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霖

《難經正義》~ 卷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

1. 六十二難

六十二難曰:臟井滎有五,腑獨有六者,何謂也?

然:腑者陽也。三焦行於諸陽,故置一輸,名曰原。腑有六者,亦與三焦共一氣也。

白話文:

第六十二難經提到,臟腑的井穴、滎穴各有五個,但是腑卻有六個,這是什麼意思呢?

是這樣的,腑屬於陽性。三焦的作用遍及所有的陽經,所以設置了一個特定的穴位,稱為原穴。腑之所以有六個,就是因為其中一個與三焦共享同一種氣。

臟有五者,謂井、滎、輸、經、合也。腑有六者,謂井、滎、輸、原、經、合也。夫五臟之脈,皆以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是謂五俞,以應五行木、火、土、金、水也。六腑亦有俞,以應五行金、水、木、火、土也,惟過之穴為原,故有六也。

白話文:

人體有五臟,分別是心、肝、脾、肺、腎,它們的經絡分別有井、滎、輸、經、合五種穴位。六腑是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它們的經絡也有井、滎、輸、原、經、合六種穴位。五臟的經脈,都以起始處為井穴,流經的部位為滎穴,匯集的地方為輸穴,經過的路線為經穴,最終到達的部位為合穴,這五種穴位叫做五俞,分別對應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六腑也有俞穴,也對應五行金、水、木、火、土,不過六腑多了原穴,因此有六種穴位。

原者,元也。元氣者,三焦之氣也。蓋三焦包絡主相火,故列五行之外,而三焦所行者遠,其氣所流聚之處,五穴不足以盡之,故別置一穴,名曰原也。三焦為陽氣之根,六腑屬陽,其氣皆三焦所出,故曰共一氣也。

白話文:

集火,亦曰三焦。三焦者,陽氣之根也。六腑之氣皆屬三焦,故曰共一

四 、 陽

2. 六十三難

六十三難曰:十變言五臟六腑滎合,皆以井為始者,何也?

白話文:

第六十三難經提到,十種變化當中說到五臟六腑的穴位配屬,都是以井穴作為起始,這是為什麼呢?

然: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諸蚑行喘息,蜎飛蠕動,當生之物,莫不以春而生,故歲數始於春,日數始於甲,故以井為始也。

白話文:

井卦代表東方春季,是萬物開始生長的時節。各種動物和昆蟲都開始活動,蠕動和飛行。所有將要出生的東西,無一不是在春天出生。因此,歲數從春季開始計算,日數從甲子開始計算,所以就把井卦作為開始。

人身臟腑經穴起止,其次第:先井、次滎、次輸、次經、次合,故云以井為始也。井,谷井,非掘成之井也。山谷之中,泉水初出之處,名曰井。井者,主出之義也。溪谷出水,從上注下,水常射焉。井之為道,以下給上者也。是則井者,經脈之所出也。其既出濴濴,流利未暢,故謂之滎。

白話文:

人體臟腑的經絡穴位,其順序為:先井穴、次滎穴、次輸穴、次經穴、次合穴。因此說以井穴為開始。井穴,就像山谷中的泉水,並不是挖掘出來的井。山谷中,泉水最初湧出的地方,稱為井穴。井穴,具有湧出的意思。溪谷中的水流,從上往下流,經常激射而出。井穴的作用,是向下輸送多的氣血,向上補助不足的氣血。因此,井穴是經脈氣血湧出的地方。氣血從井穴湧出後,奔流但還不暢通,所以稱為滎穴。

《說文》曰:滎,絕小水也。水雖絕小,停留則深,便有挹注之處,瀦則外瀉,故謂之輸。俞,與輸通。《說文》曰:輸,委輸也,即輸瀉之謂。其既輸瀉,則紆徐逐流,歷成渠徑,徑與經通,徑者,經也。經行既達,而會合於海,故謂之合。合者,會也。此是水之流行也。

白話文:

《說文》說:滎,是指極細小的水流。水流即使再小,如果停滯不動就會變深,這時便可以汲取注水。如果積蓄太多,水就會外溢,所以叫做「輸」。「俞」與「輸」相通。《說文》說:「輸」是委託運輸,也就是指疏通輸瀉。水流被輸瀉後,就會迂迴緩慢地順流而下,逐漸形成溝渠小徑。徑與經相通,徑就是經。經行之路一旦通達,就會匯合到江海,所以叫做「合」。「合」就是「會合」的意思。這就是水流動的規律。

人之經脈,亦取法於此,故取以名穴也。以井為始。春者,以其發源所生之義也,歲數始於春者,正月為歲首故也。日數始於甲者,謂東方屬甲乙,為干之首也。蚑蟲行喘息,蜎蟲飛蠕動,皆春氣發生之義耳。

白話文:

人體的經絡也是按照這個原則來命名的。

以「井」為開始,是因為它代表了經絡源頭發生的意思。年歲的開始也是從春天開始,因為正月是歲首。日子的開始是「甲」,因為東方屬甲乙,甲為干支之首。蚑蟲爬行時喘息,蜎蟲飛行時蠕動,這些都是春天萬物萌發的象徵。

3. 六十四難

六十四難曰:《十變》又言: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陰輸土,陽輸木;陰經金,陽經火;陰合水,陽合土。

白話文:

「六十四難」說:「《十變》中提到:陰井屬於木,陽井屬於金;陰滎屬於火,陽滎屬於水;陰輸屬於土,陽輸屬於木;陰經屬於金,陽經屬於火;陰合屬於水,陽合屬於土。」

人身經脈,起於井穴,五臟屬陰,從春夏而至秋冬,故陰井為木。陰井木生陰滎火,陰滎火生陰輸土,陰輸土生陰經金,陰經金生陰合水。六腑屬陽,從秋冬而至春夏,故陽井為金,陽井金生陽滎水,陽滎水生陽輸木,陽輸木生陽經火,陽經火生陽合土。此陰陽逆順之氣,五行相生之序也。

陰陽皆不同,其意何也?

白話文:

人體的經脈,起源於穴位。臟器屬於陰,由春夏到秋冬,因此陰井屬於木。陰井木生出陰滎火,陰滎火生出陰輸土,陰輸土生出陰經金,陰經金生出陰合水。腑屬屬於陽,由秋冬到春夏,因此陽井屬於金。陽井金生出陽滎水,陽滎水生出陽輸木,陽輸木生出陽經火,陽經火生出陽合土。這些陰陽相反的氣,是五行相生的順序。

然:是剛柔之事也。陰井乙木,陽井庚金。陽井庚,庚者,乙之剛也;陰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為木,故言陰井木也;庚為金,故言陽井金也。余皆仿此。

白話文:

然:指的是柔與剛的性質。陰井是乙木,陽井是庚金。陽井庚,庚是乙的剛性;陰井乙,乙是庚的柔性。乙屬木,所以稱陰井為木;庚屬金,所以稱陽井為金。其餘的推類而知。

剛柔者,即乙庚之配合也。陰井為木,乙,陰木也。陽井為金,庚,陽金也。乙與庚合,以陰木合陽金,故曰庚乃乙之剛,乙乃庚之柔也。陰滎火,陽滎水,是丁與壬合也。陽輸木,陰輸土,是甲與己合也。陽經火,陰經金,是丙與辛合也。陽合土,陰合水,是戊與癸合也。此陰陽配合之道也。其十干化合之義,已詳三十三難中,當參互觀之。

白話文:

剛柔指的就是乙和庚的相互配合。陰井為木,乙屬陰木。陽井為金,庚屬陽金。乙與庚相合,陰木與陽金相合,因此說庚是乙的剛,乙是庚的柔。陰滎為火,陽滎為水,這是丁與壬相合。陽經為木,陰經為土,這是甲與己相合。陽經為火,陰經為金,這是丙與辛相合。陽合為土,陰合為水,這是戊與癸相合。這就是陰陽配合的道理。至於十干相合的含義,已在三十三難中詳細說明,可以參照查閱。

