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九 (5)

1. 治症總要(楊氏)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

答曰:『皆因濕氣處臥,暑月夜行,風濕相搏,或酒醉行房之後,露天而眠,故得此症。復針後穴:肩髃中渚少商手三里。』

〔第四十四〕肩背紅腫疼痛:肩髃風門中渚大杼。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

答曰:『皆因腠理不密,風邪竄入皮膚,寒邪相搏,血氣凝滯。復刺後穴:膏肓肺俞肩髃。』

〔第四十五〕心胸疼痛:大陵內關曲澤。

問曰:『心胸痛從何而得?』

答曰:『皆因停積,或因食冷,胃脘冷積作楚。心痛有九種,有蟲、食痛者,有心痺冷痛者,有陰陽不升降者,有怒氣衝心者,此症非一,推詳其症治之。中脘上脘三里。』

〔第四十六〕脅肋疼痛:支溝章門外關。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

答曰:『皆因怒氣傷肝,血不歸元,觸動肝經,肝藏血,怒氣甚,肝血不歸元,故得是症。亦有傷寒後脅痛者,有挫閃而痛者,不可一例治也,宜推詳治之。復刺後穴:行間(瀉肝經,治怒氣)中封期門(治傷寒後脅痛)陽陵泉。』

〔第四十七〕腹內疼痛:內關三里中脘。

問曰:『腹內疼痛,如何治療?』

答曰:『失飢傷飽,血氣相爭,榮衛不調,五臟不安,寒濕中得此。或冒風被雨,飽醉行房,飲食不化,亦有此症,必急治療,為腎虛敗,毒氣衝歸臍腹,故得此症。如不愈,復刺後穴:關元水分天樞(寒濕飢飽)。』

〔第四十八〕小腹脹滿:內庭三里三陰交。

問曰:『此症針入穴法不效,何也?』

答曰:『皆因停飲不化,腹脹。此症非一,有膀胱疝氣,冷築疼痛;小便不利,脹滿疼痛;大便虛結,脹滿疼痛,推詳治之。再刺後穴:照海大敦中脘(先補後瀉)氣海(專治婦人血塊攻築疼痛,小便不利,婦人諸般氣痛)。』

〔第四十九〕兩足麻木:陽輔陽交絕骨行間。

問曰:『此症因何而得?』

答曰:『皆因濕氣相搏,流入經絡不散,或因酒後房事過多,寒暑失蓋,致有此症。復針後穴:崑崙絕骨丘墟。』

〔第五十〕兩膝紅腫疼痛:膝關委中。

問曰:『此症從何而來?』

答曰:『皆因脾家受濕,痰飲流注,此疾非一,或因痢後寒邪入於經絡。復刺後穴:陽陵泉中脘豐隆。』

〔第五十一〕足不能行:丘墟行間崑崙太衝。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

答曰:『皆因醉後行房,腎經受虧,以致足弱無力,遂致不能行步。前治不效,復刺後穴:三里陽輔三陰交復溜。』

〔第五十二〕腳弱無力:公孫三里絕骨申脈。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

答曰:『皆因濕氣流入經絡,血氣相搏,或因行房過損精力,或因行路有損筋骨,致成此疾。復針後穴:崑崙陽輔。』

白話文:

治症總要(楊氏)

第四十四、肩背紅腫疼痛: 肩背紅腫疼痛是因為體表腠理不密,風邪侵入皮膚,寒邪入侵,導致氣血凝滯所致。治療穴位:肩髃、風門、中渚、大杼。 後續治療穴位:膏肓、肺俞、肩髃。

第四十五、心胸疼痛: 心胸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食物積滯、吃冷食導致胃脘冷積,或者其他原因,例如體內有蟲、飲食導致的疼痛,心臟寒痺導致的冷痛,陰陽失調,怒氣攻心等等。 治療穴位:大陵、內關、曲澤。 後續治療穴位:中脘、上脘、三里。

第四十六、脅肋疼痛: 脅肋疼痛多半是因怒氣傷肝,導致肝血不能歸於肝臟,觸動肝經所致。也可能因為傷寒或外力挫傷引起。治療穴位:支溝、章門、外關。 後續治療穴位:行間(瀉肝經,治怒氣)、中封、期門(治傷寒後脅痛)、陽陵泉。

第四十七、腹內疼痛: 腹內疼痛的原因包括饑飽失調、氣血爭奪、榮衛失調、五臟不安,以及寒濕侵襲。也可能因為冒風受雨、飽食醉酒、房事過度、飲食不化等原因造成。 治療穴位:內關、三里、中脘。 如症狀未癒,後續治療穴位:關元、水分、天樞(寒濕飢飽)。

第四十八、小腹脹滿: 小腹脹滿的原因很多,例如飲水積滯不化,或者膀胱疝氣、小便不利、大便秘結等。治療穴位:內庭、三里、三陰交。 如症狀未癒,後續治療穴位:照海、大敦、中脘(先補後瀉)、氣海(專治婦人血塊、疼痛,小便不利,婦人諸般氣痛)。

第四十九、兩足麻木: 兩足麻木的原因是濕氣入侵經絡,或者房事過度、寒暑失調等。治療穴位:陽輔、陽交、絕骨、行間。 後續治療穴位:崑崙、絕骨、丘墟。

第五十、兩膝紅腫疼痛: 兩膝紅腫疼痛的原因是脾臟受濕,痰飲流注經絡。 也可能因為痢疾後寒邪入侵經絡。治療穴位:膝關、委中。 後續治療穴位:陽陵泉、中脘、豐隆。

第五十一、足不能行: 足不能行是因為醉酒後房事過度,損傷腎經,導致足部無力。治療穴位:丘墟、行間、崑崙、太衝。如治療無效,後續治療穴位:三里、陽輔、三陰交、復溜。

第五十二、腳弱無力: 腳弱無力是因為濕氣入侵經絡、血氣凝滯,或者房事過度、外力損傷筋骨。治療穴位:公孫、三里、絕骨、申脈。 後續治療穴位:崑崙、陽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