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誠勳

《證治針經》~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中風

中風一門,先分真類,真則古法已詳,類則圓機宜備。河間專作火論,東垣獨以虛治,若濕痰風熱之推,則丹溪略有殊致。要之木失水涵,風從內起,治當熄風滋液,養營湯復脈湯堪資;法在補陰攝陽,固本丸虎潛丸足恃。若其陰陽並損,尤宜濡潤溫柔,地黃飲子風痱專治,還少丹水火兼求。

更有風木過動,中土逢仇,不眠食少,汗泄痰稠,酸棗仁湯兮茯苓飲,玉屏風散兮六君子湯投。如其神識不清,必是火痰阻竅,至寶丹牛黃丸並推神妙。至若症屬純虛,五絕堪吊,(口開、眼合、撒手、遺尿、鼾睡。)大劑參附冀回陽,陰藥微參希奏效。又如舌蹇口喎,拘攣癱瘓,急則先用開關,繼則徐商弭患,益氣養血佐宣通(經隧),清火消痰須協贊。(上並仿《臨證指南》案論。

白話文:

中風這門學問,首先要區分真假。如果是真的中風,古法早已詳盡論述,而假中風則需要仔細辨別其機理。

河間張元素專注於火論,東垣李杲則獨樹一幟以虛論治,而濕痰風熱等方面的推論,則丹溪翁方綱略有不同見解。總之,中風的病機在於肝木失於脾土的滋養,內風因而而起,治療當以熄風滋液為主,像養營湯、復脈湯等方劑皆可參考;而其治法在於補陰攝陽,固本丸、虎潛丸等方劑也能信賴。

如果陰陽都受損,就更要注重濡潤溫柔,像地黃飲子專治風痱,還少丹則兼求水火之平衡。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是風木過於亢盛,侵犯脾土,導致不眠、食少、汗泄、痰稠等症狀,此時可用酸棗仁湯、茯苓飲、玉屏風散、六君子湯等方劑治療。

如果神識不清,多半是火痰阻礙竅道,可用至寶丹、牛黃丸等藥物,效果十分顯著。若是屬於純虛證,出現口開、眼合、撒手、遺尿、鼾睡等五絕症狀,則需用大劑量的參、附等藥物回陽救逆,而陰藥則可適量使用,以期奏效。

再者,如出現舌蹇口喎、拘攣癱瘓等症狀,應先用開關之劑急救,然後再以徐徐調養之法消除病患,並配合益氣養血、宣通經隧等方法,同時清火消痰,以協調整體療效。

(以上內容仿照《臨證指南》的論述。)

)是症也,陰中則肢冷惡風,陽中則面頳頰赤。十指麻木者氣虛,兩頰疏緩者傷熱。頭疼目眩,由清氣之不升;體軟臂麻,乃坤元之失職。身如蒙刺痛,血虛挾濕之徵;體若蟲行,(搔起白屑。)脾氣不能榮之責。骨節都疼兮,濕痰流注(關節);身痛夜甚兮,(風客)淫氣邪傷肝也。

(並約《名醫類案》。)卒厥大綱,治分閉脫:(卒僕暴厥之病,不論男婦風寒氣食痰濕,但要分得閉與脫二症明白。採《大全》條。)善飢多食,(風木太過,脾土受攻,求助於食也。)木土宜安。(以瀉肝安脾為主。《病機沙篆》摘要。)肢體縱緩(多由熱,而間)亦有寒,氣虛故耳,手足拘攣(多由寒,而間有)偏責熱,血少則然。(《景岳全書》。

白話文:

這是症狀,陰虛則四肢冰冷怕風,陽虛則臉頰發紅。十指麻木是氣虛,兩頰鬆垮是熱傷。頭痛眼花,是清氣不升;身體無力、手臂麻木,是脾氣失調。全身像被針刺一樣疼痛,是血虛夾濕的徵兆;身體像有蟲子爬一樣,伴隨有白色屑狀物,是脾氣不能濡養的責任。骨節疼痛,是濕痰停滯在關節;全身疼痛,尤其是晚上加重,是風寒邪氣侵犯肝臟。

總之,猝厥的治療原則,要分清楚是閉證還是脫證。猝厥的病症,不論男女,風寒、氣食、痰濕等原因都會導致,但要區分清楚閉證和脫證。善於飢餓、進食量多,是肝木太過,脾土受損,需要靠食物補充。所以治療要以瀉肝安脾為主。肢體鬆散,大多是由於熱邪,但也有寒邪導致的情況,這是氣虛所致。手腳拘攣,大多是由於寒邪,但也有些是熱邪所致,血少也會導致這種現象。

)病有兼挾之原,勿膠死法;風無一定之脈,莫執浮弦。(《類案》。)

附:《醫級》摘要

風先留舍內伏,最易招風;(邪既內伏,則最易感邪,故中風之候,每多伏風所召。)病多麻痹不仁,宜防卒中。卒昏痙而五絕現,探嚏灸脫姑商;陡僵仆而諸逆(即五絕症)無,厥症各因另晰。燥症陰虛血竭,病同火中之條;(五志過極,風從火出。)濕中強直膚浮,因同痰痙之候。

筋攣筋急兮,鉤藤忍冬藤續斷、水瓜乳香沒藥;角弓反張兮,羌活、威靈鉤藤、全蝸牛皮膠。至於氣中之條,宜法東垣之論。形消衰朽,但當補火培陰;五志氣浮,別考厥陽方治。(七情之氣,惟憂喜所傷,宜進壯氣補陽之劑。若忿怒傷肝之候,則陰火內動,當從清降養肝調氣,始合暴怒傷陰之治。

