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霖

《難經正義》~ 卷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9)

1. 十八難

十八難曰:脈有三部,部有四經,手有太陰陽明,足有太陽少陰,為上下部,何謂也?

滑氏曰:此篇立問之意,謂人有十二經脈,凡有三部,每部之中有四經,今手有太陰、陽明,足有太陽、少陰,為上下部,何謂也?蓋三部者,以寸關尺分上中下也。四經者,寸關尺兩兩相比,則每部各有四經矣。手之太陰、陽明,足之太陽、少陰,為上下部者,肺居右寸,腎居左尺,循環相資,肺高腎下,母子相望也。經云:臟真高於肺,臟真下於腎是也。

然:手太陰陽明,金也,足少陰太陽,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陰少陽,木也,生手太陽少陰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為上部。手心主少陽火,生足太陰陽明土,土主中宮,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養者也。

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屬金,皆診於右寸。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屬水,皆診於左尺。金生水,水性流下,故在下部也。足厥陰肝、足少陽膽屬木,皆診於左關。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屬火,皆診於左寸。木生火,火性炎上,故在上部也。手厥陰心包絡、手少陽三焦屬相火,當候於右尺。

足太陰脾、足陽明胃屬土,當候於右關。火生土,土位居中,故在中部也。土復生金,此五行子母循環生養三部四經上下之義也。

脈有三部九候,各何所主之?

然: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頭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臍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臍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審而刺之者也。

三部之中,各有浮中沉,是為九候。浮為陽,沉為陰,中者胃氣也,所謂自膈以上為上焦也,自膈以下為中焦也,自臍以下至足為下焦也。謝氏曰:此一節當是十六難中答辭,錯簡在此,而剩出(脈有三部九候,各何主之)十字。且(審而刺之),楊氏云為審病之所在而刺之,丁氏云、當次第之次,紀氏則為刺候之義。各有至理,姑存備參。

人病有沉滯久積聚,可切脈而知之耶?

然:診在右脅有積氣,得肺脈結,脈結甚則積甚,結微則氣微。診不得肺脈,而右脅有積氣者,何也?

然:肺脈雖不見,右手脈當沉伏。

此病久積聚,可切脈而知之也。肺金右降、右脅,肺之部也。若右脅有積聚,則肺脈當結,結脈往來緩,時一止復來,而無定數者是也。蓋結為積聚之脈。《素問·平人氣象論》曰:結而橫,有積矣。然積有微甚,是以結甚則積甚,結微則氣微也。設肺脈雖不見結,而右手脈當見沉伏,沉伏亦積聚脈,右手統三部言,則肺脈亦在其中。又右手氣口所以候里也。

其外痼疾同法耶?將異也?

然:結者,脈來去時一止無常數,名曰結也。伏者,脈行筋下也。浮者,脈在肉上行也。左右表裡,法皆如此。

此承上文,復問外之痼疾,與內之積聚,法將同異也。痼疾者,凡肌肉筋骨間久留不去之病皆是,以其不在臟腑,故曰外也。止無常數,結脈之象,若有常數,為代脈矣。蓋結脈之所由生,以積聚在內,脈道不通,故現脈如此也。伏脈輕手尋之不見,重按以指推筋著骨,乃得其脈形潛隱於骨間者是也。

言結伏則病在裡,結浮則病在表,結在右,病亦在右,結在左,病亦在左。以此推之,則內外左右,積氣痼疾,其結脈雖同,而浮伏異也。故曰法皆如此。

假令脈結伏者,內無積聚。脈浮結者,外無痼疾,有積聚,脈不結伏,有痼疾,脈不浮結;為脈不應病,病不應脈,是為死病也。

有是病必有是脈,內有積聚、脈宜伏結,外有痼疾,脈宜浮結。設見伏結、浮結之脈,而無伏結、浮結之證,見伏結、浮結之證,而無伏結、浮結之脈,謂之脈不應病,病不應脈也。夫病脈不相應,乃其氣已離,血脈不相聯屬,故云死。然凡病與脈不相應者,皆為死候,不特積聚為然也。

白話文:

《十八難》說:脈搏有三部分,每部分有四條經脈。手有太陰和陽明經脈,腳有太陽和少陰經脈,這樣分為上下兩部分,這是為什麼呢?

