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正義

清代醫家葉霖所撰的《難經正義》,是一部極具學術價值與研究意義的著作,旨在深入剖析中醫經典《難經》的精微奧義。葉霖認為,《難經》雖理趣深遠,包羅萬象,但其文字簡練,非淺學之士所能輕易領會,故參照歷代諸家的註疏,並以中醫學的根本——《黃帝內經》(包括《素問》與《靈樞》)原文為主要依據,對《難經》逐條進行對照、排比、詮釋與發揮,希望能撥亂反正、闡明正理,故名為「正義」。此書成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共分六卷,涵蓋了《難經》八十一難的諸多面向。

《難經正義》的寫作方法嚴謹而系統。葉霖不僅是簡單地註解字句,更著重於從《內經》的理論體系來理解和驗證《難經》的論點。他在序中明確指出,醫經之辨,首重考其源流世系,次則味其辭旨深淺,終則臨證驗其是非。他認為《難經》雖然難以確考作者,但從仲景《傷寒論》引用「八十一難」以及其內容精要來看,應是漢以前、採摘《內經》精華的古籍。儘管流傳過程中可能有所衍闕,但它作為醫經補逸,功不可沒。正因為《難經》的深刻與難解,導致歷代註解眾多卻良莠不齊。葉霖秉持「正義」之旨,力求廓清迷霧,以《內經》為準繩,旁徵博引,甚至不避諱參考「西士之剖驗」(西方解剖學),以求證其理,這在當時可謂視野開闊。

書中內容緊扣《難經》原文,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泛的闡釋。葉霖的註解不僅包括對難文的字面解釋,更重要的是闡述其醫學內涵及其與《內經》相關理論的聯繫。例如,在探討脈學部分,《難經》開篇就提出「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謂也?」這個核心問題。葉霖在《難經正義.一難》的詮釋中,首先點明此問旨在引出獨取寸口的深層意義。他引用《內經》(如《經脈別論》、《五十營篇》、《營衛生會篇》等)的理論,解釋了肺朝百脈、氣口成寸的道理,以及營衛之氣晝夜循行五十度終歸於手太陰寸口的生理基礎,有力地論證了寸口作為診脈要位的合理性。同時,他亦引用《明堂針灸圖》、《甲乙經》等書,列舉其他經脈動脈之所在,表明他對脈學的整體認識,並非僅限於寸口,但仍強調寸口作為「脈之大會」的特殊地位。

接著,《難經正義.二難》解析「脈有尺寸,何謂也?」葉霖解釋「尺寸」是脈之「大要會」,是觀察身體陰陽盛衰的關鍵所在。他明確界定了「關」的位置(太淵之高骨),並指出關前為寸,屬陽,候心肺,脈當浮;關後為尺,屬陰,候腎肝,脈當沉。他進一步闡述了寸脈應見九分、尺脈應見一寸的長度與陰陽數的關係,闡明了尺寸脈在位置、屬性及診斷意義上的區別與聯繫,這與《內經》中「上以候上,下以候下」以及陰陽相應的原則相符。

在論述病脈的部分,《難經正義.三難》解釋了「脈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關有格」等異常脈象的內涵。葉霖將「太過」和「不及」定義為脈象超過或不及其正常應見的位置和品質。他詳細闡述了「覆」與「溢」是陰陽相乘到極致的表現:「溢」是指寸脈上溢至魚際,是陰氣乘犯陽位(陰乘陽)所致,表現為「外關內格」之證;「覆」是指尺脈下陷,是陽氣乘犯陰位(陽乘陰)所致,表現為「內關外格」之證。葉霖強調,「覆溢」脈是真臟脈,為病情危重的徵象,應驗「人不病而死也」(即真臟脈見,預後不良)。他對這些病脈的解析,不僅指出了脈象的形態特徵,更深入闡述了其背後的病機(陰陽相乘、陰陽離決),並與臨床證候(關格)相聯繫,體現了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觀點。

從上述樣例可以看出,《難經正義》的內容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尊《內經》為宗:葉霖始終將《內經》作為解讀《難經》的金鑰,幾乎每一條解釋都力求與《內經》的原文或理論相對照,這使得其詮釋具有堅實的經典基礎,也強調了《難經》是《內經》理論的延伸和闡發,而非獨立的體系。 其次,辨論精要,考證詳實:葉霖對《難經》中的概念辨析細緻入微,例如對寸口、尺寸、覆溢等概念的界定和解釋,都層層深入,邏輯清晰。他引用廣泛,無論是《內經》的篇章、後世醫家的註疏,還是其他相關典籍,都被用來佐證或比較,展現了其紮實的文獻功底。 第三,理論聯繫實際:葉霖對脈象的解釋不僅停留在形態描述,更聯繫到臟腑生理病理、陰陽氣血的運行及其對臨床預後的意義(如真臟脈的論述),這有助於讀者將理論應用於臨床。 第四,視野開闊,不拘泥於舊說:葉霖在傳統文獻考證的基礎上,甚至願意參考西方醫學的某些觀點(如「西士之剖驗」),儘管在當時這是一個相對新穎且可能引發爭議的做法,但也體現了他追求真理、不完全拘泥於中醫內部框架的探索精神。

總而言之,葉霖的《難經正義》是一部清代醫家繼承與發展中醫學術的傑出代表作。它不僅為理解艱深晦澀的《難經》提供了一套以《內經》為核心的系統性註解,更展示了清代醫家在經典研究上的深度與廣度。葉霖通過嚴謹的考證、精闢的辨析和廣泛的引用,將《難經》的理論與《內經》緊密結合,使其詮釋更具說服力與學術價值。這本書對於後世研究《難經》乃至整個中醫理論體系,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與啟示,是中醫文獻寶庫中的珍品。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一 (9)

卷一 (10)

卷一 (11)

卷一 (12)

卷一 (13)

卷一 (14)

卷一 (15)

卷一 (16)

卷一 (17)

卷一 (18)

卷一 (19)

卷一 (20)

卷一 (21)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二 (9)

卷二 (10)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三 (9)

卷三 (10)

卷三 (11)

卷三 (12)

卷三 (13)

卷三 (14)

卷三 (15)

卷四 (1)

卷四 (2)

卷四 (3)

卷四 (4)

卷四 (5)

卷四 (6)

卷四 (7)

卷四 (8)

卷四 (9)

卷四 (10)

卷四 (11)

卷四 (12)

卷四 (13)

卷四 (14)

卷四 (15)

卷四 (16)

卷四 (17)

卷五 (1)

卷五 (2)

卷五 (3)

卷五 (4)

卷五 (5)

卷六 (1)

卷六 (2)

卷六 (3)

卷六 (4)

卷六 (5)

卷六 (6)

卷六 (7)

卷六 (8)

卷六 (9)

卷六 (10)

卷六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