按:《靈樞·本輸篇》論井滎輸經合甚詳,欲求臟腑經脈之血氣生死出入者,不可不知也。其義以營衛氣血,皆生於胃腑水穀之精,營行脈中,衛行脈外,血行脈中,氣行脈外。然血中有氣,氣中有血,陰陽互根,不可相離。是脈內之血氣,從氣衛而滲灌於脈外,脈外之氣血,亦從孫絡而溜注於絡中,外內出入之相通也。五臟內合五行,故其俞五,六腑外合六氣,故其俞六。

白話文:

按註釋:出自《靈樞經》的《本輸篇》,上頭詳述經脈的運作情形。想要了解內臟經絡中血氣的流動,必須先了解這個概念。這個概念的核心在於,人體的氣血是從胃腸中食物的精華中產生。其中,營氣運行在脈中,衛氣運行在脈外,血運行在脈中,氣運行在脈外。然而,血中有氣,氣中有血,陰陽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所以,脈內的氣血是由氣和衛氣輸送到脈外,而脈外氣血則由筋絡滲透到脈中。這種內外循環,達到相通的狀態。五臟與五行相對應,所以它們有五俞穴;六腑與六氣相對應,所以它們有六俞穴。

蓋六氣生於五行,而有二火也。人身十二經脈,合六臟六腑之十二大絡,及督脈之長強,任脈之尾翳,脾之大包,凡二十七脈之血氣,出入於手足指之間,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此二十七脈之血氣,從四肢通於臟腑,而臟腑中之血氣,又從經脈繆處通於孫絡,而溜於絡脈,交相逆順而行,外而皮膚,內而經脈者也。

白話文:

萬物生長是由五行產生,其中包含著兩種「火」。人體的十二經脈,配合六臟六腑的十二大經絡,以及督脈上的長強穴、任脈上的尾翳穴、脾臟的大包絡穴,合計二十七條經脈。這些經脈中的血氣,出入於手足的指縫之間,開始流出為「井穴」,順流為「滎穴」,注入為「輸穴」,通過為「經穴」,進入為「合穴」。這二十七條經脈的血氣,從四肢通達臟腑,而臟腑中的血氣,又從經脈的交會處通達孫絡,再流入絡脈,交替順逆通行,從外而達皮膚,從內而通經脈。

夫經脈有三百六十五穴會,絡脈有三百六十五穴會,孫絡亦有三百六十五穴會,經脈寬大,孫絡窄小,經脈深而絡脈淺,故黃帝有五臟之所溜處,闊散之度,淺深之狀,高下所至之問也。

白話文:

人體有三百六十五個經脈穴位,三百六十五個絡脈穴位,三百六十五個孫絡穴位。經脈比較寬大,孫絡比較細小。經脈深,絡脈比較接近皮膚表面。因此,黃帝說五藏的經絡流經部位、寬度、深度、高低等特點,都是通過仔細觀察而得到的。

而醫言過心化赤之血,由脈管行遍,散諸微絲管,由微絲管之尾,漸並漸粗,入回血管,血入回血管,其色變紫,與脈管交相逆順而行,至總回管,過心入肺,呼出炭氣,吸入養氣,復化為赤血者,即此義也。西醫知血之行諸脈絡,而不知所以能行者,氣為之也。其井滎輸經合五行出入之道,西醫昧而不明,是知其所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

白話文:

醫書上記載,心臟將紅血泵入脈管,流經全身細微的血管,細血管末端逐漸匯合變粗,與回血管相連。血液進入回血管後,顏色變為紫色,並與脈管交錯逆順而行,最後流入總回血管,再經過心臟進入肺部。肺部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氣,血液再次變成紅血。西醫知道血液流經血管,但不知道原因。中醫認為,這是由於氣的作用。中醫關於經絡系統和五行生剋的理論,西醫卻不瞭解。雖然西醫知道現象,但不知道原因。

4. 六十五難

六十五難曰:經言所出為井,所入為合,其法奈何?

白話文:

第六十五難經上說:經脈的起源是井穴,終止的地方是合穴,這是什麼意思呢?