滑氏說:這段話的重點是,人體有十二條經脈,分為三部分,每部分有四條經脈。現在手有太陰、陽明經脈,腳有太陽、少陰經脈,這樣就分成了上下兩部分,這是為什麼呢?所謂三部分,是指用寸、關、尺來區分上、中、下。所謂四條經脈,是指寸、關、尺兩兩相對應,所以每一部分都有四條經脈。手部的太陰、陽明經脈,腳部的太陽、少陰經脈被分為上下兩部分,是因為肺位於右手寸部,腎位於左手尺部,它們相互循環,肺的位置高,腎的位置低,就像母子互相呼應。經書上說:「五臟的真氣高於肺,五臟的真氣低於腎」就是這個意思。

再說,手太陰和陽明經脈屬金,腳少陰和太陽經脈屬水。金生水,水往下流,不能向上,所以在下部。腳厥陰和少陽經脈屬木,生手太陽和少陰經脈的火,火向上燃燒,不能向下,所以在上部。手心包和少陽經脈屬火,生腳太陰和陽明經脈的土,土位於中間,所以在中部。這都是五行相生相養的道理。

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屬金,都在右手寸部診察。腳少陰腎經和腳太陽膀胱經屬水,都在左手尺部診察。金生水,水性向下,所以它們在下部。腳厥陰肝經和腳少陽膽經屬木,都在左手關部診察。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陰心經屬火,都在左手寸部診察。木生火,火性向上,所以它們在上部。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屬相火,在右手尺部診察。

腳太陰脾經和腳陽明胃經屬土,在右手關部診察。火生土,土的位置在中間,所以它們在中部。土又生金,這就是五行相生相養,三部分四條經脈上下關係的道理。

脈搏有三部分和九候,它們各自主掌什麼呢?

答:三部分是指寸、關、尺。九候是指浮、中、沉。上部對應天,主治胸部以上到頭部的疾病;中部對應人,主治膈膜以下到肚臍的疾病;下部對應地,主治肚臍以下到腳的疾病。診斷時要仔細辨別並施以針刺。

三部分中,每部分都有浮、中、沉,所以有九候。浮為陽,沉為陰,中為胃氣。所謂膈膜以上為上焦,膈膜以下到肚臍為中焦,肚臍以下到腳為下焦。謝氏認為,這段話應該是《十六難》中的答案,不應該在這裡,而且多出了「脈有三部九候,各主何之」十字。至於「審而刺之」,楊氏認為是診斷病灶所在而施針,丁氏認為是指按照次序施針,紀氏認為是指針刺的時機。這些都有道理,姑且保留以便參考。

人的疾病有沉積、停滯、久積的狀況,可以通過切脈來了解嗎?

答:診斷右脅部位有積氣,如果發現肺脈搏結,脈搏結的程度越嚴重,積氣就越嚴重,脈搏結的程度輕微,積氣就輕微。如果診斷時沒有發現肺脈搏結,但是右脅部位有積氣,又是為什麼呢?

答:即使沒有發現肺脈的結象,右手脈應該是沉伏的。

這種病是久積的,可以通過切脈來了解。肺屬金,位於右脅,是肺所主的地方。如果右脅部位有積聚,那麼肺脈就會出現結脈,結脈的跳動緩慢,時而停止又恢復,而且沒有規律,就是這種情況。因為結脈是積聚的脈象。《素問·平人氣象論》說:「脈結而橫,就有積聚。」但是積聚有輕有重,所以脈結越嚴重,積聚就越嚴重,脈結輕微,積聚也輕微。如果肺脈沒有出現結象,但是右手脈呈現沉伏的狀態,沉伏也是積聚的脈象。因為右手統管三部分,肺脈也在其中。而且右手氣口也是用來診斷身體內部的。

外在的頑固性疾病診斷方法相同嗎?還是不同呢?

答:結脈是指脈搏跳動時時而停止,沒有規律,這就是結脈。伏脈是指脈搏在肌肉下面跳動。浮脈是指脈搏在肌肉上面跳動。左右表裡,診斷方法都是這樣。

這段承接上文,再次詢問外在的頑固性疾病和內在的積聚,診斷方法是否相同。頑固性疾病是指肌肉、筋骨之間長期存在的疾病,因為不在臟腑,所以稱為外在的。脈搏跳動時時而停止沒有規律,這是結脈的現象。如果有規律,那就是代脈了。結脈產生的原因,是因為積聚在體內,脈道不通暢,所以脈象才呈現這種狀態。伏脈用輕微的力量按壓時感覺不到,需要用力按壓到筋骨,才能感覺到脈象隱藏在骨頭之間。

