泣出,喜忘,飛尸惡疰,鬼語,喘息,寒熱瘧,目眩,遠視䀮䀮,癭氣。」
1.《針灸大成》:「主肩膊肘腕酸疼,瞇目䀮䀮,齒痛,鼻衄,寒熱瘧,癲疾多言,咽喉乾,喉痺,耳鳴,風汗不出,利小便。實則齲聾,瀉之,虛則齒寒痺膈,補之。」
1.《針灸大成》:「主鼻衄吐血,洒淅畏寒,厥逆氣驚,心痛霍亂,胸中滿。」
1.《針灸大成》:「主頸項轉側難,癭氣,鼻衄,鼻瘡,鼻窒,鼻多清涕,頭旋,尸厥,口喎,喘息,頭重,暫起僵仆,癭瘤。」
1.《針灸大成》:「主偏風半身不遂,心氣亂恍惚,心中風,偃臥不得傾側,汗出唇赤,狂走發癇,語悲泣,心胸悶亂,咳吐血,黃疸,鼻衄,目瞤目昏,嘔吐不下食,健忘,小兒心氣不足,數歲不語。」
1.《針灸大成》:「主大小便不利,嘔逆,膝冷痛,鼻衄,寒熱瘧,陰挺出,婦人白瀝,絕嗣。」
1.《針灸大成》:「主大風汗不出,勞損不得臥,溫瘧寒瘧,背悶氣滿,腹脹氣眩,胸中痛引腰背,腋拘脅痛,目眩,目痛,鼻衄,喘逆,臂膊內廉痛,不得俯仰,小兒食時頭痛,五心熱。」
1.《針灸大成》:「主易感風寒,咳嗽痰血,鼻衄,一切鼻病。」
1.《針灸甲乙經》:「頭腦中寒,鼻衄目泣出(《千金》作寒熱頭痛),神庭主之。」
1.《針灸甲乙經》:「肩背痛,寒熱,瘰癧繞頸,有大氣,暴聾氣蒙瞀,耳目不開,頭頷痛,淚出鼻衄,不得息,不知香臭,風眩喉痹,天牖主之。」
1.《針灸甲乙經》:「頭重鼻衄及瘛瘲,汗不出,煩心,足下熱,不欲近衣,項痛,目翳,鼻及小便皆不利,至陰主之。」
1.《針灸易學》:「鼻衄不止:合谷、上星、百勞、風府、迎香、人中、印堂。」
1.《針灸易學》:「鼻衄不止:合谷、上星、百勞、風府、迎香、人中、印堂。」
1.《針灸易學》:「鼻衄不止:合谷、上星、百勞、風府、迎香、人中、印堂。」
1.《針灸易學》:「鼻衄不止:合谷、上星、百勞、風府、迎香、人中、印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