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解剖位置
- 位於上唇的繫帶處;
- 此處有上唇的動脈和靜脈通過;
- 分佈有來自上頜內槽神經的分支。
針刺方法
穴道介紹
齦交穴功效寧神鎮痙,清熱消腫。主治,齒齦腫痛,口囑口噤,齒血,脣吻強急,兩腮生瘡,口臭,項強;意病,心絞痛,面神經麻痹。
現代研究發現,針刺齦交穴治偏癱伴大便失禁:以生理鹽水 2ml注射齦交穴,隔日1次,10次爲1療程,療程間隔5~7日,1例患者治療15次後完全控制大便。
割治齦交治痔瘡;有人觀察到,痔瘡患者的齦交穴處經常會有一些形狀不同、大小不等的小濾泡或小白疙痞,用紅汞棉球消毒後,用小止血鉗將小濾泡或小白疙瘩夾牢,用小剪刀或小手術刀將其剪掉或切除,出血少許即完成整個割治手術。用此法治療100例,治癒64例,顯效24例,有效10例,無效2例。
針刺齦交治療急性腰扭傷:先用新潔爾滅消毒後,用28號或30號1寸毫針在齦交穴上小結後側沿口脣方向水平進針,行強刺激手法快速捻轉,當患者感到腰部疼痛逐漸減輕時,停止捻轉,令患者緊閉口脣,將毫針夾於兩脣之間,留針5~10分鐘。留針期間,令患者活動腰部,待症狀緩解或消失後取針。
穴道配伍
齦交穴位於人體督脈,屬任脈,在人中穴上0.5寸,近上脣系帶處。其功能主治與頭面部經絡關係密切,主要功效為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尤其針對頭面部的疾患。以下針對提供的配伍,分析其原理:
1. 配伍上關、大迎、翳風,治口噤不開: 此配伍為疏通經絡之法。口噤不開多因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所致。上關、大迎、翳風均位於頭面部經絡,與齦交穴共同作用,疏通督脈、陽明經、少陽經之氣血,使經絡暢通,則口能開合。
2. 配風府,治頸項強急: 風府穴位於督脈,為風寒之氣易侵犯之處,頸項強急多由風寒襲頸所致。齦交穴配風府穴,一上一下,疏通督脈氣血,驅散風寒,使頸項鬆弛。
3. 配合谷,治牙齦腫痛,口蝸口嘌: 合谷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瀉火解毒之功。牙齦腫痛多因火毒上炎,齦交穴配合谷穴,瀉火清熱,消腫止痛。口蝸口嘌(指口瘡)亦屬火毒上犯,此配伍可有效清熱解毒。
4. 配承漿,治口臭難近: 承漿穴屬任脈,具有滋陰降火之功。口臭多因陰虛火旺,或胃火上逆所致。齦交穴配承漿穴,一上一下,滋陰降火,清熱利濕,改善口臭。
5. 配迎香、上星、合谷、風池,治一切鼻病: 此配伍為多穴合治,作用於不同經絡,以達到全面治療鼻病的效果。迎香、風池與鼻病密切相關,上星穴清利頭面,合谷穴清熱解毒,與齦交穴共同作用,標本兼治。
總體而言,齦交穴配伍的原理多基於經絡循行及臟腑之間的相互關係。通過配伍不同的穴位,以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等目的,從而治療各種頭面部疾病。其配伍思路清晰,多以臟腑經絡的聯繫為基礎,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思想。
Youtube影片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麻疹
- 結膜炎
眼與附器疾病
- 角膜炎
- 麥粒腫
- 結膜炎
- 眼睛紅痛
循環系統疾病
- 心絞痛
- 痔瘡
- 心臟病
呼吸系統疾病
- 慢性鼻炎
- 鼻竇炎
消化系統疾病
- 牙齦腫脹痛
皮膚與皮下組織疾病
- 痤瘡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顳顎關節痛
- 脖子頸項酸痛
- 腰痛
艾灸刮痧
不宜運用灸法
按摩推拿
齦交穴按摩方法
注意事項:
- 按摩前請清潔雙手。
- 按摩時應輕柔,避免過度用力。
- 如有牙齒疾病,請諮詢牙醫。
重點程序:
- 定位: 找到上脣繫帶與齒齦連接處,即為齦交穴位置。
- 指法: 用食指指腹輕輕按壓穴位。
- 手法:
- 點按法: 用食指指腹輕輕點按穴位,每次點按5-10秒,重複5-10次。
- 揉按法: 用食指指腹輕輕揉按穴位,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每次揉按30-60秒,重複3-5次。
- 時間: 每次按摩5-10分鐘。
- 頻率: 每天1-2次。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