然:所出為井,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故言所出為井也。所入為合,合者,北方冬也,陽氣入藏,故言所入為合也。

白話文:

井為東方之春,萬物開始生長,所以說所發出的稱為井。合為北方之冬,陽氣收藏於內,所以說所收納的稱為合。

經言,《靈樞·本輸篇》也。井滎輸經合,如春夏秋冬之周而復始,東南西北之循環無端也。春夏主生養,陽氣在外,秋冬主收藏,陽氣在內。井屬春,故自井而生髮。合屬冬,故至合而入臟。如天地一歲而有四時,一日亦有四時,人身隨其氣而運行,所以一呼一吸,陰陽無不周遍也。

白話文:

這段話出自《靈樞經·本輸篇》。人體經絡的運作就像春夏秋冬周而復始,東南西北循環不息。春夏是生長發育的季節,陽氣外發;秋冬是儲藏收藏的季節,陽氣內斂。井穴屬於春季,所以從井穴開始生長髮育。合穴屬於冬季,所以到合穴就收進收藏。就像天地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人體也會隨著這些氣運行。因此,每一次呼吸之間,陰陽氣血都運行了周身。

按:本輸篇言肺之井木,出於手大指內側之少商穴,溜於魚際為滎,注於太淵為輸,行於經渠為經,入於尺澤為合。心之井木,出手中指之端。心包絡經中衝穴,溜於勞宮為滎,注於大陵為輸,行於間使為經,入於曲池為合。心之井滎輸經合,而行包絡之經者,何也?蓋心主血,包絡主脈,君相之相合也。

白話文:

《本輸篇》提到肺經的井木穴位,位於手拇指內側的少商穴,沿着經絡往上,到魚際穴為滎穴,再到太淵穴為輸穴,接着到經渠穴為經穴,最後到尺澤穴為合穴。心經的井木穴位,位於手中指末端。心包絡經的井衝穴,沿着經絡往上,到勞宮穴為滎穴,再到大陵穴為輸穴,接着到間使穴為經穴,最後到曲池穴為合穴。為何心經的井穴、滎穴、輸穴、經穴、合穴,都沿着心包絡經的路線呢?這是因為心主血,包絡主脈,兩者是君臣相合的關係。

心與包絡血脈相通,心臟所出之血氣,間行於手少陰之經,手厥陰之經也。肝之井木,出足大指之端大敦穴,溜於行間為滎,注於太衝為輸,行於中封為經,入於曲泉為合。脾之井木,出足大指內側隱白穴,溜於大都為滎,注於太白為輸,行於商丘為經,入於陰之陵泉為合。

白話文:

心臟和包絡的血管互相連通,心臟輸出的血氣,會流經手少陰經脈,也會流經手厥陰經脈。肝經的井穴,位於足大拇指的末端大敦穴,然後流經行間穴,到達太衝穴為滎穴,再流經中封穴為經穴,最後進入曲泉穴為合穴。脾經的井穴,位於足大拇指內側的隱白穴,然後流經大都穴,到達太白穴為滎穴,再流經商丘穴為經穴,最後進入陰陵泉穴為合穴。

腎之井木,出足心之湧泉穴,溜於然谷為滎,注於太谿為輸,行於復溜為經,入於陰谷為合。此五臟之井滎輸經合也。膀胱之井金,出足小指之端至陰穴,溜於通谷為滎,注於束骨為輸,過於京骨為原,行於崑崙為經,入於委中為合。膽之井金,出於足小指次指之端竅陰穴,溜於俠谿為滎,注於臨泣為輸,過於丘墟為原,行於陽輔為經,入於陽之陵泉為合。

白話文:

腎經(木)

  • **井穴:**湧泉穴(足心)
  • **滎穴:**然谷穴(足心)
  • **輸穴:**太谿穴(足內踝)
  • **經穴:**復溜穴(小腿內側)
  • **合穴:**陰谷穴(膝蓋內側)

這五個穴位是腎經的井、滎、輸、經、合穴。

膀胱經(金)

  • **井穴:**至陰穴(足小趾外側)
  • **滎穴:**通谷穴(腳掌外側)
  • **輸穴:**束骨穴(腳踝)
  • **原穴:**京骨穴(小腿外側)
  • **經穴:**崑崙穴(小腿腓骨)
  • **合穴:**委中穴(膝蓋後側)

