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霖

《難經正義》~ 卷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8)

1. 十六難

十六難曰:脈有三部九候,有陰陽,有輕重,有六十首,一脈變為四時,離聖久遠,各自是其法,何以別之?

然:是其病有內外證。

脈有三部九候,見後十八難。陰陽詳第四難。輕重詳第五難。六十首見《素問·方盛衰論》,王注謂奇恆六十首,今世不存。或謂即各旺六十日之義。一脈變為四時,即十五難春弦、夏鉤、秋毛、冬石也。然脈法不一,離聖久遠,各自是其法,何以別其是非長短也,是其病有內外證。言凡病但以內外之證驗之,自得其真,不必拘於諸法也。

白話文:

脈象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有九種跳動方式,這叫做「三部九候」。此外,還有「見後十八難」,其中「陰陽」的區別在第四難,「輕重」的區別在第五難。

古書《素問·方盛衰論》記載了六十首脈象,王注認為這是奇特的恆定脈象,但現在已經失傳。有些人認為這六十首脈象是指一年四季各旺六十天的意義,一首脈象代表一個季節,也就是「十五難」中的春弦(弦脈)、夏鉤(鉤脈)、秋毛(毛脈)、冬石(石脈)。

然而,脈法並非統一不變,由於年代久遠,不同人各自發展了自己的脈學,因此難以區分其對錯優劣。但是,對於疾病的診斷,可以結合內部和外部的症狀,自行驗證,得到真實的答案,不必拘泥於各種脈學理論。

其病為之奈何?

然: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轉筋。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

白話文:

如果脈診診斷為肝脈,那麼外在症狀會面部青色、容易發怒;內在症狀會在肚臍左側有氣體活動,按壓時感覺硬且疼痛;病症還表現為四肢脹滿,排尿排便困難,肌肉抽筋。如果有這些症狀,則為肝病;如果沒有這些症狀,則不是肝病。

得肝脈,診得弦脈也,肝與膽合,為清淨之腑,故善潔。青者木之色,肝屬木,故面青。肝在志為怒,故善怒。此外證之色脈情好也。臍左為肝木左升之部,動氣、真氣不能藏而發現於外也。牢者,氣結而堅;痛者,氣鬱而滯也;滿,閉塞也。筋急則四肢滿脹,《左氏傳》云:風淫末疾者是也。

白話文:

肝脈

診脈時發現弦脈,肝臟與膽相通,是清潔的臟腑,所以善於排毒。青色是木的顏色,肝屬木,因此面色青。肝臟在情緒上表現為憤怒,所以容易發怒。這些都是肝臟的證狀、脈象和情緒表現。

臍左的症狀

臍左是肝臟升發的部位,如果氣血運行不暢,真氣不能收斂,就會外露。

牢、痛、滿

牢,指的是氣血鬱結而堅硬;痛,指的是氣血鬱滯導致疼痛;滿,指的是閉塞不通。筋脈緊張,就會導致四肢脹滿,就像《左氏傳》中說的「風邪侵襲末端,導致疾病」一樣。

厥陰脈循陰器,肝病故溲便難。轉筋者,肝主筋,故病筋。此內證之部屬及所主病也。

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乾,喜笑;其內證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啘。有是者心也、無是者非也。

白話文:

假設得了心脈方面的病,其外在症狀包括臉紅、口乾、喜歡笑;內在症狀則是有臍部會有氣體移動的感覺,按壓臍部時有堅硬且疼痛感;疾病症狀包括心煩、心痛,以及手心發熱和呃逆。出現這些症狀表明是心臟疾病,如果沒有這些症狀就不是心臟疾病。

得心脈,診得鉤脈也。心在色為赤,故面赤。心氣通於舌,火上炎,故口乾。心在聲為笑,故喜笑。此外證之色脈情好也。臍上心之部,動氣,按之牢痛,心煩,乃心包絡受邪,非真心病也。若心病,則旦占夕死,夕占旦死矣。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行於掌心,故掌中熱。啘、乾嘔也,心病火盛,故啘。此內證之部屬、及所主病也。

白話文:

心脈

當診斷出脈象為鉤脈時,表示心脈受到影響。

外在徵象:

  • 心臟屬火,因此面色發紅。
  • 心氣與舌頭有關,心火上炎時,會導致口乾。
  • 心臟與笑聲有關,因此患者會喜笑。

其他徵象:

  • 臍部的心臟區域有動靜,按壓時疼痛,而且心煩,這表示心包受到邪氣侵襲,並不是真正的心臓病。
  • 如果是真正的心臟病,那麼早上看病會在晚上死亡,晚上看病會在早上死亡。
  • 手厥陰心包絡經的脈絡通過手掌心,因此手掌會發熱。
  • 噁心、乾嘔也是心臟病的徵象,因為心火旺盛導致。

