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執中

《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四 (1)

回本書目錄

針灸資生經第四 (1)

1. 針灸資生經第四

2. 心痛

凡心實者則心中暴痛。虛則心煩惕然不能動。失智。內關主之。(千)凡卒心痛汗出。刺大敦出血立已。心俞、膻中、通谷、巨闕、大倉、神府、郄門、曲澤、大陵、主心痛。期門、長強、天突、俠白、中衝、主心痛短氣。尺澤、主心痛膨膨然。心煩亂悶。少氣不足息。然谷、主心如懸。

少氣不足以息。心悶痛上氣。牽引小腸。灸巨闕二七壯。腎俞、復溜、大陵、雲門、主心痛如懸。間使、主心懸如飢。支溝、大溪、然谷、主心痛如錐刺。甚者、手足寒至節者死。行間、主心痛。色蒼蒼然如死灰狀。終日不得太息。(銅)鳩尾、主心寒脹滿不得食。息賁唾血。

厥心痛。善噦。心疝太息中管、主心痛。難俯仰。(甲云。身寒心痛沖冒。死不知人。)臨泣、主胸痹心痛。不得反側。(甲云。不得息。痛無常處。)腹結、(見臍。)行間、(見腹痛。)主痛搶心。通里、主卒痛煩心。心中懊憹。數欠頻伸。心下悸悲。(千與銅同。)靈道、主心痛。

悲恐相引。瘛瘲。建里、主心痛上搶心。不欲食。(明云。心痛身腫。)章門、主心痛而嘔。大泉、主心痛肺脹。胃氣上逆。鳩尾、主心寒脹滿。不得食。大都、太白、主暴泄心痛。腹脹。心痛尤甚。上管、主心痛。有三蟲。多涎。不得反側。不容、期門、主心切痛。喜噫酸。

少衝、主心痛而寒。商丘、主心下有寒痛。胸痹心痛。天井、臨泣主之。或灸膻中百壯。(見胸痹。)膻中、天井、主胸心痛。心腹諸病。心痛灸大倉、肝俞。(見心滿。)心腹胸滿痞痛。灸肝俞。(見胸脅脹。)中管、治心痛。(銅見心滿。)建里、療心痛。(明見上氣。

)鬲俞、治心痛周痹。(見痃癖。)足臨泣、治心痛周痹。痛無常處。(見月事。)魚際、療心痹。(明見氣逆。)

荊婦舊侍親疾。累日不食。因得心脾疼。發則攻心腹。後心痛亦應之。至不可忍。則與兒女別。以藥飲之。疼反甚。若灸則遍身不勝灸矣。不免令兒女各以火針微刺之。不拘心腹。須臾痛定。即欲起矣。神哉。

治心腹冷痛玉抱肚法。針砂四兩、炒似煙出。入白礬半兩、碙砂粉霜各半錢。新水拌勻、微濕。以皮紙貼安懷中。候熱發。置臍中氣海、石門、關元穴。大補本元。或置其他冷處。汗出立瘥。(予自用驗。)此藥燥則不熱。再以新水拌、再熱。可用十餘次。如藥力盡。卻曝乾。

再入礬等。依舊熱。舍弟叔浩傳一方。只用針砂、泥礬。功效亦同。豈以硇砂粉霜價不廉而不用耶。

予舊患心痹。發則疼不可忍。急用瓦片置炭火中。燒令通紅。取出投米醋中。漉出。以紙三二重裹之。置疼處。稍止。冷即再易。耆舊所傳也。後閱千金方。有云、凡心腹冷痛。熬鹽一半熨。或熬蠶砂燒磚石蒸熨取其里溫暖止。或蒸土亦大佳。始知予家所用。蓋出千金方也。

白話文:

心痛

心臟充實飽滿則會感到劇烈的心痛,虛弱則會心煩意亂、不安,無法動彈,甚至神志不清,內關穴主治。突然發作的心痛伴隨汗出,可以刺大敦穴放血立即止痛。心俞、膻中、通谷、巨闕、大倉、神府、郄門、曲澤、大陵等穴位皆主治心痛。期門、長強、天突、俠白、中衝等穴位主治心痛並伴隨氣短。尺澤穴主治心痛並伴隨胸部脹滿感,心煩意亂,胸悶,氣不夠喘息。然谷穴主治心痛如懸在空中,氣短,胸悶疼痛,疼痛向上蔓延牽引到小腸,可灸巨闕穴二七壯(灸法,每次灸燃艾條七壯,共灸兩次)。腎俞、復溜、大陵、雲門等穴位主治心痛如懸在空中。間使穴主治心痛如飢餓感。支溝、大溪、然谷等穴位主治心痛如錐子刺般疼痛。病情嚴重者,手腳冰冷至關節處將會死亡。行間穴主治心痛,面色蒼白如死灰,整天都喘不過氣。鳩尾穴主治心臟寒冷、脹滿、無法進食,以及呃逆、吐血。厥逆性心痛,容易呃逆,心臟絞痛、嘆息,中管穴主治心痛,難以彎腰仰卧。身寒心痛,如中邪一般,昏迷不醒。臨泣穴主治胸痹心痛,無法翻身。疼痛部位不定,呼吸困難。腹結穴(位於肚臍處)、行間穴(見腹痛時使用)主治心痛發作。通里穴主治突然發作的疼痛和心煩。心中懊惱,經常嘆息,心下悸動悲傷(與前文記載相同)。靈道穴主治心痛,悲傷恐懼交加,抽搐。建里穴主治心痛,疼痛向上蔓延到心臟,不想吃東西。心痛伴隨身體水腫。章門穴主治心痛伴隨嘔吐。大泉穴主治心痛伴隨肺脹,胃氣上逆。鳩尾穴主治心臟寒冷、脹滿,無法進食。大都、太白穴主治突然腹瀉、心痛、腹部脹滿,心痛尤其嚴重。上管穴主治心痛,伴隨體內有蟲,流口水多,無法翻身。不容、期門穴主治心痛劇烈,喜歡打嗝並伴有酸味。少衝穴主治心痛伴隨寒冷。商丘穴主治心下部位寒冷疼痛。胸痹心痛,天井、臨泣穴主治,也可灸膻中穴一百壯。膻中、天井穴主治胸痛、心痛以及心腹諸病。心痛灸大倉、肝俞穴。心腹胸部脹滿、痞塞疼痛,灸肝俞穴。中管穴治療心痛。建里穴治療心痛。鬲俞穴治療心痛和周身痺痛。足臨泣穴治療心痛和周身痺痛,疼痛部位不定。魚際穴治療心痹。

一位荊州婦女照顧親人久病,數日未進食,導致心脾疼痛,發作時會痛及心腹,後來心痛也出現同樣的症狀,痛到難以忍受,便與兒女告別,服用藥物,疼痛反而加劇。若灸治,則全身都無法承受灸療,只好讓兒女用火針輕輕刺刺心腹部位,不久疼痛即止,病人便想起身了。真是神奇!

治療心腹冷痛的玉抱肚方法:將針砂四兩炒至冒煙,加入白礬半兩、硇砂粉霜各半錢,用清水拌勻,稍微濕潤,用皮紙包好貼在腹部。待藥物發熱後,放置在臍中、氣海、石門、關元穴位上,大補元氣,或放置其他冷處,汗出即癒。本人親自驗證有效。此藥若乾燥則不發熱,需再次用清水拌勻,再次加熱,可用十餘次。若藥力用盡,則曬乾,再次加入白礬等藥物,再次加熱。舍弟叔浩傳授一方,只用針砂、泥礬,功效相同。為何不用價格不低的硇砂粉霜呢?

我以前患有心痹,發作時疼痛難忍,急用瓦片放在炭火中燒至通紅,取出放入米醋中過濾,用三層紙包好,敷在疼痛處,稍微能止痛,冷了就再換。這是老一輩傳下來的方法。後來閱讀《千金方》,記載凡心腹冷痛,可用熬製一半的鹽熨敷,或熬製蠶砂燒熱磚石蒸熨,取其溫暖止痛,或用蒸土效果也很好,才知道我家所用的方法,原來是出自《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