膽經(金)

  • **井穴:**竅陰穴(足小趾旁)
  • **滎穴:**俠谿穴(腳掌外側)
  • **輸穴:**臨泣穴(腳踝上方)
  • **原穴:**丘墟穴(小腿外側)
  • **經穴:**陽輔穴(膝蓋外側)
  • **合穴:**陽陵泉穴(膝蓋外側)

胃之井金,出足大指次指之端厲兌穴,溜於內庭為滎,注於陷谷為輸,過於衝陽為原行於解谿為經,入於下陵為合。三焦者,上合手少陽,其井金出手小指次指之端關衝穴,溜於液門為滎,注於中渚為輸,過於陽池為原,行於支溝為經,入於天井為合。而三焦下輸,出於足太陽之前委陽穴,是足太陽之絡。

白話文:

胃經

  • 原穴:足大拇指和次拇指頂端的厲兌穴
  • 滎穴:內庭穴
  • 輸穴:陷谷穴
  • 原穴:衝陽穴
  • 經穴:解谿穴
  • 合穴:下陵穴

三焦經

  • 原穴:足小拇指和次小拇指頂端的關衝穴
  • 滎穴:液門穴
  • 輸穴:中渚穴
  • 原穴:陽池穴
  • 經穴:支溝穴
  • 合穴:天井穴

三焦經向下輸送,從足太陽經的前委陽穴出來,與足太陽經相絡。

蓋三焦之氣出於腎,遊行於上中下,其斜者為絡,入絡膀胱;直者為經,即手少陽也。故三焦之輸有二焉。小腸之井金,出手小指之端少澤穴,溜於前谷為滎,注於後溪為輸,過於腕骨為原,行於陽谷為經,入於小海為合。大腸之井金,出於手大指次指之端商陽穴,溜於本節之前二間為滎,注於本節之後三間為輸,過於合谷為原,行於陽谿為經,入於曲池為合。此六腑之井滎輸原經合也。

白話文:

三焦之氣源自於腎,在人體的上、中、下遊行。其中的斜貫之氣稱為絡脈,通入膀胱;而直行的之氣稱為經脈,也就是手少陽三焦經。所以三焦經有兩條。

小腸經屬金,起始於小指端少澤穴,循著前臂內側流向滎穴前谷,注於輸穴後溪,經過腕骨至原穴陽谷,再循行到經穴陽谿,最後入於合穴小海。

大腸經也屬金,起始於大指與食指端商陽穴,循著大拇指根部前側兩骨間流向滎穴二間,注於輸穴三間,經過合谷穴至原穴陽谿,再循行到經穴陽谿,最後入於合穴曲池。

這便是六腑(小腸、大腸)的井滎輸原經合穴位。

夫臟腑之井,起於木金者,木金乃生成之始終也。五臟藏精,其氣皆陰,然化氣必生於陽,故五臟雖陰,而其起恆同,起於少陽之生木。六腑致用,其氣皆陽,然氣盛必歸於精,故六腑雖陽,而其氣為成,皆起於西成說物之兌金,是以臟井為木,腑井為金也,生氣在臟,成氣在腑,如四時之春秋,此陰陽之定理,針法所必究也。然只節經文之大略,其經穴部位尺寸,須詳考銅人圖像,庶不致誤。

白話文:

人的臟腑的井穴,始於木和金,因為木和金是生成萬物的開始和結束。五臟儲存精華,其氣都是陰性的,但化生之氣必定來自陽性,所以五臟雖然陰性,但其起源卻相同,都是來自生發萬物的少陽之氣。六腑執行功能,其氣都是陽性的,但旺盛之氣必定歸於精華,所以六腑雖然陽性,但其氣的形成,都來自收斂萬物的兌金之氣。因此,臟腑的井穴屬木,六腑的井穴屬金。生發之氣在臟腑,收斂之氣在六腑,就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這是陰陽的定律,也是針灸必須研究的。但是,只瞭解經穴的概況是不夠的,穴位的具體位置和尺寸,需要仔細參考銅人圖像,這樣纔不會有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