總而言之,結脈和伏脈說明病在體內,結脈和浮脈說明病在體表。結脈在右邊,病也在右邊,結脈在左邊,病也在左邊。由此推斷,無論內外左右,積氣或者頑固性疾病,它們的結脈可能相同,但是浮脈和伏脈不同。所以說診斷方法都是這樣的。

假設脈象是結而且伏的,體內卻沒有積聚;脈象是浮而且結的,體外卻沒有頑固性疾病;有積聚,脈象卻不結伏;有頑固性疾病,脈象卻不浮結,這就是脈象與疾病不相應,疾病與脈象不相應,是將要死亡的疾病。

有什麼樣的疾病,一定會有什麼樣的脈象。體內有積聚,脈象應該是伏而且結;體外有頑固性疾病,脈象應該是浮而且結。如果出現伏結或者浮結的脈象,但是卻沒有伏結或者浮結的疾病;或者出現伏結或者浮結的疾病,但是沒有伏結或者浮結的脈象,這就是脈象與疾病不相應。疾病和脈象不相應,是因為身體的氣已經脫離,血脈沒有相互聯繫,所以說將要死亡。實際上,凡是疾病與脈象不相應的,都屬於將死的徵兆,不僅僅是積聚這種情況。

2. 十九難

十九難曰:經言脈有逆順,男女有恆,而反者,何謂也?

恆,常也。反,謂上下相反也。此男女之脈,有一定恆常之法,得其脈為順,不得其脈為逆,若強弱相反,則為何病。

然:男子生於寅,寅為木,陽也。女子生於申,申為金,陰也。故男脈在關上,女脈在關下,是以男子尺脈恆弱,女子尺脈恆盛,是其常也。

此推本生物之初,而言男女陰陽也。楊氏曰:元氣始於子,人之所生也。自子推之,男從左行三十,而至於巳;女從右行二十,而至於巳,為夫婦懷妊也。古者男子三十,女子二十,然後行嫁娶,法本於此。十月而生,男從巳左行十月至寅,故男行年起於丙寅,女從巳右行十月至申,故女行年起於壬申。所以男子生於寅,女子生於申也。

謝氏曰:寅為陽木,木生火。火生於寅,其性炎上,故男脈在關上,申為陰金,金生水,水生於申,其性流下,故女脈在關下。男子陽氣盛,故尺脈弱;女子陰氣盛,故寸脈弱。此男女之常也。

反者,男得女脈,女得男脈也。其為病何如?

男得女脈,女得男脈,異乎恆常,謂之反。然反之為病如何?設此問以起下文之義。

然:男得女脈為不足,病在內,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隨脈言之也。女得男脈為太過,病在四肢,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隨脈言之,此之謂也。

男得女脈者,寸脈當盛反弱,尺脈當弱反盛,為陰氣盛,陽陷於陰,故為不足。陰主內,故病在內。陽氣入陰,病見於陰位也。女得男脈者,寸脈當弱反盛,尺脈當盛反弱,為陽氣盛,陰越於陽,故為有餘。四肢屬乎陽,陰氣從陽,則病見於陽位也。左右者,以脈之左右,以驗病之左右耳。徐氏曰:陽道全而陰道半。故陽得陰脈為不足、陰得陽脈為有餘也。

按:丁錦曰:人之有尺,猶樹之有根,欲其盛而不可得也。若男得女脈指尺盛、豈可謂之不足乎?女得男脈指尺弱,豈可謂之太過乎?蓋男得女脈為不足者,寸脈弱,陽氣不足於內,故病在內也。女得男脈為太過者,寸脈盛,陽氣有餘於外,故病在四肢也。斯言也,似亦近理,而不可拘泥者也。

夫尺為脈之根,宜盛不宜弱是矣。然陰虛火動,兩尺洪而有力者,豈非不足乎?火炎於上,兩寸洪而有力者,豈非太過乎?更有兩寸豁大無力,宜大補者;兩尺豁大無力,宜升陽散火者;寸脈大於尺脈,而俱有力,為陰虛陽盛宜下者;尺脈大於寸脈,而俱有力,為陽虛陰盛宜汗者。

然脈之變,非一言能盡,豈可膠柱鼓瑟耶?越人示人以男女陰陽之體,內外不足太過之變,要在一隅三反耳,學者審諸。

白話文:

第十九難說:經書提到脈象有順和逆的區別,男女性別也有其恆常的規律,但如果出現相反的情況,那又是怎麼回事呢?