這些都是與心臟相關的內在徵象和主要疾病表現。

假令得脾脈,其外證面黃,善噫,善思;善味。其內證當臍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

白話文:

如果得了脾脈虛弱的病,外在症狀會有臉色發黃、喜歡打嗝和發呆、舌苔發白、口淡。內在症狀會有肚臍周圍有氣血流動的感覺,按壓起來很痛;腹脹、消化不良、身體沉重、四肢疼痛、疲倦嗜睡,四肢無力。有這些症狀的人就是脾脈虛弱,沒有這些症狀的就不屬於脾脈虛弱。

得脾脈,診得緩脈也。脾屬土,在色為黃,故面黃。噫,噯氣也。《靈樞·口問篇》曰:寒氣客於胃,厥氣從下上散,復出於胃,故為噫。脾與胃合、故同病也。脾在志為思,故善思。脾在竅為口,故善味。此外證之色脈情好也。脾位乎中,故動氣當臍而牢痛也。脾主運行,運行不健,故腹滿食不消也。

白話文:

脾脈

如果診斷出脈搏緩慢,就說明脾有問題。脾屬土,顏色為黃,所以面部發黃。

噯氣

《靈樞·口問篇》說:寒氣進入胃,寒氣從下向上擴散,然後又從胃部排出,這就是噯氣。脾胃相表裡,所以脾胃會同時出現問題。

脾臟的其他特徵

脾臟在情緒方面與思考有關,所以脾臟健康的人善於思考。脾臟在五官方面與嘴巴有關,所以脾臟健康的人味覺靈敏。

脾臟的證候

脾臟位於身體的中部,所以脾臟出現問題時,會導致臍部周圍出現脹痛。脾臟負責運行氣血,如果運行不暢,就會導致腹脹和消化不良。

脾主肌肉,故體重。陽明主束骨而利機關,脾與胃合,故主節痛勞倦傷脾,濕旺睥郁,皆主怠惰嗜臥也。脾主四肢,故四肢不收。此內證之部屬及所主病也。

白話文:

脾臟負責肌肉,所以影響體重。陽明經絡主要掌管骨骼和活動功能,脾臟和胃臟相合,因此主掌身體痠痛勞累。如果脾臟受傷,會導致體內濕氣過重,脾氣鬱結,就會表現出懶惰和嗜睡的症狀。脾臟主管四肢,因此如果脾臟出現問題,就會導致四肢無法正常活動。這些都是內科疾病中屬於脾臟的相關症狀和疾病。

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證臍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灑淅寒熱。有是者肺也,無是者非也。

白話文:

如果患者得了肺部疾病,外在症狀會表現為面色蒼白,經常打噴嚏,心情悲愁不快樂,有想哭的傾向;內在症狀則會在肚臍右側感到有氣體在流動,按壓時會感到疼痛;疾病發作時會出現喘咳、時而寒冷時而發熱的現象。出現這些症狀就表示是肺部疾病,如果沒有這些症狀就不是。

得肺脈,診得毛脈也。肺在色為白,故面白。《靈樞·口問篇》曰:陽氣和利,滿於心,出於鼻,故嚏。肺氣通於鼻,故善嚏。肺在志為憂,故悲愁不樂。在聲為哭,故欲哭。此外證之色脈情好也。臍右為肺金右降之部,動氣按之牢痛者,肺氣結也。肺主氣,氣逆故病喘咳。肺主皮毛。故灑淅寒熱。此內證之部屬及所主病也。

白話文:

掌握肺部脈象,也可以診斷脈象。肺在五色中屬白色,因此面色蒼白。《靈樞·口問篇》說:陽氣和順暢通,充滿心臟,經由鼻孔排出,所以會打噴嚏。肺氣與鼻子相連,所以會經常打噴嚏。肺在七情中屬憂思,所以會悲傷愁苦。肺在五音中屬哭泣,所以會想哭。這些是外在的證據,包括面色、脈象、情緒和喜好。臍右側是肺金右降的部位,按壓時感到結實而痛,表示肺氣阻塞。肺主氣,氣逆會引起喘咳。肺主皮毛,所以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這些是內在的部位和所主控的疾病。

假令得腎脈,其外證面黑,善恐欠;其內證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氣,小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脛寒而逆。有是者腎也,無是者非也。

白話文:

得腎脈,診得石脈也。腎在色為黑,故面黑,腎在志為恐,故善恐。《靈樞·口問篇》曰:陰氣積於下,陽氣未盡,陽引而上,陰引而下,故數欠。是腎主欠。此外證之色脈情好也。腎居最下,臍下腎之位,腎氣結,故動氣按之牢痛。腎氣不足,傷於衝脈,故病逆氣。少陰之脈循少腹,故小腹急痛也。

白話文:

如果診得腎脈,也會診得石脈。腎在五色中屬黑色,因此面容發黑;腎在七情中司恐懼,因此容易恐懼。《靈樞·口問篇》中說:陰氣積聚在下,陽氣尚未耗盡,陽氣向上引動,陰氣向下引動,所以會頻繁哈欠。這是腎臟主管哈欠的原因。此外,還有面色、脈象、精神狀態等方面的證據。

腎臟位於人體最下方,臍下是腎臟的位置,腎氣瘀滯,所以按壓腎氣聚集處會感到疼痛。腎氣不足,會損傷衝脈,因此會出現逆氣病。少陰經循行少腹,所以小腹部會劇烈疼痛。

腎者胃之關,今氣虛,故為下重泄,謂食畢即思圊也。《靈樞·經脈篇》曰:足少陰腎之脈,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腨內,故病足脛寒而逆。此內證之部屬及所主病也。泄如下重『如』字,滑氏易作『而』字,極是。

白話文:

腎臟是胃氣的關口,現在患者氣虛,所以會下墜泄瀉,也就是飯後就想要上廁所。《靈樞·經脈篇》說:足少陰腎臟的經脈,沿著腳踝內側的後方,再深入到腳跟中,然後向上到腿內側,因此病變會導致腳踝和腳脛冰冷,並伴有逆冷。這是內臟病變所影響的部位及引起的症狀。泄瀉像下墜,這個「如」字,滑氏把它改成「而」字,非常正確。

2. 十七難

十七難曰:經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連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脈而知之耶?

然:可盡知也。

此引《素問·脈要精微論》、《平人氣象論》語錯雜言之,非經之全文也。所問三者,答曰可盡知也,而下文止答病之死證,余無所見,或有闕簡歟?抑不治自愈,即十三難之相生脈。連年月不已,即五十五難之積聚病歟?未可知也,故俟參考。

白話文:

這段文字引自《素問·脈要精微論》和《平人氣象論》,但將兩者的內容錯亂地拼湊在一起,並非原典的全文。所提的三個問題,答覆說都可以知道,但後面的文字只回答了致死病症的徵兆,其他內容沒有提及。可能是文章有所殘缺,或是不需要治療就能自愈,也就是十三難脈的相生脈。如果持續連續多年不愈,那就是五十五難脈的積聚病。目前無法確定,需要參考其他資料。

診病若閉目不欲見人者,脈當得肝脈弦急而長,而反得肺脈浮短而澀者,死也。

肝開竅於目,閉目不欲見人,肝病也。然肝之病,脈當弦急而長,今以肝病而診得浮短而澀之肺脈,乃金來剋木也,故主死。

白話文:

肝臟與眼睛相通,如果閉著眼睛不想見人,可能是肝臟出了問題。不過,肝病通常會導致脈搏弦緊而長。如果檢查後發現脈象浮短澀,類似肺脈,說明是金屬元素來剋制木屬元素,因此預後較差,難以存活。

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得緊實而數,反得沉澀而微者,死也。

開目而渴者,心主熱,熱甚則開目而渴也。心下牢者,心痛現證,是實邪也,當得緊實而數之脈,今見沉濡而微之腎脈,乃水來剋火,況陽病而得陰脈,不死何待。

白話文:

  • **眼睛張開而口渴:**心臟熱盛,熱力旺盛導致眼睛張開口渴。
  • **心窩疼痛難忍:**心痛的明顯症狀,是實邪造成的。脈象應該緊實有力,但現在脈象沉滯微弱,是腎水來剋制心火。陽病而出現陰脈,如果不治療,必將難逃一死。

病若吐血復鼽衄血者,脈當沉細,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

失血,虛證也,其脈當沉細,而反見浮大牢實之脈,是陰病而得陽脈,病虛脈實,故主死。《靈樞·玉版篇》曰:衄而不止,脈大,是三逆。即此義也。

白話文:

失血是虛症,脈象應當沉細虛弱,但卻出現浮大而有力跳動的脈象,這是陰虛卻得了陽脈,虛症卻有實脈,所以主死。《靈樞·玉版篇》說:鼻子出血不止,脈象大,這是三逆症候。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病若譫言妄語,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反手足厥逆,脈沉細而微者,死也。

譫妄,熱證也。身當有熱,脈當洪大,今反見手足厥冷,脈來沉細而微,此病實脈虛也,故死。

病若大腹而泄者,脈當微細而澀,反緊大而滑者,死也。

大腹而泄者,脾濕下陷,脈當微細,而反見滑大之脈,是亦病虛脈實矣。《靈樞·玉版篇》曰:腹鳴而滿,四肢清泄,其脈大,是二逆,即此義也。

白話文:

肚子脹大又腹瀉的人,是脾臟濕氣導致下陷。脈象應該軟弱細小,但卻顯示出強勁有力的脈象,這是虛虛實實的脈象。

《黃帝內經·靈樞·玉版篇》說:「肚子咕嚕嚕響而且脹滿,四肢無力、腹瀉,脈象強勁有力。這種情況就是兩者相反,與這裡的說法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