白話文:

疾病的成因往往錯綜複雜,不能死板地套用固定的治療方法;風邪的症狀變化多端,不要只依靠浮脈來判斷。

)足寒面赤,口噤手握者,為厥陽氣逆之候;面慘肢厥,口開手撒者,乃氣衰沉陷之徵。

《折肱漫錄》云:立齋謂指麻是脾氣不能周,真確論。惟脾氣不周,又不加意調攝,以致虛而又虛,故忽有中風之症。若認指因風而麻,而預服祛風之藥以防之,真招風取中矣。蓋搜風等丸,多戕賊脾胃之藥,凡人脾氣不傷,雖病可療,若脾元一敗,扁盧卻走,《乾坤生意》等書誤人不淺。故非明理之儒,醫書不可亂讀。

白話文:

腳冰冷、臉發紅、嘴巴緊閉、雙手握緊,是厥陽氣逆的徵兆;臉色蒼白、四肢冰冷、嘴巴張開、雙手鬆開,則是氣衰沉陷的跡象。《折肱漫錄》說,立齋認為手指麻木是脾氣不暢,這論點很準確。然而脾氣不暢如果不加注意調理,就會越來越虛弱,最終導致中風。如果認為手指麻木是風邪入侵導致,就提前服用祛風藥物預防,反而會招來風邪,導致中風。因為驅風丸等藥物大多會損害脾胃,普通人脾胃沒有受損,即使生病也能治癒;但如果脾氣衰敗,藥物就沒有辦法起效,反而會加重病情。《乾坤生意》等書誤導了不少人,所以不了解醫理的人,不能亂讀醫書。

2. 肝風(合木乘土)

原夫肝陰既虧,風由火出,輕則竅絡阻塞頭旋眩暈,甚則瘛瘲痙厥。是故緩肝急所以熄風,滋腎液乃以驅熱。虎潛丸補真陰,地黃飲子培天一,滋腎丸與復脈湯咸宜。清上(如生地、二冬、丹參、連翹、菖蒲、天麻、鉤藤、犀角、羚羊角、膽星、鬱金、二陳、薑、瀝之屬)和實下並協。(如六味、右歸、淡菜、牡蠣、阿膠、石決明、龜甲、磁石、首烏之屬。

白話文:

如果肝陰不足,就會導致風火上炎,輕則引起經絡阻塞、頭昏眼花,重則出現抽搐痙攣。因此,治療應以緩肝降火來熄風,滋補腎陰來驅除熱邪。虎潛丸可以補益真陰,地黃飲子可以培補元氣,滋腎丸和復脈湯也都適合使用。清熱的藥物,如生地、二冬、丹參、連翹、菖蒲、天麻、鉤藤、犀角、羚羊角、膽星、鬱金、二陳、薑、瀝等,可以清熱解毒,和補腎的藥物,如六味地黃丸、右歸丸、淡菜、牡蠣、阿膠、石決明、龜甲、磁石、首烏等,可以滋陰補腎,共同發揮療效。

)若乃思慮煩勞,心營內爍,驚悸不眠,脅中動躍,酸棗仁湯補心丹枕中丹同酌;或因怒火鬱勃,風痰煩懣,龍薈丸二陳湯方應中窾。(以上論肝風,以下論木乘土。)至如木犯中宮,病尤偃蹇,倘陰(肝陰、胃陰)未虧而陽亢(逆),用藥宜剛;或液(肝陰、胃汁)已耗而木(火熾甚)強,制方欲婉(忌剛用柔)。

泄肝則金鈴子散六一左金丸,通胃則枳樸夏姜,進退黃連湯大半夏湯,治中湯溫膽湯瀉心湯。(此皆剛藥也。)溫腎腎氣丸佐涼肝(天門冬),治老人上實下虛之候;雞子黃加入復脈湯,療肝風頭痛之方。(又如阿膠、生地、白芍、麻仁、木瓜、人參、麥冬、梗米、秫米等,皆柔藥也。

白話文:

如果是因为思虑过度,劳心劳神,导致心神不安,内心焦灼,惊慌失眠,胸胁部位跳动,可以用酸枣仁汤、补心丹和中丹一同服用。或者是因为愤怒郁结,导致痰气上涌,可以用龙荟丸和二陈汤治疗。

假如木气犯脾胃,病情就更难治。如果肝阴和胃阴没有亏损,而阳气亢盛,用药就要刚猛。如果肝阴和胃阴已经亏损,而木气(火气)过盛,用药就要温和,不能使用刚猛的药物。

泄肝气可以用金铃子散、六一左金丸,通畅胃气可以用枳实、厚朴、生姜,进退黄连汤、大半夏汤、治中汤、温胆汤、泻心汤。这些都是刚猛的药物。

温补肾气可以用肾气丸,辅助清热降肝火可以用天门冬,治疗老人上实下虚可以用鸡子黄加入复脉汤,治疗肝风头痛。

阿胶、生地、白芍、麻仁、木瓜、人参、麦冬、粳米、秫米等等,这些都是温和的药物。

)至於平治之法,劑協剛柔,烏梅丸安胃丸逍遙散,六君子湯戊己湯任參求。(並仿《指南案》論。)

白話文:

至於如何使身體恢復平穩健康,藥方需配合剛柔之性,烏梅丸安胃丸逍遙散,六君子湯戊己湯都可以參考使用。(並參考《指南案》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