所謂「恆」,指的是常規;所謂「反」,指的是上下顛倒。男女的脈象有其一定的規律,符合規律的脈象就是順,不符合的就是逆。如果出現強弱相反的情況,就會有疾病。

(解釋)男子出生在寅時,寅屬木,為陽;女子出生在申時,申屬金,為陰。所以男子的脈象主要在關脈的上方(寸脈),女子的脈象主要在關脈的下方(尺脈)。因此,男子的尺脈通常較弱,女子的尺脈通常較盛,這就是常規。

這是在推論生命初始時,男女陰陽的區別。楊氏說:元氣起始於子時,這是人生命誕生的時候。從子時推算,男子從左邊運行三十個單位到巳時;女子從右邊運行二十個單位到巳時,這代表夫婦受孕。古代男子三十歲,女子二十歲才結婚,其道理就源於此。懷孕十個月後生產,男子從巳時向左運行十個月到寅時,所以男子行年從丙寅年開始算起;女子從巳時向右運行十個月到申時,所以女子行年從壬申年開始算起。這就是男子出生在寅時,女子出生在申時的道理。

謝氏說:寅屬陽木,木能生火,火從寅時開始生發,其性質是向上燃燒,所以男子的脈象主要在關脈上方;申屬陰金,金能生水,水從申時開始生發,其性質是向下流動,所以女子的脈象主要在關脈下方。男子陽氣旺盛,所以尺脈較弱;女子陰氣旺盛,所以寸脈較弱。這就是男女脈象的常規。

所謂「反」,指的是男子出現了女子的脈象,女子出現了男子的脈象。那這種情況會是什麼疾病呢?

男子出現女子的脈象,女子出現男子的脈象,這與常規不符,就稱為「反」。那這種反常的脈象會導致什麼疾病呢?提出這個問題是為了引出下文的解釋。

(解釋)男子出現女子的脈象,代表體內陰氣過盛而陽氣不足,是虛弱的表現,而且病在體內。如果是左邊的脈出現這種情況,病就出在左邊;如果是右邊的脈出現這種情況,病就出在右邊。這要根據脈象來判斷。女子出現男子的脈象,代表體內陽氣過盛,是實證,病在四肢。如果是左邊的脈出現這種情況,病就出在左邊;如果是右邊的脈出現這種情況,病就出在右邊。這也是根據脈象來判斷。

男子出現女子的脈象,應該強盛的寸脈反而虛弱,應該虛弱的尺脈反而強盛,這代表陰氣太盛,陽氣被陰氣壓制,所以是不足的表現。陰主內,所以疾病也發生在體內。陽氣進入陰位,疾病就會在陰位顯現出來。女子出現男子的脈象,應該虛弱的寸脈反而強盛,應該強盛的尺脈反而虛弱,這代表陽氣太盛,陰氣被陽氣驅逐,所以是過剩的表現。四肢屬陽,陰氣跟隨陽氣,疾病就會在陽位顯現出來。這裡說的左右,是指脈象的左右,用來判斷疾病發生在身體的哪一邊。徐氏說:陽氣的道路是完整的,而陰氣的道路只有一半。所以,陽氣出現陰脈是不足,陰氣出現陽脈是有餘。

按:丁錦說:人有尺脈,就像樹有根一樣,應該旺盛而不能虛弱。如果男子出現女子的脈象,尺脈強盛,難道能說是不足嗎?女子出現男子的脈象,尺脈虛弱,難道能說是過盛嗎?我認為,男子出現女子的脈象是不足,是因為寸脈虛弱,陽氣內虛,所以病在體內。女子出現男子的脈象是過盛,是因為寸脈強盛,陽氣外溢,所以病在四肢。這種說法似乎也有道理,但不能過於拘泥。

尺脈是脈的根本,應該強盛而不應該虛弱,這話是對的。但是,陰虛火旺時,兩尺脈卻洪大而有力,難道能說是不足嗎?火氣向上燃燒時,兩寸脈洪大而有力,難道能說是過盛嗎?還有,兩寸脈空大無力,需要大補;兩尺脈空大無力,需要升陽散火;寸脈比尺脈大,而且都有力,代表陰虛陽盛,應該向下引導;尺脈比寸脈大,而且都有力,代表陽虛陰盛,應該發汗。

脈象的變化千變萬化,不是一句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難道能像膠柱鼓瑟一樣死板嗎?越人(扁鵲)只是告訴我們男女陰陽的體質,體內體外不足和過盛的變化,重點在於舉一反三。學者應該仔細審視這些道理。