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至陰。至,極也。陰,寒也,水也。至陰名意指體內膀胱經的寒濕水氣由此外輸體表。本穴物質為來自體內膀胱經的寒濕水氣,它位於人體的最下部,是人體寒濕水氣到達的極寒之地,故名至陰。
解剖位置
- 在這裡可以找到由趾背動脈和趾蹠側固有動脈組成的動脈網絡;
- 此處同時分布著趾蹠側固有神經以及足背外側皮神經。
針刺方法
淺刺0.1寸
穴道介紹
本穴道為膀胱經井穴。在古代,灸至陰穴是能可以讓產婦正常生產的方法之一。因此,至陰穴是一個婦科要穴。凡是月經不止的人,只要灸至陰穴,或在此穴道放血,通常會快速改善。
雖然位於腳趾頭,但是卻可以改善頭痛、鼻塞,有機會的時候可以體驗一下。
穴道配伍
1. 至陰穴配太沖穴、百會穴治頭痛:
- 原理:頭痛多因肝陽上亢、氣血瘀滯或風邪上擾引起。至陰穴瀉膀胱經之熱,通利經脈;太沖穴為肝經原穴,瀉肝火,平肝陽;百會穴為督脈之穴,為諸陽之會,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三穴合用,能清瀉肝火,疏通經絡,從而緩解頭痛。
2. 至陰穴配隱白穴、三陰交穴、京門穴緩解治療胎位不正:
- 原理:胎位不正與胞宮氣血運行不暢有關。至陰穴瀉熱通經;隱白穴為足太陰脾經之原穴,補脾益氣,健運脾胃;三陰交穴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調和氣血,理氣活血;京門穴為膽經經氣出入之處,通調氣機。此組配穴,旨在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促進胎兒順利轉位。
3. 氣血虛弱者,配足三里、腎俞:
- 原理:氣血虛弱者,需補益氣血。足三里為胃經合穴,具有補脾益氣,強壯身體的功能;腎俞穴為腎經背俞穴,補益腎氣,腎主骨生髓,與氣血生成密切相關。與至陰穴配合,可起到補益氣血,調理臟腑的作用,適合氣血虛弱導致的相關症狀。
4. 氣機鬱滯者,配肝俞、行間、足三里:
- 原理:氣機鬱滯常表現為胸悶、腹脹等症狀。肝俞穴為肝經背俞穴,疏肝理氣;行間穴為肝經瀉穴,瀉肝火,行氣活血;足三里補脾益氣,健運脾胃,有助於化解氣滯。此組配穴,通過疏肝理氣,健脾益胃,以達到調暢氣機的目的。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結膜炎
血液、造血器官與免疫系統疾病
- 貧血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月經不調
- 高血脂
神經系統疾病
- 小兒驚巒
- 梅尼爾氏病
- 頭痛
眼與附器疾病
- 容易流眼淚
- 夜盲
- 角膜炎
- 麥粒腫
- 結膜炎
- 眼睛紅痛
耳與乳突疾病
- 耳鳴
- 耳聾
- 暈眩
消化系統疾病
- 腹股溝疝氣
- 慢性肝炎
皮膚與皮下組織疾病
- 皮膚搔癢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背痛
- 腰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月經不調
- 排尿困難
- 子宮崩漏
- 尿道炎
- 尿道結石
- 月經過多
艾灸刮痧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至陰穴」的方法:
艾灸
- 準備:
- 選擇品質良好的艾條或艾柱。
- 準備艾灸盒或艾灸筒,確保安全。
- 消毒:
- 用酒精棉球消毒至陰穴周圍皮膚。
- 點燃艾條/艾柱:
- 點燃艾條/艾柱,待艾條/艾柱燃燒穩定後,即可進行艾灸。
- 施灸:
- 將艾條/艾柱懸停於至陰穴上方約1-2釐米處,施灸10-15分鐘。
- 注意保持適當的距離,避免灼傷皮膚。
- 結束:
- 艾灸結束後,用濕毛巾或清水清潔皮膚。
遠紅外線加熱
- 準備:
- 使用遠紅外線神燈,確保神燈功能正常。
- 定位:
- 將神燈的光照準至陰穴位置。
- 加熱:
- 將神燈距離至陰穴約15-20釐米,加熱10-15分鐘。
- 注意觀察皮膚狀況,如有過熱或不適,應立即停止加熱。
- 結束:
- 加熱結束後,用濕毛巾或清水清潔皮膚。
注意事項:
- 施灸/加熱過程中,注意觀察皮膚狀況,如有過熱或不適,應立即停止。
- 艾灸後,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孕婦、經期婦女、體虛者、皮膚病患者等特殊人羣慎用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
- 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可獲得更好的效果。
按摩推拿
按摩至陰穴方法:
- 定位: 找到足小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1分處。
- 按揉: 用大拇指指腹垂直按壓至陰穴。
- 力度: 輕柔按壓,以感覺到酸脹感為宜。
- 次數: 每次按揉100-200次。
- 頻率: 每天堅持按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